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2:三分时(19)

OR8A-EP2:三分时(19)

“我方兵力有限,加上工厂防守较为严密,强攻意味着我们的士兵会承受惨重伤亡。因此,战斗打响之后,我们应当把主要进攻方向设在西侧和南侧,北侧只维持包围圈……至于东侧的道路,暂时不管它。”迈克尔·麦克尼尔和谢里夫·罗易在围攻工厂之前对计划做了多次修改,两人为此而产生了争执,而麦克尼尔解释说他需要保证孟加拉人的生命安全,“此外,我会尽量帮助你们联络支援,但我也不能保证结果。”

经验丰富的游击队指挥官沉默着,他试图从麦克尼尔的态度中看出德国人的态度。在他们返回孟加拉之前,德国人和印度人承诺为他们提供大量物资支援以使得他们甚至能够对巴基斯坦军队形成优势,但迄今为止德国人还没有兑现承诺的迹象。比起那些信口开河的军官们,反而是一直和他们并肩作战的麦克尼尔更值得信任一些。

“你对东侧的敌人有你自己的看法,我不干预。但是,北侧……”罗易把视线转移回地图上,他和麦克尼尔都清楚敌人会在防线出现缺口时试图突围,而他们很难追赶上有着大量车辆的敌人,“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从北线同时发起进攻为好。”cizi.org 永恒小说网

“北线会有另一支【友军】投入战斗,而且他们的到来是我为你们争取到援助的关键。”麦克尼尔信心十足地说着,“另外,杰索尔的敌人也处在崩溃的边缘,是时候去劝降他们了。只要把杰索尔再搞定,我们的胜利就是注定的。”

援军?哪里还有援军?投入到东孟加拉的三个孟加拉【集团】名义上是旅级部队,实则各自规模不过千人左右,全仰赖当地孟加拉人平民和游击队的协助才能和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巴基斯坦军队对抗。此时别说是罗易,就连他的顶头上司拉赫曼上校都不一定能派出援军,但受了麦克尼尔救命之恩的罗易到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疑惑挑明。他们还需要德国人的支持,哪怕只是口头上的。

战斗开始后的起初几个小时里,谢里夫·罗易将刚刚建立起来的【炮兵部队】部署在南线,向着工厂内的目标狂轰滥炸。他和他手下的游击队员们密切关注着通往工厂内的各条道路的动态,但始终没有发现仓皇失措地逃离的车队。于是,认为自己还需要加码的罗易对手下的游击队员们下令发起强攻,此举令一本正经地教着游击队员们如何使用火炮的斯塔弗罗斯一头雾水。

“敌人的防御仍然坚固,此时进攻并不明智。”希腊人找到了离工厂只有约1千米左右的麦克尼尔,后者躲在前线掩体里观察着战况,“他们到底是——”

“无非是想要证明他们能不靠我们就取胜而已。没关系,赶快准备报告吧,我们得给那些只会在印度人头上发脾气的家伙反馈一些惊喜。”麦克尼尔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甚至还神气地吹起了口哨,“算了算时间,另一伙援军也该到了。”

“就算这样,他们可以从公路和地下疏散通道里把大部分重要物资运走。”麦克尼尔的态度反而让斯塔弗罗斯有些紧张,“另外,你之前还说敌人疑似使用和夏普敦公司研发的武装机器人类似的机甲……”

“可能只是个巧合,也不排除夏普敦吃里扒外的可能性。”把一切最坏的结果都事先考虑到的麦克尼尔少了许多畏惧,瞻前顾后只会让他和战友们更快地滑向死亡,“计划的详情,我早和你说过了。我们会赢,斯塔弗罗斯将军。”

事实证明斯塔弗罗斯的判断相当准确,在罗易的命令下硬着头皮向工厂强攻的游击队员们没过多久便被迫从前线撤回。一部分游击队员在穿过工厂外侧缺乏掩护的平坦地形时受到敌人重点照顾,他们狼狈地抛下了数具尸体,并同样把那些身受重伤的同伴丢在了草地上。

方才积累起的乐观情绪很快被消耗一空,另一种悲观感染了战战兢兢的游击队员们。那座在炮击中屹立不倒的工厂仍然固若金汤,任凭游击队员们多次冲击也不曾动摇,唯一的变化只是附近地面上堆积起的新尸体而已。还有救的伤员们被他们忠诚的战友抢救回了村庄里,这些皮开肉绽、骨断筋折甚至连肠子都流了出来的伤员们随即就被热心村民送往野战医院进行抢救。

谢里夫·罗易自知理亏,于是迟迟不去见麦克尼尔。是他在麦克尼尔有警告在先且他自己也明知麦克尼尔所言非虚的情况下仍旧不信邪地前去试探的,这怪不得任何人。

他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苦苦思考着挽回损失的办法。拖延得越久,敌人就越有可能反扑,然而在工厂的防御力量被削弱到某个阈值以下之前就贸然进攻同样会带来惨重损失。这其中的分寸,他大概把握不好,而现在就算是麦克尼尔先前的计划也已经不灵了。

“罗易,有紧急情况。”外面跑来一个穿着拖鞋的游击队员。

“要是德国人想见我,就算了吧。”在训练和实战中都不惜以自杀式袭击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孟加拉人一瞬间变得畏首畏尾,“跟他说,我要把事情处理完再和他道歉。”

“不,是工厂北侧有另一伙武装人员靠近。”属下的答复完全出乎罗易的预料,“前线的兄弟们需要知道该怎么应对他们。”

罗易一下子从长椅上跳起来,往麦克尼尔所在之处飞奔而去。他找了一辆自行车,只带着一名卫兵,径直赶去和工厂内守军对峙的前线。半路上,他遇见了还在指导炮兵开火的斯塔弗罗斯,便向这个不知为何既能负责人道主义救援又掌握了一部分战斗技能的希腊人询问麦克尼尔的所在地。

迈克尔·麦克尼尔蹲在掩体里,他穿着一件从巴基斯坦士兵尸体身上捡来的迷彩服,戴着一顶抢来的头盔,头上盖着用附近临时砍伐的树木编成的伪装网,脸上布满泥灰。看了他这副模样,罗易一时间没能把对方和其他孟加拉人区分开。

“亚当姆斯上级军士长,北线的那伙人是——”

“嗯,看来他们真的来了。”尽管起先怀疑自己看错了,罗易还是认为麦克尼尔似乎刚刚松了一口气,“可以开始第二阶段了,罗易。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一部分部队转移到东侧的公路附近……让我们那些热心的敌人兼临时盟友充当下一批次的进攻主力吧。”

“我不是很明白。”罗易仍然迷惑不解,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写满了疑惑,“这些人是从哪冒出来的?他们不像是我们的武装,那——”

经验丰富的游击队指挥官忽然想起了什么,顿时脸色发白。

“看来您想清楚了。”麦克尼尔满意地笑了,“正好,这样我也不必浪费时间多做解释。他们也算是我们的老朋友,上次多亏他们在达卡帮我们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咱们才能平安地逃回印度。不过,还请您和您的士兵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事后被您的友军或我的上司判断为领了俄国人卢布的打手。”

不顾还处在震惊之中的罗易,麦克尼尔同后方的游击队员联络了一下,而后离开了掩体。临走之前,他郑重其事地对罗易说,德军的支援很快就会抵达了。

接到麦克尼尔的通知后,斯塔弗罗斯只好丢下手头的工作,向着麦克尼尔所说的地点靠拢。新的目的地位于东部一条连接着工厂的公路附近,周围分布着罗易按麦克尼尔的提醒埋伏好的士兵,这些人目前的任务似乎只是监视从这里通过的车辆和人员而已。

“他们学得真快,就是在理论上缺少的知识多了一些。”斯塔弗罗斯不住地向麦克尼尔夸奖孟加拉人的勤学好问,“要是他们接受过长达数年的正规军事训练,这片土地上很快就会诞生下一支自主的军队。”

“那些没有办法适应环境的人已经被巴基斯坦军队淘汰掉了,能活到现在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求生办法。”麦克尼尔让斯塔弗罗斯把自行车先丢到草丛里,“我们要做好最近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的准备,目标是计划来支援工厂的敌军而不是要从工厂里逃走的家伙。”

1984年5月初,围绕着东孟加拉西部杰索尔的混战看起来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驻扎在这附近的大部分巴基斯坦军队已经后撤,留守此地的只有退回杰索尔和蒙斯克的工厂内躲避的巴基斯坦士兵。

孟加拉的土地上似乎有着魔咒,即占据优势的一方往往要遭遇失败。先前巴基斯坦军队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都占有优势时反而被孟加拉人组成的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如今杰索尔附近的巴基斯坦士兵处于近乎弹尽粮绝的窘境之中,而处境大有好转的游击队反而迟迟无法将其拿下。焦虑的谢里夫·罗易数次试图下令手下总攻,上次的惨剧提醒他保持冷静并等待麦克尼尔所说的时机。

几天过去了,工厂仍然被牢固地控制在巴基斯坦人手中。因下属的战况报告而持续感受到压力的谢里夫·罗易不能容忍这种结果,他记得自己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反抗者时从来不介意随时和拦住他或同伴的敌人同归于尽。今日的束手束脚若能换来长远的胜利,倒也不失为划算的妥协……但过去几十年里把一时的妥协变成了永久的退让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