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老师对于姜玉楼的表现非常满意,像姜玉楼这种学生,就是带给学校惊喜的存在。
姜玉楼这位学生他早就打听过了,才华自不用提,每天上课学习都非常认真,从来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
他认为姜玉楼和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不同,姜玉楼是有明确目标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学校学习又能得到什么,如今在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向着目标进发。
他才大一啊,正是风华正茂,拥有无限可能的年纪。
负责老师看着一派风轻云淡的姜玉楼,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个小子果然是当作家的料,如果学校全力支持他的创作,说不定要不了几年,燕大又会拥有一个文豪校友了。
交流会还是结束了,学生们各自都有了不小的收获,姜玉楼同样如此,靠着无障碍交流,以及他那令人惊艳的科幻短篇小说,他跟杰西卡还有她的几个老乡都成了好朋友。
分别前,杰西卡给了姜玉楼一个拥抱,然后好心劝道:
“姜,我觉得你今天在交流会讲的那个科幻小说应该发表出来。”
“也许行,也许不行,杰西卡,你不知道,这真的很难。你对我们国内文坛的情况还不太了解,科幻小说这种类型化小说几乎是没什么发表的渠道的。”
杰西卡听完顿感失望,“哦,那太可惜了。”
“哈哈,也没什么,总有机会的。”姜玉楼倒没有太过遗憾。
本来只是一时起意,即使不能发表也没什么损失。
“不过,我觉得你还是应该试试。”杰西卡正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手舞足蹈地说道“哦,对了,我认识一个朋友,也许可以帮到你。哈哈,太好了,说不定你真的可以在我们美利坚成为明星作家呢。”
姜玉楼失笑,越说越离谱了,不过,他可不会打击女孩子的好心帮助,于是道:“那可真是太感谢你了,杰西卡,我会等着你的好消息的。”
“ok!交给我了。”杰西卡信心满满的说道。
之后一段时间,杰西卡和几个留学生每周都会约姜玉楼出去玩,他呢,也会抽出一点时间和几个人聚聚。
他不是看上了杰西卡,也不是想学英语,纯粹是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燕大,融入这片土地。
就这样断断续续一个月过去了,姜玉楼本来都忘了科幻小说的茬了,杰西卡却突然提了起来。
“走,姜,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
什么也不说,神神秘秘的,姜玉楼就这么被杰西卡拉走了。
而两人的目的地,正是燕京的隆福寺。
隆福寺始建于明朝景泰三年,曾是明清两朝的皇家香火院。清朝至民国时期,隆福寺庙会是京城最著名的庙会之一,并有“诸市之冠”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隆福寺庙会演变成东四人民市场,与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和东风市场并称为北京四大市场。
对燕京人来说,隆福寺和繁华两字密不可分,这个年代,住东城区的老燕京人想买什么都会来这边。
改革开放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这三大件逐渐没落,新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还未风靡全国,这时期如果谈精神追求,最时兴的一个词叫“交谊舞”。
也就是今年的除夕夜,消失多年的交谊舞第一次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联欢会上。
大会堂里舞禁初开,民间一些时髦的年轻人已经嗅到了肢体解放的味道,迪斯科悄然流行。
这个名字还是后来的舶来品,当时人们都称之为摇摆舞。公园里开始有大胆的年轻人试着摇摆,在这个夏天的颐和园,不时会有燕京的时尚青年,西服、蛤蟆镜,脚蹬懒汉鞋。
他们的舞蹈引起了游客的围观,板砖录音机里放的音乐是《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围观的人心情都比较复杂,看得很过瘾,又挺犯怯。
这时候,交谊舞仅在小范围里流行,男女之间私下保持着距离,摇摆舞更是时髦到极致的年轻人才敢为之的体验。
普通百姓也许不敢,但是文艺青年大院子弟不在乎。他们四处想找些乐子,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圆明园露天舞会。
起先是一帮文艺青年开始在圆明园聚会,他们包括四月影会和星星画展的青年艺术家、诗人北岛、芒克以及后来的第五代导演何群。
这些人去那边玩,聊天、跳舞。后来,吸引的人越来越多,思想比较开放的年轻人都去那里扎堆儿,露天舞会已经徒具形式,年轻人们只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思想交流之地。
在露天舞会上,围观的人群明显要比下场尝试的人多。舞场中间明显要时髦得多,已经开始有男人穿碎花衬衫和白色T恤,那基本上属于当时最扎眼的打扮。
整个舞会的音乐伴奏皆来自一部单卡录音机,被年轻人形象地称为板砖,牌子是三洋的,价钱在两百多到三百元之间,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干部半年的工资。
燕京的时髦姑娘喜欢去樱桃沟跳舞,她们中间流行清一色的打扮,花阳伞、绿军裤、针织毛衣,以红色和黄色为佳。在这个年代的燕京,物资还挺贫乏,青年人向往美好。
杰西卡他们这群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就热衷于参加这样这样的舞会。本校也有舞会,但是有胆量跳舞的并不多。因此,他们也会去商业舞厅跳舞,因为他们外国人的身份,加上打扮很潮,很扎眼,总能吸引到来自周围人的目光,那些眼光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不一而足。
不过商业性质的舞厅很少,而且规模也不大,隆福寺商业区就有一家。
杰西卡他们知道这个好地方,还多亏了在燕京的外国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一大群外国人带着类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想法涌入大陆,尤其是朝日新闻,纽约时报这些媒体公司旗下的记者,他们在各自的国家经常参加各种舞会、酒会,来到这边自然不会清心寡欲,于是这几家对普通人而言算是新鲜事物的舞厅,成了他们的专属聚会场所。
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尝到来自海外的酒水。
“两杯玛格丽特。”
杰西卡和姜玉楼来到吧台后,熟练的点了两杯她最喜欢的鸡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