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39章 出使蒙古一趟的意外收获!

39:出使蒙古一趟的意外收获!

轰隆隆,咔嚓,咔嚓!

一场夏季雷雨骤然而至,淮北大地顷刻间笼罩在一片狂风暴雨之中,接受着上天以暴怒方式赐给人间的泼天雨露。

赵竑静静坐在御书房里,凝望着外面滚滚乌云中倾斜而下的磅礴大雨,心中竟对头顶这片正在暴怒的苍穹,有一种诚惶诚恐的畏惧。

人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即使是号称九五之尊的皇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杀人的第一利器。

虽然在这个时代,“第一”两个字可以去掉,因为还达不到那个程度。

但反过来讲也成立,科学技术是杀人利器,也是生产力!

这般一想,他的心理上便获得了某种平衡,沉下心,开始琢磨可以改善民生的技术。

思索片刻,便又拿出一只新薄子,把之前已经搞出来的青霉丹,农家肥沤制法,几款提高生产效率的农具等逐一记上。

停笔思索一番,一个黑科技术便又浮现在眼前,那便是直到元初才由着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创新出来的棉纺技术。

棉花这种价廉物美的布匹原料和御寒之物,虽很早就从印度传入了中国,但直到宋代才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何也,棉纺技术没跟上来呗。

黄道婆改进的棉纺技术,制造擀,弹,纺,织等各种专用工具,能织出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此项技术一旦由朕推广开来,必将大大促进棉花种植的普及,许多普通百姓将换掉那身又粗又糙的麻衣,冬天将少受寒冬之苦;可谓功德无量也!

详细绘制并注释了黄道婆一系列技术成果,刚停下笔,准备放松一下;“啪啪啪……”这时,吴贵撑着雨伞,一路踩着泥水快步来到门口,高兴的禀道:“官家,那岳珂突然说想吃红烧鲤鱼了!”

赵竑会心的一笑,大气的道:“没问题,朕现在就亲自下厨去给他做!除了红烧鲤鱼,还有红烧肉,葱爆羊肉,蒸鸡……”

说着,提起墙角一把雨伞,快步出门,朝御膳房的方向而去。

……

洪武元年的第一个夏季,雷雨特别的多。

村头下雨村尾晴,上午下雨中午晴,晚上又会来上一波阵雨!

雷雨季节过后,田里的水稻也差不多可以收割了(淮北地区既种麦子也种水稻,但徐州地区相对来讲种麦子还是多一点)。

这一天下午,赵竑批复了完颜守绪派人送来的通商国书,便召集几位参知政事,户部和工部官员,到政事堂商议如何与高丽,日本,蒙古,东辽,乃至东夏等国开展通商的事宜。

新宋地方小,人口少,底子薄,搞内循环就是死路一条;必须全方位加大对外开放,才能搞活经济。

议完了,便着重商讨如何与南边伪宋也展开通商。

按赵竑一贯的商人视野和逻辑,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即使到了开战时期,只要人没死绝,生意都可以继续做!

但伪宋财大气粗,与新宋又是死敌,想与之通商,大概率是异想天开的事;但不试试,赵竑是不会死心的。

毕竟伪宋物产太丰饶了,尤其是福建广西的红糖产量。

必要时,朕可组建一只走私队伍!

商讨完了,正准备散会之际,一名禁卫军匆匆走进来,禀道:“官家,杜侍郎和温侍郎,已率团归来,现已抵达城门外!”

“当日朕与他们约好了的,待完成使命归来之际,朕将亲率群臣在出发地点为他们接风洗尘,如今如此低调的匆匆回来了,大概率是在蒙古人那里受了辱!”赵竑微微一怔,心里这般琢磨着。

为了照顾二人面子,便立刻宣布散会,支走与会官员后,低声吩咐道:“马上派人将二卿接到这里,记住,不要惊动其他官员!”

不一会儿,就见杜温二人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二人站定施礼,哽咽道:“臣等拜见官家!”

赵竑龙目凝视,只见杜寒冰灰头土脸,完全没了出发时声称要用道家高妙之法来御强蒙的那番意气风发,而温诚君双目微红,表情委屈的像个受饱了气的怨妇。

唉,该是在蒙古人那里受了何等的气,才将两个大男人搞成了这副模样。

赵竑暗暗叹息,也没问,而是大声赞道:“二卿此番率团出使,完成使命,顺利归来,朕心甚慰!

来,来,都坐过来说话吧!”说着,主动上前挽起二人的胳膊。

“来人,把椅子给二卿端过来!”

这里顺便提一下,宋以前的官员一般是和皇帝坐而论事;宋朝官员则是和皇帝立而议事,能有把椅子坐算是格外恩惠;赵竑对臣子可一直都有这种恩惠。

其实最开始,宋朝官员也是跟皇帝坐而论事,不过是坐椅子,而非席地而坐。

撤掉官员的椅子,这事还是赵匡胤为显示皇帝威望,才搞出来的;某日,宰相范质等人向其奏事,一如既往的坐下来喝茶。赵匡胤声称自己眼花看不清奏折上的字,让众人指给他看。

完了后,范质等人准备坐回去时,却发现椅子已经被撤走;此后,官员站着议事,便成了惯例。

赵匡胤作为一代开国雄主,这样的鬼点子还不少的。

比如某日上朝时,他发现底下大臣老是喜欢交头接耳,叽叽喳喳;便琢磨出一个法子,在他们的官帽上加上两条长翅,这样官员再想交头接耳便做不到了。

这也是宋代官帽为何有两根特长帽翅的由来。

而到了明清时,官员动不动就跪下来与皇帝说事儿;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史越往后发展,皇帝就越不把臣子当人看。

二人坐下后,皆垂目不语,赵竑笑问:“瞧你们这个样子,没给朕丢脸吧。”

温诚君连忙道:“绝对没有!”

“那就好!”赵竑点点

杜寒冰道:“官家,此番出使蒙古,虽受够了气,但也不是一无所获的!”

“有何收获,快说说!”赵竑颇感兴趣的问。

正所谓知此知彼,方能百战不怠;对于现在压在自己头顶上,日后将是最大劲敌的蒙古人,对其一举一动,赵竑都是要密切关注的。

杜寒冰道:“窝阔台和托雷两派人马斗得厉害,汗位一直空缺;窝阔台心腹耶律楚材被外放,不久将随塔思前来山东,帮助其统治山东河北之地。”

“哦,大胡子要来山东了!”赵竑颇感意外。

“因为武将多支持托雷,窝阔台准备搬来强援察合台,共同对付托雷;据我秘密打探,蒙古的几位部落首领竟与金国高层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故意与窝阔台死扛,试图阻止其顺利登上汗位!

如此,便为金国备战赢得更多的时间!”

这条消息更是令赵竑大感意外,但想想似乎也在情在理;要知道铁木真通过武力征战,统一了部落林立的蒙古草原,成为草原共主;其在世时,凭借崇高威望,能把各部落整合成一块。

他一死,极少数部落首领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能与金国高层连上线,自是曾经被铁木真收服的女真人搭的桥。

但对自己来讲,并不是离间其内部的机会;蒙古人不主动上门找麻烦就谢天谢地了,敢主动去搀和其内部之事,简直就是老鼠打猫的注意,嫌死得太慢了吧。

朕还是脚踏实地执行先前已定方略,“广屯田,广通商,多开矿,勤备战!”以此夯实国力,为接下来华夏大地这场狂风暴雨做好充分的准备吧。

“官家,通过打探蒙古人的口风,臣已经得知了赵四的真实身份和之前的一些事!”杜寒冰最后又道。

“哦,杜卿快说说!”赵竑微微一惊。

待杜寒冰说了,赵竑更是大为惊讶,啧啧称奇后,便不停的挠起了头。

良久后,方喟然叹道:“这天下局势已经够复杂了,现在又跑出来一个搅局的,还声称是什么徽宗后裔!嘿嘿,有意思,真是有意思啊!”

“如今他身藏何处!”

杜寒冰摇摇头。

赵竑沉思一会儿后,便含笑热情的道:“二卿奔波数月,劳苦功高;朕今晚要在御膳房设私宴,转为二位接风洗尘。

放心,就咱们君臣三人,不会叫其他人的!”

“谢官家体谅,谢官家赐宴!”二人大为感动。

……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