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2 章 番外八(6)

诸葛亮觉得,自己但凡不蠢,便说不出个“没有”来。

难道这真是因为凑巧,才会让他和郭嘉能有这样凑到一起商榷的环境,让他二人能打着共事的理由努力掩盖自己并非原主的事实,甚至还给了他们以授课筹备为由随意搜集资料的机会?

而这数日之间,黄月英几乎没有回过家中,就算有的话也仅仅是和他擦肩而过,郭嘉更是屡次成功地把荀彧戏志才等人的邀约给糊弄过去。

但这世上,真有这么多的巧合吗?

大概是没有的。

大雍建国十二年,并不算长,从长安迁都到洛阳也就是这几年之间发生的事情,若是出现什么疏于管理之事,让他们二人钻了空子,倒也不是说不通。

可他们都没能在自己原本所在的世界,将自己所奉迎的主公给捧到那天下至高的位置上,令四海重归于一统,又有何底气以为自己才是这个最为聪慧之人?

乔琰所下达的这道指令,与其说是在让他们趁着眼下还不算太忙碌之时能够人尽其才,再多帮她干一点活,还不如说,这是在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牒。

有些话藏着掖着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显得他们在这位帝王面前像是个丑角。

尽快坦白才是正道。

在意识到这句潜台词的那一刻,郭嘉和诸葛亮又不由叹了口气。

他们此前的担心果然还是变成了现实。

但想到他们做出的种种尝试都没能令自己重新回到原本的世界,他们又觉得,在此时收到这样一份可能大有麻烦的邀约,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反正,情况已经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就是……如果在见到那位陛下之前,可以先不见到那位小皇女,或许对郭嘉你有鬼吧!下次你可得记住了,我给了个猜测之后你可千万不能直接顺着说了。”

她想了想又接了一句,“不对,你应该没有下一次这样接话的机会。”

“说起来,你也太小瞧我母皇的本事了,居然反复出入洛阳城门,想通过马车经过发生互换的地方到这里,乔桓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记下了,这不是可行的策略。”

郭嘉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乔桓的自言自语,“互换?”

他本以为,那位当朝天子至多也就是发绝他和诸葛亮的情况有异,却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如此精准地说出互换这种说法,她从你对郭奕的反应里看出来,你很有可能也是郭嘉,不过不是跟她一道经历了大雍建设的郭嘉。总之我也闹不明白是个怎么回事,你还是跟母皇去说吧。”

诸葛亮朝着乔桓看了一眼,见这行为举止颇有些跳脱的孩子,虽在口中说着什么自己不明白,可光看她这聪慧异常的神情,也绝不像是不明白的样子。

这位大雍陛下以天子之尊生育本是万分危险之事,但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这个决定却并未出错。

大雍朝堂之上的一部分向心力,只怕还得是这位小殿下带来的。

她越是能表现出承接权柄的天赋,这新起之王朝基业也就越是稳固。

在这一点上,乔琰的运气实在是要比他那位主公好太多。

但此时显然不是去计较此事的时候,在乔桓以自己还未到议事年龄止步于门口后,他和郭嘉踏入了这洛阳北宫之中的御书房内,见到了接到通传后便等在这里的乔琰。

在这出转换时空的意外发生以来,诸葛亮只在朝会之时见过乔琰,无从做出个对比,郭嘉却可以在这两次近距离的正面交锋之中清楚地比照出来,乔琰此刻的上位者压迫感远比当日要强得多。

哪怕因为体格强健的缘故,这年岁不过三十多的帝王在外貌上看起来还显得过分年轻,可坐镇天下十数年的威势,绝非在三言两语之间便可形容。

更让人直观意识到这份气场的,是她此刻的目光全然不像是朝会之上一般,于面对老臣新人之间尚有几分亲切,而是一种完全在看待陌生人的状态。

在她的身边还有另外两人。

其中一人乃是太史令的任鸿,也不知是否是要让此事被原原本本地记载下来。

而另外一人,则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女冠。

身着道袍的女孩捧拂尘而立,面色稍显几分苍白,几乎看不出在她的脸上有什么表情。

但当她抬眸朝着郭嘉和诸葛亮看来的时候,却自有一番目光如电的锐利。

只是这份锐利稍纵即逝,很快又回到了敛目站立的样子。

乔琰似乎并未留意到这女孩对二人的打量,已开口说道:“两位是聪明人,也看懂了我的意思,想亮话,把该交代的事情都给交代个清楚。”

“我虽然不知道为何在这洛阳城中的官员里只有你二人被另外一个背景的自己所取代,也不知道为何你们还能恰好凑到了一起——”

诸葛亮心中苦笑,这个问题何止是面前的大雍陛下不知道,他和郭嘉也不知道。

“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像是你们这等回避问题的态度总不是处理

之法。”

“何况,出现这等情况的还有两人。”

在乔琰说到“两人”二字的时候,任鸿的眉头动了动。

但她并没有打断乔琰的话茬,因在场之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了乔琰的身上,也并没有被人注意到她这个微妙的动作。

众人也只听得上首之人说道:“青海郡太守、车骑将军曹孟德与门下省黄门侍郎蔡昭姬,和你二人是一样的。”

乔琰并未错过,当她提及曹操也已换人的那一刻,在郭嘉脸上闪过的微妙神情,但她还是先说了下去,“我大雍自建国以来十二年间从未出现过此等异类之态,故而我想听听二位在来到此地之前的情况,以从中找出点相似之处。”

听乔琰这般发问,郭嘉和诸葛亮对视了一眼,由前者开口回道:“不瞒陛下,这种相似之处,我与孔明也在寻找,可有一个大问题。”

郭嘉摊了摊手,“他是活着来到此地的,而我是死后还魂,二者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

“我死于建安十二年,正对应于这元昭十二年,而孔明则是,无论是哪个世界的郭嘉都在性情上自有一派散漫狂放,让他在谈及自己的“死讯”之时也全然没有半分懊丧拘束。

他甚至还颇有余暇地问了一句,“敢问陛下,另外两人是从何时来此的?”

乔琰回道:“其中一位也是建安二十三年。”

“那这玩笑也未免太过分了,”郭嘉叹了口气,“敢情是把我从入土下葬十一年之后掘出来的。”

“咳……”从窗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郭嘉循声回头,便见在半开的窗扇之后扒拉着个小脑袋。

那不是乔桓又是谁。

这所谓的“不到议事年龄”在乔桓这里显然是个灵活的规则。

不进殿中无妨,她在窗外偷听便是。

从乔琰的神情中也不难看出,她显然是纵容了乔桓的这等变通之法。

但郭嘉的这等言论,饶是已经先从母亲那里得知了大概了情况,对乔桓得这么淡定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乔桓这一打岔,郭嘉仅剩的一点郁结也暂时先压制了下去。

他转头朝着乔琰看去,却见她先看向了一旁那年轻的女冠。“你怎么看此事?”

那女孩重新抬眸望向了郭嘉,锐利异常的目光和他有短暂的对视,这才回道:“陛下不必担心,时空交叠之事而已,至快一月,最慢两月,便能回到寻常了。”

“此言当真?”乔琰开口问道。

那女孩面色从容,身处于这皇宫大殿之中,倒也依然有几分飘然欲仙之态。

面对乔琰的质疑,她淡淡地点了点头,“陛下为正,他方为次,偏不能压正,自有上人将其归并如常。”

“陛下的二位臣子也还依旧身在此间,纵然不能各自归位,以招魂之法也可令其苏醒。”

这话说来着实笃定!

若非这女冠语气从容,且在这位威势逼人的陛下面前也不改其色,诸葛亮都几乎要以为这是一番扯谎之言。

他也有心想问,按照他在此间记载所见,乔琰一度为对抗那“赤气贯紫宫”之说,将仲长统的言论推至台前,该当算是不信天命有神之人,可他又陡然想到,这个最不符合人定胜天之事的魂魄易位都已发生了,又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这便让他一点不觉奇怪地看到乔琰忽而面色一松,“这便好。”

不过……什么好?

是这出颠倒易位可以在一个月到两个月内重新归正,还是倘若不能置换而回便能用招魂之法?

可惜二人还未从乔琰的面色上看出个所以然短不短,我希望我等能暂时合作共赢,而非继续这等……相互猜忌伪装。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既然都已经摊牌来说了,确实也没有了什么伪装的必要。

在双方随后的交谈里,更是对于郭嘉和诸葛亮的来路又进行了一番交流。

郭嘉眼角的余光看到任鸿的奋笔疾书,不无恶趣味地想到,这份记录若是流传到后世,也不知道会被人做出何种猜测。

这么说是血赚了!

然而还没等郭嘉得意多久,便已听到乔琰在划定了他和孔明在洛阳城中的行动范围后忽而又补了一句,“此前所说,令你二人给行将参与科举的学子上一上课,虽是对你等的提醒,但我也没有将其撤回的打算。”

郭嘉:“……”

什么鬼?都摊牌了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两个外道:“我想,二位既然在另外一个汉末世界依然是英才人物,应当也不想比朕之臣属差到哪里去。科举在即,朕本就有意令学子得见大雍股肱之臣风采,还是由你二人出任为好。”

郭嘉乃是早年间跟随乔琰的谋士之中最年轻的几人之一,诸葛亮乃是乐平书院第一批正式得到乔琰重任的学子之一,用来作为科举前的标杆人物再合适不过。怎能因二人的芯子换了便取消。

“当然,若是不想去也无妨。”

窝在门外偷听的乔桓正好奇为何母皇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便听乔琰说道:“抗旨不遵,对于官员而言与渎职无异,将你二人今年的俸银扣除便是。”

“至多也不过就是等到这两人日后想起这段,还得说说,另一个我?就是那个害我扣了大笔月俸的那位?果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所养出的是百样之人。”

郭嘉:“……”

诸葛亮:“……”

乔桓再一次发出了一阵用咳嗽掩饰的笑声。

母皇这招当真是绝。

还真别说,随着这数日间对大雍局面以及另一个自己种种表现的深入了解,在那等自觉不如的情绪之余,这两人总不免有点与之一争高下的胜负欲。

哪怕郭嘉得算是个已死之人,按理来说是没必要对此有什么在意,还是难免被套了进去。

这两人的表情都各自变化了一瞬,这才朝着乔琰拱手一拜,“谨遵陛下旨意。”

只是当他们行将迈步而出的时候,又忽听乔琰在背后补了一句,“等此间事了,我还会令人送你二人经由孟津坐上航船,顺大河而下,再多见一见洛阳之外的景象。只是这沿途所经行之地能有多少见闻,便全看这所剩时间多寡了。”

“也请二位务必将朕的股肱之臣保护妥当,以成全这份错位的缘分。”

这句“股肱之臣”,所指代的当然是另一个世界的他们。

当这最后一句话从方才还神容肃穆的大雍陛下口中说出,二人回头望去,竟觉乔琰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和缓之色,令其听来更像是寻常的商谈。

这份君臣之谊,已足够告诉他们,为何他们无法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乔装成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了。

好在,他们原本也没有要占据此地自己人生的想法,倒也不必因此而羡慕。

眼见这两人只是脚步微有停顿后又继续往前走了出去,消失在了面前,那身着道袍的小姑娘这才一改方才的神仙清静之态,好奇问道:“陛下为何要令我说,一月之内便能重回正轨呢?”

她此前从未来过京师,也几乎没有出现在人前,在这会儿被陛下寻来充当稳住郭嘉和诸葛亮的“修道有成之人”再合适不过。

而她之所以能将这副颇有玄乎其玄的样子表现得这般逼真,倒不是乔琰真有在乐平书院开设什么卧底演戏课,而是因为她乃是汉中张鲁之女,本就是以天师道传人的身份培养的。

虽说在汉中地界上,天师道已经几乎变成了乔琰统领益州的工具,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在初生之时还有些蒙昧意味的教派随着天下大治也在对教义进行另外的一番演化。

张鲁眼见乔琰并未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拦阻,便小心地在陛下可容忍的余地内折腾,此番忽然收到陛下令女儿北上来洛的指令,毫无一点犹豫地便将人给送了过来。

张琪瑛的年纪尚小,却毕竟是在卢夫人和张鲁的联合栽培之下长成的,加上乔琰配合给她编造出的这番说辞,还真将郭嘉和诸葛亮给糊弄了过去。

面对这孩子的疑问,或者说还有此刻身在门外旁听的乔桓也同样持有的疑问,乔琰回道:“若不先将这两人给安定下来,少折腾出点乱七八糟的情况,反而让朕的臣子不知困在何处,还不如先给他们一个希望,在此期间,其余办法我也会令人去想的。”

她不可能向人透露系统的存在和这个由非自然力量造成的失误,那便只能先划定出一个让他们安分待在此地的时间。

或许到时候对于下属的解释便是,这场不知何故引发的意外也恰好随着她这个时间划定而有了个界限之说。

在旁的任鸿想了想又问道:“那么陛下又为何只说,还有昭姬和曹将军与他二人的情况相同,却并未提及最后一人呢?”

乔琰垂眸沉思了片刻后,回道:“我想留一道保险。”

见乔琰没有继续解释下去的意思,虽对这保险二字略有几分不解,在场的几人还是未曾继续发问下去。

任鸿只是直觉,陛下这话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她的真心话。

乔琰心道,保险……怎么不是保险呢?

如若忽略掉在那个世界没有官职在身的蔡昭姬,忽略掉对于建安二十三年来说已是地下枯骨的郭嘉,再去掉甄宓的话,剩下的二人便是曹操和诸葛亮。

这个人选有些微妙,却也总比再将东吴之人给牵扯进来要好得多。

倘若那个没有她存在的三国历史世界,会因为这些人往大雍的一行,看到他们此刻的相争还是一件何其低级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因为民众人数的日益减损而给了外族以可乘之机,在曹刘之中快速决出一个胜者,推动天下的建设甚至是海航大业,或许还能算是一件好事。

昭姬的过目不忘本事和她此刻因担负起出使之职而有所醒悟的状态,或许能让她承担起知识媒介的作用,成为推动小冰河期生产力长进的重要一环。

可若没有大雍这样的女帝王朝在背后作为支撑,即便是乔琰还算相信曹操和诸葛亮的胸襟,也不敢打这样的

包票,那些经由蔡昭姬转述而出的知识,能让她在百年之后还能享有足够的声誉,甚至将这份获得立身之本的权柄付诸于更多人。

那么她就很有可能需要留一道后手,给那个世界再多一枚希望的火种。

按照她和系统交流之中确定的信息,等到这几人回返到原世界之时,他们并不会真有一个月的时间消失,而是就像做了一场漫长的梦一样。

这无疑给了甄宓隐藏经历的机会。

有了这段前来大雍的经历,以她的聪慧和在灵台进学的种种体会,大约总能让她抓住一个合适的机会跳出死局。

而她身为曹叡生母的身份,或许也更能让她有这个立场,去给那个时代带来一点变化。

哪怕只是蝴蝶效应的开端,也足够了。

不过这些话,就不用跟其他人解释清楚了。

从甄宓口中说出的这段历史,对这些早已经习惯了大雍生活的人来说,已经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存在。

而接触到这样的一段历史,无疑是让她们对于眼下的这片世界更为珍视,也希冀于能给大雍带来更大的变化。

就不必再让她们去费心推演斟酌另一个世界的未来了。

就连大雍自己的待做之事也还有一箩筐呢。

现在唯独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件事了——

在一个月期满之前,尽快将另外两个人给带到她的面前!

不,准确的说,是三个人。

曹昂对于另一个世界曹操到有他自己的考量。

毕竟乔琰先后打压黄巾道、佛教和天师道,并以天理人事的昌言推行于世,很难说会不会对这等魂魄易主之事大为戒备,甚至将曹操给铲除。

但当她为天子之时,倘若他不能从大雍臣子和曹操长子的身份之间做出一个抉择,她也绝不能再放心将重任交托在他的手中!

这是统治天下的原则问题,绝不能因曹昂还得算是她的世侄便能蒙混过去。

当唐旄和发羌在昭姬与姜唐的出使中决定倒向大雍投诚之时,尊奉乔琰旨意紧急抵达青海郡的赵云,和本就身在凉州的张郃,都以最快的速度调拨起了一批并不隶属于曹操的队伍,在曹操和曹昂率兵折返青海地界的时候拦截在了前头。

另一个世界来的曹操当然认得张郃,那是原本在官渡之战后从袁绍那里投靠到了他麾下的大将。

他也当然认得赵云,在和刘备的交手之中他曾经和赵云打过照面,甚至无比可惜为何这样的人才不能为他所用。

可现在这两人都听令于那位大雍陛下,而非他的部下。

更让曹操顿觉不妙的,是这两人率领精锐而来的姿态绝非支援,而是挟制!

大雍兵马之强盛,在这出强弓劲弩在前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位以凉并二州兵马起家的陛下显然从未有一刻忘记她的立身之本,也绝不可能给人以任何一点可乘之机!

虽她未曾以本人出现在此地,却已无端令人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帝王威仪。

也正是在这一刻,即便没有多余的言语,也已足够让曹操明白,他和曹昂之间达成的保密协定,哪怕疆域宽广,对于执掌天下的帝王来说,也绝不会是一个秘密!

赵云和张郃二人未曾在此刻做出什么进攻的举动,也不过是为了免于让新近臣服的唐旄众人看了笑话,也让这比之凉州还要偏远的青海郡不会出现什么将士不安的情况罢了。

可曹操毫不怀疑,别看在曹昂的口中,“自己”和大雍陛下之间有着平辈论交、引为知己、煮奶茶论天下英雄的交情,一旦他在此时表现出任何的异动,赵云和张郃必定能将他给直接解决。

他还是对那位统一天下之人太过小看了!

在众人就地扎营后,曹操便听到赵云开口道:“陛下有令,请曹将军尽快返京,商议要事,西疆之事暂且交由张将军代管。”

赵云说罢,又将目光转向了曹昂,“曹太守也跟着走一趟吧。”

“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剁手去了~

明天早上九点半见~

诸葛亮觉得,自己但凡不蠢,便说不出个“没有”来。

难道这真是因为凑巧,才会让他和郭嘉能有这样凑到一起商榷的环境,让他二人能打着共事的理由努力掩盖自己并非原主的事实,甚至还给了他们以授课筹备为由随意搜集资料的机会?

而这数日之间,黄月英几乎没有回过家中,就算有的话也仅仅是和他擦肩而过,郭嘉更是屡次成功地把荀彧戏志才等人的邀约给糊弄过去。

但这世上,真有这么多的巧合吗?

大概是没有的。

大雍建国十二年,并不算长,从长安迁都到洛阳也就是这几年之间发生的事情,若是出现什么疏于管理之事,让他们二人钻了空子,倒也不是说不通。

可他们都没能在自己原本所在的世界,将自己所奉迎的主公给捧到那天下至高的位

置上,令四海重归于一统,又有何底气以为自己才是这个最为聪慧之人?

乔琰所下达的这道指令,与其说是在让他们趁着眼下还不算太忙碌之时能够人尽其才,再多帮她干一点活,还不如说,这是在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牒。

有些话藏着掖着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显得他们在这位帝王面前像是个丑角。

尽快坦白才是正道。

在意识到这句潜台词的那一刻,郭嘉和诸葛亮又不由叹了口气。

他们此前的担心果然还是变成了现实。

但想到他们做出的种种尝试都没能令自己重新回到原本的世界,他们又觉得,在此时收到这样一份可能大有麻烦的邀约,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反正,情况已经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就是……如果在见到那位陛下之前,可以先不见到那位小皇女,或许对郭嘉你有鬼吧!下次你可得记住了,我给了个猜测之后你可千万不能直接顺着说了。”

她想了想又接了一句,“不对,你应该没有下一次这样接话的机会。”

“说起来,你也太小瞧我母皇的本事了,居然反复出入洛阳城门,想通过马车经过发生互换的地方到这里,乔桓又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记下了,这不是可行的策略。”

郭嘉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乔桓的自言自语,“互换?”

他本以为,那位当朝天子至多也就是发绝他和诸葛亮的情况有异,却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如此精准地说出互换这种说法,她从你对郭奕的反应里看出来,你很有可能也是郭嘉,不过不是跟她一道经历了大雍建设的郭嘉。总之我也闹不明白是个怎么回事,你还是跟母皇去说吧。”

诸葛亮朝着乔桓看了一眼,见这行为举止颇有些跳脱的孩子,虽在口中说着什么自己不明白,可光看她这聪慧异常的神情,也绝不像是不明白的样子。

这位大雍陛下以天子之尊生育本是万分危险之事,但以眼下的情况来看,这个决定却并未出错。

大雍朝堂之上的一部分向心力,只怕还得是这位小殿下带来的。

她越是能表现出承接权柄的天赋,这新起之王朝基业也就越是稳固。

在这一点上,乔琰的运气实在是要比他那位主公好太多。

但此时显然不是去计较此事的时候,在乔桓以自己还未到议事年龄止步于门口后,他和郭嘉踏入了这洛阳北宫之中的御书房内,见到了接到通传后便等在这里的乔琰。

在这出转换时空的意外发生以来,诸葛亮只在朝会之时见过乔琰,无从做出个对比,郭嘉却可以在这两次近距离的正面交锋之中清楚地比照出来,乔琰此刻的上位者压迫感远比当日要强得多。

哪怕因为体格强健的缘故,这年岁不过三十多的帝王在外貌上看起来还显得过分年轻,可坐镇天下十数年的威势,绝非在三言两语之间便可形容。

更让人直观意识到这份气场的,是她此刻的目光全然不像是朝会之上一般,于面对老臣新人之间尚有几分亲切,而是一种完全在看待陌生人的状态。

在她的身边还有另外两人。

其中一人乃是太史令的任鸿,也不知是否是要让此事被原原本本地记载下来。

而另外一人,则是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女冠。

身着道袍的女孩捧拂尘而立,面色稍显几分苍白,几乎看不出在她的脸上有什么表情。

但当她抬眸朝着郭嘉和诸葛亮看来的时候,却自有一番目光如电的锐利。

只是这份锐利稍纵即逝,很快又回到了敛目站立的样子。

乔琰似乎并未留意到这女孩对二人的打量,已开口说道:“两位是聪明人,也看懂了我的意思,想亮话,把该交代的事情都给交代个清楚。”

“我虽然不知道为何在这洛阳城中的官员里只有你二人被另外一个背景的自己所取代,也不知道为何你们还能恰好凑到了一起——”

诸葛亮心中苦笑,这个问题何止是面前的大雍陛下不知道,他和郭嘉也不知道。

“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像是你们这等回避问题的态度总不是处理之法。”

“何况,出现这等情况的还有两人。”

在乔琰说到“两人”二字的时候,任鸿的眉头动了动。

但她并没有打断乔琰的话茬,因在场之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了乔琰的身上,也并没有被人注意到她这个微妙的动作。

众人也只听得上首之人说道:“青海郡太守、车骑将军曹孟德与门下省黄门侍郎蔡昭姬,和你二人是一样的。”

乔琰并未错过,当她提及曹操也已换人的那一刻,在郭嘉脸上闪过的微妙神情,但她还是先说了下去,“我大雍自建国以来十二年间从未出现过此等异类之态,故而我想听听二位在来到此地之前的情况,以从中找出点相似之处。”

听乔琰这般发问,郭嘉和诸葛亮对视了一眼,由前者开口回道:“不瞒陛下,这种相似之处,我与孔明也在寻

找,可有一个大问题。”

郭嘉摊了摊手,“他是活着来到此地的,而我是死后还魂,二者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

“我死于建安十二年,正对应于这元昭十二年,而孔明则是,无论是哪个世界的郭嘉都在性情上自有一派散漫狂放,让他在谈及自己的“死讯”之时也全然没有半分懊丧拘束。

他甚至还颇有余暇地问了一句,“敢问陛下,另外两人是从何时来此的?”

乔琰回道:“其中一位也是建安二十三年。”

“那这玩笑也未免太过分了,”郭嘉叹了口气,“敢情是把我从入土下葬十一年之后掘出来的。”

“咳……”从窗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郭嘉循声回头,便见在半开的窗扇之后扒拉着个小脑袋。

那不是乔桓又是谁。

这所谓的“不到议事年龄”在乔桓这里显然是个灵活的规则。

不进殿中无妨,她在窗外偷听便是。

从乔琰的神情中也不难看出,她显然是纵容了乔桓的这等变通之法。

但郭嘉的这等言论,饶是已经先从母亲那里得知了大概了情况,对乔桓得这么淡定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乔桓这一打岔,郭嘉仅剩的一点郁结也暂时先压制了下去。

他转头朝着乔琰看去,却见她先看向了一旁那年轻的女冠。“你怎么看此事?”

那女孩重新抬眸望向了郭嘉,锐利异常的目光和他有短暂的对视,这才回道:“陛下不必担心,时空交叠之事而已,至快一月,最慢两月,便能回到寻常了。”

“此言当真?”乔琰开口问道。

那女孩面色从容,身处于这皇宫大殿之中,倒也依然有几分飘然欲仙之态。

面对乔琰的质疑,她淡淡地点了点头,“陛下为正,他方为次,偏不能压正,自有上人将其归并如常。”

“陛下的二位臣子也还依旧身在此间,纵然不能各自归位,以招魂之法也可令其苏醒。”

这话说来着实笃定!

若非这女冠语气从容,且在这位威势逼人的陛下面前也不改其色,诸葛亮都几乎要以为这是一番扯谎之言。

他也有心想问,按照他在此间记载所见,乔琰一度为对抗那“赤气贯紫宫”之说,将仲长统的言论推至台前,该当算是不信天命有神之人,可他又陡然想到,这个最不符合人定胜天之事的魂魄易位都已发生了,又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这便让他一点不觉奇怪地看到乔琰忽而面色一松,“这便好。”

不过……什么好?

是这出颠倒易位可以在一个月到两个月内重新归正,还是倘若不能置换而回便能用招魂之法?

可惜二人还未从乔琰的面色上看出个所以然短不短,我希望我等能暂时合作共赢,而非继续这等……相互猜忌伪装。不知二位以为如何?”

既然都已经摊牌来说了,确实也没有了什么伪装的必要。

在双方随后的交谈里,更是对于郭嘉和诸葛亮的来路又进行了一番交流。

郭嘉眼角的余光看到任鸿的奋笔疾书,不无恶趣味地想到,这份记录若是流传到后世,也不知道会被人做出何种猜测。

这么说是血赚了!

然而还没等郭嘉得意多久,便已听到乔琰在划定了他和孔明在洛阳城中的行动范围后忽而又补了一句,“此前所说,令你二人给行将参与科举的学子上一上课,虽是对你等的提醒,但我也没有将其撤回的打算。”

郭嘉:“……”

什么鬼?都摊牌了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两个外道:“我想,二位既然在另外一个汉末世界依然是英才人物,应当也不想比朕之臣属差到哪里去。科举在即,朕本就有意令学子得见大雍股肱之臣风采,还是由你二人出任为好。”

郭嘉乃是早年间跟随乔琰的谋士之中最年轻的几人之一,诸葛亮乃是乐平书院第一批正式得到乔琰重任的学子之一,用来作为科举前的标杆人物再合适不过。怎能因二人的芯子换了便取消。

“当然,若是不想去也无妨。”

窝在门外偷听的乔桓正好奇为何母皇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便听乔琰说道:“抗旨不遵,对于官员而言与渎职无异,将你二人今年的俸银扣除便是。”

“至多也不过就是等到这两人日后想起这段,还得说说,另一个我?就是那个害我扣了大笔月俸的那位?果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所养出的是百样之人。”

郭嘉:“……”

诸葛亮:“……”

乔桓再一次发出了一阵用咳嗽掩饰的笑声。

母皇这招当真是绝。

还真别说,随着这数日间对大雍局面以及另一个自己种种表现的深入了解,在那等自觉不如的情绪之余,这两人总不免有点与之一争高下的胜负欲。

哪怕郭嘉得算是个已死之人,按理来说是没必要对此有什么在意,还是难免被套了进去。

这两人的表情都各自变化了一瞬,这才朝着乔琰拱手一拜,“谨遵陛下旨意。”

只是当他们行将迈步而出的时候,又忽听乔琰在背后补了一句,“等此间事了,我还会令人送你二人经由孟津坐上航船,顺大河而下,再多见一见洛阳之外的景象。只是这沿途所经行之地能有多少见闻,便全看这所剩时间多寡了。”

“也请二位务必将朕的股肱之臣保护妥当,以成全这份错位的缘分。”

这句“股肱之臣”,所指代的当然是另一个世界的他们。

当这最后一句话从方才还神容肃穆的大雍陛下口中说出,二人回头望去,竟觉乔琰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和缓之色,令其听来更像是寻常的商谈。

这份君臣之谊,已足够告诉他们,为何他们无法凭借着自己的本事乔装成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了。

好在,他们原本也没有要占据此地自己人生的想法,倒也不必因此而羡慕。

眼见这两人只是脚步微有停顿后又继续往前走了出去,消失在了面前,那身着道袍的小姑娘这才一改方才的神仙清静之态,好奇问道:“陛下为何要令我说,一月之内便能重回正轨呢?”

她此前从未来过京师,也几乎没有出现在人前,在这会儿被陛下寻来充当稳住郭嘉和诸葛亮的“修道有成之人”再合适不过。

而她之所以能将这副颇有玄乎其玄的样子表现得这般逼真,倒不是乔琰真有在乐平书院开设什么卧底演戏课,而是因为她乃是汉中张鲁之女,本就是以天师道传人的身份培养的。

虽说在汉中地界上,天师道已经几乎变成了乔琰统领益州的工具,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在初生之时还有些蒙昧意味的教派随着天下大治也在对教义进行另外的一番演化。

张鲁眼见乔琰并未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拦阻,便小心地在陛下可容忍的余地内折腾,此番忽然收到陛下令女儿北上来洛的指令,毫无一点犹豫地便将人给送了过来。

张琪瑛的年纪尚小,却毕竟是在卢夫人和张鲁的联合栽培之下长成的,加上乔琰配合给她编造出的这番说辞,还真将郭嘉和诸葛亮给糊弄了过去。

面对这孩子的疑问,或者说还有此刻身在门外旁听的乔桓也同样持有的疑问,乔琰回道:“若不先将这两人给安定下来,少折腾出点乱七八糟的情况,反而让朕的臣子不知困在何处,还不如先给他们一个希望,在此期间,其余办法我也会令人去想的。”

她不可能向人透露系统的存在和这个由非自然力量造成的失误,那便只能先划定出一个让他们安分待在此地的时间。

或许到时候对于下属的解释便是,这场不知何故引发的意外也恰好随着她这个时间划定而有了个界限之说。

在旁的任鸿想了想又问道:“那么陛下又为何只说,还有昭姬和曹将军与他二人的情况相同,却并未提及最后一人呢?”

乔琰垂眸沉思了片刻后,回道:“我想留一道保险。”

见乔琰没有继续解释下去的意思,虽对这保险二字略有几分不解,在场的几人还是未曾继续发问下去。

任鸿只是直觉,陛下这话不是随便说出来的,而是她的真心话。

乔琰心道,保险……怎么不是保险呢?

如若忽略掉在那个世界没有官职在身的蔡昭姬,忽略掉对于建安二十三年来说已是地下枯骨的郭嘉,再去掉甄宓的话,剩下的二人便是曹操和诸葛亮。

这个人选有些微妙,却也总比再将东吴之人给牵扯进来要好得多。

倘若那个没有她存在的三国历史世界,会因为这些人往大雍的一行,看到他们此刻的相争还是一件何其低级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因为民众人数的日益减损而给了外族以可乘之机,在曹刘之中快速决出一个胜者,推动天下的建设甚至是海航大业,或许还能算是一件好事。

昭姬的过目不忘本事和她此刻因担负起出使之职而有所醒悟的状态,或许能让她承担起知识媒介的作用,成为推动小冰河期生产力长进的重要一环。

可若没有大雍这样的女帝王朝在背后作为支撑,即便是乔琰还算相信曹操和诸葛亮的胸襟,也不敢打这样的包票,那些经由蔡昭姬转述而出的知识,能让她在百年之后还能享有足够的声誉,甚至将这份获得立身之本的权柄付诸于更多人。

那么她就很有可能需要留一道后手,给那个世界再多一枚希望的火种。

按照她和系统交流之中确定的信息,等到这几人回返到原世界之时,他们并不会真有一个月的时间消失,而是就像做了一场漫长的梦一样。

这无疑给了甄宓隐藏经历的机会。

有了这段前来大雍的经历,以她的聪慧和在灵台进学的种种体会,大约总能让她抓住一个合适的机会跳出死局。

而她身为曹叡生母的身份,或许也更能让她有这个立场,去给那个时代带来一点变化。

哪怕只是蝴蝶效应的开端,也足够了。

不过这些话,就不用跟其他人解释清楚了

从甄宓口中说出的这段历史,对这些早已经习惯了大雍生活的人来说,已经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存在。

而接触到这样的一段历史,无疑是让她们对于眼下的这片世界更为珍视,也希冀于能给大雍带来更大的变化。

就不必再让她们去费心推演斟酌另一个世界的未来了。

就连大雍自己的待做之事也还有一箩筐呢。

现在唯独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件事了——

在一个月期满之前,尽快将另外两个人给带到她的面前!

不,准确的说,是三个人。

曹昂对于另一个世界曹操到有他自己的考量。

毕竟乔琰先后打压黄巾道、佛教和天师道,并以天理人事的昌言推行于世,很难说会不会对这等魂魄易主之事大为戒备,甚至将曹操给铲除。

但当她为天子之时,倘若他不能从大雍臣子和曹操长子的身份之间做出一个抉择,她也绝不能再放心将重任交托在他的手中!

这是统治天下的原则问题,绝不能因曹昂还得算是她的世侄便能蒙混过去。

当唐旄和发羌在昭姬与姜唐的出使中决定倒向大雍投诚之时,尊奉乔琰旨意紧急抵达青海郡的赵云,和本就身在凉州的张郃,都以最快的速度调拨起了一批并不隶属于曹操的队伍,在曹操和曹昂率兵折返青海地界的时候拦截在了前头。

另一个世界来的曹操当然认得张郃,那是原本在官渡之战后从袁绍那里投靠到了他麾下的大将。

他也当然认得赵云,在和刘备的交手之中他曾经和赵云打过照面,甚至无比可惜为何这样的人才不能为他所用。

可现在这两人都听令于那位大雍陛下,而非他的部下。

更让曹操顿觉不妙的,是这两人率领精锐而来的姿态绝非支援,而是挟制!

大雍兵马之强盛,在这出强弓劲弩在前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位以凉并二州兵马起家的陛下显然从未有一刻忘记她的立身之本,也绝不可能给人以任何一点可乘之机!

虽她未曾以本人出现在此地,却已无端令人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帝王威仪。

也正是在这一刻,即便没有多余的言语,也已足够让曹操明白,他和曹昂之间达成的保密协定,哪怕疆域宽广,对于执掌天下的帝王来说,也绝不会是一个秘密!

赵云和张郃二人未曾在此刻做出什么进攻的举动,也不过是为了免于让新近臣服的唐旄众人看了笑话,也让这比之凉州还要偏远的青海郡不会出现什么将士不安的情况罢了。

可曹操毫不怀疑,别看在曹昂的口中,“自己”和大雍陛下之间有着平辈论交、引为知己、煮奶茶论天下英雄的交情,一旦他在此时表现出任何的异动,赵云和张郃必定能将他给直接解决。

他还是对那位统一天下之人太过小看了!

在众人就地扎营后,曹操便听到赵云开口道:“陛下有令,请曹将军尽快返京,商议要事,西疆之事暂且交由张将军代管。”

赵云说罢,又将目光转向了曹昂,“曹太守也跟着走一趟吧。”

“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继续剁手去了~

明天早上九点半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