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商议战和!

大殿上。

李贤气得是脸色煞白,捋了捋稀疏的胡子,双眼怔怔地盯视着余天正。

这位大唐国的左相,如今还是李贤的泰山,当朝国舅。

若是对一个毫无作为的皇帝来说,余天正这番话毫无意义。

可李贤自登基以来,事事处处都以皇兄李淳为榜样。

对于如今局势,李贤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让马钰等边防将士白白牺牲,也不愿妥协求和,甚至说割地求和。

这些年来,唐国与北狄两国边界摩擦数不胜数,可唐国对此已经做出了太多让步。

凡此种种,让李贤此刻的内心愈发矛盾。

一方面,他不能忽视那些为国家捐躯的将士们,以及此事将在唐国老百姓心中泛起的家国情怀。

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国家当前的实力,战事一旦开启,恐怕会带来更多的百姓伤亡和国力损耗。

此战一开,必将是牵连唐国国运之战。

李贤不想让唐国最后在他手里亡国。

“左相所言,也让朕甚感忧虑。”

望着堂下的众臣,李贤的语气早已显得越发沉重:

“这五年来,唐国大力推行革制,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整顿吏治、解决官员冗余问题,如今在zheng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已显得显着成效。”

说着,李贤话锋一转道:

“可近年来多地都有战乱,尤其去岁以来,多地灾荒不断,今年三月初以来,澶州因黄河也决了口子,洪水肆虐,波及百万之众。

此时,百姓疲惫,若是再与北狄作战,恐怕会对百姓造成不可承受之重。但各位爱卿所言,朕亦深感赞同,唐国绝不能因战事而弃百姓安危于不顾。”

李贤犹豫之际,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最后停留在了兵部尚书马常波的身上:

“马爱卿,你认为我国当前的兵力是否足以应对北狄的进攻?”

马常波一顿,深知皇帝这是在寻求他的意见,于是拱手答道:

“皇上,唐国当前的兵力虽不足以一举击败北狄,但若是以长庆侯挂帅,加上各地驻军,与北狄一战之力还是有的。只是……只是怕伤亡会比较大。”

“伤亡……”

李贤重复着这两个字,心头不禁一紧。

他明白,无论是战是和,都无法避免伤亡,只是伤亡太大,是否符合当下朝廷的最佳利益。

就在这时,一道高亢的嗓音自大殿门口沉声传来: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百官回头看去,来人正是康王李侹,如今的叔父摄政王。

历史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先前以余天正为首的继嗣派终于在zheng治利益的驱使下做出了妥协。

昭顺三年七月,康王全力支持余天正施行革制,有了康王的鼎力相持,不论是在朝官员,还是门阀士族们都开始积极主动响应。

到了昭顺五年十一月,李贤迫于形势,在左相余天正等百官的廷议劝谏下,出诏日:

“皇叔康王李侹治理国家,功绩卓着,应当予以特殊礼遇,以彰显其卓越功德,尊号为叔父摄政王。”

随后,康王的俸禄、冠服以及宫室制度均远远超过了一般亲王的标准。

就连朝中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王公贵胄的管理也要经他之手。

可谓是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在官员中的地位已经堪比皇帝。

只能说李贤太弱了,比之先帝李淳,他完全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这对先帝李淳来说,康王做到这一步,无疑也是他死前能布下的最好结果了。

“参见皇上!”

来到近前,康王先是浅浅一揖,算是行了君臣大礼。

随后便是目光扫过众人,怔怔发问道:

“如今北狄人已经攻破了云中城,杀我边防将士,掳走我唐国百姓,如此境地若是诸位还要商议与北狄人和谈事宜,那可真是枉为唐国官员,更枉为唐国人了。”

余天正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康王,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

他知道,康王这番话,无疑不是针对他来的。

康王此举无疑是想通过激发皇帝的愤怒,进一步推动与北狄人的战事。

然而,他也清楚,康王的话虽然偏激,但却是事实。

北狄的侵略已经让唐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再不战,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危都将受到更大的威胁。

“康王所言,本相自然也是深感痛心。但战事并非儿戏,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地决定国家的命运。”

余天正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

“康王如今贵为摄政王,自然应该更加谨慎才是。”

“左相此言差矣!”

康王闻言,当即反驳,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李贤拱手道:

“皇上,我国当前的兵力虽不足以一举击败北狄,但此战非打不可。本王愿亲自挂帅与北狄一战,不胜,则治臣之罪。”

听闻康王想要亲自挂帅,与北狄人一战,李贤心头不禁一紧。

他明白,眼下自己作为皇帝,唯一还能掌控大局的便是这军权了。

若是军权旁落,自己作为皇帝,便再无话语权了。

说来这皇帝大位,真是让人痛苦煎熬。

明明原本就是父子,却要父子不能相认,就连平日里的兄弟姐妹都再无知心话可说,临到后来,还搞得人人猜疑。

唯一能够相信的,能够说些真心话的,竟然是身边的太监。

这时的李贤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也算是真正明白了,皇兄李淳当年承受过多少寂寞的苦难,唯独与他最交心。

可现在已经上了路,就必然还得走下去。

摆在面前的事,无论是战是和,都是一场关于国家命运的抉择,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意味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是这位雄心勃勃的康王,自己昔日的父亲,李贤又如何敢全然相信他。

“皇上!”

就在这时,余天正见状再次出班奏对:

“我中原之地,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敌人,就放弃我国的仁义之道。我国百姓疲惫,断然不能再承受战火的摧残。臣认为,此时我们应该以和为贵,尽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此次争端。”

刑部尚书李冠阳也是再次出列,拱手说道:

“是啊,皇上,如今局势艰难,不能再战。另外,北狄铁骑,天下闻名,我唐国如何应对,这一旦战败,恐怕会对朝廷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还望三思啊!”

李贤紧皱眉头,望着堂下的众臣,心中矛盾不已。

这些事情为何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向了同样在凝视的关小鹏。

“皇上,臣有奏对。”

李贤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关爱卿但说无妨!”

关小鹏拱手施礼道:

“这些年长庆侯苦心经营辽东,如今已是面目一新,朝廷各项举措都得已施展,原有地方割据势力均被铲除,就连多年的倭患都已肃清,臣谏言,应即刻下诏长庆侯火速入京,商议北狄战事。”

这无疑,就是想举荐长庆侯挂帅出征北狄了。

马常波立刻回禀道:“臣附议关大人所言,还望皇上明鉴!”

李贤点了点头,目光扫了一眼阴沉的康王,跟着深吸一口气,终于做出了决定:

“诸位爱卿,当前朝廷局势艰难,朕决定,即刻下诏长庆侯入京,商议北狄战事,无论是战是和,朕都需要你们的鼎力支持,诸卿定要同舟共济才是。”

堂下马常波闻言,当即拜谢:

“皇上英明神武,我大唐必胜!”

众臣皆知,如今唐国是战是和,便与长庆侯息息相关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