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建隆二年

朱元璋虽然很看不起大宋,觉得大宋这个朝代太软弱了,明明经济非常的发达,可是没有一点血性,一遇到事情就想割地赔款,完全没有一个王朝的样子,但是对于宋太祖赵匡胤朱元璋还是认可他终结乱世的功绩的,要不然在建立历代帝王庙的时候也不会把赵匡胤放在里面了。

“你打算先去见见谁?”朱元璋饶有兴趣的对着赵长歌问道。

赵长歌没有丝毫的犹豫:“既然要去大宋,怎么能不先见一见那位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通过逼迫孤儿寡母的手段篡位,这一点在后世有不少的争议,毕竟这得到皇位的手段不够光彩。

可是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定下了很多刺激经济的政策,这也为大宋的富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而且他虽然取得皇位的手段有些不光彩,不过他登基后国家的百姓日子却也过的比之前要好,他结束了纷争的局面,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件好事。

所以总体来说,赵匡胤还是可以被称为明君的。

而且这个人是有责任心的,他登基后除了想要平定天下之外,还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收复丢了的燕云十六州。

在大宋建国初,为了边境的稳定和和平,赵匡胤与辽国签订了和平盟约,但是他的内心还是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毕竟这燕云十六州乃是北边的屏障,一旦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大宋等于就要直面北边的外族。

曾经就有臣子为了拍赵匡胤的马屁,上书奏请赵匡胤加尊号一统太平,可是赵匡胤却说我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回来,怎么能说是一统太平呢。

想要通过武力的方式强行收回燕云十六州比较困难,赵匡胤还特地一直存钱想要把燕云十六州赎回来,为此他特地在自己的内库之中设置了“封桩库”,他说他愿意倾尽所有金银把燕云给赎回来。

可惜赵匡胤到死的时候都没有机会动用这笔钱,所以这笔钱就便宜了宋太宗,当时赵光义打开封桩库之后见到里面存着的金银,直接感叹的说道:“这么多钱,我要什么时候才能用完啊!”

由此可见这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一个比较有责任心的皇帝。

故此,赵长歌决定先去见一见这位宋太祖,只是不知道这位宋太祖知道自己的子孙后代发生的那些糟心事会不会被气死。

......

建隆二年。

宋太祖赵匡胤在登基之后,一心想要平定乱世,他发展民生,鼓励经济,使得大宋越来越强。

可是这赵匡胤一直都有一个心病,因为他自己得位的手段不光彩,所以这心里一直都有一种担忧,既然自己可以通过兵变的方式取得皇位,那么其他人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呢?

因为这才建国不久,所以当初拥戴自己黄袍加身的义社兄弟们一个个都手握重兵,这更让赵匡胤心中忧虑。

赵匡胤倒也不是担心自己的义社兄弟们会造自己的反,且不说这些人跟自己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这点信任还是有的,主要是赵匡胤担心自己未来的子孙遭受这样的糟心事,所以他需要想办法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这些老兄弟都是功臣啊,自己才刚刚登基不久,若是这么着急就对他们下手的话,不说自己良心能不能过得去,这种事被天下人看在眼里,会不会觉得他赵匡胤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往后谁还敢真心为他效力?

所以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赵匡胤是不愿意去做的。

可不做吧,他这个心里一直都疑神疑鬼的,担心未来会有兵变发生,所以这事就逐渐的成为了赵匡胤的心病。

赵普身为赵匡胤的心腹,也是策划发动陈桥兵变的主要人之一,故此在大宋建立之后赵普凭借自己的功劳也是荣耀加身。

相比较那些武将,赵匡胤对于赵普就没有那么多戒心了。

这个赵普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位三朝宰相对于大宋的影响力极大,他的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对于后世也有很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儒学治国的经典名言。

赵普在发现了赵匡胤最近一直都愁眉不展的时候,就主动的想要为赵匡胤排忧解难。

“陛下,如今战事顺利,天下太平,为何陛下却一脸愁容?”这一日,赵普与赵匡胤两人私聊的时候,赵普忍不住主动的问道。

赵匡胤深深的看了赵普一眼,最近他得了心病,但是这事吧又不能轻易的跟别人说,万一传到那些武将的耳朵里,恐怕会对他这个皇帝产生忌惮之心,若是这样的话,再想要削他们的兵权可就难了。

不过这赵普不插手兵权,又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赵匡胤内心还是比较看重赵普的,所以犹豫了一下就开口对赵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只不过赵匡胤也不希望赵普觉得自己小心眼,故此他找的借口是唐朝因为藩镇问题才导致天下大乱,所以他希望可以削弱武将的兵权。

赵普跟在赵匡胤身边这么多年,对于这位陛下可谓是非常的了解,赵匡胤才开了个头,赵普就顺着赵匡胤的话说了下去。

“不仅藩镇是个问题,臣还觉得这皇宫大内禁军宿将掌握着兵权影响了皇室的安危,禁军兵权只可以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这样才能安枕无忧啊。”

赵普这话直接说到了赵匡胤的心窝里了,可是赵匡胤表面上却还是装作犹豫的样子。

“这......朕怎么可以这么做呢,如今掌握禁军的都是朕的结义兄弟,朕对他们的信任就像是信任自己一样,他们绝对不会害朕的。”

赵普早就看出了赵匡胤的言不由衷,故此继续说道。

“陛下又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对部下的信任之上呢,况且就算他们没有野心,可未来呢,未来掌握禁军的是其他人呢,这禁军不掌握在皇帝的手里,未来的皇帝又怎么能睡得安稳呢?”

赵普这话让赵匡胤没有办法反驳,于是顺水推舟说道:“这朕才刚刚登基,若是这么快就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岂不是让天下人挫朕的脊梁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