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正文卷第九百五十二章时代的差距俄罗斯人的江防炮台的抵抗,某种程度上来是坚决而果断的,并且也通过巧妙的利用地形,费尽心思从后方运来了大量的大口径滑膛炮。
他们已经在阿斯特拉罕部署了在当代条件下最优秀的江防炮台,甚至逼得楚军的无防护战舰不敢轻易的闯入伏尔加河,更避免了楚军的战舰在遥远的几千米距离上就发起单方面打击。
同时在战前也做好了各种准备,提前测定好了射击诸元,储备了充足的弹药,有着充足训练有素的炮组成员。
这些都导致了他们能够迫使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不得不冒险靠近到三四百米内和他们的江防炮台进行近距离对轰,并且在这个过程里,俄罗斯人的江防炮台的炮手们表现的实际上非常出色。
在楚军的炮舰刚出现在射界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进行了开火,并且命中率非常高,仅仅是第一轮炮击就有炮弹击中了西甲六号炮舰。
但是他们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到大楚帝国的实力远超了他们的想象,竟然还有铺满装甲的浅水炮舰,能够硬扛着他们的大口径滑膛炮的近距离炮击,然后从容的动用舰炮发射半穿甲弹进行猛烈反击。zuqi.org 葡萄小说网
当楚军的炮舰进行猛烈炮火反击的时候,依托线膛炮的高精度,大威力,后装火炮的高射速,楚军的炮舰不仅仅有效的压制了俄罗斯人的炮台火力,而且在二十分钟里通过密集迅速炮击,把俄罗斯人的整个江防炮台炸成了废墟。
一百毫米的半穿甲弹甚至都穿透了炮台的防护,深入到了炮台掩体的内部进行爆炸,不仅仅对内部的有生力量造成了大量的杀伤,更是把整个炮台都给掀飞了。
一百毫米的线膛火炮所发射的火炮,虽然口径比楚军早期装备的师属主力野战炮,也就是115毫米滑膛野战炮还要小十五毫米,但是线膛火炮的炮弹其独特的长圆柱形弹体,却是让这种炮弹的体积远远超过传统圆球形炮弹……这带来了更大的弹重以及装药量,而这种差距是数倍的差距!
这也导致了楚军的一百毫米线膛炮所发射的炮弹,不管是弹重还是内部装药量,其实都要超过对面俄罗斯人江防炮台里的主力大口径滑膛炮……俄罗斯人的所谓大口径滑膛炮,实际上也是三十二磅加农炮而已,口径也才一百五十多毫米而已,弹重都还没楚军的线膛炮100毫米的炮弹重……
所以认真算起来的话,其实俄罗斯人手头上的所谓大口径滑膛炮,按照口径来说也就相当于楚军里的中等口径而已,而按照弹重来说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中小口径了……
不仅仅俄罗斯如此,实际上当代的其他各国土著的军队也差不多,基本上三十二磅,口径在一百五十毫米到六十毫米左右的滑膛炮基本上就是绝对主力了,再大的极少见。
这玩意在滑膛炮时代里自然威力不错,但是在楚军的线膛炮面前就很不够看了……楚军的一百五十毫米的线膛炮炮弹,其弹重甚至超过了楚军早期的两百五十毫米臼炮发射的炮弹。
因此别看楚军西海舰队这一次杀过来的只有五艘内河炮舰,配属的舰炮最大的也就是两门一百毫米口径的舰炮,还有三门七十五毫米舰炮,看似口径不咋地,但实际上威力一点都不小。
比对面俄罗斯人的滑膛炮可强多了!
就这,只是单纯的对比弹重而已,都还没对比榴弹装药量,炮弹动能,精度以及射程这些关键数据呢。
这也是当西海舰队的西甲六号炮舰,硬扛着俄罗斯人的炮火攻击开始还击的时候,俄罗斯人的炮台迅速崩溃的原因。
对比火力,俄罗斯人真心比不过!
所以这一场西海舰队和俄罗斯炮台之间的对决,其胜负实际上在西海舰队得到了西甲六号炮舰这种全面防护的浅水炮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二十分钟的战斗,只是双方对决的尾声而已!
随着西甲六号炮舰带着其他四艘百多吨,同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内河炮舰杀入伏尔加河,并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就摧毁了阿斯特拉罕江防炮台之后,这五艘内河炮舰继续前进。
随后后方的三艘通安级巡逻舰也进入伏尔加河,越过了江防炮台位置继续前进。
当天中午时分,西海舰队杀入伏尔加河,抵近了阿斯特拉罕城,并对河边的众多军事目标进行了精确的定点清除炮击。
当天傍晚时分,西海舰队司令宋翔飞准将上岸和东岸的第十八师副师长,前锋部队指挥官郭富文准将进行了会晤。
双方就后续的渡江登陆作战计划进行了探讨,其中的重点在于海军为陆军提供火力掩护。
这一战其他问题都不大,阿斯特拉罕城看似坚固,但是对于大楚帝国陆军而言也就是多打几枚炮弹的事。
唯一的威胁就是渡江!
毕竟俄罗斯人在搞阿斯特拉罕要塞的时候,可没有傻乎乎的在伏尔加河东岸修筑,而是都在西岸修的。这楚国陆军想要打过去,还得先渡河才行。
但是俄罗斯人也是有火炮的,如果什么都不干,就想要在俄罗斯人的眼皮子底下搭建浮桥恐怕会遭到一定的损失……哪怕在楚军的绝对火力优势下也能够搭建浮桥并渡江成功,但是多少会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海军方面的火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有海军的西海舰队提供火力支援,足以有效打击或威胁俄罗斯人的炮兵部队不敢轻举妄动,至少不会明目张胆的跑到岸边架设火炮开火,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这架设浮桥和渡江有了安全保障后,只要第十八师的主力部队过河了,都不用多,哪怕只过河一个营,基本上也能够牢牢的占据后续的作战主动权。
而楚军也的确是这么干的。
第二天的时候,第十八师的部分兵力陆续抵达。
第三天,工兵部队和辎重等部队也大多抵达,此时阿斯特拉罕的东岸,汇集了差不多一万两千多人的楚军。
同时还有八千多人的楚军分兵北上,沿着伏尔加河东岸朝着察里津而去,肃清沿途伏尔加河上的俄军据点,为后续主力北上开辟前景通道。
从这其实也能够看的出来楚军在这一场战役里的前期主要战略目标,那就是沿着伏尔加河一路北上,占据沿途城市,控制伏尔加河中下游流域,并在控制这一区域后继续往西抵达顿河流域,并占领顿河出海口。
这是大楚帝国发起西征的前期战略规划,军事行动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的南部地区,围绕着伏尔加河中下游,顿河流域,依托这两条河流进行后续的军事行动。
当然了也会顺带占领控制南部临近高加索山脉的平原地区。
在这前期的战略规划里,其实乌拉尔山脉里的几个重要战略城市,比如叶卡捷琳堡等地区楚军甚至暂时都没计划去攻打,甚至俄罗斯人的首都莫斯科并不是楚军的前期主要目标,
楚军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东欧平原的南部地区,包括其中的几个重要战略节点,首当其冲的就是阿斯特拉罕,这地方为什么重要?因为这地方是伏尔加河的入海口。
再过来就是察里津,也就是后世的伏尔加格勒,这里是伏尔加河距离顿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两条河流的距离只有区区四五十公里而已,后世的俄罗斯人就是在这一段上修建了一条运河,连通了伏尔加河以及顿河,进而把里海和黑海给联系起来。
楚军要想顺利抵达顿河流域,并且在运输上节省麻烦,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占领这里,然后在这里通过陆地运输,连接伏尔加河和顿河。
最后一个战略节点,则是顿河出海口罗斯托夫,当然这地方目前还没有什么城市,但是并不妨碍楚国人看上这里,理由很简单,这里是顿河的出海口,占领这里并修建一个港口的话,那么大楚帝国就能够获得一个黑海的港口,而且这个港口还有顿河连通伏尔加附近,通过一段四五十公里的陆地通道,就能够连接到伏尔加河,伏尔加河再连通里海,然后再连接到里海港口城市西海城。
如此,就能够通过连接上大楚帝国的西部战略重镇西海城,可以方便的获得来自国内的大量人员以及物资。
而不用在陆地上一路通过马车奔波上千公里的直线距离进行人员以及物资的运输。
这对于后勤需求庞大的楚军而言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至少在铁路网继续往西建设,一路修到黑海之前,这条通道的重要性不可取代。
而铁路网的建设虽然速度很快,当大军开始西进的时候,后方的陆军工程兵们已经和大楚帝国铁路总公司中亚铁路分公司联手,开始从西海城里往西修建铁路,按照规划是从西海城一路往西修建,先修到阿斯特拉罕,再继续往西修到罗斯托夫,也就是一路修到黑海海边去。
然而铁路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哪怕目前修建的也只是一条单线,要求不算高的战备铁路,但这好歹也是一条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线呢,修建所需要的时间依旧需要两三年甚至更久一些。
毕竟在这地方修铁路,各种物资都需要从本土腹地千里迢迢运输过来,最近的物资供应地也是在距离西海城一千多公里外的两河省土耳城呢。
整体的施工难度以及成本其实都非常高昂。
如果不是为了东欧粮食开发计划这么一个事关未来国运的战略计划,铁路总公司方面都不会在如今这个时候就在这里修建铁路,成本昂贵,而运营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前期里除了军方,估计都没人用这条铁路!
亏本修铁路并运营,这事哪怕是对于铁路总公司这种纯政策性的铁路公司而言,也是负担很大的。
但是还不能不搞,毕竟有了铁路才能够谈得上便捷的交通运输,这才有大规模的移民以及物资运输。
这有了移民和物资,才能够在当地大规模建设开荒,并开发大面积的高规格农田,产出大量的粮食。
这有了铁路,也才能够把当地产出的大量粮食往东运输,接任满足帝国的庞大粮食需求。
所以,尽管目前来看这条铁路成本昂贵,后续估计很多年里都还会运营亏本,但是依旧得修。
有意思的是,这条铁路虽然有了起点,也拟定了终点站的大概方位,也有了大概的路线走向,但是沿途走向该怎么搞,沿途站点该怎么设置,甚至途中会遇到多少河流,高山,需要架设多少桥梁等等,这些东西铁路总公司方面都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