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苏洵也走了!

欧阳修的身体状况又有些不行了。

春末以来,疫病连连,欧阳发、欧阳奕都病倒了。

仲夏又逢水灾,好在欧阳辩早就有所预备,全家都搬到了西湖城。

不过欧阳修还是病倒了。

其实就是一些老毛病。

欧阳修终日头晕目昏,视物艰难,更加不幸的是,他竟然得了淋渴病,也就是以后的糖尿病。

欧阳辩惊慌起来,赶紧逼着欧阳修请假,也不许他帮别人写墓志铭了,真有推辞不开的欧阳辩就代笔帮着写。

饮食上欧阳辩也严格管控,给上了无糖套餐。

“……四郎吩咐了,早餐以谷类、肉类、豆类、奶类、蔬菜和水果为主;

午餐则是以糙米,再配合瘦肉、鸡、鱼以及蔬菜,如,鸡肉半两,素炒小白菜,菠菜紫菜汤等。

晚餐则是可以吃肉炒芹菜,拌海带丝,丝瓜紫菜汤。

如果还吃不饱,可以加餐水果,如西瓜、草莓、苹果等,也可用西红柿、黄瓜代替……”

厨娘和欧阳修报告道。

欧阳修皱着眉头:“米饭呢,面条呢,酒呢?”

厨娘道:“不行哦,四郎说都不能吃。”

欧阳修顿时愤愤不平起来:“这么些东西我怎么吃得饱,把酒和面条都加上!”

厨娘苦着脸:“老爷,您就别为难我了。”

欧阳修怒道:“那你就是要为难我了?”

厨娘被吓得不敢说话了。

薛夫人挺着大肚子出来,闻言骂道:“老东西又发什么火,老幺这是为了你好,你还在这里发脾气,还想喝酒呢,喝喝,喝死你!”

欧阳修顿时安静如鸡,不敢说话了。

薛夫人抚摸着肚子,脸上母爱泛滥:“生了四个调皮的,希望这次能够生一个小姑娘才好呢。”

没错,薛夫人怀孕了。

欧阳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听钦佩自己的父亲的,这老伙计可以啊!

不过倒也正常,毕竟薛夫人也就四十出头而已。

刚刚回来的欧阳辩闻言笑道:“娘,我们兄弟四个从小可没有怎么调皮。”

欧阳修生病,薛氏又怀孕了,这段时间欧阳辩干脆搬了回来照看,大哥二哥都有自己的家庭,最近身体也不好,三哥去年也结婚了,也就剩自己这个单身汉了,他回来照顾比较方便一些。

不过这日子也过不了多久了,他也差不多要结婚了。

薛氏笑道:“你是没有怎么调皮,你大哥从小跟个猴似的,我恨不得将他拴在身上,一眨眼就能不见了;

你二哥倒是稍微好些,但性子固执,小时候不是看上了颍州通判家的小水缸么,非得搬回家,人家通判家的孩子不给,他悄悄半夜过去给砸了,将碎片捡回家,害得我被通判夫人埋怨了许久;

你三哥啊,从小和王家那几个孩子打到大,你说他不调皮,那什么叫调皮,还有你,年纪小小的就学你爸逛青楼……”

“娘,娘!打住,打住!”

欧阳辩赶紧止住母亲的话。

“……爹,今天感觉怎么样,头还晕吗?”

欧阳修不看欧阳辩,看起来有些气鼓鼓的。

欧阳辩有些好笑:“不让你喝酒,是为你身体考虑,少喝点好。”

欧阳修怄气道:“不让喝酒,连大米饭和面都不让吃了,你想饿死你老子啊!”

欧阳辩又是好气又好笑。

都说人越老越像是个小孩,欧阳修面对自己心爱的幺儿,也变得有些老小孩了。

“我给你选的那些东西对你身体好,饿不着你的,你好好的休息,好起来了以后再吃一点点就好了,娘,爹今天没有看书写东西吧?”

薛夫人摇摇头:“我盯着呢,放心。”

说起这个欧阳修更气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这样虚耗时日,我的时间本就不多了,还这么消耗,你们这是在谋杀!”

欧阳辩嘿嘿一笑:“爹,我和你说一些有趣的事情吧。”

薛夫人扶着肚子站了起来,把这里留给父子俩。

欧阳修没有说话,欧阳辩就自顾自地说起来,欧阳修微微闭眼,却是听得认真,听得一会,欧阳修突然问道:“你苏世叔的病怎么样了?”

欧阳修问的是苏洵。

春夏之交,冷暖无常,欧阳修的淋渴病严重了,而刚刚完成《太常因革礼》编修工作的苏洵也病倒在家,欧阳修对此十分关心。

欧阳辩道:“今天我去看了,子瞻说这几日病情起伏不定,时好时坏,他也很是担忧呢。”

欧阳修点点头:“给他看病的是孙兆大夫吧,他开的药多是凉性,而且都是古方,古方难用于今,你和子瞻说一下,让他最好是咨询一下其他的大夫。

另外,药汤最好是单一为好,不要乱喝,喝了哪一种有效,就专喝那一种,别随便换,更别着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没有那么容易好的。”

欧阳辩笑道:“我知道了,稍后我过去和他说一声。”

欧阳修点点头。

时日如飞一般,很快进了夏季,欧阳修的病渐渐好了起来,但噩耗传来了。

苏洵病故了。

欧阳辩专程请假,帮着苏氏兄弟料理后事。

他的人面广,处理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之前帮着梅尧臣处理后事,后来又帮着包拯处理后事,现在轮到了苏洵。

苏氏兄弟悲伤难以自抑,根本没法振作精神料理父亲后事。

欧阳辩则是忙里忙外,帮着处理事情。

在京城办了一个丧事,接下来还得帮着苏氏兄弟把苏洵遗体运回眉山去,回到眉山之后的事情就不需要欧阳辩多加理会了,但在汴京这里的事情,还得欧阳辩帮着料理。

一番忙活下来,欧阳辩清减了不少,在苏家得安慰苏氏兄弟,回到家还得安慰伤心不已的老父亲。

苏洵对于老父亲欧阳修来说的意义是不同的。

苏洵晚年以一介布衣而名震京师,这里面有莫大的功劳属于欧阳修,是欧阳修不断地替苏洵鼓吹,苏洵才得到了那么大的名气的。

欧阳修非常欣赏苏洵,他认为苏洵杰出的才华堪与汉代着名的文学家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相媲美。

苏洵的故去,让欧阳修非常伤心。

欧阳便时常看到欧阳修在那间留下过苏洵无数的笑语与足迹的书房中发呆。

欧阳修这个落寞的老人,苏洵一生感激不尽的知己与恩人,正默默地珍藏着为苏洵专设的坐榻,时时翻阅他留下的着作,以寄托无限的哀思与怀念。

苏轼兄弟央请欧阳修帮苏洵写墓志铭,欧阳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拒绝了欧阳辩的代笔,他要亲手写,以祭奠这个与他相知的知己。

欧阳辩只能默默地帮着查阅资料,誊抄草稿,对其中的谬误之处提出意见等等,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老父亲。

一切都忙完之后,欧阳辩才愕然发现,一股深切地悲伤突而其来。

身边的熟人一个个故去,生命如同凋谢的花朵一般,季节一到就快速地凋零。

这一刻他猛然醒悟,为什么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会如此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人之一生,的确如同蜉蝣一般渺小,生命的确是极其容易逝去的啊!

欧阳辩感觉非常恐慌,但很快又觉得坦然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