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位文官在走去御花园的路上,不断交头接耳小声交流,渐渐的也消化了藏匿人口一亿的事实。
说起来也没有那么夸张,朝廷治下州县超过一千四百余,平均每个县不过藏匿十万八万人口罢了,这还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这个数据放在明面上就太惊人了,跟在册人口对比实在是太惊人了,在册的不足实际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确实是惊悚了些。
百官走了,洪熙皇帝来到屏风后面接了元春,两人共乘龙辇去往御花园。元春也是开了眼界,没想到这朝堂上如此激烈,实在是超乎想象。
到了御花园,洪熙皇帝拉着元春一起,百官看到这副场面十分意外,正在纳闷为啥贾贵妃如此受宠之时,又来了两位震撼的人物。
太上皇和国师一起来到,两位八旬以上的老者精神矍铄,看面容不过六十来岁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这俩可是真正的狠人搭档,如今也出场了,皇上到底要干啥?
有想的多的直接吓得差点儿尿了。
贾贵妃可是代表四王八公十二侯,虽然这些开国重臣后代都已经衰败不堪,但是凑在一起门生故旧,尤其是军中影响力十分恐怖。
如若加上太上、翰林院、锦衣卫,这些力量恐怕足以横扫天下,难道今上是想要把文官集团给一勺烩了?
洪熙皇帝示意夏守中可以开始了,夏守中可是开心坏了,让他介绍这一片八大作物,这可是给东海侯贾钰扬名的,如此可以在东海侯心中提高位置,好处多多啊。
夏守中学着贾钰的方式介绍,只不过他法术还不会,全靠一堆小太监提前准备,烤地瓜、烤玉米、爆米花、烤土豆、炒土豆丝、糖拌西红柿、油盐花生米……
一边高昂的讲解,一边引领百官试吃,夏守中忙得不亦乐乎,贵妃看着呢,得使足了力气捧起来。
可惜的是,东海侯的名字轮不到他来隆重介绍,此时洪熙皇帝开口了。
“这八种作物乃是东海侯游历东海诸岛所得,再经过精心培育,如今已经可以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
有这些作物,我大乾还缺民食吗?还缺军粮吗?”
自由皇帝嫡系翰林、御史高呼万岁圣明,得天独厚,德行感天动地,一番没底线的吹捧此起彼伏。
“好了,别替朕瞎吹了,这都是东海侯的贡献。”
有人问东海侯是谁,洪熙皇帝一脸荣耀的说道:“东海侯乃是贾贵妃的嫡亲弟弟,朕的小舅子贾钰。”
接着百官就热闹大了。
武勋一边乐开花了,如此局面武勋根基又牢靠了些,而且眼看要整军备战,正是武勋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文官一边垂头丧气,这下麻烦大了,还偏偏不好阻碍,要如何阻碍呢?还得想个办法才是。
这八种作物铺开,恐怕天下难有饥荒,往后以粮食要挟天下的手法就不是那么好用了,这天下人都有粮食吃,没了饥荒,如何还能更多的获得奴隶?
按说这事情只能是户部侍郎承办推广新作物了,户部侍郎又不傻,这锅他哪里敢背?赶紧出声。
“圣上,每种只有一亩地的成熟作物,要想推广天下恐怕要几十年才行,户部如今要务理应是扩大良种数量。”
元春此时心情好,就在洪熙皇帝耳边说了些话,果然洪熙皇帝脸色大喜。
“黄大人,既然户部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不如就交给各节度使各自想办法好了。”
听到洪熙皇帝如此说,在场文官都有些卡壳,交给节度使去办理?这算什么?
“圣上,这推广作物交由节度使,是否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户部侍郎更不想扛这口锅,因为他失言造成户部这个士绅大本营被架空,这个锅他扛不住啊。
“怎么就名不正言不顺了?节度使职责就在屯田军需,本就是为了不与百姓争粮,又要解决军粮所需,不交给节度使交给谁去?
朕意已决,新作物推广就从军屯开始,你们不要多言。”
此话一出,户部侍郎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如此优质的新作物出现,当务之急是要掌控在士绅儒教手中,交给节度使用于军屯,这些世家大族愤怒之下恐怕他全家都活不了。
宋璟也是一头狂汗,怎么搞?圣院会弄死他的,这是一场巨大的失败。
“圣上三思,圣上三思,如此优秀的良种新作物,当首先惠民才是,天下百姓嗷嗷待哺,都盼着陛下能够解救。
圣人有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大事百姓为先,请圣上三思。”
“哈哈,这话要是昨天说朕信你,今天却不能信你,天下藏匿人口过半,都在士绅大族手中,朕不是皇帝,你们才是。
毕竟账本上,天下万民过半在尔等家里,大乾只占了少一半。天下百姓过半在尔等家中为奴,天下是尔等的天下,不是朕与百姓的天下。”
听了洪熙皇帝这番话,宋璟吓得手心里全是汗,赶忙说道:“臣惶恐,臣惶恐,臣并不知情,历朝历代藏匿丁口有之,但是如此庞大数量的藏匿丁口实在骇人听闻,臣以为还是要详加查察才是,若真是如此,天下官吏自是该死,圣上皆可杀之。”
宋璟心里想着,无论如何此时还是要稳住洪熙皇帝才是,而后就要借助圣院的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个事情坐实了。
若是坐实了,别说皇家不可能善罢甘休,天下所有人都不可能与儒教善罢甘休。
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直接坐实了儒教士绅尽皆是那奴隶主,天下万民岂肯罢休?
整个儒教的名声尽数崩毁了也说不定,甚至可能出现砸了孔庙、掀了圣人塑像,种种形态让人不寒而栗。
因此,宋璟推算圣院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个事情压住!
洪熙皇帝冷哼一声,道:“你这话算是说对了!不过,朕还有个问题要问你,自从汉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农学一直停滞不前,每有人潜心研究提升粮食产量就会有人出来阻拦、毁谤,这是何道理?
譬如,这养猪之事就有无数奏本提出来应当禁绝,民间肉食本就匮乏,养猪又是十分经济有效,猪肉可以沤肥肥地,而仅仅以猪不洁为由禁绝养猪是何道理?
尔等读了圣贤书,不纳粮、不劳役,为何禁止农人养殖?
还有,为何尔等又不断上书要减少牛马养殖?这又是何道理?有些地方不适合农耕,仅适合水草生长,此地不养牛羊马匹,做什么?
尔等禁绝农学,把农学置于无用之地,自己又胡说什么俯仰天地什么都懂,那么天下饥荒作何解释?”
听到洪熙皇帝问起这个问题,宋璟就不怕了,这可是他的长项,论经他可没怕过谁。
“启禀圣上,天赐风调雨顺则百姓富足,反之则天灾不断,民生凋敝。人间福祸,关键在天意。
天意如何对待人间,关键在人间是否知礼,人者,天性而知良知。
朱子曾有蒙童诗云:
孩提自幼良知发,此日心蒙尚未开。
既壮蒙开趋物欲,良心反丧亦哀哉。
《孟子尽心章句上》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
故此,天意就是关照人间良知是否通达,是否万民知礼。万民知礼则天道赐福,风调雨顺。
农学者,奇淫技巧也;养猪者,舍本遂末也。
唯有教化万民,行礼教而天道感应,才是堂皇大道!此乃圣人感应天命,传授我等知晓,是人间最根本的道理!
我等上书,尽皆为此,莫要天下逐利、舍本遂末才是!如此才可感天动地,人间风调雨顺,万民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