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东京梦华

进入京畿地界后,风光景致与前行的路段大相径庭,不仅沿途的村镇数量激增,规模也愈发宏大,就连官道也被拓宽了许多,宽度足以让五六辆大型车马并行不悖,其壮观程度与千年后的现代城市主干道相比也毫不逊色。加之此地人烟稠密,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孙秦一行人沿途行进,甚至无需担忧夜间会有野兽出没,因此他们放心大胆地赶起了夜路。

得益于此,他们的行进速度比之前提升了许多,短短几日之内,便已穿越了长垣、封丘等地,最终抵达了在大宋历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陈桥镇。这个小镇,因一段辉煌的过往而闻名遐迩。

回首往昔,正是在这陈桥镇,太祖皇帝赵匡胤被其忠诚的手下将士以黄袍加身,从后周的一位臣子一跃成为大宋朝的开国之君,从而开创了这绵延数百年之久的赵宋王朝。时光荏苒,百年光阴转瞬即逝,当初在此地掀起历史巨浪的君臣们皆已化作尘土,唯有陈桥驿依旧屹立不倒,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引得无数过往行人驻足缅怀,低声细语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往事。

孙秦他们的驴车也在这一座占地广阔的驿站前短暂停留,他向雅儿娓娓道来了这段传奇故事,让这位小丫头听得目瞪口呆,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吗?可是三哥哥,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呢?”

面对雅儿的疑问,孙秦心中一动,意识到原先的孙三郎并非学识渊博之人,于是他便随口找了个理由敷衍过去。他们并未在此地久留,因为距离目的地汴京城还有大半日的路程,而此时天色已渐晚,不容耽搁。

于是,他们加快了行进的速度,终于在日落之前及时抵达了汴梁城下。夕阳的余晖洒在那座巍峨的城墙上,仿佛为它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令人目眩神迷。

雅儿好奇地从车里探出头来,当她看到那座高达五丈多的城墙时,不禁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京城真是好高好大呀……”的确,与他们一路经过的那些平凡州县相比,光是这一座高耸入云的城墙就足以让人惊叹不已。要知道,像郓城县那样的小县城,其城墙的高度不过一丈多,两者相比,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实际上,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城墙的高度上。这座大宋的都城,绕城一周长达五十多里,城中的军民人口更是超过百万之众。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天下的人口也不过几千万,而一座城市竟然能容纳百多万人,其繁华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或许,只有当初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才能与开封的繁华相提并论了。

不过这一切倒并没有让孙秦太过惊讶,毕竟来自千年后的他早已见惯了各种高楼大厦,眼前这五丈高的城墙,以及前方宽阔达三十步、水流不断的护城河,都没有让他失态。他只是稍微抬头看了看天色,便跟随着前面的行人队伍往城门行去。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好奇与期待,想要一探究竟。

城门底下自然是有军卒把守的,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仔细查验各色人等所带之物的行为。只要不是带了大宗货物的百姓入城,他们都没有上前阻拦的意思,甚至连城门税都只有二十文。这种宽松的管理方式让孙秦感到意外,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宋朝的气魄所在。后世明清两朝的北京城,除了官员车轿,等闲百姓想要进出城门必然会被仔细搜查以防私藏违禁之物。但开封城却根本没有这样繁琐的事情,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来此的子民,这种氛围让孙秦感到格外舒心。

这或许也是大宋所以能以远小于后世明清的国土,却能创造出远超两朝的财富的根源所在了——重商、开放!这种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让城市充满了活力。孙秦虽然没有这样深刻的想法,但在进入这座天下第一城池后,还是明显感受到了她那繁华而自由的气息。

穿过城门,便是一条宽阔的长街,延伸到了目所能及的远方。街道之上各色人等迈步其中,脚步或快或慢,但神色里都带了自豪与欢喜。而在街道两边,则林立着诸多店铺酒楼,不时有客人从其中进出,热闹非凡。人们并没有因为天色渐暗而赶着往家走,依旧继续着自己一天的生活。这一切落在眼中,都让孙秦感觉自己重新穿越回了千年后的时代,又让他觉着自己仿似置身在了那幅《清明上河图》中,那份生动与繁华如此相似。

对了,要是自己记得不错的话,那一卷留存千古的名画所描绘的也正是如今这北宋末年,汴京城里的人物风光哪!想到这里,孙秦不禁更加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景色来。

此时的雅儿却早已跟旁边不少同样是第一次踏足进入汴京城里的行人一般,完全被眼前这繁华宏伟的都城给震住了,久久都没能回过神来。在来东京的途中,小丫头不止一次想象过这座帝国都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有多么的华贵繁华。可她那小小的脑袋里是怎么都不可能描摹出眼前汴京城繁华之万一的,光是街道上摩肩继踵走动着的行人,就已让她目瞪口呆了。而当她再抬头看向远处,望见树立在内城门前的那几座宏大的彩楼时,更是再次惊呼出声:“好高的楼啊。三哥哥,那是什么地方?”她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的光芒。

这一回却把孙秦也给难住了,作为穿越者的他可不是全知全能的。好在有边上的人迅速帮他解了围:“小姑娘,那就是东京城里有名的去处,唤作樊楼的了。”那人热心地解释道。

“原来那就是樊楼。”孙秦暗自点头,之前他还真从不少人口中提到过这座天下第一楼的名字,这可是整个汴京城里最大的销金窟了,无论是美酒美人,还是各种杂戏花样,只要是这个时代的人们能想出来的东西,樊楼里都能提供。想到这里,孙秦不禁对这座楼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谢过这位热心人的提点后,孙秦又跟他打听起一件要紧事来:“敢问这位叔伯,这东京城里哪里投宿最是方便。”他深知在这个时代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显得格外谨慎和认真。

这位倒也好说话,便不厌其烦地指点道:“我汴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客栈驿馆足有数十家之多。若要好的,樊楼和边上那几处正店便可让客人投宿入住,那里的设施和服务都是一流的,保证让你宾至如归。要是想省些钱,那边的脚店也是不错的,虽然简陋些,但胜在价格实惠,适合咱们平头百姓。”说话间,他便朝着左右指点了一番,脸上带着几分自豪,显然对这座城市的繁华了如指掌。

孙秦听罢,心中暗自赞叹。他这才知道这汴梁城确实有着后世般的繁华,光是东城一带就有不下十座旅馆客栈,能够满足各种身份的旅人在此住宿。他环顾四周,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之情。

虽然他如今的行囊还算丰盛,到了这里还有不下百来两银子和十多贯铜钱,但想着这儿毕竟是天子脚下,物价什么的一定会比别处要贵。于是,孙秦并没有选择那些看起来豪华阔绰的正店,而是直奔一座藏于巷子内的小脚店而去。他心想,只要环境干净,服务周到,小脚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走进脚店,孙秦发现虽然这店比不得周围那些正店气派,但其中的环境和服务倒也很是不错。伙计在见到孙秦后,就立刻迎上来询问需求,态度热情周到。在知道他们的来历后,便为他们准备了一间还算清静的客房,而且还按孙秦的要求,这是一间有内外两张床的套间,既方便又实用。

在把他们请进客房时,伙计又看了一眼停在门前的驴车,热情地提醒道:“客倌,这车和驴子若想停在小店我们自然会帮忙照看,但草料却得另加钱。不过以小的一点愚见,您若是要在京中逗留一段时日,却还是去相国寺或东市把它卖出去了。等要离开时,再去买匹新的,如此倒还能省不少钱呢。”

孙秦点头谢过了这位的提醒,心中暗自盘算。他此来东京是为了把郓城县的税银交上,只要事情办成,再拿到回执,便可回去了。然而,他并不知道,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往往会变得极其繁难。只要是和官府打交道,就会有各种名目规矩落到自己头上来,是他这样的平头百姓根本无法预料和抵抗的。

不过至少今夜,在顺利赶到汴京城后,孙秦终于是可以安安心心地歇息上一晚了。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传来的阵阵喧嚣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这座繁华的都城,既是他的目的地,也是他新的起点。

也在这同一个傍晚时分,一名高大粗豪、足有八尺多高、满脸杂须的光头和尚扛了一根禅杖也大踏步地从西边进了东京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仿佛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艰难险阻,他都要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这一日是大宋政和七年,六月初四!对于孙秦和这位光头和尚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座繁华的都城中,他们将各自展开自己的故事和旅程。

(活动时间:1月28日到2月12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