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一 0章 明德门

孤独春燕说完,李密虽然沉默不语,可心中却如静水投石,荡起了层层涟漪。他这个人骨子里狷狂自傲,愤世嫉俗,对现状永不满足,孤独春燕的话让他黑亮的眼晴熠熠生辉,野心重新膨胀了起来。

作为亲信幕僚,贾闺甫当然一眼就看穿了李密的心思。他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拈着山羊胡子道:“夫人的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王伯当一听,瞪圆眼睛道:“真的能成?”贾闺甫点了点头,道:“只要谋划周密,并非没有可能。”王伯当立即转向李密道:“主公,既然贾先生认为能行,那咱们就干吧!”

李密沉吟片刻,道:“可是,咱们手中只有两万多人马,与长安城里的唐军相比,人数上并不占优势,更别提关中各州还有大量唐军。一旦咱们久攻不下,待唐军的援兵赶到,那咱们就会腹背受敌。”

贾闺甫胸有成竹地:“同州刺史李育德手里还有一万多人。同州离长安只有两百里,如果让他们提前行动,两天两夜就可以赶到长安。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集中四万兵马,对城里的唐军形成绝对的优势。以有心打无心,以有备打无备,只要咱们能在三日内拿下长安,唐军就是增援也来不及了。”

王伯当一听,兴奋地:“还有伊州的张善相,他手中还有两万人马,如果把他也召来,那咱们攻打长安就更有把握了。”李密听了,摆摆手道:“伊州不行,伊州离长安六七百里,行军速度再快,也需十日,如果过早行动,会引起朝廷的警觉,还是等打下长安后,再召他们来吧。”

正当大伙儿兴奋不已之时,贾闺甫却泼了盆冷水。他不无担忧地说:“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李育德的态度如何?他是否愿意参加?”李密听了,轻松地一摆手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李育德是我一手提拔的,我的命令他不敢不听。”贾闺甫思考片刻,道:“还是我亲自跑一趟吧,等弄清楚他的想法后,咱们再作下一步的打算。另外,我再顺便去一趟华州,看看那边的情况。”

翌日,贾闺甫就带着两名仆人坐马车离开了长安城,前往同州和华州。

清晨,明德门。东方吐白,霞光初绽,第一缕晨曦照耀在巍峨的城楼瓦顶上。此刻,城门尚未开启,但城门前面已经大排长龙了。

离城门几十步远的护城河边,站着两名武将打扮的人,一位是王伯当,另一位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身材矫健,面容刚毅,此人名叫宋石,乃王伯当手下的一名裨将。

尽管贾闺甫还没有从同州和华州回来,但王伯当已经急不可耐了,开始谋划攻打长安的城门。为了给大唐致命的一击,他决定第一目标就是夺取大唐的国门——明德门。为确保万无一失,王伯当决定亲自走一趟。所以,他今天四更就起床了,带上自己的亲信绕道来到了明德门。

两人的马栓在几步开外的一棵树上,在啃着地上的草皮。王伯当站在濠沟旁,四处张望,城濠有三十步之宽,护城河中水波荡漾,映照着清晨金色的霞光。河边是一排柳树,绿柳垂下的万千丝绦,在徐徐的晨风中微微飘荡。

这护城河中的水是从曲江引来的。曲江位于长安城的东南方向,唐朝的曲江宴十分有名,那是每年新科进士发榜之日,朝廷在曲江边的酒楼招待新榜进士的酒宴,类似于宋朝的琼林宴。

护城河对岸八九丈处便是墙城,青黑色的墙体如波浪般的曲折,一眼望不到头。全长72里的长安城墙,保护着这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高达五丈的墙体,也远远超过王伯当所见过的其他城池。

踏上城门之前,需要横跨过濠河上的宽阔石桥。接着,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就矗立在眼前。王伯当也是第一次看见明德门,远远望去,其庞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令他心中暗暗吃惊,而令他更为惊奇的是,明德门竟然有五个门道。在此之前,他见过最大的城门,就只有三个门道。

明德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五门道”的城门,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建制的最高制度,显示了国都的重要形象,它与大明宫的“丹凤门”一样,是“天子五门道”的重要代表,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

明德门作为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中轴线――朱雀大道的南端,它与宫城“朱雀门”、皇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体现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节点,可谓大唐国门之所在。

隋唐长安城不是汉代的长安城,汉代长安(秦咸阳)已毁于战火,隋唐长安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于汉代长安城故址东南二十里处兴建的,最初叫大兴城。当时,主持修建大兴城的隋初著名建筑家、将作大匠宇文恺在建筑形制上对明德门作了特殊处理,采取了罕见的五门道,而大兴城其余十一座城门都是三个门道。明德门的五个门道,其两端的两个门供车马出入通行,宽度足以供两辆马车并排通过,其次的两个门为出入行人通行,中间的一门平常关闭,它是专供皇帝每年南郊“郊祀”和其他出行时通行的御道。

天色大亮,城门开启,开始放行车马和行人,城门前排得长长的队伍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王伯马和宋石也解下栓在树上的马,牵着马排到队伍的最末尾。两人随着队伍穿过石桥,来到城门前面。王伯当抬头看了一下,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三重城楼压在门头上,城头上角旗密布,守卫罗列,没有军事建筑应有的肃杀,倒有着煌煌巨城的威严和大气。

随着人流抵达城门口,城门的检查很是宽松,两个人牵着马过了城门,并没有人过来查询。王伯当看了一下,只有身上带着大包小包,或是押着车辆的商旅,才会被拦下来缴税。其他人,城卫根本不会多看一眼。王伯当第一次进长安时,便惊讶于京师城门检查比想象中的要宽松许多,这在中原那些战事频繁的城镇根本难以想象。作为大唐的国都,一国之重心,还是这般宽松,真是出乎王伯当的意料。

不过想想也是,据说每天被赶进长安城的猪羊等牲畜加起来就有数千只之多,鸡鸭之物更是数不胜数,而各地商旅官员或是本地住户,每天也总是有数万人出入,若是一个个查检过来,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都不够。

穿过全长二十多步的城门,眼前豁然开朗,前面便是一条直通朱雀门的御道天街,而城墙的内侧却是一条宽约十丈的街道,站在两条大街的十字路口,他们便恍然置身于当世无双的繁华胜景之中了。

王伯当一早便离开了军营,这会儿肚子扁扁,腹响如鼓,得赶快填满五脏庙。大街两旁有许多家早点铺,两人挑了一家走了进去,坐下后点了水饭、肚肺和蒸饼,埋头吃了起来。

吃完饭,走出早点铺,王伯当对宋石道:“你回军营吧,我去找主公。”宋石点头称是。两人在大街上分手后,王伯当骑马来到李密府上。他刚走进庭院,就碰见了管家。管家道:“王将军,贾先生回来了。”王伯当一听,精神一振,连忙匆匆来到后堂。

王伯当走进去一看,贾闰甫和李密正坐在那儿说话。他搬了一只马凳走过去坐下,瞧着贾闰甫道:“怎么样?”贾闰甫微笑地点了点头,道:“我跟李育德和高季辅谈过了,他们都赞成主公起事,愿意听从号令。我跟他们约好,五日后开始行动。”

“太好了!”王伯当兴奋地。

李密也很高兴,微笑地:“伯当,能否攻进长安城,就看你的了。”王伯当胸有成竹地:“主公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

华州,瓦岗军营地。高季辅四十岁左右,戎马半生,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他随同李密进入关中后,率领一万多兵马驻扎在华州,与永安王李孝基一起守卫长春宫。高季辅平时也没啥事可干,唯有骑马、射箭、练武,好活动一下筋骨。

校武场中,高季辅裸露着健壮的上身,一块块线条刚硬的肌肉宛如最出色的石匠雕刻出来。他将一条大枪舞得矫如龙蛇,枪风呼啸声声。去了枪尖的枪头如毒蛇信子般吞吐不定,招招不离要害,把陪练的校尉逼得步步后退。压得陪练无还手之力,高季辅毫无兴奋之意,双眼瞪起,长枪边舞边吼:“你就这点武艺?瓦岗军可真是无人了!”

校尉不忿被小觑,枪势随即转急,枪尖在高季辅眼前虚晃一招,反手枪尾直敲高季辅的胫骨。

“这样才够味!”高季辅痛快地一声大喝,双臂猛然一振,手中大枪顿时化作千万虚影,滚滚枪影如同石子落水,自身周一圈圈荡开。狂风平地飙起,呼啸化为咆哮,只听得“哐”的一声脆声,一条长枪眨眼间就飞出了战圈,年轻校尉双手空空地被捣翻在地。

千重枪影合而为一,又恢复成一条大枪的模样。高季辅收枪撒步,跳到了圈外。就这么练了一阵枪术,高季辅已是汗流浃背,身子热腾腾的直冒白气,站在场边的一名亲兵上前递上了毛巾。

这时候,副将匆匆走了过来,抱拳道:“大帅,主公派人来了,咱们后天起事,今晚就得出发。”高季辅擦了一把汗,吩咐道:“告诉监军郑介平,今晚本帅要请他喝酒。”副将朗声道:“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