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通知

李福近些年的遭遇听得王蕴琳直擦眼睛,洪禄承则嗟叹不已。

不用说,重温一次这段岁月的滋味,他们老两口都是心有戚戚焉。

而李福本人,除了一诉多年来的遭遇舒畅了不少,更多的还是心生一种由衷的感慨。

他觉得“命”这个东西,可当真玄妙得出奇。

大多时候让人很难以琢磨。

你觉得是福吧,转眼就能变成祸。可当你觉得无路可走了吧,峰回路转又偏偏在前面。

但有时却又如同命中注定。

别的不说,谁能想到他老了老了,他还有和老雇主见面的一天呢?

分开几十年了,转了这么一个大弯子,居然这么偶然的情况下又见着了。洪家还是那个洪家,人家对他的情分也还是这么厚。不但没把他给忘了,反倒把他当亲友热情相待。

这要称不上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出自上天的刻意安排,那还有什么其他解释的呢?

所以人哪,尽管永远要被老天爷折腾着,可只要心存乐观,念头通达,修善积福,再难的日子也不怕。总有熬出头儿来的一天,背不住后面就是苦尽甘来,功德圆满。

这不,就眼下这种情况。能跟洪家再续上东伙关系,本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儿。

冲洪家过去的好处,冲重逢后的这份厚待。白给洪家看院子,一分钱不要,他都乐意。

可偏偏最后又谈到这事儿的时候,洪家却非往反着来。他嫌给的多了,人家还嫌给的少了呢。

无论他怎么推辞,老东家洪禄承硬是做主把工钱给定在了六十块。另外每月还给五十斤粮票,说的话是体贴入微。

“老李啊,咱们之间还用再争这些吗?什么多了多了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要没有,我不会跟你打肿脸充胖子。何况我们自己也有农村的亲戚。你老家那边的情况,我想都想得出来。儿女孙辈们,不说日后指望得上指望不上他们,你自己对他们的惦记恐怕是免不了的。手里但凡能宽裕点,要能帮衬几个,你心里也自在点儿。”

连东家太太说的话也暖心。

“李师傅,您就别客气了。其实咱们现在不是雇佣,就是请您帮个忙,所以才是友情价儿,压根儿没跟您见外。否则的话,就该当按您当‘堂头儿’的价码儿算,那至少还得给您翻一倍呢。说起来,可是我们占了您的便宜呢……”

这个玩笑一开,别说在场的人全都乐了,连李福自己也笑了。

只不过在笑的同时,他的眼角也泛出了晶莹,这是幸福加感动的。

他这辈子啊,能享福的日子,真的是每一天都和洪家联系在一起的……

在安顿好李福之后,洪家的日子彻底回归了原有的节奏。

不过洪衍文和许崇娅的婚事日益临近。他们的婚宴到底在哪儿办,又成了这几天洪家内部热议讨论的问题。

许家的宾客名单已经初步统计出来了,大约得**十人。所以洪衍武的意思还是想摆在大饭庄子去。

已经由“首都饭庄”更名回来的“萃华楼”,他就挺满意。那是三进的大四合院,够格接待外宾的,多么体面。

要不就索性摆到“京城饭店”去,如果能在“开国第一宴”的举办地点,那雕龙柱林立的金色大厅办一场四十桌的酒席,那简直是盖了帽儿了,绝对的京城第一份儿。

唯独可虑的是,这年头“京城饭店”和“萃华楼”肯不肯降低身价儿做平民老百姓的买卖。要实在不行,也就只能去“丰泽园”了。

可他的主意这次却遭到了父母坚定的反对。

倒不是钱的问题。洪禄承认为照他这么办,出的风头太过了。人不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否则就会乐极生悲,招灾惹祸。

洪家的日子好了,是因为国家政策宽松了。可你要在长安街上冒这个头儿,想跟国宴标准比肩,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纯属有病。

王蕴琳也说儿子浮躁。但她反对的重点,更多是认为“喜事”在于大家同乐,而不是排场大就是好。

如果只顾着铺张办事。那么见过世面的客人觉得你张扬、肤浅。而没见过世面的客人身处其中会不自在。甚至有些经济条件特别不好的客人,都自卑得不愿意登门相贺了。

这样事儿办完了,不知多少宾客会落下心病,反遭人非议疏离。那不把好事给办成坏事了吗?

如今可是新社会,讲究的是“平等”二字,何况现在洪家的亲戚朋友,大部分是普通百姓人家,所以还是得从实际出发。办事重在喜庆、热闹,不能让大家觉得别扭和不舒服。

这么一说,洪衍武是彻底明白了。

敢情父母要的是“低调的奢华”啊,排场是要讲的,但要适度,得控制在能让大家欣然接受的范围之内。

也是,像东院儿、西院儿的邻居们肯定都要来贺喜的,他们要真坐在大饭庄子里,那真得拘束死。倒不如吃普通的流水席那么痛快。

只是这么办的话也难周全啊,因为福儒里的地方可不够啊,连许家的人都坐不下。更何况一桌换一桌不是样儿啊,既狼狈又仓促……

要说他脑子不慢,一下就转过弯儿来了。“爸,妈,您们是不是想在老宅办啊?”

见儿子脱口而出,洪禄承和王蕴琳也不由相视而笑。

洪禄承先点了头。

“老实告诉你,我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了。咱们就定在老宅办事儿。那房子你修的好。外面的老院墙旧大门不招摇。宾客出入和迎亲入门都不招眼。里面别有洞天就无所谓了。而且进了垂花门的二进院,原本就是为了办这种事儿的,地方肯定是足够的。尽管是开大席,可无论贫富都能分头安坐,共聚一堂,岂不是好?”

王蕴琳接过话来,“那可不?安灶有厨房,如厕也方便。五一的时候气温宜人,无论露天还是屋子里设宴都方便。侧进院儿的门想关能关着,也不着眼。到时候咱们全家可以先搬进去住几天,照应着方便不说。你舅舅一家来了,也有了地方住。这多么的合适呢?”

洪衍武听了也觉得不错,可就是不免有点悻悻然。

“爸,妈,您们这主意怎么不早点说啊。也免得我瞎琢磨了。”

没想到洪禄承的解释更打击人。

“嗨,真拿定这个主意还是因为老李回来了。这事儿要交给你办,我还真有点不放心呢。现在好了,又了老李在,准错不了。”

洪衍武张大了嘴。

“爸,您和妈不会又已经和李大叔说好了吧?合着你们今天是把决定通知我的,根本就不是商量啊。我说大哥怎么没在呢?我这‘婚事总调度’的名头可有点名不符实了啊……”

可他越不满,他的亲爹就越轻蔑。压根就不拿小豆包当干粮了。

“就你?还总调度呢?欠的火候不是一星半点儿。你呀,现在也就跑跑外面的事儿还行,里面的事儿,你跟你李大叔好好学着点儿吧。虚心点,好好请教。该办什么,怎么办,他都会告诉你的。那也是学问。”

这还不算,关键是花他的钱也一点不心疼。

“对了,那什么,你抽空带老李去趟‘大栅栏’,买两身好衣服之外,最重要是鞋。‘步瀛斋’的布鞋多给他买几双,他一忙和这事儿,走道儿就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