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治水之策

天色暗淡,月明星稀,寒风依旧。

今日东京汴梁的夜晚格外宁静,静得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里不久前刚发生过一场政变。

赵普缓缓推门而入,他的妻子魏氏仿佛早就等候多时,急急迎来,口中却是埋怨道:“你瞧瞧,夜里的风跟刮刀子似的,亏得你不怕冷!在军中时几天都不着家,现在当大官儿了,还回来的这么晚,有那么忙吗?”

赵普却没有说话,挤眉弄眼的,一直给魏氏使眼色。

魏氏往后一看,才发现赵普身后,赵匡胤面色带笑在一旁站着。

与浑身紧绷地赵普不同,魏氏倒是没什么大反应,在她的心里,赵匡胤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是那个有事没事就爱来家中蹭饭的汉子。

她一看赵匡胤,便笑道:“哟,匡胤兄弟也来啦,快,快进来,你们也是,既然要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儿?”

赵普赶紧拉了拉魏氏的袄子,低声喝道:“叫官家!”

魏氏一愣,而后才反应了过来。

赵匡胤虽然还与自己的相公以兄弟相称,也一样会喊自己“嫂子”,但有一点,谁也无法更改。

现在,赵匡胤是君,是天子,他可以想喊自己什么就喊什么。但他们不行,君臣有别,唯有“陛下”二字。

赵匡胤也看到了赵普的小动作,他知道赵普是什么意思,笑道:“呵呵,我这几日忙于京中之事,连饭都没怎么好好吃过几顿,这不今日正好闲来无事,便想起了嫂嫂的炙肉,腹中馋虫难耐啊!许久不来,嫂嫂可莫要生分了才好。”

“嗨,官……匡胤兄弟这是说得哪里话?快,别在门口站着了,都进屋,我给你们炙肉温酒。”

魏氏心思单纯,直来直出,哪里有赵普心思活络?听到赵匡胤这么说,她便依然把赵匡胤当成了曾经那个小兄弟。

赵匡胤拍拍赵普的肩膀,笑了两声,径直朝屋内走去。

炙肉的工序并不复杂,仅仅是随意切些肉食,再端来一个火炉,用开水温上美酒,这便是赵匡胤与赵普最喜欢的搭配。

赵普将肉小心地在火炉上码好,借着火气,冻僵的双手慢慢暖和起来。

赵匡胤感叹道:“出门在外,心里头最想的,还是则平的这口炙肉啊。”

听到赵匡胤的感慨,赵普心中也有一丝触动。

当日二人还是好兄弟,今日,二人却成了君臣。

看似现在依然可以坐在一起吃肉喝酒,但二人之间却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赵匡胤一口闷下杯酒,不凉不烫,温度刚刚好。他咂咂嘴,说道:“则平,今日汴河一事,你如何看?”

一听这话,赵普脸上浮现起一抹忧虑:“官家,近来臣在整理前朝奏言时,其中关于黄河水患的奏言的确不少。黄河自汉时,小风浪不断,鲜有大祸。到了近年,却是水患不断,而且大有逐年严重的趋势。臣以为,我朝首要大事,黄河水患是避不开的。”

赵匡胤皱了皱眉:“则平,黄河若是溃堤,殃及到东京该如何?”

“东京乃我朝国都,人口以百万计,若是水淹东京,官家,莫不要说毁屋淹田,这么多张嘴,就连粮食都不够吃啊!”

赵普说到激动之处,指了指门外,说道:“官家,可记得那走船伙计所言?连商贾都能预料到,等再过几个月,雨水频繁引得黄河决堤,到时候水位不稳,走船更是难上加难。”

“然等过了这段时间,天气冷些,河段开始结冰,到时候漕运便行不通了,只能走陆路,但陆路又岂能与水路比?一来路途中所耗时更长,二来一车承载之粮远远不及一船所承载之粮。”

“东京城的粮食一般都是从外地调来,百万百姓和十万禁军都张着嘴等着吃饭,仅靠城中所储之粮,根本撑不了多久,而粮食又因为水患问题迟迟送不进来,到那时势必要引起城内饥荒,再加上水患,恐怕还会引来大疫,东京危矣。”

赵匡胤越听越心惊肉跳,他怎么也没想到,黄河水患带来的隐患竟如此之大,这时候连肉也顾不上吃了,急急说道:“不行!新朝甫立,朝政不稳,绝不可有此事发生,否则定要生大乱!待我明日便知会三司,让他们尽快安排人手,往东京运粮!”

眼下刚刚登基,改朝换代,赵匡胤一腔热血,干劲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屁股还没坐热呢,烦心事就紧随而至。

内部有李筠和李重进意图造反,政局不稳。

外部四面皆敌,辽国,唐国,虎视眈眈。

这叫赵匡胤如何不急?

赵普听罢,缓缓说道:“官家,一味地往东京城运粮只是治标不治本之策,解决不了根本呐。”

“哦?”赵匡胤半个身子都越过了桌面,急声道:“依则平之见,此局该如何破解?”

赵普指着面前的温酒,说道:“此事就如眼前的温酒,想要让沸腾的酒凉下来,仅仅是撤走温酒之水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治其根本,就在于地下的火,唯有将火熄灭,酒方凉。”

赵匡胤眼眸一闪,沉声道:“莫非则平的意思是,黄河?”

“正是。”赵普咧咧嘴:“此问题根源就在于黄河,只有先治河,水患自然牵扯不到东京城,黄河下游的百姓也可安居乐业,于国于民,皆为利好。”

赵匡胤思忖道:“说得不错,则平素有智计,这治河可有什么法子?”

赵普道:“按照先人之法,治河向来是在黄河下游筑堤分水,将暴涨的水位引至其他河,再把河道拓宽,舒缓黄河的水势,如此一来,方可将水患之害降到最小。”

听完此话,赵匡胤若有所思道:“既然这是先人之法,说明也是有用之法,我朝当一以贯之,不过……”

赵普心思缜密,当即就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连忙说道:“官家可是担心钱粮?怕重蹈隋炀帝之覆辙?”

“正是。”

赵匡胤紧皱眉头,治水是好,但隐患却也巨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