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权的学习被分成了两种。
一种是有病人上门的时候,曹权就坐在老头的身边,看老头是怎么和病人交流,又是怎么给病人诊断的。
这时候老头不会特地的教曹权什么东西,就是单纯的让他听,让他看,然后碰上他觉得有教学意义的病症,也会让曹权上手搭搭脉,但也仅限于此。
这种学习曹权在规培的时候也经历过,所以并不陌生。
不过就是次数太少,他的上级医生有许多的杂事需要他去完成,所以规培的两年下来,诊断看病的水平其实没涨多少,但是写病历等其他杂事,他倒是把熟练度练到了满级。
另一种学习,则是没有病人的时候,曹权自己安安静静的看书。
看什么书呢?
没错,就是《内经》《伤寒》《金匮》三本。
老头说,《内经》是中医的源头,《伤寒》、《金匮》有承前启后之功,把这三本书学明白了,中医的核心和行为准绳,在他的心里就算是立起来了,然后才可以学习其他的医书典籍。
这三本书曹权不陌生,虽然全篇背诵有点难度,但稍加温习之后,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逐词逐句的解读和理解,难的是这个过程太枯燥了。
更让曹权难受的是,每次看书刚投入进去,就会有个病人上门,将他的思绪打乱。
没办法,曹权只能在诊所下班后,回到卧室继续下功夫,熬油点灯的去补白天浪费的时间。
可以说,曹权是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才把《内经》这书从头到尾的通读一遍。
到了第四天的早上,吕承德看着曹权递给他的笔记本,心中还是略微有所诧异的。
“真的看完了?”
“从头到尾,一个标点符号就没漏过。”
吕承德哦了一声,低着头开始翻曹权做的笔记,“这笔记也是你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不是从注释版上抄过来的吧?”
曹权赶紧摇摇头,“我是先自己试着理解,实在理解不了的,才会看一遍注释版。”
吕承德又哦了一声,然后慢慢的看着曹权做的读书笔记,用很随意的语气问到,“中医诊断有‘岁时不同,不可执一’的说法,这是出自哪里?”
曹权脑瓜子里的齿轮迅速飞转,眼睛微微一眯后便明亮起来,“出自内经素问篇的五常政大论:不尽,行复如活动,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无失正,绝人长命。”
曹权流利的回答,让老头很是惊讶。
曹权的记忆力好这个优点,本来就是他所看重的,所以他没有直接问内经里的文字,而是拐了个弯,问了个提炼出来的理论。
老头的想法是,要打击一下曹权的骄傲之心,不能让他翘尾巴,要继续保持这几天所表现出来的刻苦和踏实。
万万没想到的是,曹权居然不光记住了内经了里的文章,而且还真的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这就让老头惊讶的同时,更是有着万分的惊喜。
他真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
如果曹权能一直保持这种学习进度,那曹权出师的那一天,可能要比他预计的时间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