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临界点

高怀德刚刚步入现场,听到张青的回答,不禁惊讶不已。

怎么可能!只说有五成把握,这可不像张青的作风。

在上次的可控核聚变实验中,张青连模拟实验都省略了,直接进行的实战项目。

而这次,张青却表示只有五成把握!

他不便追问,此刻,各类起重机和机械臂已将实验用的模拟火箭组装完毕,试验即将启动。

风洞实验室的数十个风口全开,开始模拟太空环境。

风洞实验室,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创新。

它能精确模拟太空环境,将失重状态和宇宙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实验正式开始,微型火箭装置发出轰鸣,搭载的十六个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

每个发动机内都嵌入了一个微型托卡马克装置,这是李天麟带领科学家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夜以继日赶制出来的成果。

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行星发动机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航天器已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谷若琳简洁地报告,对此结果,大家并不感到意外。

宇宙速度分为一至七级,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

第七宇宙速度则是超越光速,目前还仅存在于理论中。

目前人类航天器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第三宇宙速度,即逃离太阳引力的速度,约为16.7km\/s。

\"了解。\"张青的脸上毫无波澜,他下令道:“提升气流发生器的强度,检验太空船是否具备第二宇宙速度的能力。”

顿时,实验室内的风扇轰鸣声骤增,行星引擎中的烈焰炽烈燃烧起来。

在狂暴的气流冲击下,太空船依然稳定地前进。

\"太空船已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

围观的科研人员脸上闪过一丝喜悦,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要知道,上一次的试验中,太空船也曾轻易超越第二宇宙速度,成功挣脱地球的重力束缚。然而在尝试第三宇宙速度时,太空船不幸发生解体,试验宣告失败。

此刻,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太空船能否突破第三宇宙速度的限制。

\"继续增加能量。\"

张青依旧冷静地指挥,实验室的风力进一步增强。

太空船宛如一支穿越风暴的利箭,有条不紊地在风的海洋中穿梭。

每个人的心跳都与太空船的稳定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紧张地跳动着。

太空船的速度持续攀升。

13.2公里\/秒,14.5公里\/秒,15.9公里\/秒...

终于,在五分钟之后,太空船发出一声尖啸,以16.7公里\/秒的速度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

\"成功了!成功了!\"

实验室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李天麟老泪纵横。

上回,太空船在携带十六颗卫星的状态下,刚触及第三宇宙速度就出现了问题。

而这次,终于成功突破,这意味着多星一箭的实验圆满结束,李天麟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张青的助手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认为这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瞬间。

唯有张青面无表情,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李天麟正准备祝贺张青,张青却突然说:\"再提高功率。\"

瞬间,实验室陷入了寂静。

谷若琳以为自己听错了,困惑地看向张青。

明明已经成功超越了第三宇宙速度,为什么张青还要继续增强动力?

通常来说,不是应该立即释放卫星,检测它们能否顺利进入轨道吗?

尽管疑惑,但既然张青提出要求,谷若琳只能照办,继续提升风压。

一个接一个的速度纪录被打破,50公里\/秒,60公里\/秒,70公里\/秒...

不知不觉间,风压已达到风洞实验室的极限,太空船的速度也飙升至80公里\/秒。

太空船依旧平稳运行,没有崩溃的迹象。

在场的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

他们已迫不及待地向张青表示祝贺,而非等待卫星释放实验的开始。

太空船的推进速度越快,意味着它能在更高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太空船部署的卫星可以进入其他国家卫星无法达到的高度。

全球的卫星大多在两干多公里的低轨道翩翩起舞,少数则悠然于数十万公里的高轨之上。那些遥距地球千万公里的,实则是探秘深空的航天器,而非普通卫星。张青新研发的行星发动机,已将速度推向80km\/s的巅峰,独步全球。

最远的地球卫星轨道,大约位于四十万公里的天穹。这80km\/s的引擎意味着,能在地球二十万公里之外开辟新的轨道。届时,华夏国的卫星将在万米高空俯瞰全球,无人能及。

毫不夸张地说,若华夏以此军事化,可在高空轻易干扰他国卫星信号,gps瞬间失灵,就连依赖的某歌地图也将一片漆黑。空中主权,唯我独尊,这难道不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李天麟老泪纵横:“张总工,你圆了华夏长久以来的航天梦。”

“我们的卫星群将成为地球上空最高的星座。”

“这是航天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

其他专家教授也热泪盈眶。然而,张青眉头紧锁,对谷若琳下令:

“继续提升风压,测试发动机的极限。”

谷若琳疑惑,张青究竟意欲何为?最先进的行星发动机顶多40km\/s,他已将其翻倍,却仍不满意?她心头一震:

“你要挑战第四宇宙速度……”

张青未答,仅点头默认,证实了她的猜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