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风声鹤唳

阎象有点好奇,刘辩怎么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竟然还是这么保守?刘辩点点头说:“现在还不到时候,我们先要把江北的敌人全部消灭,等拿下荆州的江夏、江陵,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阎象望望刘辩:“可是听说皇上一年之内不会进攻荆州?”

“当然。”刘辩坦然说:“可要是刘表打出来,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刘表会打出来,那真是头脑不好;不过阎象表现出一个一流谋士的素质,不去琢磨刘辩说的真假,而是顺着刘辩的思路去看有没有这个可能:“皇上在荆州有布局?”

青铜司现在名声赫赫,阎象的说法不算错,刘辩指了指鲁肃:“他不是江夏太守,就是江陵太守,还有刚才你见过的文聘,都是将来在荆州挑大梁的人物。”

刘辩是不会浪费文聘这样的人物,文聘这次和孔融一样,是作为随行的官员带出许昌的,只不过刘辩打算在一个合适的机会,让文聘去打仗。袁术、孙坚都和刘表打过仗,阎象是晓得文聘这个人的,在荆州可以排名前三的大将,上一次袁绍和刘表输得那么快,就是因为袁绍手下的头号大将颜良被擒,文聘在南阳投降。

阎象想了想说:“皇上,其实可以让孙策找机会杀到江东去,孙家在江东还是有些根基的,庐江不适合孙策。”

“没用。”刘辩听出阎象的意思,担心孙策在庐江郡出现幺蛾子,这说明在眼下的时空,孙策还是公认的英雄;但是刘辩更担心孙策在江东发展,掩饰说:“江东的士族未必看得起孙策,如果没有袁绍在江东,还是可以试一试,但是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了;只能说,等我军进入江东的时候,孙策可以出大力。阎象,你们在江东有没有人?”

阎象摇头回答说:“袁术肯定有安排,我只是谋主,不涉及那些核心的东西。”

刘辩点点头说:“没关系,你现在可以布局了,找一些江东的客商或者士卒,让他们去联系,不用去刺探什么情报,只需要吴郡的几个豪门消息就可以了,街头巷尾传说的那种,也不用管真假。”

阎象再度疑惑:“皇上,能不能说得直白一点?”

阎象相信青铜司的布局早就开始了,这样的消息还需要自己去安排人打听?刘辩解释说:“朱家、陆家等前二十位大户,我是想建立一个传递消息的通道,青铜司不适合做这件事。”

阎象恍然,什么传递消息,说白了,刘辩是想收买那些豪门,那么自己肯定比青铜司合适,最起码与朱治等人做过一段时间的同事,说起话来要方便许多。阎象立即答应:“臣会抓紧时间去办。”

汝阴地区并没有因为周瑜等人撤军而松口气,反而是风声鹤唳,一个是袁绍军输得太惨了,另一个就是刘辩的报复手段太吓人了;没有人知道是周瑜的主意,都以为是刘辩红了眼,要杀人立威。那些帮助袁绍的大户都明白,周瑜的撤退只是暂时的,等刘辩大军再度杀来的时候,一切就晚了。

现在他们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个是立即跑去汝南认错,发誓与袁绍势不两立;另一个就是趁早逃去江东,留在汝阴,只有一个等死的下场。汝阴城内的大户都跑去咨询高干,这就是士族的怪心思作祟,明明朱灵是主将,但是人人都相信高干是袁绍的外甥,真正能晓得袁绍意图的人还是高干。

高干很尴尬,先不说朱灵晓得是否高兴,最要命的是,高干也不清楚袁绍最后的打算,朱灵这一仗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士卒,已经快马上报袁绍;袁绍的回话还没有到,是打算增兵与刘辩血战到底,还是再次放弃汝阴地区,缩回寿春。

高干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因为文丑那边,再次重蹈旧辙;东海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徐盛、高览两人竟然顶住了文丑的进攻,让原本军心不稳的青州军意识到,曹操等人的离去并不是战场上的末日,在曹洪的带领下逐渐恢复了斗志。文丑虽然还占据着战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徐庶、陈登狡猾无比,青徐军人数又多,从高干的角度看,文丑就算能打一两个胜仗,已经无法达到袁绍原来想要的目的。

一旦汝阴地区抵挡不住刘辩,袁绍也只能把文丑召回寿春,以准备与刘辩决战;只是这些话不能对面前这些眼巴巴的人说,高干肯定,这些大户只要听到自己的分析,能连夜收拾细软,明天一大早就逃往江东,然后就是几个县支持袁绍的人一个接着一个逃走。

这些人要是跑了,袁绍军根本就控制不住这几个县,基本上就等于未战先败,战斗还没打就结束了;高干露出一个信心十足的笑容说:“主公来信,将对汝阴增兵,援军两天内就能到达。”

汝阴大户中不缺乏有见识的人,荀表的好友屈晃年纪与高干差不多,闻言笑道:“高将军,你应该清楚,在皇上横扫中原的一刻,我等愿意与袁公站在一起,是因为我们相信彼此的信念相同,而不是贪图什么好处。你应该拿出足够的诚意,否则事后传出去,会让江东群豪寒心。”

与屈晃站在一起的陈化暗暗叫好,江东现在是袁绍的立命之本,用江东群豪来威胁高干,远比用汝阴的存亡有效果;屈晃还是称呼刘辩为皇上,其实就是在告诉高干,我们只是与朝廷的见解不一样,并不是铁了心要造反,将来万一袁绍玩什么称帝或者其他什么的把戏,屈晃还有看情况再选择一次的机会。

高干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苦笑道:“屈兄,这可不是我能说得算的,你就看这次皇上出征的架势,全部是黄巾余部,在青州、冀州、兖州、徐州,那些降将都说皇上是大贤良师在世,你想,要是皇上赢了,张角没实现的理想,恐怕就要在皇上身上实现。那样的话,我们还有活路吗?”

陈化比高干两人年长几岁,摇头说道:“高将军,这样的话题争论起来没意思,袁术、杨彪、马日磾、荀彧等人都在朝中好好的,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你们大家族人多,可以几头下注,我们只希望跟着袁公去奋斗的同时,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安全。你懂得,谁也不愿意有那三个庄园的下场。”

陈化的话激起了所有来宾的共鸣,刹那间,高干感受到了那种无形的压力;高干踌躇着说:“几位,说实话,皇上手下还真有几个能人,只不过朱将军的失败是个意外,汝阴要是坚守的话,还是能守上个把月的,这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现在正是江东风光最好的时候,我可以安排各位的家眷去江东旅游一番,正好让我舅舅尽尽地主之谊。”

屈晃笑道:“那样最好,但也不能事事麻烦袁公,陈大哥,你擅长交际,不妨一起去江东,正好拜见袁公说说我们的事;我就留在汝阴,陪同高将军守城,与许昌的大军好好打一仗。去游玩,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天亮就动身,如何?”

“那就辛苦屈老弟。”

屈晃说得这么洒脱,陈化回答得如此干脆,显然是早就商议好的;让高干一时间无法回绝,只好干笑着说:“那就这么办,我再派出两百士卒护送各位去寿春。”

不过高干还是年轻了,他没想到各家各户的老人都借着这个名义离开了;大户逃走的消息像风一样在汝阴地区乱传,百姓开始逃亡。百姓逃走的方向可不是江东,他们可不敢指望袁绍会派船让他们南渡,投奔刘辩控制的地区没有丝毫的负担,东西两边的道路不同,大部分是向北去了沛国。

朱灵得知消息,从前线返回汝阴,问高干什么意思;高干不慌不忙地说:“朱将军,我们其实已经没有防御四县的能力了,刘辩数万大军蜂拥而来,想要把我们各个击破很容易;眼下之计,就是把粮草兵力全部放在汝阴城,你我死战到底,为主公拖延时间。那些人把家眷什么都送到江东,其实也就是要和我们一起死战到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朱灵猛然意识到高干还有这么一层意思,顿时沉默,过了半天才说:“你确定你不离开汝阴?”

高干肯定地点点头说:“我不会走,汝阴一失守,骑兵一天可到寿春,除非是主公准备放弃江北。”

朱灵没有再说话,掉头而去;高干的眼光没问题,问题是袁绍能不能下放弃九江郡的这个决心。孙策在庐江郡、陈瑀在海西县,其实从西、东两个方向威胁着我军的后路,并且随时能够杀过长江去,或许就是刘辩不急着进军的一个原因,在等着袁绍这边把更多的人力和物资投进战场。

朱灵和高干在收缩兵力的时候,发现刘辩的大军已经直接杀奔汝阴,这次是黄忠为先锋,另外孙贲、孙香、雷薄三军分头攻打三县。黄忠只有五千人走在前面,但是不过朱灵和高干都没有去打一个伏击的心思,就算能吃掉这五千人,要是被白马义从咬住,依旧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如此一来,不仅黄忠顺利到达汝阴城下,另外三县的守军除了做了点象征性的抵抗,都先后举了白旗投降;当地支持袁绍的大户都跑了,朱灵留下的本来就是原先魏越手下士卒,朱灵也只是希望这些人做做样子,压根没指望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