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岁末深处藏波澜

“此事,绝无虚言?”岑思卿直视萧博衍,沉声问道。

萧博衍迎上岑思卿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岑思卿闻言,缓缓起身,步至书案前。他静默片刻,似在胸中权衡万千思绪,而后终是提笔,轻蘸墨池,在信纸上一气呵成。待墨迹干透,岑思卿又仔细审视一番,确认无误后,方才小心翼翼地将书信折叠妥帖。

岑思卿盯着手中的这封信函,目光微垂,迟疑了片刻才递至萧博衍手中,郑重托付道:“交给他。”

萧博衍一愣,将信函接过,小心收入怀中。他再次抬眼望向岑思卿,只见对方眉宇间仍锁着一抹淡淡的忧虑,神情异常凝重。

* * *

入夜,骞北之地,寒风如刀割般肆虐,卷起了漫天尘埃。

一名身着灰袍的信使,手中紧攥一封密封得严严实实的信函,站在忱王府中堂之外。他双手托信,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眼神不时地瞥向中堂那扇紧闭的木门,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中堂内,烛光昏暗,光影斑驳,映照出几分阴森与诡异。偶尔,一阵阴风吹过,带动着窗棂吱嘎作响,如鬼魅般的人影偶尔闪现在上,伴随着几声不似人间的凄厉惨叫,穿透厚重的门扉,直刺门外每个人的心头,让在场的侍卫和下人皆是面露惧色。他们相互对视间满是惊恐,却无人敢上前查看。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中堂之内那令人心悸的惨叫声突兀地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死寂,静得只能听见外面寒风呼啸的声音。

信使站在风中,不禁瑟瑟发抖。他微微抬头,目光穿过夜色,再次落在那扇紧闭的木门上,心中既有期待也有畏惧。

就在这时,一阵更加沉重的脚步声自门内响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紧接着,那扇木门缓缓开启,一道黑影伴随着门外漏进的微弱月光,缓缓步出。信使见状,连忙低下头,生怕自己的目光会冲撞来人。

月光渐渐勾勒出那身影的轮廓,一双深邃如寒潭、冷冽似冰晶的眼眸,轻轻掠过院中众人,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步伐稳健地向信使逼近。

信使目光所及,唯见来人足蹬绣有蛟龙暗纹的皂靴,靴底斑斑血迹,触目惊心。他心中一惊,不由自主地微微后撤半步,未料手中紧攥的信函已被人悄然夺去。抬眸间,正与三皇子那沾满飞溅血渍的脸庞及衣襟相遇,信使顿时面如土色,身躯一颤,连忙躬身垂首,大气不敢出。

阴冷的月光之下,三皇子手中紧握一柄锋利长剑,剑锋犹带未凝之血,滴滴滑落在地,看得信使胆颤不已。

三皇子以那双沾满鲜血的手,轻轻挑开信函的封口,粗略浏览其内容后,竟骤然间仰首,爆发出一阵长笑。那笑声中充满邪气,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面色骤变,惶恐之下,纷纷跪伏于地,不敢稍有动弹。

就在这慌乱之际,信使嗅到一股浓重的血腥之气,悄然自中堂深处溢出,瞬间令他心头一紧。于是,他强自镇定,缓缓抬眼,瞥见了那扇半掩的大门后,中堂之内显露出的骇人景象——屋内血迹斑斑,遍地狼藉,宛如修罗场一般,令人毛骨悚然。而更深处,暗影重重之中,隐约可见一人横卧,静寂无声,好似一截朽木,没有了任何生气。

“回去转告母后,她的嘱咐,本王已悉数领受。”

三皇子语带戏谑,那双眸中却闪烁着邪异之光,杀意凛然,丝毫未减。

信使闻言,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连忙应承。随即他强忍恐惧,匆匆起身,不敢有丝毫迟疑,如同逃离梦魇般,快步离开了这宛若人间炼狱的忱王府。

* * *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之时,唯余风穿林梢,携一缕清寒之气,轻轻拂过。

荣和宫内,灯火柔和,映照出岑思卿书房的静谧与雅致。此刻,萧楚曦踏着轻盈步伐,携萧家军紧急密函,悄然踏入这方宁静之地,仿佛一阵清风,不经意间搅动了夜的沉寂。

萧楚曦将萧家军寻觅所得的消息,一一禀告于岑思卿。

“殿下。”萧楚曦在岑思卿身旁,轻声说道:“幸有殿下在吏部所得线索,那份至关重要的名册之上,所列三人之中,已有一人踪迹可觅。”

萧楚曦的这个消息,犹如迷雾中透出的一缕曙光,令人心生慰藉。

岑思卿面上漾起一抹释然,笑容温婉道:“实乃佳音。如此,我等手中便多了一分筹码。至少有一人可以与西陵家对薄公堂,那本账簿所载,自可真相大白于天下。”

然而,转瞬间,萧楚曦眉宇间又笼上了一层忧虑:“但是,若要让此人来京,且甘愿背弃西陵氏,恐怕绝非易事。”

岑思卿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目光温柔地转向萧楚曦,缓缓言道:“欲使潜龙出渊,甘愿投奔于我,并背叛权倾朝野的西陵家,除了展露诚意,还需萧家鼎力相助。”

说着,岑思卿缓缓起身,踱步思索道:“此人藏躲至今,便是为了活命。让他知晓,合作乃其生路所在,非为利用,且誓保其周全。如今,放眼朝堂,能制衡西陵家者,唯你们萧家莫属。若萧家出马,相信必然会令此人信服。如此,便还需劳烦萧将军,派遣心腹之人暗中守护,周密安排其入京之路,务必确保其行踪隐秘,免受西陵家之毒手。”

闻言,萧楚曦坚定的点了点头,语气中坚定地应允道:“殿下宽心,萧家军上下,皆愿为殿下效命。誓将此人安然护送至瑞京,绝不会出任何差池。”

* * *

这一夜,裕华宫内灯火阑珊,辉煌的光芒映照着皇后那张温婉中不失坚毅的容颜。

历经数日等待,信使终是风尘仆仆,快马加鞭,将三皇子的回复带给了皇后。皇后闻言,她眼中渐渐泛起了光芒,重燃了内心的希望,亦驱散了心头积压已久的阴霾。

“逸铭,吾儿终于不负所望,长进了许多。”皇后低声赞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

然而,皇后并未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太久。随即,她轻抬手,示意传信之人靠近,声音更显低沉而严肃。

“你且速去西陵王府,传我密令。”皇后沉声道,“务必让他们加强监视,对骞北之地传来的任何消息,都必须全部拦截。此事关系重大,务必严守秘密,宫中上下,乃至圣上之前,都不可透露半点风声。你明白了吗?”

传信之人闻言,面色凝重,躬身领命。他迅速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独留下皇后一人坐在裕华宫内,仰望着夜空中的皓月,嘴角扬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随后,皇后的目光收回,落在了案头那盆正盛放的绿萼梅上。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这盆梅花之上,更添了几分清冷与高洁。然而,皇后的眼神中却无半点欣赏之情,反而透露出一种决绝与狠厉。

皇后缓缓抬手,指尖轻触一旁的剪子。她没有丝毫犹豫,手起剪落,一朵正怒放的花朵便应声而落,静静地躺在了案上,失去了生机。

随着这一剪,皇后嘴边的笑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先前的得意逐渐转变为了阴冷。她冷漠地凝视着那朵被剪下的梅花,轻叹了一声。

“果然,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 *

转眼之间,时序已至大寒,岁末的寒风在巍峨的皇宫内肆意穿梭,却也似乎被这金碧辉煌的建筑所驯服,化作了宫墙内一缕独特的清冷韵味。

宫墙之内,红绸高挂,灯笼轻摇,热闹非凡。众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除夕,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翎贵妃亲自监督着除夕夜的布置,从御膳房精心烹制的珍馐佳肴,到宫宴上每一处装饰,她都力求尽善尽美。

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筹备,更是她执掌后宫以来,作为后宫之主的第一个除夕。所以她事必躬亲,只为让众人知晓,如今后宫是谁的领地。

与此同时,清秋阁内。岑思卿身着一袭素雅的锦袍,端坐于案前,正专心致志地审阅着关于江南税改的一卷卷厚重文书。他的眉宇间透着宁静,仿佛外界的纷扰都无法侵扰到他此刻内心的平和。

然而,忽闻萧博衍到来,岑思卿却不由得心头一紧,随即吩咐侍从将萧博衍请入后堂。

萧博衍步入后堂,见岑思卿正襟危坐于案前,他连忙上前几步,躬身行礼,声音低沉而恭敬:“太子殿下,所有事宜均已按计划进行,无一丝纰漏。”

岑思卿点头,望着萧博衍,报以微笑。

“殿下交与萧家的名册,上面的三人,已悉数找到行踪。”萧博衍凑近几步,对岑思卿说道:“其中一人已安全抵达瑞京,现下已妥善安置于萧府之中,静候殿下差遣。”

“好。”岑思卿声音坚定而有力,神情喜悦。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在他的脸上停留太久,只因紧接着,萧博衍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轻轻置于岑思卿面前。

岑思卿的目光落在那封信上,笑意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沉的凝重。他缓缓伸手,将信函打开,逐字逐句地读着。启信的那一刻,他的眼眸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期待,有忐忑,更有几分警惕与防备。

终于,岑思卿放下手中书信,目光有些空洞地望着前方,神情逐渐变得有些苦涩。

萧博衍明白岑思卿此刻心中复杂的情绪,他能感受到岑思卿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淡淡的哀愁与无奈。他也望向了岑思卿放下的那封书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书信的末尾,署名写着苍劲有力的两个字——施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