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郭嘉来了

考试选人现在只是一个提成,具体的实施流程还需要进行细细打磨。

标准,场地,试题等方面的考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陈群这样笑他,“你这纯粹是自己找事做,前一个事情还没弄完又给自己找了新的事情。”

糜良这样回他,“我是天生的劳碌命啊。”

陈群倒是稍微清闲了一些,他将刘备的从事中郎严畯调到身前,辅佐他处理政事。

虽然每天的事情依旧多,但是没有以往那么劳累了。

但是现在糜良开始忙碌了,本身身兼安东将军府长史之职,关羽,张飞,田豫,臧霸徐州的四位实权将领发来的军报都需要他来审阅,挑拣分门别类后,送与刘备批示。

然后还有参谋还需要他来组建,根据脑海里的记忆再结合东汉时的时代特点从无到有将这个机构拉起来。

最后再为参谋部选人甚至到最后演变选取整个安东将军府以及徐州牧缺额的掾吏,这件事虽然不是紧迫的,但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谋部的框架是从陈群的手下调来的人架起来的,这导致了好些天陈群的气不顺,看糜良哪哪都不顺眼,但糜良自知理亏,自觉的绕着走。

参部虽然没有主事人,但糜良也需要顺带着建立起来。

参部人员的选取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主要是以军中斥候为主,再杂以社会游侠,这是好办,难办则是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在这个识字率低下的年代这就是难办。

毕竟这时的纸张还没有取代竹简,依旧处于次要地位,知识载体的笨重导致了知识下放的艰难,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纸张在渐渐取代了竹简,但是世家门阀以及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这是制度阻止了知识的下放。

纸张没有取代竹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纸张不易保存,易受虫害,等到葛洪把黄蘖熬取汁液,涂抹到纸上,制成黄麻纸,具备了防驻灭虫的功能,极大延长了纸张的寿命,这才使纸张具备了取代竹简的条件,直到东晋桓玄僭越,下达命令将纸张取代竹简。竹简才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史书《初学记》这样描写纸张代替竹简的这段历史:

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

时间的指针悄悄转动,等到糜良终于有空喘息一口气,是因为郭嘉来了。

郭嘉来到郯城纯属是好奇,毕竟第一封信可以不以为意,但是第二封,第三封信,这接二连三的来信就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

男儿在世,一为名,一为利,这是自古流传的道理,任何人都逃脱不得。

况且一个胸藏韬略,有惊世才华的人,这样的人终究会不甘寂寞,埋没于泯泯众生中。

藏于瓦砾中的金子终究会发光,落于鸡舍的雏凤终究会振翅高飞。

就这样带着未来的期望与刘备的诚意郭嘉来到了徐州,原先他看好的是曹操,也与荀彧通过了几封信,对曹操有了大致的了解。

荀彧也劝说过他来曹操处,但他对于来曹操处也是犹豫的,因为他与戏志才交好,知道戏志才的才华比他都不遑多让,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个人撞型了,他们二人擅长的地方极其相似。

这也是郭嘉现在不愿到曹操处的最重要原因。

刘备这几年纯属是异军突起,虽然他也听说过了刘备的名声,但是他对刘备的关注明显没有曹操多,很多对于刘备的事迹他也只听了一个囫囵。

还是这几封信勾起了来刘备处的欲望,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收到刘备的来信后,也仔细对刘备属下的势力研究了一番,发现他的手下缺人才,缺战阵筹画的人才,而他郭嘉就是这样的人才。

人才之所以是人才是因为他们对自我的定位非常明确,而庸才之所以是庸才则是对自己的定位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或许连郭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中有着别样的期待。

怀着复杂的心情郭嘉踏进了郯城。

郭嘉眼中的郯城街上人来人往,酒店商铺林立。

自在糜良的建议下,陈群进行规划实施,郯城已经大变样。

郯城划分为四个区,安东将军兼徐州牧府居中。

它的东边为东区建立起各级衙门以及官舍。

北区为军营与仓库。

南区为世家豪强的府邸以及民居。

西区为市集与民居混合。

在糜良的建议下郯城打破了规矩的建城原则——市集与民居混合的原则。

郭嘉是从西城墙进城的,自然能够感受到郯城的繁华以及熙攘的人群。

“这郯城治理的倒像是世外桃源似的,丝毫感觉不到乱世的味道。”郭嘉看到如此场景。

闻到酒时,他的酒虫被勾了起来,好在侍从即时提醒道,“先生,若是来到郯城酒不是一绝,茶却是一绝。在郯城西区靠近南区的地方有一地名为茶馆,好多先生这样的人物都来到那地方喝茶。”

侍从顿了顿,“茶馆最近推出了一项进去免费喝茶的方式,就是答题,答出题的人将会获得免费喝茶进去的机会。茶馆推出这种方式后聚集了很多像先生这样的人。不为了喝茶,只为了答题。”

“哦,还有这种地方,我在颍川时倒是听说过这个茶馆,据说这个地方难进,而且听说茶馆里面不光茶好,嗯,人也好。”说到人时,像是想到了什么,郭嘉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先生说的是里面的姑娘吗?仆倒是远远的见过一次,如仙女一样,是神仙般的人物。”侍从说道茶馆话倒是多了起来,“很多贵人都想要里面的侍女,但是听说糜长史愣是不松口,贵人倒是不敢得醉糜长史,只能遗憾作罢。”

被刘备叫去迎郭嘉的侍从倒是消息灵通,知道不少的信息。

“糜长史?是否就是名扬天下的糜家三郎糜子能?”郭嘉显然做了功课,知道刘备手下有个重要的谋士,年纪还不过弱冠。

“对,他就是糜长史,糜长史可是我们徐州的少年英才,是我们徐州顶顶聪明的人。”说到糜良,侍从的脸上发自内心的自豪。

郭嘉看到侍从自豪的神情,脸色复杂,“哦,我倒是想见一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