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熟读百家,科学之说却是闻所未闻。你从何来,欲为何事,有何所途。朕皆不知,你是这巍巍大秦中朕唯一拿捏不准的人。”嬴政说道。嬴政自幼便在赵国为质,夹缝中求生的经历成就了他看人极准的火眼金睛。这个识六国为无物,弄大秦于鼓掌中的人物,第一次有看不透的人。
李辰心中正是百转千回,看着始皇这个前世被称之为暴君的男人。
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这三个并列被后世黑成昏君,暴君的男人,在李辰看来这三人才是真正的帝王。
商纣王帝辛是最后一位人王,至周以来,人间帝王皆称天子,为上天之子。西周说是整个人族的罪人毫不为过,将原本天人平等的局面,平白的作了上天的儿子。
秦始皇更是不必多言,于武来说一统中原,南逐百越,北驱匈奴。于文来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于民来说,始皇修筑灵渠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修筑都江堰使原本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千古第一第当属如此,李辰一直是这般认为的。
隋炀帝杨广,他应该是和李辰一样的人。都在似秦始皇为偶像,纵观杨广的一生,也确实是在追赶着始皇的脚步。始皇修筑长城,杨广便挖掘大运河。始皇南逐百越,北驱匈奴。他便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当真如同一个小迷弟一般,一生都在追逐始皇的脚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始皇死在了最后一次的出巡中,有后世有传言是赵高下的毒。而隋炀帝也正如始皇那般,被宇文化及勒死在西行的龙舟之上。
“陛下以为大秦安稳否。”李辰一字一顿的问道,这个问题让那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愣了半响。
始皇又怎能不知,他清楚的知道,六国贵族心中所想,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大秦非但说不上安稳,反而就像是一座积木城池。如今他在一人镇压一国,若是有一天他不在了,大秦必然是屋倒楼塌。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秦的后期,始皇那般痴迷长生。因为他知道,大秦一旦离开他必然崩溃,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都差的远。
试问,始皇若在谁人敢反。
“给朕三十年年,大秦千秋万世。”始皇的言语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霸气和自信。
“大秦千秋万世自然也是臣所希望的,若陛下没有三十年呢,假若十年都不到呢。”李辰试探着问道。
“若朕只有十年时间,那么大秦必然二世而亡。”始皇说道。
“你tm不会是穿越来的吧。”李辰心中想到,这都给你猜到了,我还怎么装逼。
“臣想问,若是有一天陛下不在了,是传位与扶苏公子还是传位于胡亥公子。”李辰知道,也许这个问题很唐突。甚至若是一个多疑的帝王,恐怕就是一个送命题,李辰信得过眼前这个男人的肚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朕居然想传位于月儿。扶苏太过保守,胡亥太过暴虐,两人都算不上合适的人选。”始皇道。
“传位于月儿,不错,那样月儿便是千古第一女帝。等等,好想那里不对。那样自己便是千古第一皇后,若是月儿在来个宫三千佳丽,那自己岂不是变成史上第一牛头人了。”李辰想到。
“爱妃,看朕宠幸你。”
想到这里,李辰就是一阵恶寒。
“难怪医生说我胃不好。”
“tm的老子坚决不吃软饭。”李辰这样想到。
“臣以为不妥。”李辰一本正经的说道。
“爱卿以为有何不妥。”始皇问道。
“臣以为女子当政,必然天下皆反。六国遗族,可是正等着陛下出这样的昏招呢。六国遗族不可怕,可怕的是天下悠悠百姓。试问陛下,这普通之下可有人能接受坐在那个位置的是一名女子。”李辰说道。
人类从原始文明的母系社会,过度到封建文明的父系社会。自夏朝以来,由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女人做皇帝,对于皇室的血统,皇位的继承都会出现问题。
“朕又如何不知,只是扶苏太过软弱,若是将来他来执政。那么儒家必然会替代法家,朕的大秦盛世如何维持。靠儒家那满口的仁义道德,如何来治理国家。”始皇提起扶苏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扶苏此人为人宽厚,温文尔雅。他相对于始皇勇武果决,扶苏更加仁慈宽厚,更加像是一个守成之主。
“扶苏公子也不是不可挽救,性格除了先天之外,后天的习惯也很是重要。臣以为经历的多了学习扶苏公子会有些改变也未层可知。”李辰说道。
“既然如此,扶苏日后便由爱卿教导,他已拜爱卿为师,能习得爱卿十之一二的本领也是好的。”始皇说道。
“不若这般,将扶苏公子隐姓埋名充入新军之中。这白日里就和士兵一起训练,同吃同住。这样一来可以让扶苏公子体验军中的氛围,二来离我近些,也可以因材施教。”李辰说到。
“好,那边这般定了。”始皇露出满意的眼神。
就这样,扶苏这个大秦第一公子哥的命运便这样定下了。
“爱卿,你可知,你献出的土豆,红薯这些高产量的良种,已经让整个朝堂闹翻了天。今日,朕想听听你的想法。”始皇抿了抿酒问道。
“此话怎讲,这可是让天下百姓吃饱的好事。”李辰不解的说道。
“如今,整个朝堂已经分为两派。以丞相李斯为首的文官派认为新型粮食要掌握在朝廷手里,现如今天下刚定,若是让百姓为了生存而奋斗,可以耗费百姓精力从而让大秦安稳。”
“而以王翦为首的武将派则以为新型粮食将应该尽快普及起来,这样才能支撑大秦快速的扩张。”
“爱卿以为呢。”始皇认证的问道。
“臣以为新型粮食必然要普及,至于百姓精力旺盛的问题,臣以为,不如对外转移对内的矛盾。”李辰道。<!--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