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围着老太太身上的礼服瞧,板正的样式,代表着乡君的威仪。
没有诰命加身,老太太给自己挣来了乡君之位。
再没有人说那风凉话,老太太的功绩是实打实的,看着粮满仓,大家只觉皇上的赏赐少,却不觉老太太配不上乡君之位。
“给乡君大人行礼。”
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紧接着大家三三两两全都跪了下来。
民以食为天,老太太贡献出来的第二季稻谷、农药、化肥都是庄稼人实打实需要的东西,有了这些东西,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好。
大家一点也不嫉妒老太太得的赏赐,这都是应该的!
老太太黑压压的一群头顶,老太太不禁热泪盈眶。
她做到了。
她是乡君,是推广使,是有品级的官员!
从今以后,只要她不犯大错,即便是郡王也不得随意打杀。
“免礼,大家都免礼。”
老太太虽是激动,举手投足已经具备作为乡君的礼仪。这就多亏了于嬷嬷,幸亏于嬷嬷的先见之明,才不至让老太太失了礼数。
大家一瞧老太太这通身的气度,无不赞叹连连。
皇上为了以示恩宠,还在临安为老太太置办了一座乡君府,只等老太太亲临。
钱家的稻谷已经割完,便是那些得了病的稻谷也都进入收割时节,其产量虽比不上第一批收割的稻谷,却也充分满足大家的期待。
秋收结束,海大人带着满满的成绩单心满意足要回临安府复命,而钱家这边,无论是钱书白还是李霭都在临安。
老太太和大家伙一合计,正好临安府有她一处宅院,趁着如今日子清闲,不如一同去往临安。
去看老太太的宅院,也去看钱书白和李霭,或许还可以看到钱兰儿。
大家自是无不赞同。
如今朝廷的推广令发下来了,但毕竟种子出自钱家,需要钱家人陪同。钱老二作为如今钱家最大的儿子,当仁不让接下了这一重担。
得跟着官员们四处推广,无法随行。
秦氏原本是喜好热闹,她见钱老二无法随行,也主动留了下来。
福哥儿还小,也走不了远路。家里需要人照看,钱老二两口子就留了下来。
除此之外,钱书羽、钱书星需要念书,也不能去临安。
到最后,钱老三和钱老四一家,还有钱明珠随着老太太去往临安。
从钱塘县到临安府有一条水路,水路很快,也就三五日的工夫。
要是走陆路,最起码也得半个月。
老太太从来不知道自己晕船这般厉害,从上了船到下了船,她基本没有出过船舱,一直头晕脑胀。
和她一般的还有王氏。
得亏带了两个丫鬟,原本是打算安置在临安的,如今老太太和王氏一人一个丫鬟,全程照料。又有小秦氏几人在旁,两个人才算没有那般受罪。
顺风顺水,三日便抵达临安。
下了船,站到地上老太太还晕乎乎的,好在终于是不吐了。
王氏趴在钱老三肩头,脸色煞白,连句话都说不出来。
钱老三正想去哪能租辆马车,那边远远已经有小厮上前询问:
“敢问,可是‘司农乡君’一行?”
小厮衣着很是体面,笑起来的模样透着亲切,哪怕只是第一回相见,已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亲近之意。
“司农乡君”的名号在临安也算新鲜事,毕竟,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妇居然能够研制出农药和化肥,着实令人刮目相看,更何况,此人更的皇上看重,虽是已过六旬之龄,谁又能说不能别有一番造化?
古有姜子牙七旬出山,今有钱家老太六旬为君。命运一事,向来难以捉摸。
不过,钱家人初来乍到,便到此等候的却是少有。
在老太太的示意下,钱老三上前回道:
“这位便是‘司农乡君’。”
临安府城,天子脚下,便是歹人也不敢这般明目张胆。
老太太半靠在钱明珠肩头,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其实一直在偷偷打量小厮。
从腿脚来看,此人脚步轻快,疑有功夫在身。
从礼数来看,小厮也不落人后,样样周到。这样的人,便是在临安府也是有数的。
“小人程砚见过司农乡君。”
程砚对老太太行过一礼,这才道:
“我家主子晋安郡王得知乡君来此,特派小人在此等候。马车已安置妥当,乡君这边请。”
晋安郡王?
别人不知道何谓“晋安郡王”,老太太倒是门清。
海大人是赵伯琮的人,他会告诉赵伯琮自己即将来到临安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让老太太感到受宠若惊的是,赵伯琮居然会安排人来接她——这大大出乎了老太太的预料。
不过,转念一想,她好歹是皇上亲赐的乡君。她一个老太太都能一跃成为乡君,那发现此事的郡王爷得到的赏赐也不会少。
郡王爷高兴,她作为此事的一大功臣,得到郡王爷的优待也在情理之中。
“上去吧。”
老太太见钱家人迟疑,主动开口。
钱家人簇拥着老太太上了马车,进去后才发现这马车的车厢很大,便是钱家所有都进来了,也绰绰有余。
透过车窗,临安府的景色映入眼帘。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屋有序排列,几层的高楼在这里随处可见,大街上没有吆喝声,做买卖的人家在摊子前写明价格,童叟无欺。
钱老三仗着自己在这里住过,也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里,一路上说个不停:
“这临安府就是繁华,瞧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这都是普通人家,是不是比咱们县城里的富户穿的还好看?”
“这边是临安府最繁华的一条街了,街上经常会遇到达官贵人。临安府规定,市区内禁止骑马,便是天潢贵胄,到了这里也得下马牵着马走。”
“那边就是国子监,原本白哥儿这次就该进国子监读书……”
提及钱书白,钱老三也沉默了下来。
虽然老太太和于嬷嬷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钱老三没有见到钱书白,这心里就不安稳。
老太太随意往外瞥了几眼,指着一处似楼阁样的建筑问:
“那里是什么地方?”
在一众低矮的房屋中,突兀显出一座三层小楼。独特的楼阁样式,遵循传统的同时还添加了异域风情。单说那白色的墙面,便是十里八乡也没有的。
在楼阁的顶端,写着三个大字:
“望月斋”
钱老三顿时就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