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50章 赵竑的藏拙之术失败

50:赵竑的藏拙之术失败

“报,扬州援军已通过阻击阵地,雷奔军和禁卫军正在按计划进行合围!”

“报,淮西方面又增派三万人马强突,一度突破防线;在我军将士奋勇抵抗下,又被赶回去;双方已进行了四次惨烈的拉锯战,目前仍在僵持之中!”

“官家,楚州城之敌出动一万人马解围扬州军,该部已与扬州军一起陷入更大的包围圈中!”

“报,在扬州军一万骑兵带领下,敌奋死突围;虽未能突破包围圈,但我军已死伤六千余众!战斗相当激烈!”

……

谁说南宋军队的战力弱爆了!

若真那么弱,后来如何能抵挡蒙古大军南侵近半个世纪之久呢!虽有江南水网密织,地势复杂,不利于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地理优势,但南宋军力绝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弱!

蒙古人南侵虽以汉人豪强的兵马打前锋,但蒙古的精兵强将也是尽出,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三位大汗都曾亲自御驾南征。

蒙哥更是殒命于四川的钓鱼城下!

宋朝军队的致命弱点,其实就是其所谓禁军驻扎的“内外相制”,更戌法(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提防武将等军事策略,以及重文轻武等国策;靖康之变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一系列政策缺陷集中爆发的结果!

随着南宋驻屯大军和新军兴起,禁军已成为保卫皇城及周边地区的卫戍部队,更戌法也有一定变更。

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虽没有变,也不可能变,但南宋军队的战力明显比北宋中后期要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朕的政体虽仿照二府三衙制,但却有根本不同!首先朕不重文轻武,禁卫军也不过才两万,各地主将皆集治军,统军,领兵打仗于一身。

枢密院只是一个商讨战局,制定作战计划的参谋机构,按朕的指定下达军令;以后作战命令,还将会直接从大元帅府出!”

“难道是新宋军队的战力还太弱了么?有这种可能,自从成军以来,三场十万人以上的大战,都是和宋军较量,缺乏含金量。

登基前的那场徐州攻伐战,完颜守绪刻意避战,金兵并未尽全力!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只纵横天下的无敌之师都是通过一场场艰苦的战斗,一步步打出来的!”

赵竑对着地图,时而琢磨战场形势,时而琢磨双方的战力对比;良久之后,他突然唤来传令兵,果断吩咐道:“传朕的命令,从沛县再调五千禁卫军,徐州城调出一万守军,两兵汇合,直插扬州城!”

命令下达后,他突然感到全身有一种虚脱似的疲倦,走到一只铺着厚厚棉缎的软榻边,顺势斜躺下去。

能参战的人马基本已调用完毕,该调整的战术也调整了;剩下的便静待结果了。

迷迷糊糊的寐着,一名禁卫军轻步走了进来,赵竑猛然惊醒,目光如电,喝问:“是蒙古人的观战团到了么!”

“是的,已经抵达城外十里处,杜侍郎让小的提前来知会官家!”那禁卫军低声道。

赵竑立刻起身,洗了把脸,匆匆喝了碗茶,快步出了大帅府,跨上战马,带着一千禁卫军出了城。

行了大概六七里,便望见奉命前去迎接的杜寒冰等人,领着十来人的蒙古观战团正慢慢朝这边走来;双方谈笑风生,瞧模样相处的是颇为融洽;身后跟着一众护行的禁卫军。

双方人马靠近,赵竑翻身下马。

对方也纷纷下马。

这十来人的观战团,有文官有武将,也有着便服的;有蒙古人也有汉人,看样子似乎不仅仅是来观战的,而是要对新宋进行全方位实地考察。

领头的是位敦实强壮,相貌粗旷的武将;赵竑瞧着好生面熟,一回想,原来是在孛鲁的大帐中见过一面的。

“官家,这位便是观战团团领,蒙古国名将按扎儿,十年前就已是木华黎国王麾下的先锋大将,很会打仗的!”杜寒冰指着那武将,连夸带捧的介绍道。

“这按扎儿,可不是一般的武官!”赵竑心中微凛。

已跟华筝学得一口流利蒙古语的他,连忙满脸堆笑的道:“原来是按扎儿将军,久仰,久仰!欢迎,欢迎!”

见他蒙古话讲得顺溜,按扎儿颇有些诧异,随即微笑道:“几年时间,你就当上了皇帝,本将军心里也很高兴!”说完,开始逐一介绍观战团成员,态度极为友善,与之前那个狂妄嚣张的札合撒完全不一样。

当介绍到一位叫李实的汉人文士时,赵竑似乎想起了什么,刻意盯着他打量了一番。

双方寒暄了一阵,便上马并辔,朝徐州城方向而行。

当晚,赵竑在大帅府举办了丰盛的酒宴,为观战团接风洗尘;跟随自己驻跸的一干武臣,徐州城主要将领等皆悉数出席,贵妃华筝早几日也特意从沛县赶来,目的就是担心双方万一突起风波,有个蒙古公主坐镇,总是好些的。

酒席间,觥樽交错,相谈甚欢,宾主间气氛极为融洽。

顿时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这蒙古国对新宋是无比尊重的,两国似乎已是对等的外交关系。

其实事先没有知会,就直接派观战团前来,已经是不对等了。

窝阔台的手段绵里藏针,比托雷的刚猛直接,确实是高明多了。

酒宴举行到差不多的时候,那李实带着几分酒意,看了赵竑半晌,突然道:“赵官家,临行时,我们大汗特意交代过一件事,不知你能否肯答应?”

赵竑微微思忖后,含笑道:“先生尽管说,朕一定尽量满足!”

李实道:“观摩完这场大战后,我们想常驻贵国,便于贵国时刻与蒙古国保持联系,增进了解,不知赵官家意下如何?”说完,一双眼睛一瞬不息的盯着赵竑。

其余观战团成员也皆看向赵竑,不少人眼中和善之意敛起,隐隐透着一股子咄咄逼人的气势。

不少新宋官员也放下筷子,静待自家官家的反应。

这一下,酒宴的气氛顿时有些凝固起来。

奶奶的,这帮人观完战就赖着不走了,要留下来就地监督新宋和赵竑的一举一动。

“这窝阔台居然想出常驻‘大使馆’的路子,思维相当超前;中国古代的使节往来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常驻使节好像是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有的。”

赵竑心念急转,看看不动声色,面带微笑的李实;又看看等着他答复的按扎儿等人,心中委实难决。

杜寒冰为帮官家解围,便问李实道:“既然是为了增进两国了解,那我朝是否也可向贵国派出常驻使者团呢!”

这位后来在金国灭亡后,同耶律楚材一起为窝阔台起草《平南策》的汉人谋士李实,立刻爽快的道:“当然可以,这原本就是我家大汗的意思。”

杜寒冰还待继续问,赵竑轻咳一声,道:“既然如此,那便欢迎各位留下来吧;朕将命人择一地为你们建专门使馆,派专人打理你们的一切起居事宜,如何!”既然窝阔台已经动了这个心思,强拒或婉拒都是不行的了。

按扎儿立刻高兴的道:“我等就代大汗,多谢你的厚意!也希望你能早些派……使者到大汗那里去。”

赵竑不动声色的微笑颌首。

酒宴散了后,各观战团成员被带出去妥善安置;喝的有点多的赵竑并没有歇息,而是连夜召来张至仁,神色凝重的道:“张卿,朕突然有个想法,这战事进程是否可以适当放缓一下,往后拖一拖!”

张至仁当然知道他是想在蒙古人面前隐藏真实的军力,但立刻反对道:“官家,两军交战,战场形势变化多端,战机稍瞬即逝;目前正是战事紧要关头,岂可放缓下来呢!”

赵竑挠挠头道:“朕当然知道,但蒙古人斜插了这一杠子,为了日后大计,必须要行韬光养晦之策的!”

张至仁道:“淮西军强攻甚猛,陷入包围圈的扬州军和部分楚州援军正在奋死突围,我军正在竭力阻击和围歼;这等关头,万一弄巧成拙,局面极有可能全线崩盘的啊!”

“那新式火药暂停使用,总可以吧!”赵竑皱着眉头问。

“官家,不行的!没有新式火药助阵,我军火力根本没有优势!”张至仁又反对道。

赵竑焦躁不安的来回踱了几步,忽又问:“那只拖延十日如何!”

张至仁摇摇头。

“五日!”

张至仁又摇了摇头。

“那依你之见,最多能拖延几日!”赵竑不耐烦的问道。

张至仁沉思一番,谨慎的伸出了三根指头。

“只三日,那便算了,按原定计划行事吧!”赵竑无奈的叹道。

他想在蒙古人面前采取藏拙之术,但失败了,因为实力不允许啊。

……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