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道:“国师有何事上奏?”
赵祁转过身,面向群臣。
朗声开口!
“臣闻陛下今日之烦忧,以天下苍生之穷途而自责,故臣夜不眠,食无味!”
“大秦地处辽阔,有百万雄师镇守边疆,本该是蒸蒸日上!”
“可如今,陛下之抉择,竟无一人可堪郡守之重任!”
“这是为何?”
“乃是大秦缺少人才也!”
“臣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既大秦境界,皆为陛下之子民!”
“那便应当从天下子民之中,选拔出真正能够辅佐陛下实现宏图伟业之人才,以其为国为民之心,为陛下分忧解难!”
“今日上朝,臣便做个急先锋,效仿商鞅,推行变法,实行科举制度!”
赵祁的声音宛若洪钟,在空旷的大殿上回荡。
诸位大臣虽不明白何为科举制。
可却从赵祁的话中听明白了。
这是要从百姓中选官来做。
一时间。
不由得人声鼎沸。
在大秦,选拔官员基本上都是经过大臣推举。
而大臣也是人。
都会有私心。
故儿基本上推荐的不是自己的亲属,就是同一个派系的圈层贵族子弟!
这也是贵族、世家,稳固自己家族地位的一种方式。
诸位大臣虽然惊怒!
可国师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变法,必然已经得到了始皇帝的支持。
李斯看了一眼赵祁。
又看了看始皇帝。
李斯不仅仅是大秦的丞相,更是咸阳城世家的领头羊。
他自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
毕竟。
他还不知道始皇帝对这件事的态度。
如若始皇帝也觉得要对大秦的贵族圈层下刀子,那这件事便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在大秦。
始皇帝有着一切的生杀大权!
李斯问道:“国师,何为科举制?”
赵祁道:“科举制就是由陛下拟定考试内容,各个郡县经过乡试、县试、郡试,考核通过者,最后来到咸阳城统一考试,最后选定其中之佼佼者,经过殿试,也就是陛下钦点出前三名!”
李斯道:“国师,吾有一问,读书认字,是需要时间和财力的,如今贵族、世家圈层的弟子,普遍都比百姓优秀,为何要劳师动众呢?”
赵祁看了一眼李斯。
看来。
李斯还是第一个站出来了。
赵祁面对这个大秦的丞相,也不慌,道:“李丞相说的不错,贵族子弟,的确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整体来说,贵族子弟的确是更有文化的圈子,可对于陛下,对于大秦来说,需要的乃是天才中的天才,除了努力,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必须要有天赋,而天赋者,更多出于众,百姓之群体便是众!!”
李斯道:“天赋一说,不可全信也!”
赵祁道:“科举制面对的乃是全民,也就是说,并非将贵族子弟排除在外,相反,贵族子弟无论是在财富、接触的知识、以及认知的过程中,有着绝对的优势,既然如此,想要功成名就,那便参加科举,有能力者何愁没有用武之地?”
赵祁顿了顿,继续道:“相反,某些贵族子弟不学无术,有着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可在科举中,却考不过寒门学子,那这般无用废物,自然可以被剔除!以免祸害家国!”
听到赵祁的话。
李斯一时间语塞。
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人家说的有道理啊!
你身为贵族子弟,家里有钱有势,从小可以请老师教授知识。
人家的科举制度是面对全民的。
你这么好的资源花在身上。
却考不过人家寒门出身的学子,那真的是可以一头撞到墙上去死了!
诸位大臣见李丞相败下阵来。
一时间。
都明白国师赵祁,乃是有备而来。
李斯丞相都出手了。
自然一个个都摩拳擦掌。
治粟内史张大人跨步出来,他看向赵祁,道:“国师,下官也有一问,不知国师可否指点?”
赵祁一伸手,道:“请!”
治粟内史张大人道:“自陛下统一天下以来,粮食的收成,非但没有增加,反而逐年锐减,很多百姓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而这种情况,还是陛下重农之后的结果,如若天下百姓都去读书了,那谁来耕地?粮食从何处而来,如若没有粮食,人才都饿死了,谁又为陛下,为国家而奉献???”
治粟内史张大人的话一出。
顿时让不少大臣暗中叫好。
犀利!
就连始皇帝都不由的惊叹。
这个张大人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
而且非常不好解决。
毕竟。
大秦现在并不富有,而且还有强敌窥视,重农轻商这一国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因为粮食才是人生存的根基。
就如张大人所说。
如若所有百姓都去读书了,没有人耕地种田了,那粮食的收成就会锐减。
粮食锐减。
百姓就更加读不起书了!
更别提交税!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国库就会空虚。
引发的后果。
非常严重。
万一发生天灾,那么百姓就会民不聊生。
万一发生战争,那么大秦就会岌岌可危。
一时间。
始皇帝都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应对张大人刁钻的问题。
他将目光转向赵祁。
却发现赵祁依旧满脸淡然,似乎早已胸有成竹。
难不成。
如此刁钻的问题,国师赵祁也可应对?
所有大臣都紧张的不敢喘息。
始皇帝到现在还没有开口。
所有人都明白过来。
今日的早朝,就是国师赵祁变法和贵族大臣之间的一场交锋。
只要赵祁能在这场交锋中赢得胜利。
那么变法就势在必行。
所有大臣都仅仅盯着赵祁……
PS:求鲜花,求评价票,各种求!!!!!!!!!!!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