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让康哥下次带你去呗。他说这周日还有。”
林卫华心里暗暗佩服,“年纪轻轻的,收入已经超过我了。美霞运气也是真好。”
心里对李康,也没那么吃醋了。
好奇的问道:“你周末去哪接活呀?”
对翻译这行,林卫华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
这行工作就没那么固定,除非进入体制内或者高校。
可能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不然就只有碰运气,等活找上门。
不过他哪懂现在这个时代,高级翻译的稀缺程度。
特别是商务翻译,说是拿麻袋赚钱都不过分。
“上海外贸总公司。”
“这家公司还是国企,不过听起来怎么感觉有些熟悉??”
林卫华想了想,突然眼睛一怔,“那不是建华的单位嘛!我听说他是外贸公司的老总。”
说到李建华,他颇有些感慨,甚至是钦佩,“建华是我们班混得最好的一个了。这些年同学聚会都没出现过。”
言罢,摇了摇头,老同学虽然混的好,但他林卫华也不至于去舔人家的鞋子。
“李建华是个怎么样的人啊?”
李康问道,还是很好奇李建华的人品。
“他呀~!应该说,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也是一个舍得对自己狠的人。”
“当然,我也要检讨,以前年轻时犯了错。”
美霞一脸平静,似乎不太关心他的检讨,反倒是对李建华很感兴趣。
和李康的反应一致。
“这两个孩子,这么早就有夫妻相了!”林卫华一肚子郁闷。
“阿爸,你快给康哥说呀,李叔叔还有什么吗?”
了解的越多,越有利于她康哥见亲爸时,不会落在不利处境。
“别的我真不知道了。他这些年也没怎么和我们联系。那都是二十岁左右留下的印象了。这些年,可能他有了很大改变。”
“不过,我听说,李建华在上海娶的老婆——”看了眼李康,想看他什么反应。
“林叔,不用担心我,他是他,我是我。小时候看到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有,所以一直有这个执念,想见见亲生父亲。或许我只见他一眼,当面用平等的关系说几句话,多年的心结就打开了。若他真是个无情的人,我也不打扰他的生活。”
林卫华深感佩服,至少李康这人,年纪轻轻,思想觉悟就不低。
看事情比成年人还通透。
不过李康好像也要成年了吧。
林卫华才接着刚才的半句话,说道:“我也只是听说,李建华来上海,找了个很厉害的老婆,可能也是靠他现在的老婆,才能有现在的位置。你也不必当真,都是听说的。”
李建华外贸公司董事长,体制内厅级同志。
最近又频繁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又是外出考察。
明显就是一种信号,进部的信号啊。
李康察觉到,如果这时候出现在李建华面前。
他这个亲爸会是什么反应。
又会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父子的关系。
想到了又怎么样!
李康心里自嘲,“你进部了又怎么样!”
“你牛逼,你这些年越过越好。”
“忘了自己在云南还有个儿子,甚至前妻临终前,都还想着你。”
“你是怎么做到进部的,每天晚上不做噩梦吗!”
李康一下子就想多了,还是无法做到释怀呀。
康哥!
李康!!
康哥!!!
外面有人在焦急地喊着他。
将他从思维困境中唤醒。
“康哥,你刚才怎么了,怎么叫你,都不答应。”
“李康,你没事吧,不用压力太大。”
林卫华以为李康是压力大了。
他能理解,毕竟李建华那么大的排面,换谁听了不唬。
同位思考一下,他要是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厉害的老子。
可能早就死皮赖脸去投奔了。
“我没事。只是觉得李建华这日子过的怪好的。”
汪汪~
大黄似在声援李康。
“大黄,你叫什么!”刘浪朝它嘴里扔了块肉干。
堵住这张狗嘴,免得让它在公众场合乱叫。
接下来,林卫华继续给李康的作品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不改变小说的任何原有故事,反倒是增加了一些小情节,来凸显主角的人格品质。
试图将小说中的主角,塑造成一个务实,聪明,勤恳的人。
面对困难不抱怨,并且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
迎难而上,努力学习,一步步将自己的生活过好。
原生家庭带给他的痛苦,也在一次次地历练中,得到解脱。
最后带着三个孩子和一条狗,回到编辑部。
欧阳正在看稿,见老朋友回来了,还带着三个孩子。
哟,身后还跟着一条狗呢。
一家人都出来了。
其中两个欧阳见过。
“小姑娘,又见面了。还记得叔叔吗?”
“记得,欧阳叔叔。上次就是你给康哥看的稿,谢谢你。”
“小姑娘真有礼貌,我特别喜欢。”
欧阳眉开眼笑的,一口气和他们聊了很多。
就像是叙旧。
“上次你们欧阳叔叔见过美霞后,就跟我说了,有个女孩很像我。”
“真后悔,当时没追出来看看。”
林卫华笑着,将合同递到李康面前。
林美霞和刘浪第一时间,好奇的凑过去看上面写的什么。
欧阳也好奇,林伟华会不会看在这份大人情上,给李康一个离谱的价格。
如果是这样,说不好,社长要骂他了。
李康那稿子他之前看过,顶天千字两百。
已经算非常高了。
结果一看,好家伙。
他还是低估了卫华的大手笔。
千字五百!
认真的吗!
可是在合同上清晰的写着呢。
还能有假。
“卫华。”欧阳将他拉到一边,“你真给这么高价格啊。不怕社长怪罪你吗?”
“怕什么,我们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力培养新人。”
“放心吧,我有信心,不让咱们社亏本的。”
“你知道就好。巴金先生知道了,肯定会骂你。”
《收获》是巴金先生和靳以共同创办的。
前者还健在,后者故去多年。
目前只有一位社长,巴金先生也主要在幕后,很少过问杂志社的事。
用老先生的话说,就是:“把舞台留给年青人,让他们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