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和平巡游(十二)繁荣的时代

1926年7月12日,舰队横跨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

在之前的几周里,远航舰队访问了英法德俄意荷西等国的本土,也访问了法国的北非殖民地,均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时也开展了1系列的外交活动,大量的欧洲民众也得以登上中国的战列舰。

而经过两周的航行,舰队来到了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在这里,美国大西洋舰队旗舰科罗拉多级3号舰华盛顿号代表美国海军对中国舰队进行了欢迎。

华盛顿号与河南号同框,无疑是1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设计之初,河南级战列舰便是为了对标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在设计建造中,无论是防御、火力还是航速,均对科罗拉多级有着1定的优势,河南级的航速高过大峡谷铁王855节,而火炮的威力虽不及对方,但散布明显优于对方,即便是在嗑药的情况下。

而两舰的外观也十分好分辨,圆滚滚的是华盛顿,两根鸟笼桅杆的是华盛顿,体态修长的是河南号,前塔式后3脚桅杆的是河南号。

美国在1战时期造的“铁乌龟”都不重视航速,并且从内华达开始用了3联装炮塔,相对可以保持短胖的船型。

当时美国人的防御设计思想还有1个水线受装甲保护的比例这1因素,而拉长舰体基于这种思想就会拉长装甲带从而浪费重量。

当然,美国战列舰跑得慢还有很大程度是受限于他们的电推技术,这玩意看着高级,但想要玩得转,那得等到30年代,最典型的就是法国人的诺曼底号邮轮,丧心病狂的法国动力能把1艘8万吨的大家伙推到32节以上的高速。

而国防军受中俄战争的影响,在航速方面就有较高的追求了,除了早期妥协于技术等原因建造的21节战列舰,其余的战列舰均拥有在当时不错的航速,同样的,维持这样的航速也就让国防军的战舰在舰体设计上相对修长。

乍1看与英国人很像,但英国人主要是窄,是受限于那堆旧船坞的限制。

在华盛顿号及几艘巡洋舰的引导荷陪同下,远航舰队驶入了纽约,远远望去,便能见到这座世界第2大城市的辉煌景象。

冲天而起的高楼大厦,繁荣的商业街,西装革履的行人,各种5颜6色的霓虹灯与广告牌,街道旁1连串的出租车

这些景象在任何1个国家都难以见到,无论是巴黎、上海,还是伦敦,都没有这般现代、发达和金迷纸醉。

1922年至今,在战后的短暂困顿之后,美国gdp开始以每年5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这是在世界上任何1个国家在和平时期都前所未见的,整个2十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增长了34,人均产出增长了21。

正如所有人对于美国的第1印象,高楼大厦、车流如织与5颜6色的霓虹灯,就是这个时代美国的最好写照。

汽车工业方面,20年代中期的美国每10秒钟便有1辆福特汽车走下生产线,1926年美国全年的汽车产量超过了420万辆,以绝对的优势居世界首位。

与之相比,中国在1926年能够生产112万辆汽车,而原本不怎么重视汽车的英国也已经拥有了近20万辆的产能。

作为汽车工业之父的法国则只有192万辆,并且由于经济的疲软,在间战期的发展也基本望到头了,未来十年都没有大的变化,而作为列强吊车尾的意大利又遭受了连年的内乱,已经萎缩到只有不到1千辆的规模。

不过,与这些欧洲国家不同,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的非常不均衡,有着明显的军事色彩,1926年中国1共生产了103万辆卡车,占据汽车产量的919,而欧美国家的这1比例则普遍在20以下。

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从欧战开始才逐渐发展的,在1914年前,中国的汽车产量只有不到1千台,而在欧战期间和战后建设的大量生产线自然都是以卡车为主。

不过,虽然说规模不大,但到底还是自己1砖1瓦建起来的,不存在援助这样的好事,也是殊为不易了。

而且中枢上下也非常重视汽车工业,将其归入了工业计划的核心项目。

中国的重工业计划的黄金发展期实际上是在1战后,1910年前,中国虽然有英国的支持,但缺乏足够的人才,直到《十年发展纲要》实施完毕后才拥有了较多的受教育人口和工人,能够独立完成“工业计划”这1复杂项目。

而前两个工业计划正好处于欧战期间,中国进口外国机械机床等工业生产设备都有所下降,因此相比于轻工业的腾飞,电器、汽车、飞机等行业虽也有较大的进步,但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1战后,随着德国战败,各国开始裁军,中国在欧洲低价淘来了大量的重工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第3个工业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得以飞速发展,汽车工业的规模也在这56年间翻了3倍。

在电器工业方面,中国肯定是不如欧美国家的,相比于美国的电气化大进步,中国目前在做的还是推动收音机在城镇居民家中的普及和电灯的普及,至于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这些东西还是只有城市居民才能够享受到。

欧洲方面的新兴工业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实际上,这也是欧洲发展的1个缩影,在2十年代的后半截里,德国、比利时、瑞典等国的工业生产增加占据了欧洲工业生产增量的大半,俄国和法国的工业恢复也贡献了较多的增量。

而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经济则愈发疲软,尤其是英国,虽然在电器等新兴产业有了不错的发展,但煤钢、纺织等传统工业却萎靡不振。

在参加过美国人举行的奢华晚宴后,电影电视等新型娱乐方式本身虽然不至于让海军官兵们惊讶,但其中的节目依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美国访问的时间无疑是整趟旅途中最为有趣的时光,两国官兵举行各种联谊活动,进行海上演习,而且能够充分享用颇具美国特色的高甜度食品,诸如可乐、甜咖啡、冰淇淋。

虽然中国并不缺糖,但想要像美国这样,让每个人都能4无忌惮的享受甜食,依然是1件困难的事情。

当然,美国人的糖类摄入也让远航舰队的众人震惊,就美国那生活习惯,很直接吃糖有啥区别?

国防军官兵们默默的观察着美国海军的表现,作为美国国防力量的绝对支柱,美国安全的根本保障,美国海军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海军体系全面,理论充满创新,官兵展现出1种蓬勃向上的积极态度,相比于已经带上了丝丝暮气的皇家海军,美国海军毫无疑问是国防军的第1大敌。

而美国毫无疑问也将中国海军作为了1个重要的敌人,美国在大西洋方面只有6艘战列舰,而且还有两艘是6炮塔无畏舰的怀俄明级,而太平洋地区的战列舰几乎是3倍于此,拥有11艘超无畏舰,包括了3艘406口径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除此之外,令人更为忌惮的实际上是美国的工业能力,不过国防军军部各部并不算非常担心该事。

其1,是对中美关系的较为乐观的预判,太平洋地区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在经济上行的情况下,两个大国要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罗斯福之前,美国都是1个小政府国家,哈定及其继任者柯立芝都相信,美国无与伦比的社会是自愿原则的完美产物,政府只会搞砸它。

哈定每周都会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娱乐上,柯立芝则保持着每晚11个小时的睡眠。

这时期的美国总统纷纷启用保守派的人,主张降低税率,节约政府开支,努力缩小联邦政府规模,在柯立芝看来,理想状态下,美国政府消失后的很长时间里,美国民众都不会察觉自己少了1个政府。

推动美国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推手是企业,美国不必担心其他国家的入侵,唯1能够推动美国主动发起对外战争的推手只能是不断扩张的资本,但,且不论复杂的前置条件能否达成,就算如此,这把火第1个要烧的也是英法这些老牌帝国。

而中国则不1样,中国的政府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府,稳定的政治体制让激进的军事冒险成为小概率事件,国家传统使得中国1直走在更稳重的道路上,本身便抗拒卷入任何1场非必要的战争。

因此,即便是中美两国发生战争,也大概率是欧洲战争的扩展,而对于美国来说,欧洲是首要目标,而以欧洲战场的烈度来讲,老美能分出多少力放在太平洋地区就很难说了。

其2,是对太平洋的自信,广袤的太平洋可以最大程度的抵消美国对中国的工业优势。

而中国的民船造船业的潜力要远胜过美国,潜艇和反潜作战都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中枢对于战争时期的海上运输保障有着充分信心。

最后,自然就是对于自己的信心了,毫无疑问,正常稳定的发展下去,中国的工业想要匹敌美国并非是1件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