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上治安疏!(5k)

太后与新帝相争,汴京的气氛越发凝重。

太后撤帘还政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不少人都降低存在感,等待着结局出现的那一天。

文德殿

这一日,早朝过后,太后将宰辅大相公韩章单独留下,有事相问。

“大相公,几日前你在奏章中言道:天下久旱无雨,皇帝心中担忧,愿出城去太乙宫,进香祈雨,上表神灵。要用帝印,便拿走了玉玺,这么多日,也该还回来了吧?”

太后的声音看似平静,实则微微动荡的些许语气,将她那有些紧张的心彻底显露。

皇帝天生占着大义,一些特殊的情况,玉玺也不得不放出去。

只是这一次,格外的有点久了。

以前,都是当天借当天还的。

玉玺不在手,太后说话的底气都明显不足。

“启禀太后,陛下继位以来,勤政爱民,圣德完备,今番秋雨,京城百姓瞻仰龙颜,无不欢心鼓舞,交口称赞。”

韩章也不慌,他的学生是新帝党绝对的核心,只要将这次的新帝和太后之争处理好,他便可以安然致仕还乡。

不是人走茶凉的那种致仕还乡,是百官相送的那种致仕还乡。

小儿子如今在杭州的为官也是顺风顺水,未来文官高层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如此,就更没什么可担忧的。

“我没问你这些,我说的是玉玺。”

看着宰辅大相公竟然在转移话题,也不提玉玺,反而说起皇帝德行的事情,太后心里就止不住的慌,一股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治理天下,事务繁重,每每用到玉玺,不免麻烦太后。陛下实在于心不忍,便将玉玺留下,省却日后诸般麻烦。”

韩章微微躬身,也不再转移话题。

“你伱这是明抢啊?”

太后一阵心慌,忍不住呵斥了一句。

韩章笑了,丝毫不惧,“大娘娘,陛下乃是天下之主,执掌玉玺本就是名正言顺,何来明抢之说?”

“你!”

“枉你为两朝老臣,当初先帝更是称你为【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的贤良之人,你就这般诓骗我一个老婆子?”

太后气得直摇头,玉玺可是她有资格和新帝党竞争的底气之一,就这般让人骗取了?

韩章沉默了,静静矗立了约莫十个呼吸。

他深思了不短的时间,旋即认真的望向太后,“当今陛下是个励精图治的人,老臣也不怕大娘娘的叱骂,便多说两句。大娘娘,自古以来,太后摄政都是大忌,往往可得一时的胜利,可却没一个获得最终胜利的。”

韩章顿了口气,认真的继续诉说,“大娘娘没有骨肉血亲,何必如此这般同陛下争斗?陛下是个良善的人,定然是愿意供养大娘娘的。您,多想想吧!”

太后脸色一阵变换,一阵语塞,冷哼一声,也不再与韩章辩驳。

韩章见太后没有多说的意思,当即微微躬身,“既然大娘娘没有别的事,那老臣就告退了?”

看着韩章那苍白的鬓发,太后微微叹息。

她心里也莫名有点发怵。

宰辅大相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文官第一派系倾尽一切倒向新帝党,这更是千载难逢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一个毫无根基的新帝登基,文官是断然不敢全力倒向的。

一来,不清楚新帝的性子,也不清楚新帝的手段,不敢胡乱下注。

二来,即便有了偏向,多半也有所保留,顶层人物一定是有几位偏向,但其余几位倾向于中立。

这样一来,哪怕是有明确偏向的那几位倒台,保持中立的那几位也不太可能被直接贬官。

可这次的韩系不一样,那是真正的全力偏向,没有任何保留。

谁能想到,一个偏僻之地的远房宗室子弟,外甥竟然是文官第一派系的唯一继承人?

太后静静的望着韩章渐渐走到殿外的身影,心里莫名有点烦躁。

“韩章他不可能想出这种法子。这种法子,皇帝和桓王身边的人,除了顾廷烨也没谁了吧?”

“顾廷烨?”

大太监心里早有揣测,话里却满是不解。

“顾廷烨从小就混迹于勾栏瓦舍,除了他,除了他能想出这种不要脸的法子,还能有谁?”

太后的语气满是笃定,不是顾廷烨,难不成还能是楚子凤?

韩章的话让她有点触动,但并不代表她不会先解决目前的问题。

触动归触动,却也不能代表她舍得放弃那些东西。

“把他给我叫来,把顾廷烨给我叫来!”

“是!”

桓王府

小河池塘边上,一座依河而生的小亭子。

一壶清茶,一张桌子,两个人,三张凳子,三个杯子。

楚鸿望着前方来向顾廷烨报信的仆从,轻笑着抿了一口茶水,“仲怀是要被太后叫去吗?”

“当是如此。”赵策英望了望远方,安静的环境让人能听得到一点浅浅的交流声。

不出所料,约莫十来个呼吸,顾廷烨大步走向亭子。

“玉玺的事情让太后有点慌,此番诏我入宫。”

“将玉玺给直接骗过来,强行留着。这一招固然有些粗鄙,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良策。

如今,我父亲本就掌握神器,在文武两方也占据优势,又有大义环身,这玉玺强行留着,也是义之所在。”赵策英一脸歉意,“只是,仲怀你怕是要受一点苦。”

“刀山血海都下来了,区区一点苦算什么?”

顾廷烨满是不在意的罢了罢手,他觉得这事有转机,他未必遭受毒打。

楚鸿将茶一口抿干净,从怀里取出一篇文章,“等你出来的时候,将这封《治安疏》呈递太后。我要与太后在朝堂上公然相辩!”

“《治安疏》?”

“公然辩驳?”

顾廷烨好奇的将文章取过来,也不着急入宫觐见,反而是看起了文章。

赵策英也慢慢走到顾廷烨背后,他可是知道的,表弟这篇文章早早就有策划,为的就是大败太后一党的气势,再辅以大势相压,不战而屈人之兵。

“臣文渊阁大学士、参知副相、吏部尚书、礼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光禄大夫楚鸿请奏,为言君臣后宫之事,以正后宫不干政之道、明忠臣之职,求天下安宁。”

赵策英认真的看了起来,这种文章可是少见。

“太后者,帝王之母也。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

以孝道论之,太后当颐养天年,皇帝尊而养之。

以君臣论之,太后为皇帝之臣,当以皇帝为尊。

然,古今以来,皇帝太后之事,争端不休。

臣有两全之法”

“太后乃先帝之妻,维稳朝纲,实乃先帝之幸。然,太后意在维稳先帝之政,安宁天下,朝贡求和。新帝宏图大志,意在扫荡异域,推陈出新,力求太祖不凡之功绩。

此二者相冲,太后心急如焚,为求先帝之政,实乃常情。然,此时不同往日,政事亦非一如既往,不可更变。”

“若推论一朝,则臣至爱汉武一朝。景帝固然极好,则颇受太后制衡,汉武固然穷兵黩武,则去母留子,为子嗣扫荡隐晦,大义盖孝,此为千古之功。”

“景帝亦为仁善之帝,休养生息百年有余,方有武帝横扫异域。今仁宗皇帝为大周之景帝,新帝则为大周之武帝。”

“休养生息,本为战事。战事之争,本为修养,此为千古之道。今生息已养,当展宏图之志,而为后世开万年修养生息”

“今新帝一朝,太后垂帘听政,迟迟不退,民间众说纷纭,同武帝、景帝之母何其相似。然自武帝去母留子,太后终无大义,不可威临皇帝.”

“今日之间,竟有小民不敢直言,暗呼‘贵妇人’,暗地讥讽,胆大妄为。臣师韩章,天下名士,诸般内阁大学士亦有相劝,恐太后不愿撤帘还政之事早已遍布天下,人人危言耸听,担惊受怕。

臣为太后言事,请撤帘换政。则太后养尊处优,两朝贤母,皇帝励精图治!

仁宗新帝,或可为大周之景、武帝,再造千古佳话。

奏罢!”

赵策英和顾廷烨相视一眼,面面相觑。

汉景帝、汉武帝,周仁宗、新帝,这四个毫不相关的人,经楚鸿这一说,好像真有那么点相似。

汉景帝长时间受太后制衡,汉武帝早年没有掌权的时候,更是差点让太后害死。

周仁宗早年的太后格外强势,这也就有了当初的太后之争,有了范文正公、韩大相公、英国公老将军这一拨人的崛起。

如今,又是何其的相似。

太后垂帘听政,一看又是一场强势太后和弱小皇帝的争端。

只是,这一次的太后没有以前的那么强势,皇帝也没有以前的那么弱小。

景帝休养生息,武帝大刀阔斧,千古功绩。

仁宗安稳求和三四十年,新帝欲一展宏图之志。

太像了。

这文章前部分就直言了皇帝和太后的分工。

在皇帝这个大义前面,太后的“孝”算不得什么,自汉武帝去母留子,大义已然稳稳的压制孝道。

这部分语气还行,至少是个陈诉的语气。

中间部分,语气慢慢有了变化,有点讽刺劝和的意思。

最后部分,有点警告,有点谩骂,有点相劝。

这.

“子凤,这要是呈递上去,太后不得气死啊?”

顾廷烨啧啧称奇,目前的情况还真就如楚鸿所说。

太后是前朝贤后,相信认可她的人还不少,尽管诸多内阁大学士相劝,太后没有答应一定程度影响了她的声誉。

但,目前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不长不短,太后的名声整体上还是正向的。

要是久一点,大方向一变.

文人的文章,杀人不眨眼啊!

楚鸿微微笑了笑,静静的望向远方,“诸多内阁大学士里面,就我一个没有劝太后了吧?”

“子凤是准备劝和?”

顾廷烨好奇一问,这文章字里行间可都是劝和的意思。

楚鸿微微点了点头,“她当年也是个贤良的人,又是先帝政治的代表,如果能安稳相处,便是将她送到南京修养生息,当一个土皇帝又如何?至少,舅舅是需要她的,先帝的老臣也是需要她的。”

赵策英意识到什么,当即赞成的点了点头,“若是没权,自然是以权优先,不择手段。可既然有了权,又是神器大义占尽,那就得考虑身后之名,得位之正啊!”

顾廷烨当即了然,当今大周文官集团,从根本上讲,各个都是受过仁宗恩惠的,哪怕是楚鸿,早年也是仁宗大力提拔欣赏。

这种情况下,新帝党又是注定赢的优势一方,要是连让太后有个体面的退场,颐养天年都做不到,怕是会让一些人寒心。

皇帝永远是天下人的皇帝,要是不主动接纳老皇帝的人,那以后的几十年便只能是禹州的皇帝。

这样,不太好!

要是没有楚鸿这个皇帝的亲外甥链接文官集团,那自然是想方设法的全力夺权为好。

毕竟,哪怕是韩大相公偏向,但没有了楚鸿这个外甥,皇帝和宰辅从来都不认识,也必然嫌隙不浅。

皇帝为了自保,自然只能不择手段。

可有了楚鸿这个外甥,文官集团大半都稳稳的倒向新帝,也不必担忧前程什么的,安心跟着楚阁老混就是。

这一来,文武汇聚,新帝党优势巨大,太后败局早已注定,却是要考虑的更多。

譬如,太后怎么输?

太后怎么处置?

太后这事不能太粗鲁。

顾廷烨莫名想到了齐衡那个直愣愣的侍御史,当即为他悲伤。

这段时间,齐衡可是没少抓捕“逆王余党”,就连宁远侯府,也被抓走了好几个子弟。

此外,越国公、令国公、怀远侯,忠正侯

这些勋爵人家里不乏有实权的,齐小公爷也照抓不误。

要是没记错,前段时间私底下好几个国公都在谩骂齐衡,隐隐有孤立齐国公一家的架势。

有了子凤和韩大相公的谋划,不论以何等方式,太后肯定是可以有一个安稳的退场的。

至少,不管朝堂上斗得怎么狠,太后的名声都不至于被污名化。

党争过后,大娘娘依旧是大娘娘。

侍御史,哪怕有一个前朝阁老的岳丈,怕也未必是侍御史。

甚至,未必是小公爷.

寿康宫

“臣忠于先帝,忠于陛下,万死不悔!”

顾廷烨直直的爬在板凳上,等候太后的行刑。

“好一个万死不悔,你让我打你都打得不能理直气壮。”

太后看着顾廷烨那满背的伤痕个,着实是不忍心打。

当初,就是顾廷烨神兵天降,救了她一命。

太后微微叹息一声,将刑杖丢到地上,“你去吧!”

说着,太后转身,准备离去。

顾廷烨连忙叫住,“大娘娘,楚阁老托我送一封奏疏给您。”

顾廷烨飞快披上一层上衣,从袖袍里取出一张纸。

“楚鸿?他不打算亲自来劝我?”

太后将信接过,有些惊奇。

内阁诸多内阁大学士,大多数都来劝过她,就差这位文渊阁大学士了。

而她,最看重的就是和楚鸿的争辩。

那是一个十年前就力辩内阁大学士的人,前段时间一句话就将正直的齐元若呛住,可见其有多么的了不得。

顾廷烨一看太后有立即看信的意思,当即微微躬身,“臣且先退下了。”

“嗯。”

太后看着手里的信,一时间也没兴趣管顾廷烨的事情,当即罢了罢手。

她倒是要看看,这位文渊阁大学士会上奏些什么。

约莫两刻钟,寿康宫内传出不可置信的嘶吼声,“反了,反了!将人给我抓来,抓来!”

“大娘娘,这是阁老,楚阁老啊!”

“啊~!”

“也罢,他要辩,那就辩!我看他能怎么辩?”

说是这样说,但寿康宫里的人明显没有安宁.

亲爱读者,当你看到这一张的时候我正在赶车。想哭。

八点钟坐车,晚上八点到家……

今天5k,委屈一下大家,明天中门对狙。

中门对狙是真不怎么好写,文言文之类的也查的比较多,所以写的有的慢。

明天或者后天正式加更,要是明天中门对狙写的顺利,那就明天加更,要是明天写的不顺利,那就后天。

主要是今天在坐车,写的时间可能会少。

中门对狙之后,就是祁同伟哭坟,主角会以阁老的身份巡查天下,衣锦还乡。

巡查完毕,韩大相公也就退休了。

太后的事情不会留的久的,相比于原著,如今新帝党优势太大,让太后慢慢退场就行。

基本上就中门对狙这一次,早解决早变革,早当仲父。

说实话,在赵策英的子嗣和赵策英的孙子辈,我有点想写。

四朝或者五朝元老,是真特么吓人啊!

此外,赵策英托孤我也想写,主要是赵策英的心理变化。毕竟,理论上讲,赵策英死之前绝对会召见主角,刀斧手等候,有带走主角的想法。

毕竟,主角这种情况也是真吓人,身体好,又年轻,留着的话,当代皇帝根本压不住。

说到这里,我是真想写那部分内容.有点类似于曹睿托孤,哎嘿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