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盾即将崩溃。”“轰隆!”又是四发炮弹。
“实弹?炮弹?”甚至不是细长的那种超空泡水下射弹,就是如同陆地上的战列舰的那种炮弹,然而水压和水体在它面前就好像是不存在一样,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什么黑科技的话,这玩意儿是顶着数万亿吨的压力在硬推的好么,这就算是人之领科技都不可能达成的。
“空间震动弹头,我们吃不了几发的,这玩意儿为什么会在这里”按照伊欧娜的了解,这种人之领动能开罐器,应该是战列舰级别的星际战舰的主炮武器,别看它的口径普遍也就在300毫米左右,可是这种武器发射的弹药,用艾恩可以理解的方式诠释就是一发发的“水滴”,甚至比单纯撞击的水滴的威力要大得多。
这玩意儿整个弹体都没有装药的,换句话说这种炮弹是无法爆炸的纯粹动能弹,但是,它整体都包裹在一层高频震动并扩散折射的空间当中,简单说,时空在这里变成了无数混乱的褶皱。
而这也就意味着水这种存在于三维空间的物质不是被推力所“顶开”而是它从一开始就被偏斜到了其他方向,如果将水流比喻为将一张纸涂成黑色的话,那么现在这张看似平整的纸被拉伸开了,露出了被褶皱掩盖的空白。
而这枚炮弹就是这个空白的褶皱,是的,它不是在褶皱里面飞行,它就是这个褶皱本身,所以,水没有对它造成任何阻碍,而它也在惯性下飞速的前进,直到惯性被牵引耗尽或者内部的维持这个超空间震动场或者说引力震荡弹头的动力耗尽。
而被弹的后果,哪怕是充能装甲都是一发一个打洞,即便是伊欧娜的护盾在吃这种攻击的时候,也需要付出极大的损耗,换句话说,这玩意儿专门开罐头,装甲、护盾都会受到暴击,唯一的弱点是结构损坏能力比较糟糕。
因为它只能穿透目标的物质结构,然后留下一个旋涡状的穿透轨道,对于大部分的星际战舰来说,一个300~800毫米左右的贯穿洞有什么意义吗?没有意义。
损控凝胶可以几秒钟之内把它填好,就是这个穿透可能是从一侧穿透到另外一侧,沿途的舱室全部完蛋,不能说是被针扎一下的伤害,但是也只能称之为被拆信刀在非要害的位置捅了一刀的水平,会失血、会痛、会受伤,但是也就这样了。
真正让它成为战列舰开罐主炮的原因就是它针对一切硬防护系统和软防护,包括护盾、装甲、主动拦截系统,而摧毁了目标的装甲或者让护盾短时间过载之后,各种副炮都能轻松把星舰结构扫成渣渣。
“保持移动,这种弹头需要装订引信的!”它只有在进入杀伤半径才会最大功率作用,在真空里面甚至全程都不会开启这个模式,这意味着为了防止误伤的话,它的有效杀伤射程只有一小段。
对于高速移动起来的目标,就需要反复装订新的射击信息,否则以弹体内置的动力能源根本不能满足长时间的维持这种状态,就容易在生效前或者失效后,就好像是一发普普通通的铁坨子一样在星舰护盾或者装甲上打出清脆的一声“当啷!”。
“在水下它的有效杀伤段更小!”因为它需要全程开启低功率的震荡空间模式,否则速度根本达不到这个速度,也不会如此的安静(超空泡的噪音超大),这也意味着它的容错率更低,真实的杀伤段更小。
这个时候,果断的移动起来才是最佳的办法,而如果学之前的打法,仗着装甲和护盾结实硬抗的话,会死得很惨的,同理,按照冰洋下的潜艇的常规战术,隐藏或者坐沉也会死得很惨,因为这种炮弹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和噪音,它的本体从头到尾就没在“水里”飞行过。
造成杀伤的这层移动的空间震荡力场而不是炮弹物质实体本身,所以,它甚至可以打出一些宛如幽灵般穿墙效果,无声无息的穿透目标。
真正的最佳战术反而是反常识的,果断的引擎全开,主动声呐反照射,第一时间找出目标炮弹位置,主动拦截也没有用,除非伊欧娜装备了重力子射线武器,那就可以主动拦截,甚至不需要真的命中目标,只要擦过一定距离,这玩意儿就会自动崩溃解体完蛋。
“坐稳了!”所有人再次体验到了推背感,70万吨的潜艇在水下硬生生靠着分水力场或者说和这种超空间震动弹头同出一源的技术飙出了快艇的效果,“当啷!”一枚黄铜色的炮弹在舰首上撞得粉碎。
即便是在非杀伤段里面,这种全程维持低功率震动模式的炮弹对于伊欧娜依然有一定的杀伤力,直观的体现就是它撞得粉碎的同时,也有一部分物质嵌入了伊欧娜的物质结构当中。
“这炮弹比炮都贵,他们这艘日子不过了吗?”伊欧娜气急败坏的骂道,“150发这种炮弹就可以买一门装在战列舰上的主炮了!”现在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