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咱带你们去见大孙

在姚广孝看来,如果蓝玉会为朱英所用,那么就只能毁了他。蓝玉此人,嚣张跋扈。私下里更是有许多大不敬的言论。其实这些言论,朱元璋都知道,只是当时朱标在的时候,对其比较放纵。毕竟蓝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妻子。而常遇春的长女,便是朱标的太子妃。从这层关系上,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所以蓝玉在很多事情,都比较肆无忌惮一些,喝了几口马尿,甚至在酒宴上连陛下都敢顶嘴。姚广孝密谋多年,布局良久。已经不是朱棣想不想当皇帝的事情了,哪怕朱棣不想,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所有手段,推着朱棣走。至于这个过程中,会不会造成大明帝国的动荡,会有多少的伤害。与他何干。他学这一身本事,不施展出来,整个人生又有什么意义。从燕王府邸出来后,姚广孝左右瞧瞧,就开始朝着下一个目标过去。他深知锦衣卫的厉害,但也清楚锦衣卫的盲区。锦衣卫作为陛下的耳目,其中主要的监视对象,一般都是文武大臣,各家勋贵。整个京师有多少人?但就南京外城的周长就有六十公里,整个京师大约有二百三十平方公里。而现在的大明,作为全世界最强的国家,目前的京师,便是古代十大名城面积之首。像南京城这种规模格局和设计思想,在世界其他古代城市绝无仅有。有高山,有湖泊,有河流,有密集的的居住点,甚至还有农田。傍长江以通东西,跨江有江浦城接应而通南北,陆路通行四方,水路远达海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能遇到一起。作为大明京师,目前的居住人口,已经破百万之多。锦衣卫共记千户十四人,哪怕多算一些,也就一万五千人。一万五千人的锦衣卫,其中部分还要作为朱元璋的亲卫,镇守皇宫,或作为仪仗队,随朱元璋出行。顶多留出一万人,去监察百万人的大城。朱元璋曾经在早朝上,将一些大臣夫妻间的悄悄话说出来,甚至还拿出一张画像,正是某位大臣私密的场景。这些手段的使用,更多的是震慑。毕竟不同于后世的天网,监控之类。锦衣卫的人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们的职责虽然非常广泛,对于百姓都有惩处的权力,但实际上锦衣卫甚少跟百姓有多交际。威名基本上是从坊间传言里出现。比如某个茶馆闲聊,某某正三品的大臣,在家里议论陛下,所说的话被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然后被陛下仗杀、比较趣味性的,某某大臣,娶了小妾,结果能力不行,被陛下嘲笑。便就是这些流言,让锦衣卫变得极为神秘恐怖起来。当然,这也是朱元璋所想看到的。而作为一心想着谋划大事业的姚广孝,自是剥开表层看内核,对于锦衣卫的重点监视对象,从来不碰。譬如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太孙心腹,锦衣卫是不会对其监视的。诸多皇家子孙,也是不会。而今日姚广孝要去找的人,便是朱元璋的外甥孙,李景隆。姚广孝作为和尚,有跟随朱棣,向来不在锦衣卫的监察名单中,这就给了他很多发挥的空间。李景隆袭爵曹国公,举止雍容,兼之又是外甥孙,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看重。李景隆和朱棣是发小,朱棣当年出生在军营的时候,就跟表哥李文忠十分亲近。李景隆的年纪比朱棣稍小,自小和朱棣的关系极为要好。由于朱棣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其高的军事天赋,这使得李景隆对于朱棣小时候就有一种崇拜的心里。这种心里就像是学渣对学霸的那种感触,尤其这个学霸辈分还挺高。虽然李景隆在文学上,可以说是吊打朱棣,但由于大家都是从军营里长大,军功和打仗的能力,才是他们认同的重点。朱棣小时候,并不为朱元璋所喜爱,七岁的时候,连自个的名字都没有。哪怕常年在外打仗,也不至于随口取个名字都没时间吧,这说明当时的朱棣,已经直接被朱元璋无视。这其中还有一些小小的故事越过不谈。长大后朱棣,尤其是七岁开始,其长相轮廓竟是越发酷似朱元璋。诸多儿子中,唯有朱棣,长得最像朱元璋。也就是这个原因,让朱元璋开始对朱棣看重起来。这一接触,朱元璋就发现自己这个七岁的儿子,竟然还知兵。到这个时候开始,也就是朱棣人生的转折点了。徐达的长女徐仪华,很早就在皇宫里侍奉皇后娘娘,自那个时候,朱元璋和马皇后沟通一番后,就有意让两人多多接触。直到后来赐婚。在婚姻关系上,朱棣是幸福的,和徐仪华算是青梅竹马,而徐仪华很早也知道,这便是自己未来的夫君。在马皇后那里,也时常帮忙说些朱棣的好话。便是这般,朱棣才能娶一代名将徐达长女为妻,更是敕封曾经的元大都,如今北平为藩地。李景隆面对这个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叔叔,受到来自身份,背景,能力的更方面碾压。在颜值上确实可以吊打朱棣,但耐不住朱棣长得像陛下啊。跟当今皇帝陛下去比颜值,再帅也是个弟弟。正是由于这多方面的原因,李景隆对于朱棣的情感很崇慕。而这个消息,则被姚广孝敏锐的感受到了。在孝陵那些残余亲卫,回来禀告情况后,姚广孝的心思,就到了李景隆这里。当然他心中的目标,远不止李景隆一人。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日后朱棣的可能,谋取更大成功的几率。.......春和殿,东宫。黄子澄这几日,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中,夜不能寐,食不知味。自从心腹被抓入锦衣卫大牢后,他呆在家里都是一种煎熬。天未亮就到了春和殿,天黑之后,才会回去。唯有在这里,黄子澄才稍稍安心一点。锦衣卫胆子再大,总不可能在太孙殿下这里拿他吧。这件事黄子澄也和朱允炆说过。不过朱允炆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办法可言。让他去跟皇爷爷说?怕是他还没这个胆子。看着黄子澄在殿内焦急来回走动,朱允炆也只能劝慰道:“黄先生,不必过于担心,依我看来,便是锦衣卫,当也需给我三分颜面。”“况且锦衣卫那边,也没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几个仆从的证词,不足为信,黄先生大可你不必如此焦虑。”听到这话,黄子澄有些愁眉不展的说道:“殿下,你可不知,锦衣卫那些人,便是无罪都能弄出罪来。”“如今被他们抓住,必然是严加审讯,屈打成招。估摸就是哪天趁我不备,直接抓我进诏狱了。”听到这话,朱允炆的面色上闪过犹豫。对于黄子澄,朱允炆还是非常在意,毕竟黄子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仅是他老师兼心腹,更是他的朋友。这三天以来,见黄子澄日渐消瘦,朱允炆内心中也有少许愧疚。毕竟安排人去调查皇爷爷行踪的事情,还是他的主意。心中一番迟疑过后,朱允炆咬咬牙说道:“黄先生,想来锦衣卫虽说为皇爷爷所掌,但多少应当给我一些颜面。”“我今日便是去那锦衣卫衙门一趟,倒要看看他们到底要玩什么计俩。”“若是不然,我便让他们直接放人。”朱允炆从来就没怕过锦衣卫,对他来说,锦衣卫就是自己的家奴仆。不像大明中后期,现在的锦衣卫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对于皇家子孙向来恭敬。之所以朱允炆这三天都没去,到今天才决定去的最大原因,还是担心自己被牵扯进去了。黄子澄听到这话,整个人激动到不得所以,颤颤巍巍的躬身长揖:“谢太孙殿下!”朱允炆连忙扶起黄子澄说道:“先生对我,我心中明了,还请先生不要过于忧心。”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此刻黄子澄的脑海中,便是回荡着这句话。即是下定决心,朱允炆也不含糊,就黄子澄目前这个模样,朱允炆也无心读书。当下便是带着黄子澄,直奔锦衣卫衙门而去。半个时辰后,锦衣卫衙门前。“皇孙殿下到!”太监的声音,在锦衣卫衙门里响了起来。能有这等排场的,大伙当然知道是哪个皇孙,坐镇衙门的宋忠连忙出来迎接。“臣锦衣卫镇抚使宋忠,见过皇孙殿下!”“见过皇孙殿下”随着宋忠拜见,诸多锦衣卫纷纷低头躬身,抱拳道。朱允炆看了眼宋忠,道:“宋镇抚,进去说吧。”“臣遵命,殿下请。”宋忠躬身前方带路,余光扫过在朱允炆身后的黄子澄,心下顿时明白了朱允炆过来的原因。到了衙门大堂后,宋忠请朱允炆上座,无论如何。现在的朱允炆就是名义上的太孙。哪怕没被册封,皇孙也不是锦衣卫可以随便招架得住的。“不知道殿下到锦衣卫衙门内,有什么吩咐。”宋忠躬身问道。朱允炆显然也是第一次来锦衣卫衙门,看到这些锦衣卫对自己如此恭敬,也就放下心来,直接说道:“本宫听黄翰林说,你们锦衣卫,将他的家仆,给抓入大牢了?”宋忠闻言一愣,道:“这绝不可能,我等锦衣卫,怎么可能去抓黄翰林的家仆,此事必有误会。”黄子澄闻言,忍不住插嘴道:“便是三日前的下午,我的两个家仆外出,没过多久,就传来被尔等锦衣卫抓捕的消息。”“三日前的下午?”宋忠带着疑惑,而后问道:“不知道黄翰林可知是犯了什么事情,才被我等抓了回来。”说完后,又补充道:“黄翰林莫要误会,实在是我等锦衣卫,每天抓捕的犯人太多了,这等事情,我还真没什么印象。”见宋忠如此说,黄子澄竟是有些信以为真,连忙报出自己两个家仆的名字。宋忠听后,直接叫来校尉,吩咐道:“这两个名字立即去查,三日前是否有两人被抓入大佬,是何缘故,马上汇报过来。”“卑职遵命。”宋忠安排完后,笑着对黄子澄说道:“黄翰林,可能是我等办事疏忽,最近这些天啊,皇城里盗窃甚多。”“本来是五城兵马司的活,现在也得让我等协助。”见宋忠如此热情,黄子澄也逐渐放下心来。很快,就有校尉过来禀告:“大人,确是有两人和大人所说名字相同,也是三日前抓来。”“是何原因。”宋忠顺口问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便是有兄弟在街道上见这两人鬼鬼祟祟,加上这些天盗窃甚多,便直接过去询问。”“哪知两人做贼心虚,就想逃串,便是直接抓捕了回来。”校尉将详细的情况一一说出。宋忠点点头,转过去对黄子澄说道:“看来是个误会,没想到这两人竟是黄大人的家仆。真是对不住,没想到手下办事如此粗糙。”“也不打听打听,连黄翰林的家仆都敢抓捕,这些小兔崽子,看样子是欠收拾了。”“待回头,我定然要狠狠的将他们训斥一番。”黄子澄闻言,有些讪讪的解释道:“可能是他们见到锦衣卫比较害怕吧,这才造成这般误会。事情弄清楚了就好。”同时,黄子澄心中的石头,终于是落了地,再次问道:“不知他们什么时候能放出来。”宋忠笑道:“既然是误会,那自然是立即放出来,黄翰林稍等,我开具个文书,立即放出。”朱允炆见此,皱眉说道:“尔等日后行事,当是还需仔细些,这般一顿乱抓,可是会坏了锦衣卫的名声。”“殿下教训得是,臣日后定当严加训诫,再不可犯下如此事情。”朱允炆微微颔首,不欲多待。黄子澄见事情尘埃落定,也不方便跟仆从见面,得到了宋忠的肯定后,便随着朱允炆回宫。宋忠送到大门后,看着朱允炆和黄子澄,还有诸多太监侍从离开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姐姐,你说皇爷爷是不是把我们忘记了,这都过去好几天了。”皇宫学府,朱允熥对着朱明月悄悄问道。朱明月看了眼前方教书先生,回道:“皇爷爷日理万机,便是忘记了也很是正常,我们耐心等待便是,总有会想起的一天。”朱允熥点点头,又问道:“姐,你说皇爷爷提到的那个大哥,是怎么一回事。”朱明月皱眉道:“皇爷爷不说,别多问。”“哦。”就在姐弟两谈论后没多久,有太监进来说道:“陛下口谕,召皇孙朱允熥,朱明月觐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