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三说着,看着眼前一片绿油油,“就是这价格,怎么定?”
“爹,你看这天阴的,夜里可能有雪,路上不好走,不过这也是好机会,番茄黄瓜都卖一块钱一斤,包括矮脚青。”
“一块?是不是太贵了?”
首先惊呼的就是孔玉莲,平时这些都是吃惯了的,要是一块钱一斤,那他们一天得吃掉多少钱?
默默在心里算了下,哎呦,不能算,越算越心疼。
“娘,怎么就贵了?你别忘了现在是什么季节?”
姚素秋看着娘捂着胸口,无奈的摇摇头。
“还有咱们的大棚,建造起来花费了多少钱?一个棚子四个煤炉子,两个棚就是八个,一天二十四小时的烧着,可都是钱呢。”
孔玉莲一愣,可不咋的,闺女运回来一大车的散煤,摊煤饼,压煤球,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弄得,怎么能忘得了。
“可是以前的黄瓜番茄都是七八分,现在买一块,有人买吗?”
这个问题,不但孔玉莲关心,全家人都关心。
几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姚素秋。
“咋就没人买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天寒地冻的,整个大集,都没有一点绿色,咱们的菜一出现,必定不会错。”
不是她敢说大话,自然是得了经验才敢这么说。
自从进入腊月后,她就跟陈松张柏交代了,接受年货预定,越往后价格越高。
这阵子单是预定的单子,就厚厚一摞了,她稍稍看了下,有一万斤左右。
而且,腊月十五过后,摊位上的菜全部重新定价,黄瓜番茄已经已经涨到两块钱一斤了,矮脚青一块五一斤。
倒不是因为矮脚青不值钱,而是她农场的矮脚青简直太高产,三五天一茬,一次好几千斤,存货太多。
不光是她的蔬菜贵,越临近年关,所有的东西都一个劲儿的涨价,就连白菜豆腐的价格都翻了两倍多。
就算乡下没有县城消费高,但是大家忙活一年,总要犒劳一下自己的。
所以,她才定了个折中的价格,一块钱。
其实,乡下的消费能力也不能小窥,别看有些人不显山不漏水的,但日子过却过的有滋有味,手中宽裕着呢。
自从土地分产到户之后,很多头脑灵活的人家,都开始了搞养殖,鸡鸭鹅,牛羊的养殖户出现不少。
这些可都是钱。
姚素秋把利弊跟爹娘掰开揉碎的说了一遍,之后看着他们半信半疑,只能无奈的耸了下肩膀。
“这样吧,明日第一天,咱们少带点,黄瓜番茄,矮脚青各两筐,卖完卖不完都回来。实在不行,我就拉走,去县里卖,城里人有工资,大过年的,谁不喜欢吃点稀罕的?”
姚老三两口子对视一眼,一咬牙,“成,就按秋儿说的办。”
商量后,一家子齐动员,开始摘菜,装框,矮脚青一层一层的摞好,清脆的颜色,一颗一颗的跟花儿一样。
弄好后,孔玉莲招呼几个人回家休息。
“时候不早了,都回去睡,明日一大早,我们跟秋儿一起赶集卖菜,你们几个明天起来再过来看守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