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研究《易传》,估计《彖》、《系辞》、《文言》是荀子的门徒在秦帝国统治时期写下的作品,《象》在《彖》之后,是另一派学者写的。
这几篇《易传》我们都已经接触到了,它们的观点有些互相呼应,有些互相矛盾,有些像是脱胎于老子,有些又像是渊源于荀子。我们接着来看看乾卦内容当中还没讲到的部分吧,上边讲的这些问题在下文里会逐渐地显露出来的。
马上要遇到的就是《象》,《象》阐释乾卦的这一小节堪称《周易》当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一些经典漂亮话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了: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恐怕无人不晓。这是阐释乾卦的内涵,说人要向老天学习——你看老天,风刮了又刮,雨下了又下,沙尘暴来了又来,怎么就不累呢?嘿,他不累,我们人也不能喊累,只有自强才不会落后。
我这是把整句的意思串着解释了,可你有没有想过较较真,问问“天行健”这耳熟能详的三个字到底怎么讲呢?wutu.org 螃蟹小说网
这三个字太常见了,意思倒也囫囵明白,可真要较起真来,还真不大好说。
我最赞同的解释是:“健”就是“乾”,就是指乾卦,这三个字应该断成“天行,乾”,直译就是:天的运行,就是乾卦的意象。
还有一个词一较真也让人糊涂:自强不息。
现在我们是把这个词当成成语来用了,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在《象》的原文里,这个词好像还不该这么解——如果把“自强不息”当做一个词,那么,前边那个“以”字到底是派什么用场呢?
“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是说:“君子通过‘自强’来达到‘不息’。”
再看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句联系起来,意思就应该是:乾卦的意象是天,天的特征是运动不息,君子要效法天,也要达到运动不息的程度,而达到这一程度的途径就是自强。
看来最熟悉的东西也禁不起较真。
《象》下边开始逐个阐释乾卦六根爻的爻辞。
《象》说:“之所以‘潜龙勿用’,是因为这根爻位于全卦的最底下。”——其实别看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专家们的解释也有好多分歧呢,有不少人从分析卦爻的结构入手,说阳爻是阳性的,应当向上腾飞才合适,可现在却在最底下,位置太差,所以才“潜龙勿用”。
这话看似有道理,可再一琢磨,如果从卦爻结构分析,这一爻是阳爻居阳位,男生在有男厕所的楼层上课,爻的位置是“得位”的,只是不“得中”罢了,说不上有多不好。如果从“乘”和“承”的关系来说……算了,还是不说了,反正这是一团乱账,《象》的原文只字没提爻位分析,我们也别想得太多,还是只从字面理解好了。
《象》接着说:“之所以‘见龙在田’,是因为君子的高尚情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
爻辞里本来说的是“龙出现于田”,象征人有出头的机会;《象》给引申成君子在野,默默感化着身边的百姓。
这个引申很儒家。孔子在野的时候就搞教育,孟子也说过古时候人得志了就为天下人民谋福利,不得志了就在老家静悄悄地待着,好好修身,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给身边的人一些潜移默化的好影响。这种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而且内容也被发展开了,《岳阳楼记》里不是就说知识分子在朝的时候要“忧其民”,在野的时候要“忧其君”,思想余波一直波及现代,“居庙堂之高”的人是不是都“忧其民”,这我没有发言权,可我知道北京不少出租汽车司机就属于典型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
《象》说:“‘终日乾乾’,这是说……”
暂停一下,这里需要先来解释一下《象》的语言风格:在单引号里边的那部分都是引用的爻辞,虽然只引用前几个字,表示的却是爻辞的全句。比如现在这个“终日乾乾”,就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省略形式,而单引号外边的话则是对这句爻辞的解释和阐发。
《象》是怎么解释九三爻的爻辞的呢?原文只用了四个字:“反复道也。”
古人没发明标点啊,所以这四个字到底该怎么断句,说法就不一样了。
解释之一:反复道也=反复之道也。
解释之二:反复道也=反复,道也。
从这两个不同的断句,又生发出了很多的解释。太复杂了啊,我还是只说说我自己的解释好了:
爻辞里不是说“白天努力上进,晚上谨慎小心”吗?白天和晚上翻来覆去这么搞,有前途!
我们想象一个有志青年,白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晚上在宿舍的被窝里打着手电学习编程语言,这样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反反复复,持之以恒,难道不是大有前途吗?
《象》接着说:“‘或跃在渊’,你就大胆往前走吧,没坏处的。”
到了九四爻,如龙得渊,这有点儿如鱼得水的意思。所有这些爻和爻辞都是有脉络、有顺序的,九三爻那个有志青年又是努力上进,又是谨小慎微,咬紧牙关做事,夹起尾巴做人,这样的日子已经熬了许久了啊,可熬到九四爻了,鱼终于看见水了,龙终于看见渊了,有志青年终于看见有个好位子出了缺了。怎么办?上,还是不上,这是个问题。
九四爻的爻辞告诉你:经过了前边那么多积淀,是时候了,遇到机会就大胆上吧,不妨事的。
《象》接着说:“之所以‘飞龙在天’,是因为有志青年终于大展宏图了。”
从“潜龙勿用”到现在的“飞龙在天”,五个爻,看起来就像一个有志青年的五个人生阶段,又像是谋大事者的成功步伐。嗯,现在我们也能从中琢磨出一些易理了——
易理心得:要有把握时机的观念,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就别出手,时机不到时应该“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我们如果把这句词里的“猛虎”替换成“龙”,把“忍受”替换成“勿用”,不就是“潜龙勿用”的意思吗?还记得吗,“恰如猛虎卧荒丘”这首词是宋江在杀惜之后被刺配江州,题写在浔阳楼的墙壁上的。
说到宋江,他的九四爻恐怕就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大胆造反,大胆杀人吧,“无咎”。
《象》接着说:“所谓‘亢龙有悔’,是说月满则亏,器满则盈,凡事都是物极必反,巅峰状态无法持久。”
这等于是给九五爻的“飞龙在天”注射了一针稳定剂。人生好比爬山,攀石越坡,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终于登到山顶了,这时候就该下山了,就该走下坡路了。
这好像有点儿消极是吧?不过这毕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下山倒也不是不好,前边不是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吗?要想“不息”,就得“自强”,下了这山,再登那山,一山望着一山高,生命不息,爬山不止。
有人可能会问:“‘一山望着一山高’,这句谚语不是劝人知足常乐、不可盲目攀比的吗?”
嗯,没错,不过同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里就是不同的意思。假如你看见报纸新闻标题说:“熊逸认为,我们应该一山望着一山高。”不要马上就摔下报纸痛斥,先把上下文搞清楚了再发表意见。顺便一提,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话经常被人引用,可有谁了解过这句话是在什么上下文里说的,是针对什么问题说的?
《象》接着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这句话我没翻译,因为实在很难翻译。
“天德不可为首也”,看上去很简单的一句话,越琢磨越想不明白,历代各家的解释照旧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仔细想想,谁的理好像都不太有足够的说服力。
古人的一种经典解释是:天的属性是“刚健”,所以要以柔待人,如果再把刚健的东西作为主导,那就太刚了。打个比方,《三国演义》里刘备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个个都是勇冠三军的人物,如果再有个张飞那样的人来做他们的领导,这个组合恐怕玩不了多久,所以呢,非得是武功不高又爱流眼泪的刘备来做领导,这才合适。这道理反过来说也一样:“全是娘子军,一个党代表。”
这种解释不管正确与否,但至少逻辑合理,字面上也能够自圆其说。
其他的解释还有各式各样的,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群龙无首是符合天德的,不应该有首领”,也有人说“天德是无始无终的”。这两种解释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字面上解释不圆,关键是把“为”字都解释成了“有”,但这一解似乎是没有出处的,“为”在哪里还有“有”的意思呢?
反正这又是众说纷纭的一句话,我们对任何解释都不要太当真。还有,重申一下:天德的“德”可不是道德品质的意思,而是指属性、特征。
我们现在已经看过了解释乾卦的《彖》和《象》,该仔细看看《文言》了。
“文言”可不是“文言文”的意思,“文”字在古代有很多意思,其中一种重要的意思是花纹、斑纹、纹理,古代的“章”字也有这个意思,所以《诗经》里有一句叫做“织文为章”。唐朝有个武将写了一首咏宝剑的诗,有一句是“文章片片绿龟鳞”。注意哦,在古文里遇到“文”、“章”,还有“文章”的时候,可别一下子就把它们当做现代汉语里的“文章”。
“文”字既然有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就能理解现在很流行的“文身”为什么不是“纹身”。
《易传·文言》的“文”就是这个意思,引申一下就是渲染、铺陈。所以《文言》就是对乾坤两卦的卦爻辞极尽铺陈、发挥、阐释的长篇大论。
有人可能会问:“把那一共才几十个字的卦爻辞发挥出一大套深刻哲理,这靠得住吗?”
靠得住还是靠不住,请往下看,看完之后自己判断。
但无论如何,《文言》的这种方法还真是中国人的长项。我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总要对每篇文章都分析归纳出段意和中心思想,若干年的训练下来,我和同学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在任何文字里发掘深刻的内涵了。有一次学到朱自清的散文《绿》,课堂上大家突然面面相觑,因为分析归纳了这么多年的中心思想,今天终于被朱自清给难住了,这一篇写景抒情的小情小调的小品文,到底蕴涵着什么深刻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