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刘协定计试张济

二人汇合在一起,向未央宫前殿走去。

大殿中,朝中文武已经汇集在一起了,随着潘颖一声高喊,众臣跪下施礼。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所以不是朔望日也进行大朝。

只不过因为战乱,朝臣的数量有些不尽人意。文官这边也就数十人而已,武将这边更少。朝廷人才凋零啊,如果不是刘协在洛阳那边已经有自己的实力的话,刘协都感觉这大汉的气运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见大家施礼完毕,刘协示意潘颖宣诏。

首先是张济,因为劝和李榷郭汜,迎回皇帝百官,所以封骠骑大将军,平阳侯,加食邑三千户。

然后是郭汜,封车骑大将军美阳侯,加食邑一千户。封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带兵护卫长安。

唯一没有封赏的是李榷,还是大司马。但是就在昨天,刘协就让杨奉带着兵马驻扎在长安北部,又把北军五营划归董承统领,驻扎在万年。加上张济、杨定、郭汜的兵马,长安周边兵马超过二十万。这样一来,李榷的兵马就不足为患了。

最关键的是,李榷与郭汜、杨定、杨奉之间矛盾重重,谁也信不过谁。制药李榷异动,立刻回受到郭汜等人的围攻。

“启奏陛下,关中两年大旱,粮食绝收,又动兵数月,商旅不来,难以供给朝廷所需,臣请陛下,迁都东归。”

奏请东归的居然是司徒赵温,这还是让刘协有些意外。不过仔细想来,也是正常。张济想要把刘协带到弘农,如果贸然提出东归,势必让李榷郭汜起疑。如果有朝中三公赵温提出,众人接受起来就容易许多。

“陛下,西迁之时洛阳失火,陛下虽让刘虞主持修复,可这些年朝廷未拨钱粮,如何能住?”李榷第一个站出来,以洛阳被火烧过后,没有及时修复为由,反对东归洛阳。

当然,李榷不是真的因为洛阳失修皇宫不成样子而阻止东归,而是不愿意让皇帝离开自己的掌握,失去手中的权利而阻止东归。

与李榷想法一样的自然还有郭汜,三辅地区李榷占了一半,另一半自然归郭汜占领,如果刘协东归,郭汜同样失去地理优势。

所以,郭汜也站出来反对:“陛下,洛阳不但年久失修,而是虎狼之地,这些年臣没有少派人前往洛阳,可是要么被虎狼所伤逃回长安,要么一去不返。如今东迁,着实不妥。”

由于刘协安排安咕噜的动物大军守卫洛阳,所以在洛阳的各个关隘外面,经常有虎狼出现,时不时的吼上几声,如果遇到强行进入的,还伤那么几个人。再加上洛阳八关,准进不准出,所以郭汜派去的人进入洛阳过后,就再也没能离开。如此一来,洛阳就成为各大世家心目中的虎狼之地了。

郭汜如此一说,众人还真有同感。原本想着东归洛阳的大臣们,顿时闭上了嘴巴。

“启奏陛下,冀州富庶,这些年袁绍主政冀州,兵精粮足,如若迁都邺城,定能重整河山。”

刘协寻声看去,居然是一个千石小官,具体叫什么名字,刘协都想不起来。不过此人提出迁都邺城,肯定与袁绍有莫大的关系。

有人开头,自然就有人继续。这个官员提出迁都邺城,马上就有人站出来:“陛下,天下富庶莫过于豫州,南阳人口四百万,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东有江水,西有汉中,南有荆州,北有伊洛,可为帝都。”

南阳宛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在其他人眼里,就不一定是这样的:“启奏陛下,天下士子多出颍川,不如迁都许县。”

一时之间,朝堂一片混乱,提出的地点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人提出向北走,寻求南匈奴的庇护。

看到朝堂上这些不着调的言论,刘协有些郁闷,这就是大汉朝的官员,纯粹就是一群搅屎棍。

见众人议论的差不多了,刘协轻咳一声,众人顿时停下议论,一起望着刘协。刘协微微一笑说道:“杨太尉以为如何?”

杨彪刚才一直不说话,肯定在观察朝中动向。作为刘协的亲信,杨彪自然知道刘协的意思。整了整衣衫,杨彪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光武皇帝建都洛邑二百余年,其间经历多少磨难,如今只因曾经失火,外有虎狼就放弃帝都洛邑,我等还是大汉之臣么?”

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创者,作为光武帝的子孙,刘协自然不能背上背祖的骂名。朝中这些大臣,自然也不会劝刘协被族而损伤声望,于是朝堂之中顿时安静下来。

刘协见众人不说话,于是看着张喜问道:“司空有何想法。”

张喜没想到刘协有此一问,略作沉思说道:“陛下,建都洛邑是祖先所定,我等子孙,安能违背祖先意志。”

张喜回答得很有策略,意思与杨彪相近,但是又具有攻击性。如果刘协不东归洛阳那就是违背祖先的意志,如果真是这样,那刘协的皇位的合法性都有人会质疑了。

见事情已经趋于稳定,张济站出来,高声说道:“臣骠骑将军张济,愿护陛下东归洛阳。”

嗯?张济这一声,直接击破大多数人的幻想。杨彪、赵温、张喜等人想要东归洛阳,众人还可以想各种办法推脱,可是张济强势站出来,这事还真没得推的。谁敢去同十万大军做对?不要命了?

刘协回到后宫,张妍老远就迎出来:“陛下,今日上朝还顺利吧?”

“还好。”刘协一边走一边回答。上朝的时候,刘协需要带着冠冕,这皇冠用沉香木所制,不是一般的重,戴久了脖子都压得很疼。伏寿的后冠是黄金所做,也是非常重的。所以,刘协急着回到寝宫,换成常服。

“陛下,这边请。”张妍见刘协急匆匆的,赶忙把刘协引向旁边的屋子。

“这是?”刘协一脸不解,看了张妍一眼,走进屋子。

屋子里面,十几个宫女站在一起,手中托着刘协的常服。刘协一看,顿时明白。不得不说这个张妍真的很贴心,知道刘协戴皇冠不舒服,就在大殿后面安排了一个房间,只等刘协上朝结束,立刻换下朝服。

刘协歉意的对伏寿笑了笑,看着伏寿被一群宫女搀扶着去了椒房殿。这个张妍也是,只给刘协准备了常服,没有给伏寿准备,这中间恐怕也有对伏寿不满的意思。同时,也是一种竞争。

“陛下,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等人在宣室殿等着陛下。”刘协还没换好衣服,潘颖就来报告。

“他们有说什么事吗?”刘协问道。

“好像是东归的事情。”潘颖看了一眼张妍,开口回答。

“好,朕这就过去。”刘协换好衣服,跟着潘颖去了宣室殿。张妍让宫女们收拾衣服,送回寝宫,自己跟着刘协,也来到宣室殿外面。

宣室殿内,杨彪、赵温、张喜、伏完、董承、皇甫嵩、淳于嘉等人等在那里,见到刘协,一起见礼。

刘协在主位上坐下,看了看众人,开口问道:“何事?”

众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皇甫嵩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长安周边,有张济、李榷、郭汜、杨定的兵马。李榷郭汜自然不愿意陛下东归,这是很显然的。问题在张济身上,如果张济真的愿意陛下东归洛阳,恐怕在朝会上就不是最后站出来说话了。”

“你们是说,张济有可能是打着东归的旗号,等朕走到弘农,张济就把朕留在弘农?”刘协早就想过这种可能,而且历史上汉献帝走到曹阳就不走了,这其中定是有道理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协知道张妍在旁边偷听,因此故意大声说话。

“陛下,不得不防啊,如果真是这样,东归洛阳就成为泡影。”皇甫嵩大声说道。

“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张济有这种想法,朕岂不是自投罗网。”刘协沉默起来。屋子外面,张妍恨得咬牙切齿,原本计划着把刘协骗去弘农,在想办法弄死伏寿,自己就可以做皇后了。想不到现在却出现了变故,如果刘协不迁都,张济自然不能像李榷那样,强行把刘协虏去弘农。

就在张妍咬牙切齿,想要进去呵斥皇甫嵩的时候,就听屋子里面,刘协平静的说道:“诸位,张济的心思我们都不明白,不如试他一试如何?”

“怎么试?”众人问道。

“我们可以装作不知道张济的意图,命人准备东迁,你们各家也把家产奴婢带上,装作迁都洛阳的样子。到出发那一天,大家一起出城,然后偷偷的回来。如何?”

“陛下是说,让我们用家产来试试张济?”

“不光是家产,为了装得像一些,各家的重要人物也要留一些在队伍中。”刘协笑道。

“这······”众人一阵犹豫。

刘协也不逼他们,这是一种取舍,在他们眼中,第一批去尝试的人,危险系数非常高。可是在刘协眼中,第一批人的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门外的张妍,听到刘协的计策,心中狂喜。这是一个立功的机会啊,要是张济不知道刘协的计策,贸然劫持了第一批东迁的车马,岂不是前功尽弃。

杨彪等人考虑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配合刘协演这么一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