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不是京城,是辽国。」铁手回道,「北边刚传来消息,辽帝耶律洪基病逝,因为辽人一直藏着消息,所以现在才传到这边来。」

铁手说完便赶紧去书房,消息本来不该由他来传,只是凑巧传到他这里,回来就是为了换衣服找世叔一起面圣,既然皇上就在府里,那就正好省事儿了。

赵明钰:……

气数将近,还真是说没就没,他以后再看谁不顺眼,直接画个圈圈诅咒他可以吗?

第二十三章 【修】

顾惜朝看着赵明钰愣愣的模样,即便知道刚才只是巧合,也还是忍不住有些惊异,话音刚落就传来辽帝病逝的消息,这得是何等的……乌鸦嘴.

赵明钰坐回去,对上顾惜朝温和的眼睛一本正经的问道,「惜朝弟弟,我现在开始祝福辽国有个沉迷享乐不思政务的新帝,还来得及吗?」

顾惜朝:……

「要不,您多读点书?」顾惜朝从旁边抽出几本古籍,这些他刚才都看过,没有兵书这般难懂,也没有经史那般晦涩,最适合用来打发时间。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鬼神之说不可信,想要什么都得付出代价,世上没有什么可以轻易实现别人愿望的神,如果有的话,他也不会在烟花巷蹉跎那么多年。

赵明钰默默将书放回去,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教育不能信鬼神,说好的迷信呢,怎么比他还笃信科学?

神侯府书房,赵明宁听到辽帝病逝的消息后心情大好,如果老谋深算的耶律洪基已经死了,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三四月份,正是向辽国输送岁币的时候。

百年前宋辽停战,签订盟约约定礼尚往来通使殷勤,辽国放弃瀛州莫州,两国以白沟河为界,沿边城池一切入场,不得新建城寨。

大宋每年向辽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助军旅之费」,也就是所谓岁币,交割地点在雄州,也算是破财免灾。

和用兵动辄上千万两的花销相比,岁币的三十万两根本就不算事儿,重兵戍边让百姓承担过重的徭役赋税,盟约虽然名声不好,但是的确以极少的代价换来了打仗得不到的好处。

然后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朝廷没有大战,禁军的战斗力废的没法见人,整个大宋只剩下一支陕西军能用,朝中武将被排挤,弄得辽人得寸进尺,嫌十万两银子不够花,仗着大宋这边无论如何不会再开战,直接把岁币的银子变成了二十万两。

反正就是,银子不多,羞辱性极强,面对辽国如此咄咄逼人,他们只能捏着鼻子把银子给他们送过去。

一旦开始打仗,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就是人财两失,辽军的战斗力的确比宋军强,这点老底还被人家给知道了,他们不趁火打劫才怪。

诸葛正我看着胸有干坤的年轻帝王,眼中不自觉划过一抹赞赏,「皇上想如何做?」

「今年的岁币先拖着不送,看辽国那边是什么态度。」赵明宁笑了,耶律洪基能压住手底下那些大臣,新登基的耶律延禧可不一定,如果辽国新帝被奸臣玩弄于股掌之中,他就可以想办法把岁币取消了。

二十万两虽然不多,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堆在内库也是很大一坨,大宋花钱的地方多的是,能省一点是一点,今年刚对西夏用过兵,正好也有理由往后拖。

大宋的军队直面辽军的确有些弱势,但是有时候打仗不只靠蛮力,他还想着把祖辈没能收回来的燕云十六州拿回来呢。

岁币没有准时送过去,辽国那边必定会派人来催,只要辽人来到汴京,抽丝剥茧便能知道辽国朝堂现在是什么情况。

他没说不给岁币,只是今年花钱的地方多,岁币一时间筹不上来,早到晚到都是到,多等几天不行吗?

皇帝耍起赖皮来没有人敢拿他怎么样,诸葛正我眼角微抽,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退隐山林的希望。

他一大把年纪还在朝堂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保护皇帝,保这大宋的江山,可惜先帝识人不明,只将他带在身边以作护驾,对他提出的那些谏言不闻不问。

他自认无愧于天地,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宋百姓,可也不能左右皇帝的想法,想要国泰民安,还得看皇帝自己。

「太傅,六扇门最近多盯着点蔡京,朕觉得他不光和辽人勾结,还可能要造反。」赵明宁语气平淡,似乎不是在说足以诛九族的大罪,而是在唠家常。

辽人那边瞒着耶律洪基已死的消息,他们这边肯定也有人瞒着,汴京城内有辽人的探子,辽国大都也有他们的探子,皇帝更换这中大事,就是瞒也不可能瞒这么久,除非朝中有人和他们里应外合。

蔡相已经位极人臣,能让他和辽人勾结在一起只有一个理由,他不想再做人臣,他想成为人君。

宋辽签订盟约已有百年,不只大宋百姓安逸,辽国也一样,耶律延禧没有耶律洪基的本事,这个时候迫切需要坐稳皇位,正巧蔡相也想造反,这个时候和辽国接触也不稀奇。

诸葛正我脸色微变,他和蔡京在朝堂针锋相对那么多年,对彼此的手段都非常了解,如果蔡京故意将他引导到别处来遮掩自己的真实意图,短时间内他可能真的发现不了异样。

赵明宁在书房待了半晌,将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后出门,抬头看到坐在假山上托着脸晒太阳的小祖宗,脚步一顿让他赶紧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