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咱这是给下通知,不是和你们商量!
“怎么样?你觉得咱做的这个媒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襄出声询问。
吴襄拜倒于地道:“太祖高皇帝,您愿意让小女为太子妃,这着实是天大的恩典。
也是小女之幸。
只是……小女生性粗鲁,没有得到过多好的教导。
只是粗通文墨,更多的是喜欢舞蹈弄枪。
妥妥的野丫头。
只怕……只怕有些配不上太子殿下……”
吴襄说的是真心话。
他的女儿,那是真的能是在马上开弓射箭,舞刀弄枪的存在。
毕竟在如今的大明,凭借着他们的家世地位,想要女儿嫁入皇家,根本是想都不要想。
三四个太子殿下都不够他女儿揍的。
毕竟他家的大儿媳妇儿,那可是他老兄弟的女儿,同样是个喜欢舞刀弄棒的人。
但是在败事上面,绝对有一手。
宣告着这大明的灭亡。
没有人会同意。
不过……小女性格多少有些不好,不适合做太子妃,只求做一个使唤丫头就成。
咱就觉得你家女儿挺好的,适合做太子妃。”
他们家刚好就符合这么一点儿。
他这个时候,觉得就算是情况有些坏,也不一定能坏到那种程度。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摇摇头道:“喜欢舞刀弄枪才好。
文风昌盛,武风不举!jiqu.org 楼兰小说网
如今找一个会舞刀弄棒的做太子妃,也能改一改风气。
就算是皇帝会生起这样的心思,也绝对会被那些官员们,给各种的弹劾。
朱元璋这個太祖高皇帝,都开了口,说出了这样的话来,吴襄还能说什么?
当下便再度拜倒于地。
朝中的很多官员,在成事上或许不行。
再有一个做太子妃的女儿在,那当真是强强联合,
谁手里有大量的兵马,说的才算。
他在此之前是绝对没有想过,自己的女儿有朝一日,居然能成为太子妃。
像他这种高官的女儿,尤其是身份地位还如此特殊的官员之女,想要入宫为妃,严重程度虽然比不上国本之争。
那当真是很多人,都前赴后继。
对于他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太祖高皇帝您不嫌弃小女粗鄙,臣自然是乐意将小女送入宫中服侍太子。
在这上面,朱元璋是真的不在乎。
再加上吴襄根本不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要不要多长时间北平城会破,崇祯这个当皇帝的会身死。
也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的女儿,往太子妃这上面进行培养。
也要是因此,吴襄的闺女不说是放养的,可和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女儿比起来,也差的太远。
看了一下边上的朱慈烺,他觉得今后二人,真放手一搏的话。
纵然对手是皇帝,也一样能和皇帝争上一争,毫不退缩。
但毕竟存在了两百多年,很多事情还是深入人心的。
当然那也同样是很多人,绝对不乐意见到的事。
虽然如今的大明,看起来风雨飘摇。
他女儿的这性格,是真那不适合入宫为太子妃。
再加上太子妃这样的一个关键性的身份。
依照他们吴家的身份地位,尤其是他儿子所带的那些兵马。
咱大明现在,就是通文墨的人太多了。
能战,敢战的人太少。
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比如国本之争。
对于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吴襄自然而然是非常乐意的。
必然能让他们家飞黄腾达!
这等乱世时候,那些文官的力量必然会有所削减。
体格也比较大,很能打。
他们吴家一下子就翻身了。
不过,有些时候该谦虚一下,还是要谦虚的。
一口就将这太子妃给应下,显得他有些不够懂事。
而崇祯在听了吴襄所说的话后,也觉得吴襄说的很有道理。
他家女儿做太子妃确实不合适,只做一个宫女,在自己儿子身边服侍就挺不错了。
“哈哈,你同意便好。
咱觉得这是一种好姻缘。
不过咱说了让你家女儿做太子妃,那就让她做太子妃。
使唤丫头,太委屈她了。”
朱元璋乐呵呵的把吴襄搀扶起来。
又一次重复了让吴襄的女儿,作为太子正妃的这件事儿。
既然他这边想要通过吴襄,以及吴三妹来拉拢住吴三桂。
那么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的就需要舍得下本钱。
说了是太子妃,那就必须是太子妃。
只有这样,在接下来才能尽可能的把吴三桂给拉拢过来。
吴襄闻言激动不已,又一次的进行谢恩。
心中高兴之余,再看看那边上,显得似乎有些深深震动的崇祯。
吴襄忍不住在心里面感慨起来。
以往的时候,自己还只以为崇祯刚愎自用,不懂变通,死守教条。
这个时候看来,自己还真的是误会崇祯了。
他竟然能想到找一个人,假扮太祖高皇帝。
从而做出一些违背祖宗的事。
有了这所谓的,显灵的太祖高皇帝,那么他这个时候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都是理所应当。
毕竟太祖高皇帝都活了过来,亲自在做这些事,谁还敢说不符合祖制?
很多的条条框框,这个时候等于是迎刃而解了。
再看看崇祯皇帝,这个时候那恰到好处的不解,和懵圈的反应。
吴襄就变得更加的敬佩了。
对于崇祯,他今日当真是刮目相看了!
以往的时候他怎么没有发现,这崇祯皇帝的演技竟然如此好。
这事明明就是他安排出来的。
眼前的这个太祖高皇帝,就是一个用来做事情的幌子。
可是崇祯皇帝此时,却能装的像是真的一样。
仿佛把自己女儿给定为太子妃的事,他完全不知情,全是这位所谓的、他所安排的太祖高皇帝一意孤行。
这崇祯,还当真是不简单!
莫非之前的十七年,这位陛下都是在扮猪吃虎,有意隐藏实力?
这个时候发现风雨飘摇了,终于不再装了吗?
还是说在这等危急的情况之下,大大的激发了他的潜力?
短短的时间,崇祯在吴三辅,吴襄心里的地位,已经在飞速的提升了。
觉得崇祯的手腕,还是蛮可以的。
若是崇祯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平,或许这一次大明还真的有救!
就是不知道,等到今后吴襄还有吴三辅他们发现,根本不是崇祯在做决定。
这位他们所认为的,假扮的太祖高皇帝,是真正的太祖高皇帝后,会是一个什么反应。
想来一定异常的精彩。
“由检,快点儿去下圣旨,把这件事给定下来。
儿女婚姻之事,事关重大,可不能儿戏。”
把这事定下后,朱元璋望着崇祯出声交代。
边上的太子朱慈烺,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
什么叫做儿女婚姻之事,不能儿戏?
您这三言两语,直接就把这事定下了。
自己凭空就多出来一个太子妃,这还不叫儿戏?
至于吴襄,也同样是心头猛的一颤。
望向元璋的目光都变了。
真不知道这位扮演太祖高皇帝的人,是陛下从哪里找来的。
这演的可真像!
称呼上面也是真大胆。
喊当今陛下,竟是直接呼喊为由检。
这……他就不怕今后,被皇帝秋后算账吗?
毕竟崇祯皇帝,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有些时候真的算起帐来,连秋后都不用等。
“是,太祖爷。”
在吴襄等人满是震动之中,所等来的,并不是崇祯皇帝的勃然色变。
而是他毕恭毕敬的将这事应下。
看起来,竟是对这位太祖高皇帝直呼其名,以老祖宗的身份对待他的态度,没有丝毫的反感,相反对此甚至于还有些享受。
这让吴襄等人显得惊吓震动的同时,对于这崇祯皇帝的评价,也变得更高了。
当真不能再以之前的眼光,去看他了!
谁能想到,他竟是隐藏的如此之深!
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各种方面的反应,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这……真的还是那个刚愎自用,喜欢胡来的崇祯吗?
平心而论,就算是他们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找一个人来扮做自己的祖宗。
那也绝对做不到如同崇祯这样,毫无破绽。
这一刻,崇祯在吴襄等人心中的地位,那是蹭蹭的上涨。
而崇祯在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应了一声,马上就返回御案前,提笔亲自写下,令吴襄之女吴三妹为太子妃的圣旨。
并用了印。
当然,这个时候的圣旨,只能称之为中旨。
想要成为真正的圣旨,还需要经内阁。
这事在之前或许还不好办。
但现在有了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在,办起来就容易多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已经被砍了。
不过除了魏藻德之外,还有另外几位极为阁臣。
且不说能力如何,倒也并非都如魏藻德,李健泰那般的没有节操。
范景文,邱瑜,方岳贡三人,就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北平城破之时,他们这三位阁臣,都以身殉国。
大明存在两百多年,终究还是有着一些忠臣在的。
虽然他这些人,平日里的工作能力,并不见得有多强,只最终一死报君王。
但能有这份忠贞,这份大义,在很多人做争当三姓家奴的时代,便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不可再对他们求全责备。
对于这个时候的一些流程,朱元璋已经是知道。
所以很快就让人把范景文,邱瑜,方岳贡三人给带了过来。
这三人被带到崇祯面前的时候,多少是有些瑟瑟发抖的。
毕竟崇祯皇帝这突然发疯一般的杀伐,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了。
崇祯此番疯狂起来,那是真杀啊!
连内阁首辅魏藻德,阁臣李健泰,都是说砍就砍。
朱纯臣这等与国同休的的国公,还有他自己的老丈人,都能说砍就砍了。
这个时候又派人把他们给召集过来,若说他们心里面不忐忑,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们是真怕这崇祯皇帝,也会突然间来了兴致,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他们进行抄家砍头。
好在崇祯并没有怎么做。
在他们行了礼后,崇祯向他们引荐了太祖高皇帝。
让他们三人都向太祖高皇帝行了礼之后,崇祯这才对他们三人说出了,朱元璋准备把吴襄之女,定为太子妃的事儿。
这三人一听崇祯所说的话后,一个个都是为之一愣。
反应都是不小。
毕竟这事儿,可是一点都不符合祖制,太坏规矩了!
尤其是在如今这等情况下,吴三桂那边份特殊。
倘若真的让他的妹子,成为了太子妃。
那今后凭借着吴三桂的身份,还有手中的的众多兵马,说不定就会出现一个,大明有史以来最强的外戚!
而且,那好不容易才被压制下去的武将,很有可能会接着抬头。
这自然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当下便有人斟酌着言辞,出声声道:“陛下,这事情……有些不符合祖制……”
其余二人也准备开口附和。
结果不等他把话说完,朱元璋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什么不符合祖制?咱就在这里站着,这事儿是咱做出来的决定,咱就是大明的老祖宗。
咱说的话就是祖制!”
一句话说出,就将这几人给噎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崇祯心里面也是为之暗爽。
这种被自己祖宗用这话,给噎说不出话的感觉,不光是自己体验到了。
也让自己的几个阁臣体验到了。
至于吴襄则觉得很爽快,这画面看着就让人觉得挺爽。
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怎么想起来了让人扮演太祖高皇帝的招式。
还别说,这种让人假扮祖宗,宣称祖宗显灵的招式。
在这个时候用出来,还真的是能够起到奇效。
见到这三人还想说话,朱元璋声音继续响起。
根本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
“咱让由检把你们召过来,不是说让你们来商议这件事的,而是说给你们个通知。
让你们在这上面进行票拟,同意这件事。
这点儿,伱们需要看清楚!”
朱元璋说这话时,虽然说不上是杀气腾腾。
但是属于他大明开国皇帝的霸道,却显露无遗。
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去做什么,但是举手投足之间,这种气势还是很震撼人心的。
配合上他说出来的这话,令得范景文,邱瑜几人都是忍不住心头为之一颤。
这位假扮太祖高皇帝的人,到底是陛下从哪里找出来的?
扮的还真像!
一时之间都让他们神情有些恍惚,以为眼前的这人,还真的是太祖高皇帝显灵了。
听了朱元璋的话,再想想这个时候还正在进行的抄家砍头。
范景文,邱瑜几人对视一眼,也不再多言。
纷纷表示这是一桩好姻缘。
并开始为这事儿补上程序。
崇祯朝内阁阁臣们办事的效率,还从来没有这么高过!
这让崇祯有些目瞪口呆的同时,心中也升起了浓浓的震动和明悟。
原来,当皇帝还能这样做!
原来内阁的这些阁臣们,也可以这样听话。
朱元璋见到几人没有再多说什么废话,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了事情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对嘛,这才像话。
这些阁老们不用多说什么,只需要皇帝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行。
需要摆正他们的位置。
只做一个皇帝的传声筒,负责盖章就行。
在朱元璋看来,纸糊三阁老,泥塑泥塑六尚书,用起来才是最舒服。
也是他最想看到的内阁模式。
“那这是圣旨,你收好。”
朱元璋把新鲜出炉的圣旨,给了吴襄。
吴襄这个时候,心里面要多吃惊,就有多吃惊。
原本他以为,这件事儿最终只能用中旨。
想要让这些内阁的人同意,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
今后必然会有诸多的波折。
可哪能想到,在这位太祖高皇帝的操作之下,他最为担心的一步,居然完成的如此之轻意。
感慨的同时,又进一步的钦佩起崇祯皇帝,所使用的这太祖宗显灵的这一招,简直是绝妙!
同时也禁不住在畅想,倘若这人真的是太祖高皇帝,那该有多好!
让范景文三人,弄了圣旨之后,朱元璋就让这三个工具人又离开了。
望着此时拿着圣旨,如同做梦一般的吴襄道:“如今的大明风雨飘摇,闯贼大军顷刻就到。
这北平城是没办法守了。
接下来只能放弃。
但京师这边人多,闯贼又距离京师太近。
就算此时弃城而走,接下来也难免会被闯贼给赶上。
所以咱便准备让平西伯,带领关宁铁骑南下护送皇帝前去留都,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襄开口说出了这话。
话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朱元璋也不愿意离开北平城,把这广大的北方地区再一次丢掉。
毕竟当初这广大地方,就被宋朝给丢了几百年。
一直等到他恢复中华,才将广大的北方地区给再度收复。
现在又一次丢掉,对于他这个亲手完成统一的皇帝而言,心里面是真不好受。
但就算是再不好受,到这个时候该放弃也得放弃。
实在是他们过来的时间太晚了。
只来到了距离大明亡国只有三四天的时候。
北平城这边,几乎已经陷入到了死地。
李自成大军虎视眈眈,顷刻就至。
也有许许多多的官员,百姓,认定了大明必败。
很多人都已经准备欢天喜地的迎闯王了。
若只是李自成的兵马还好,他这边还可以通过抄家灭族,弄出来的钱财粮食,外加他带来的这些洪武朝的将领。
凭借着北平城,和李自成拼上一拼。
可是现在,除了李自成之外,还有关外的满清达子。
如今的大明的官兵,早就不是自己洪武朝时的兵马。
倘若是洪武朝的兵马,别看城内只有这么点将士,他都敢凭借坚城和李自成硬拼,打鞑子!
可崇祯时北平城内的兵马,只能说让人一言难尽。
这些人早就已没有了作战的勇气。
平时充充门面,打打顺风仗还行。
真的动起手来进行血战,根本就不是李自成的对手。
更不要说,比李自成还要更加强悍的关外鞑子了。
这个时候,大明的很多兵马连李自成都害怕。
对那关外的鞑子,更是怕到不行。
人还没去打,便已经先畏惧了三分,怎么可能进行死战,死守北平城?
倘若北直隶等地,还有着诸多的兵马可以调动。
朱元璋也一样不会做出放弃北平城,南迁的决定。
可是现在,这些根本就没有。
北直隶等地,早就已经被打烂了!
现在附近唯一能够动用,且比较强势的兵马,就是吴三桂及吴三桂的关宁军。
可关宁铁骑以及吴三桂的态度,又是那般暧昧。
哪怕朱元璋准备动用一些手段,他也不敢确定,今后他这边真的带人和李自成进行死磕,吴三桂就会尽心尽力的救援,而不是倒向鞑子。
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能是先进行战略性的撤退了。
把北方的这片地方,丢给李自成和鞑子,让他们先去争抢吧。
他这边带着人前去南京城。
依靠广大的江南地区,来积蓄力量。
今后进行反扑。
若是不走,留在这里死守北平,很快北平这里就会被彻底围住。
李自成这个一路冲杀而来的人,肯定会拼死血战北平城。
不惜一切代价,把北平城给拿下来的。
硬拼根本就拼不过!
而且,他这次前来,所需要做的,也并不是说打那么一两场胜仗。
他想要做的,是把大明重新给安定下来,扫除内忧外患。
解决大明风雨飘摇的现状。
那么需要战略性撤退的时候,就必须撤退。
虽然这个决定,做起来让人有些难受。
可如今大明的情况太坏了,哪怕是他这个太祖高皇帝,也不得不先从北平这边撤走。
朱元璋说出这话后,一下子就令的吴襄吴三辅,崇祯朱慈烺等人都惊呆了。
这位太祖高皇帝,每一次做事,都是那么的出人意料!
之前带人抄家砍头时如此。
把吴三把吴襄喊来,把他女儿给弄成太子妃时如此。
这个时候,直接说出要放弃京师南迁更是如此!
吴襄愣神之后,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欣喜。
太好了!
太好了!
皇帝终于是开窍了!
终于想要走了!
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北平城这边早就不能呆了,不能死守了。
死守下去,结局肯定不会好。
只是因为崇祯的各种操作,导致没有人敢说南迁。
现在借着这太祖高皇帝之口说出来,倒是显得合情合理了。
今后就算是有人因为这事进行非议,那自然也有太祖高皇帝,这个老祖宗出来担着。
这让吴襄,又一次对崇祯这个皇帝敬佩不已。
原来,这崇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别的不说,只这一招请老祖宗显灵,那是玩的真妙。
这一招,直接是一力降十会,快刀斩乱麻。
把很多的条条框框都给斩没了。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这个当皇帝的,今后还能够非常合理的进行甩锅。
不得不说,这时刻想着不担责任的行为做事风格,真的很崇祯。
也真的能让他想出来,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而吴襄在此之前,别看那么欢天喜地的接下了圣旨,要把自己的女儿弄成太子妃。
其实心里面,一直都是有所担忧的。
主要就是担心皇帝,还在京师这里,死守着不退。
真那样的话,就算是自己的女儿,成为了太子妃。
就算是这边自己这边传去书信,让自己儿子带兵进行救援。
可在这样的劣势下,也很难保证能护住皇帝,护住太子。
今后他女儿,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太子妃,都是两说。
现在……那如果是南迁的话,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自己女儿的太子妃之位,还真的能变得稳当。
吴襄心中高兴,但是崇祯皇帝朱由俭,这个时候却是如遭雷击。
脑瓜子嗡嗡响。
“太……太祖爷,这怎么就要南迁了?
太祖爷您下令后,短短时间内就弄了这么多的银子,也弄了很多的粮食。
现在在北平城内有兵有粮,还有钱。
完全可以留在这里,和闯贼硬拼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