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东南方位,圣人阁。
此地,原是礼圣故居,现为朝拜圣人之所。
平日间,圣人阁内朝拜者络绎不绝,今日却是空荡荡的。
这自然不是无人来朝拜圣人,而是因为今日的圣人阁是封闭的。
每次京考揭榜之日,圣人阁都会被封闭,因为此地会成为京考考生登天梯之所。
事实上,虽然圣人阁内部只有几个看守在,但在其外面,早已经挤满了前来围观的民众。
不久前,连续有五六人进入了圣人阁内,圣人阁门口的守卫未做阻拦。
因为他们,是大燕的三公以及礼部司司首孔宣德、户部司司首钱岳多、吏部司司首王非泛。
六位大燕权臣进来后,互相打了个招呼,便各自分散开来。
其中,司政公、司兵公、司武公各站一处,互不说话;三位司首站在一起,不时讨论一番。
只见王非泛问道:“孔司首,钱司首,你们觉得稍后登天梯时,谁的立意会最高?”
钱岳多当即答道:“这不肯定是罗贤吗?仅靠一篇文章便成为一司司首,可谓亘古未有!”
孔宣德皱紧眉头,缓缓说道:“那可未必。”
钱岳多一愣:“孔司首是何意见?”
“罗贤成为法部司司首,只能说明他的文章收到陛下青睐,与立意无关。至于立意,则是真真正正审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唯有真正具备足够的才气,方能登上高处台阶。”
“孔司首的意思是,新任法部司司首的文章,未必是考生中最好的?”钱岳多微眯着眼睛,意有所指地说道。
“文章这东西,不同的人看起来都有不同的见解,陛下认为他的文章适合法部司司首的官职,未必是因其立意有多高。”
“孔司首说得有理。”王非泛附和道。
钱岳多也点点头。
对于突然空降一位能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司首,他们和孔宣德一样,心里很不是滋味,自然希望看到罗贤的笑话。
如果考到了法部司司首,结果立意却还要低于人家,看此人是否还有脸皮来上朝?
“依我看来,此次登天梯,能登得最高的文章,还是那商阳的。毕竟他可是本届考生的首席,才华远超其余考生。”王非泛说道。
钱岳多摇摇头:“未必。”
孔宣德也说道:“那商阳再有才华,从他考法部司的那一刻开始,就说明了他的局限性。”
钱岳多冷哼一声:“区区法道,岂能和礼道相比?那商阳受限于法之一字,成就注定高不了!依我看,本次登天梯的看点,还是在墨沉香、卫新意、柏青山、任有道四人!”
此处的三人,全都是自幼习礼,对法道自是百般看不起。
“墨沉香稳重有成,卫新意思想开放,应是此二人登得最高。”孔宣德分析道。
钱岳多却发表了不同看法:“我看不然。这四人之中,柏青山读书时间最短,仅三年便与另几人齐平,锐意最盛。若比较立意,我更看好他。”
孔宣德和钱岳多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一旁,王非泛暗叹了口气。
孔宣德出自大儒学堂,自是支持同样自大儒学堂出来的墨沉香和卫新意,钱岳多则是学子堂出身,更为看好后辈柏青山。
而王非泛自己,反而觉得从黄州历经重重考验冲上来的任有道更有希望。
不过,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不过是无谓之争罢了。
也就在这时,魏仁义带着一众考生走了进来。
原本应该忐忑不安的考生们,却是一个个都露出麻木的表情,仿佛对都不上心了。
罗贤考上法部司司首的事情,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更加震撼,他们没有经历过世俗磨砺的心脏无法轻易接受。
即便是一贯追捧罗贤的女性考生们,也没法这么快消化这个消息。
考生中最失落的,应当是商阳。
本来,他考上从未有人考上过的副司首,是一件值得欣喜若狂的事情。
但是,他还没有高兴多久,便被罗贤狠狠碾在了脸上。
副司首和司首相比,全然没有可比性!
他考前仔细分析过燕武帝,不认为燕武帝会随意判断或强行让不适格的人上位。
也就是说,罗贤那篇文章,就是比他的好!
在自己最自信的领域被碾压,让他对自己都失去了自信。
倒是身为当事人的罗贤,反而显得镇定无比,甚至都没有显露出高兴的神色,仿佛只是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魏仁义带着一众考生们就位之后,示意其他人稍微站远一些,而后从袖口取出一座小塔,将其甩到半空,同时大喝道:“请天梯!”
刹那之后,宝塔化作一道流光,自天穹落下,同时一道道肉眼可见的透明台阶,凭空浮现在了半空中。
这台阶,足有一千层之高,简直是直通云霄!
此便是“天梯”!
天梯向来由大燕历任皇帝保管,每五年便会被召出来一次,用以检测考生考卷的“意”。
大燕皇室便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现京考的含金量。
而天梯其本身更是不俗,据说是大燕的立国之基。
当年燕始帝成功建立大燕,离不开天梯给予的巨大帮助。
当千层台阶浮现后,考生们的思绪终于回到了现实。
他们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天梯,感慨着这件大燕国宝的壮阔。
此时,魏仁义双手合十,庄重地喊道:“考卷出!”
话音刚落,圣人阁最里面的一间房间躁动了起来,房门自动开启,一大批考卷伴随着闪光自行扑腾了出来,直朝天梯而去!
这些考卷,都是提前摆放在这里,等待着天梯的呼唤。
所有京考合格者的考卷,尽在此处!
至于那些没有通过京考的考卷,没有资格攀爬天梯!
那些考卷眨眼间便来到了天梯的下方,同时竟自行演化出了作出该考卷的考生名字,刻印在了考卷的外部,让人能一眼认出考卷的主人。
片刻以后,所有的考卷,一并登上了第一层天梯,并开始以不同的速度向上攀爬。
下方,无论是一众考生还是魏仁义,还是三公和三位司首,都是凝神注视着考卷登天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