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府上书房内。
刘备,糜竺,陈登主次坐定。
“玄德公,今日登与子仲深夜拜访,是为了徐州之事。”刘备左侧的陈登率先开口道。
刘备沉默了,“备恐怕要让二位失望了。”
“陶谦将亡,二子无能,徐州周围虎狼环绕,非公无以安徐州。”陈登接着道。
“我今日已经接受了陶使君为我向朝廷表的豫州刺史一职。”
陈登与糜良的眼中掩饰不住的失望。
“若无公,徐州百姓怎么办?”
“是啊,是啊。”糜竺附和着陈登的话。
“若徐州有事,备必然倾力相助。”
三人的谈话终究让两人失望而归。
“既然玄德公不愿做那不义之事,那么罪名皆让我陈登一人担了。”陈登在路上如是向糜竺说道。
“加竺一个,陶使君若亡,只有玄德公能做得起徐州的主人。”
夜色下,两人的脚步越发的坚定。
...
刘备在两人走后,走到庭院内,望着天边的月亮,喟然长叹。
良久,良久,终是回房歇息去了。
一大早,刘备就起来穿戴整齐,坐上装有昨日让仆人买好礼品的马车,向着城外驶去。
刘备来到石屋前时。
糜良正在进行苦逼的练字生涯。
糜良是在高平之战后,让曹操逃离了之后,战场的主角就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他的事了,再加上家书相招,故而他向关羽辞行回了徐州。
在兄嫂那住了几日,就回到上山跟着郑玄继续学习了,糜良的到来倒是让整个山上没有了寻常日里的冷清,重新热闹了起来。
这主要的功劳恐怕要归功于糜良与郑益的每天吵闹。
两人的年纪虽相差了有将近十岁,但相处的却格外和谐。
郑玄对于自己儿子与弟子之间的打闹倒是乐见其成,因为双方都有分寸,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故而虽是玩闹倒是无伤大雅。
倒是郑益的妻子慧娘每次都说郑益,而后郑益就说些你侬我侬的情话,慧娘就会满脸通红的躲在一边。
刘备奉上了礼品,并诉说了情由。
“子干,子干去世已有三年了吧。”郑玄望着面前的刘备感慨道。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郑玄情不自禁脱口颂出《诗经·绿衣》的内容。
这首诗原来是用来悼念妻子,在这里他用来悼念故友卢植了。
听此言,刘备也是情不自禁露出眼泪来。
“我听我那弟子提起过你,是个能守仁义的。”
刘备露出疑惑的表情。
“就是糜良糜子能。”
“哦,原来子能竟然是师伯的弟子。”刘备颇有些惊讶,糜良拜郑玄为师,本就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故而知道的人不多。
糜良本想要用郑玄的名头去见刘备,没想刘备自己送上门来,见面见的如此顺利,并且还听取了他这个少年的计策。
所以糜良就没有提郑玄之徒这个名头了,刘备自然也就不知晓。
刘备出来后,发现糜良,陈群,郑益,孙乾正围在一个案几周围。
看到刘备,四人起身行礼,刘备同样回了一礼。
“诸位,刚才在所做何事?”
陈群一板一眼的道,“子能手里有从蜀中来的茶饼,刚才子能正在改造技艺。”
“良观现在的煮茶手法太过粗糙,饮来太过苦涩,回味不够香甜。就稍作改进。”
“良将此法称为煎茶法。”
“第一步,先用竹夹将茶饼取出,放在火上炙烤,而后放在纸藤内,此纸藤产自会稽剡县,产量极为稀少,此剡藤纸薄、轻、韧。”
刚来的刘备对此纸很是好奇,“这纸比蔡候纸要好用很多。”
“那是自然,这是糜家往会稽郡的商队带回来的,管事人初觉得新奇,便带了回来。”
事实上,糜良也是吓了一跳,还以为有别人穿越了过来,改进了造纸术,因为这纸的质感与现代纸张的质感相比已经不遑多让了。
糜良再细细问下去,才明白县中原本有人自洛阳学过蔡候纸的制作工艺,回来也不弊帚自珍,传于县中人,故此剡县以造蔡候纸出名。
而在剡城有户人家造纸时误将古藤加入其中,没想到发现尽然比蔡候纸质地更好。
而后,将自己的发现说与亲朋好友,从而使剡县人不断实验加入古藤的比例,从而得到这更加优异的剡城纸。
要是糜良了解这剡城纸的历史就会知道,剡藤纸以薄、轻、韧、细、白,莹润光泽,坚滑而不凝笔,质地精良著称。
但是这纸在明成化,弘治年间绝迹了,从而这种纸只见于史料,不闻于世了。
事实上,与剡城纸同时代的还有左伯纸,左伯纸质地也是很是优异,有寿、繁、古、韧的四大特性,质地均匀轻薄,韧性大,有百折不损的说法。
这个时候已经出现纸,简牍互用了,但因为蔡候纸不易保存,而左伯纸和剡城纸没有普及,所以这时人们还是习惯于简牍。
但到了西晋国家的一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日益抛弃笨重的简牍,转而投向纸的怀抱了。
很多里说的是回到三国改进造纸术,但人家东汉时候的造纸术不需要你改进,自然蓬勃的发展。你最多能改进的也就是竹纸,因为这时的竹纸易碎,不像明清般质地柔软,着墨清晰。
糜良掠过了剡城纸,继续说起了煎茶法的经过,“第二步,等到饼茶冷却之后,将其放入“碾”中磨成粉末。”
“第三步,接着用“罗”(筛子)来筛滤茶末,筛下来的粉末盛于“合”(盒子)内。”
“刚刚就在筛滤茶末。”
“第四步,先注水于茶釜内,然后放置于风炉上煮沸。”
糜良边说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让他们直观看到煎茶法的经过。
“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要知道水分为三沸,当烧水出现“鱼目”气泡、“微有声”时,即为第一沸;再加入适当分量的盐花来调味。当釜边水泡像泉涌般上冲时,即为第二沸。
用勺子取出一瓢放在一旁,一面以“竹夹”在茶釜中心循环搅动,并用“则”(一种量器,用竹、铜等材质制成匙或箕状)量好茶末倒入釜中心。
等待片刻,茶汤如奔涛溅沫,则为第三沸,此时将先前取出的第二沸倒入沸水中止沸,使水停止滚沸,以培育汤花。汤花薄的称为“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称为“花”。”
“最后一步,称为酌茶,香味浓重的部份﹐是鍑中煮出的头三碗。后面煮出的茶就稍次之了。”
待育华好后,糜良将茶的前三碗盛出放在岸几上,“诸位,请吧。”
“稍后,我还将再煮一轮茶,你们商量着看哪三位先饮。”
刘备率先开口道,“备本就是不请自来,诸位先饮,备留待下一轮。”
刘备这一番话让陈群他们三人心中一暖,也不推辞,“那我等先就不客气了。”
只见陈群他们三人端起茶碗,细细品茗。
“果然是好茶,品下去口齿留香,清香清冽,让人回味无穷。”孙乾放下茶碗赞道。
其余两人也是应声附和称赞道。
“你们再尝尝这第二杯茶。”糜良说着,再给他们三人倒上第二杯茶。
抿了一口喝,陈群眉头一簇,“果然味道,没有第一杯茶好了。”
孙乾喝了好几口,这才感受到两杯茶的区别,“是不如第一杯。”
但是郑益却没有感觉。
但在喝第三碗时,他们感觉更加明显,都齐呼道,“这差别也太大了。”
糜良笑而不语。
一旁的刘备倒是听的馋了,连忙让糜良将第二轮泡上。
待刘备尝完后,也同样感叹这茶前三碗的千差万别。
“也不知子能从哪习得这神乎其能的煎茶法。”刘备被这茶惊叹到了,发出了第二次的感叹。
糜良吓了一跳。
但好在刘备只是随口一问,没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意思。
“此次上山,一方面是拜访郑师伯,另一方面,我是找子能和长文的。”
郑益,和孙乾听到这话,明白他们将要说正事,于是自觉告退了。
PS:剡藤纸,以产于剡县(今嵊州市,新昌县)而得名。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
文中剡城纸的出现来历过程是我编的,各位客观看个乐呵,不要当真。
剡城纸在西晋中被用做官府的案刺,公文,这是有史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