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科举考试是没有糊名制的,所以只要改卷官愿意,他们是能够看到考生名字的。
当然一般这些官员也懒得去看,毕竟写的太差了的,实在不在少数。
也只有那种写的不错的考卷,他们才愿意翻一翻,看看究竟叫啥名字。
看着姓名籍贯那一栏,清楚地写着长安人士王辰,虞世南忍不住啧啧赞叹。
“好一个王辰,能写出如此惊世文章,答出如此堪称完美的考卷,这个名字我记住了!”
说完之后,虞世南又观察了一阵考卷上的书法,又是忍不住一阵感叹般的摇头。
“好,这手字也写的好!”
“恢宏大气,方正严苛,堪称楷书之精品!”
相比于他的写诗能力而言,虞世南在书法一道上的成就,可以说得上是大唐顶尖人物,和褚遂良是并驾齐驱的书法大家。
对于能够在兼顾内容完美的同时,在书法上还能表现的如此优秀,虞世南表示,这份考卷他简直喜欢到了极点。
在翻来覆去地细致看了好几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虞世南立马拿起桌上的笔,在王辰卷子所附带评价用白纸上,刷刷刷地写起了一长串话。
“策论满分,诗文满分,古文经义满分。”
“立志文章满分,所立志向之宏大生平仅见,堪称数百年来少见之大才。”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部分全部满分。”
“考生王辰答卷,经由所有礼部阅卷同僚一致确认,列为上上等,拟定科举考试一甲前三,敬呈尚书复核,天子批阅!”
虞世南行云流水地写了一通之后,给王辰的试卷定下了最终评价。
上上等,这才科举考试阅卷考场当中是极少出现的打分。
因为改卷官员们为了避免出现主官仲裁这种事情,而且也担心自己打分太高会显得影响不太好,所以除非是极其优秀的答卷,要不然都会保守打分。
所以一般上等就是最高评价了,但是现在虞世南居然直接给了上上等,还顺势拟定为一甲前三,可以说是对王辰信心十足了。
在确认自己给的评语无误之后,虞世南回过头来对左右两边的礼部下属开口询问道。
“诸位,拟定此人为上上等,初步核定为一甲进士前三名,你们可有什么异议?”
所有在礼部衙门参加阅卷批改的这些官员,动作整齐划一的摇头。
对于能够作答出这样完美考卷的考生,所有人都是心服口服的,人家本事就是这么牛逼,也没办法睁着眼睛说瞎话。
“虞侍郎,我等并无异议,您写的也符合我们心中所想。”
“倘若由下官等人前来评定的话,那也别无二致,甚至属下还得把这个拟定一甲前三,直接改为拟定一甲第一。”
“如此花团锦簇之锦绣文章,丝丝入扣,心思缜密的策论,这样都不是满分,那咱这科举也别办了。”
虞世南顿时哈哈一笑,有些开怀的笑出了声。
然后起身来到自己的座位旁,拿出自己那枚代表侍郎的官印,在评语上狠狠的盖了个章,同时还加盖了一枚礼部衙门的印章。
在审阅到了王辰这样一份完美的答卷之后,众位批卷官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连带着互相改卷商量打分之时,有几名礼部官员都是哼着小曲儿。
只不过在批阅了几份卷子之后,礼部衙门就变得哀鸣四起。
“完了完了,刚刚就不该看那份满分卷子,现在看别的考生作答,是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
“明明答的还算中肯的题目,我都想判他个不合格,这绝对是受到刚刚那份卷子的影响。”
“原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我现在看到其他考生答错了题,都觉得有些恼火。”
整个改卷处立马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苦笑声,王辰给他们这些官员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就好比是刚刚吃了一份鲍鱼燕窝,然后把鲍鱼燕窝撤了下去,换上一份臭豆腐,就有点下不去筷子了。
虞世南对这情况也有一些无奈,他摊了摊双手,然后对众人说道。
“那还是先歇息一刻钟,我也正好去把这份考卷送给温尚书,请他老过过目,也方便转呈给陛下。”
……
改卷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三天傍晚,在好几个衙门联手的通力合作之下,倒也把参加各个科目,所有科举考试学子的试卷都批改完毕。
参与科举考试的成千上万名考生,所作答的卷子当中,有超过九成直接被打落。
所有中上评价以下的都不考虑予以名次,也就是说最少需要考个中上成绩,才有资格走后面的流程。
虽说是首开科举考试,在官员储备等方面需要的人才缺口比较大。
但科举考试参考人员的数量也多,今年中上评价的人还真不少,但也大多都是得了个中上,九等分级之中的第二等上等,都已经算得上是比较稀有的人才。
数百份通过了第一关笔试的试卷,很快就进入了第二关流程。
所有中上评价的试卷,都被礼部和吏部分走,这两个部门需要针对策论和文章再评定一下,看看需要剔除哪些人。
剩下的则交给几名朝中大佬,由他们搞个小组会议,联合决议一下评定出前三名,以及一甲二甲三甲进士。
……
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吃过晚饭之后,特意参加了由长孙无忌等人组成的最终阅卷小组。
也就是说,大唐天子将亲自参与到,最重要的前三甲进士评定当中。
李世民的马车刚到议事堂,这位天子就直接从马车上飞快的蹦了下来。
看着迎上来的几位朝中大臣,李世民直接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行礼。
“别的先不说,给朕讲讲有没有什么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