长孙无忌身为吏部尚书,同时也是这一次科举考试的总考官,当然是最终阅卷小组的成员之一。
看着以往从容不迫,举止颇为大气的陛下,今日如此急切的姿态,长孙无忌当然知道天子心里在想什么。
无非是在隐晦的问自己,有没有王兄弟的考卷,王兄弟写出来的答案能不能够给天子一个惊喜,值不值得当状元。
长孙无忌立马对李世民拱了拱手。
“回禀陛下,有大好消息,本次科举考试当中,出现了一名惊才绝艳的考生。”
“所作答的试卷,让所有亲眼所见者为之叹服。”
“不论是诗还是文章,又或者是策论,臣等几个聚在一起,也硬是找不出缺漏之处。”
“尤其是那篇文章,让人读了忍不住拍案叫绝,仿佛口中生津,炎炎夏日置于凉风之中,当真是舒爽无比。”
“这份考卷是今年公认,唯一没有任何争议的上上等评价”
“能够作答出如此完美试卷者,堪称数百年来未有之良才,所以臣才说是大好消息。”
李世民一听,整个人立马抖了起来。
好家伙,能有这么高的评价,被满朝文武所有改卷子的人一致认可,要说这个人不是王兄弟,打死他都不信。
这尼玛绝逼是王兄弟,也只有他这样的妖孽,才配称得上是数百年来未有之良才。
看来王兄弟还是彻底发挥出了他的实力,打了一个百分百的完美战役。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顿时洋溢起来,整个人都笑眼眯眯。
“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那还真是无比惊喜之事,快把卷子准备好,朕要亲眼看一看!”
李二陛下三步并作两步,大马金刀的在议事厅上首位置坐下。
身为礼部尚书的温大雅,也就是这一次改到完成试卷的礼部衙门主官,赶忙将虞世南呈现给他的试卷,从一旁拿了出来。
“陛下,这名考生名叫王辰,这便是他的试卷了。”
“虞世南虞侍郎亲自裁定,予以了上上等的评价,并且保举此人为一甲前三名。”
温大雅话音刚落,李世民立马猛地拍了一下大腿。
“好!”
“王辰王辰,这个名字就很好,很不错!”
“一听就是有人上之姿!”
温大雅:“……”
???
这名字好在哪?
从哪听出来有人上之姿的,他为什么就啥都没听出来。
虽说这名考生,十有八九就是今年即将新鲜出炉的新科状元。
但是讲道理,这个名字真的很一般,普通肯定是不普通的,但寓意也没高到什么地方去。
身为礼部尚书的温大雅,本身也是大唐赫赫有名的文化人,但他想了半天也没整明白,这个名字好在哪。
不过在把考卷递过去的那几秒钟之后,这位礼部尚书觉悟了。
懂了!
陛下就是陛下,眼光肯定不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相比。
身为大唐天子,真正厉害之处不就在于发掘人才,以及善用人才嘛。
所以陛下才能够一听到人家名字,就知道这是个人才。
嗯,一定是这样的,礼部尚书温大雅十分坚信的点了点头。
……
李世民从温大雅手中接过王辰的试卷,前面的都先略过,直接翻到最后面那篇立意文章。
因为王兄弟的牛逼他知道,前面那些圈定了范围的作答题目不用看也清楚,是绝对全部正确的。
也只有最后面这篇文章,更加能够表明王兄弟的高深功底,更加能够明鉴王兄弟的意志。
而且刚才长孙无忌不是说了吗,这份试卷最后面那篇文章,读起来都跟六月天里吹凉风一样爽快。
那他岂能不先睹为快。
也不管其他大臣们的反应,李世民自顾自的,就把整篇文章平铺开来,有些小激动的搓着双手,开始拜读了起来。
然而仅仅只是是在看到标题的第一眼,一股恢弘浩大之气就扑面而来,瞬间让李世民为之震撼了一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就只看这标题的四个短句,李世民眼前便仿佛浮现了一副场景。
当真像是古之圣人,立于泰山之巅,迎着初升朝阳,向天地立宏愿,向苍生发大志。
那些传闻中的古之圣人,在治学求道等方面,和这四句话描写的几乎如出一辙。
别的不多说,光凭这个题目,便已称得上是圣人之言。
李世民还没看正文内容,就感觉自己的心脏跳动,已经卖了几个半拍,不由自主的就兴奋和心悸了起来。
好,这篇文章写的好!
王兄弟果然不愧是有宏图大志,凌云志向的人。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正式问王兄弟问题,他们老哥俩之间头一回打下真正交情的那一次。
当时王兄弟就亲口说了,他是有凌云之志的人,开酒馆只是因为没到科举考试的时间。
现在到了科举考试的关头,果然如王兄弟所说,他的本领立马就发挥出来了。
什么叫做天纵奇才?
这就是了!
对于这种无比远大的志向,姑且不论能不能够实现,就单说能够描绘出这种志向的人,那都是牛的不得了。
最起码李世民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把自己换在这个位置上,那他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气势恢宏的话语。
也就是王兄弟晚生了一千年,出生在了大唐这个时代。
倘若是先秦时代的人物,那先秦诸子绝对有王兄弟一个,搞不好也能开宗立派,为一家之首。
不过反过来说,这倒也是件幸运的事情。
毕竟王兄弟要是早生一千年的话,那自己哪有机会碰上如此,百代不出之人物呢?
心情各种激荡的想了一阵子之后,李世民怀着各种膜拜的情绪,开始阅览起了正文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