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有道

河西军是铁军,萧氏两百年不懈的打造让这支军队拥有铁一般的纪律,虽然搜救队伍中的一些将士对世子的做法有些不满,但服从命令是军中铁律,将士们依然不折不扣的执行命令,但不满的小情绪已经埋下,就像暗中发酵的面团,如果不理总有一日会膨胀reads;。

萧琮的侍卫也随同救援,当然探知了搜救队伍中的疑惑和不满情绪,毕竟牺牲的是他们的同袍,而军人没有死在战场上就不是荣耀。事实上,他去信给父亲请求增援军队搜救平民,在河西中军已经引起了不赞同,只是暗地里议论还没有爆发。待洪灾结束,他回到贺州,就要面对父亲的诘问,并要给军中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但现在不是时候。

暴雨已经停歇,但洪水还没有退去,一些百姓还困在水中坚持或绝望的听天由命,死去的人无法复生,苦痛无法平复,赈灾做得再好,克扣赈粮的猾吏杀了痛快,但失去的亲人如何挽回?

失去亲人的痛,无分贵贱。

一样的悲痛,撕心裂肺。

萧琮看过太多的眼泪,听过太多的哀嚎,但更多的悲痛是哭在心里,没有失去亲人的人无法体会。

萧琮也无法切身体会这种悲痛,但看到失去孩子的母亲,他就能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失去虎头,他会是怎样的悲痛!

他也得到过太多的叩谢,白发苍苍的老人,壮年的男子,面黄寡瘦的妇人,童稚的孩子……他们向他磕头拜谢,带着感激,希望,信任。每一记磕头都似磕在他心中,仿佛铁锤在敲打,又仿佛洪钟大吕的轰然。那是生命的交付,沉重,而又荣耀。担负起别人的生命,是沉重的责任;能被别人信任的付予生命的担负,是荣耀。

他想起高宗视学时那篇有名的《论伟大的王朝》的致辞:

“一个伟大的王朝,总要担负起一种或几种高尚的责任,才可谓之‘伟大’。一个王朝强大,未必伟大,或者军事强大却野蛮落后,或者文明昌盛,思想却在腐朽。即使创下辉煌盛世,也不过是比其他王朝争命争得显赫,生存而已。伟大还是庸碌,在于存在的意义,在于是否担负了伟大的使命和高尚的责任。一个伟大的王朝,必定有着高尚的信仰和崇高的目标。只有高尚的信仰和崇高的目标,才能让一个王朝永葆青春,不会腐朽,被历史的潮流吞没。这是伟大的意义,也是帝国为之奋斗和存在的意义。”

使命,责任?

存在的意义?

身为世家子弟,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为了家族而奋斗。

在萧琮的前二十年,他是努力的活着,为了活着而争命。

在他今后的人生,是为萧氏家族活着。

让家族延续昌盛,让血统繁衍,这是萧氏子孙的责任。

身为萧氏的宗子,未来的家主,这种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

但这只是活着。

就像高宗陛下说的,无论家族昌盛还是延续,都只是活着,区别是活得好还是活得差。

他们奋斗是让家族活得更好,让子孙活得更好。

但这是存在的所有意义吗?

……不,不应该是。

他们是人。

是人就要有道,有追求。

一个王朝伟大,是因为它有道。一个家族伟大,也是因为它有道。

他们甲姓世家能够数百年都被天下士民推崇,不仅仅是因为权势地位,还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文明,是文明礼法的承载reads;。如果世家失去了自己承载的道,那跟只有财富权势的暴发户家族又有何区别?又有什么值得骄傲荣耀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道才能鲜活。否则,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罢了。

萧琮在寻找自己的道,一种让他的人生更加鲜活的道。

***

三清宫。

萧琰还不知道河西的灾情,她又在道门待了五日,正式拜见过太上长老,又见过其他几位要见她的道君,便准备离去。

再待下去她就要耽误沈清猗晋阶绿丹境了。

她与沈清猗告别,叮嘱道:“好好照顾自己,你掉一根睫毛我都知道的。”

萧琰真数过她的睫毛。

沈清猗忍不住笑,说道:“好,我一定照顾好我的眼睛。”

萧琰恼她道:“你瘦一分我都知道的。”

沈清猗故作惊色,“难道你用神识偷窥我了?……流氓!”

萧琰哈哈大笑。

重重一抱她,“走了。”

转身箭一般射出,瞬间远去百余丈,头也不回离去。

只怕自己一回头,就会忍不住回身,再也走不了。

动了心,入了情,才知道“不忍分离”的“不忍”是怎样的缠绵悱恻。

依然是道阳子带她出神农域。

道阳子将她送出神农域的西部山岭,道了声“小心走路”,便洒洒离去。

萧琰一路小心,安然回到了贺州。

想必反天启派以为她已经南下,还在南边寻找她的踪迹呢。也或许猜测她在道门,但神农域广阔无边,除非他们出动四五位先天不分昼夜的值守在外面,但这不可能。以她对李毓祯的了解,即使不采取激烈行动,也不会让反天启派好过,必定动作不断,反天启派应接不暇,哪有那么多的先天派过来逮她的行踪?

萧琰戴上面具提着行箧从西城门进入贺州,便见城门口贴着刺史府募捐的告示,城门卒正在为识字不多的百姓宣读并讲解。

萧琰一目扫过,便皱了眉:鄯善、焉支州洪灾?

那是西部,秋季怎么会有暴雨洪灾?

“捐一文钱也是爱心啊。”

“献爱心就是积福,为自己积福,为家人积福,为孩子积福。”

“今日我帮了他人,来日我有难,也有他人帮我。”

城门卒大概听过墨家子弟募捐的演讲,也约摸是宣讲惯了,嘴皮子极溜,说得头头是道。

她听了片刻,入了城门。

她从侧门入了国公府,先回清宁院,沐浴后换了身衣衫,将约指取下收在贴身衣袋里,倒不是要隐瞒,只是觉得应该告诉四哥之后再显于人前。因还未到申时,父亲还在衙中,萧琰便先去盛华院给母亲请安。

安平长公主见到她很是欢喜,“怎么突然回来了?”

萧琰行礼后坐到母亲榻上,笑着说道:“因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和四哥说,所以就折返回来了reads;。”

安平长公主哟一声,“你们兄妹俩有什么秘密?”

萧琰笑道:“此事与阿父阿母也是要说的,待孩儿与阿兄说了,再与母亲说。”

“好,好,看你们兄妹俩揣着什么秘密。”安平长公主笑了几声,又叹道,“可惜你四哥这会不在府中,在灾区来去的,也不知道多遭罪。”

萧琰已从青葙那里得知府中近况,知道四哥领了防汛司副都指挥使的职任,在鄯善州指挥抗洪,不由担忧道:“洪灾还没有消解么?”

安平长公主道:“前日接到你四哥的信报,说洪水已经退了。但你四哥说,灾后面临一堆重建事宜,他要在灾区多待一阵,说他在灾区,各项事情都会办得快一点,官吏的贪污克扣行为也会收敛一些。”

萧琰皱眉,“救灾款项他们也敢贪污?”

安平长公主冷哼一声,“哪个时候都不缺黑心肠的,官场可不是清如水。就算官清如水,也抵不住吏滑如油。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不盯紧点就会让那些奸猾之辈上瞒下欺。”

萧琰点点头,灾后重建事多繁杂,各种款项和物资也是巨多繁杂,确实容易作弄手脚。四哥在那边也是尽仁心。但重建家园不是短时能完成,少则半载,多至一年,四哥还有都督府军务和族里正务,哪能监守太久呢。但尽仁心是好事,多了解民生也是好的,毕竟萧氏、河西,以后是四哥的担负。

“四哥的身体还经受得住吧。”萧琰挺担忧,尤其暴雨那几天,风里来雨里去,没感风寒吧?

安平长公主也挺担心儿子的身体,但在女儿面前却挺大气,一摆手道:“没事,有府里傅、陈二位大夫随行,虽不及沈至元,也是医术精湛,经验老到的。如果去危险的地方,有萧承忠他们护着呢,你七曾叔祖也在那边。”

萧琰一听萧凉在那边,就放心了。

母女俩说着话,摆钟敲过了申时,安平长公主便使人去睿思堂候梁国公。

两三刻钟后,侍女回来禀报说,国公还未下衙,已经交待那边的管事了。

安平长公主道:“最近事多,你父亲这段时间就没准点下衙过。”

萧琰由母亲带着去松鹤院拜见祖母。

长宁大长公主看见她很高兴,也不问她为什么突然回来,只笑呵呵的和她说话。

萧琰说:“祖母,我去了神农域,去了三清宫。”拣着能说的风景,绘声绘色的给祖母描述。祖母笑道:“听你这般描述,我也当去过道门圣地了。”萧琰露出左手腕的镯子,说是上清掌教送的,“掌教说,能保命。”她眨眨眼,压低声音。祖母也眨眨眼,压低声音,“那你收好。”安平长公主看得大乐,哈哈大笑。

梁国公的声音便传了进来,“说什么呢,这么欢乐?”

“阿父回来了。”萧琰立即起身,绕过坐障屏风迎到门前,笑嘻嘻的给父亲行了礼,叫了声“阿父”,又亲热的扶着父亲胳膊,到坐障前弯身给父亲除靴。

萧昡心里受用,却端着眉说道:“忽忽返回来,又这般殷勤,是要求为父什么事啊?”

萧琰边扶着父亲手臂往里走,边道:“我这是向父亲献孝心啊。”

萧昡哼一声,脸上却已笑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