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满朝文武齐聚苏家庄
“众位爱卿如果有好奇的,半个时辰后和朕一块儿去苏家庄瞧瞧。”
说完李二自己回后宫了,留下满朝文武在大殿窃窃私语。
“苏辰又弄出什么好东西了?”
“这护国公也是的,有什么好东西不直接献给陛下,还要请陛下去他家参观。”
“不会又是琉璃那样的东西把?”
“别提那两字,老夫心痛!”
张公瑾对尉迟恭道:“老黑,你去不去?”
“当然去了,他家的饭菜好吃,好不容易能跟着陛下打个秋风,傻子才不去!”
旁边的大臣听了纷纷离他远些,耻与和这种夯货为伍。
程咬金问秦琼:“叔宝,你知道苏辰那小子这次弄的是什么好东西?”
“这我哪知道,不过听说市面上新出现的那种煤炉子是苏辰弄出来的。”
“嗯,那种炉子好用,不冒烟,就是不好买,几家店铺都卖空了,等会儿去他家搬几个回来也好!”
众人也离程咬金远点儿,这人山贼当惯了,谁家的东西都敢抢?
半个时辰后,文武大臣一大半儿在宫门口等着李二,决定一同去苏家庄凑凑热闹。
不一会儿,一队马车从皇宫出来。
程咬金瞅着车队:“皇后的车架也出来了,咦?
皇后后面那是哪个后妃的车架?”
秦琼瞪了他一眼:“就你眼尖,走,跟上陛下的车架就是!”
李二陛下透过车窗对文武大臣一挥手:“众爱卿别在寒风里站着了,赶紧上车吧。”
“这大冷天的,叔宝你们就别骑马了。”
秦琼等武将一拱手:“陛下,我等身为武将,理当骑马跟随。”
李二也没再多言,朝房玄龄、长孙无忌招招手。
二人进上前钻进李二的马车。
站在旁边旁边的杜如晦也想和李二同车,结果李二瞪了他一眼,把帘子放下来了!
郁闷的杜如晦只好钻进自家马车,跟在后面。
秦琼、尉迟恭领着一帮武将骑马走在车队两旁。
皇后车架后面的豪华马车里,一个美艳的少妇对坐在对面的少年道:
“恪儿,等会儿见了护国公,一定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要冲撞了他。”
少年轻声回答道:“恪儿知道,阿娘放心!”
美艳少妇一脸担忧:“哎!现在太子地位稳固,你就应该听话早早去地方上落藩才是,你去拜见护国公,恐怕会招来流言蜚语!”
少年安慰道:“阿娘想多了,我就说羡慕护国公的学问,想向他学习一阵,父皇也是鼓励我的,就是怕护国公看不上我!”
美艳少妇叹了口气,没在言语。
前两年皇帝对太子不甚满意,她也不是没动过让自己儿子上位的心思。
可现在,世家门阀分崩离析,那些支持她的前朝老臣也个个自顾不暇,
太子虽说有些不似人君的样子,可陛下并没有表示不满,还把针对太子的魏王赶去了封地。
而且现在的大唐一天一个样,她根本看不懂眼前的局势,
这让她处处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想法!
……
听闻李二的车架已到村口,苏辰和长乐牵着兕儿出来迎接。
到村口后,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苏辰目瞪口呆:
“陛下不会是把满朝文武都带来了
吧!”
长乐也是一捂额头,赶紧吩咐下人多准备些桌椅、茶点,
这么多人,还都是当朝大臣,堂堂长公主和护国公可不能失了礼数,让人笑话。
小兕儿见李二下车,飞快跑过去:
“啊爹,阿娘,兕儿想你们了!”
李二摸了摸兕儿的小脑袋:“哦,是吗?
我可听太子说你在这儿玩儿疯了,死活不愿回宫。”
兕儿歪头气咻咻道:“那是太子哥哥小气!打雪仗输了,就故意说兕儿坏话!”
长孙皇后把兕儿牵一边去,笑道:“还恶人先告状!别再这里挡着路,文武百官还在后面等着呢!”
文武百官在场,苏辰不敢多放肆,规规矩矩的上前向李二行礼,
发现长孙皇后身边还站着一位宫装少妇,估计是李二的后妃,于是多拱了拱手,也没在意。
长孙皇后随意说了句不用多礼,就牵着长乐朝一旁走去了。
倒是那位宫装少妇认真回礼,恭敬的说了声见过护国公,然后快步朝皇后追去。
李二身边的一个少年主动对苏辰道:“李恪见过护国公!”
李恪?
苏辰回忆了一下,好像婚礼上见过一面,李二的儿子,不是嫡出。
别看苏辰是长乐公主的驸马,可是苏辰新婚没两天就跑去北三州了,回来就窝在家里,
而且苏辰嫌麻烦,平时除了太子和兕儿,苏辰也不愿多和李二的众多王子、公主们交往,所以直到现在,还有过半的王子、公主,苏辰认不清楚。
见苏辰好像不认识自己,李恪也没多说话,朝苏辰拱了拱手,乖巧的跟在李二身后。
李二这时发现了脚下地上的铁轨,皱着眉头,用脚踢了踢:
“你说的铁轨就是这样的?”
这时后面的文武大臣也发现了苏家庄外面的大铁圈,不停的用手指指点点,小声议论。
“苏辰在庄子外弄这么大个圈圈干什么?”
程咬金也在一旁踢了一脚:“好家伙,铁的!”
苏辰对你二道:“这只是临时铺设,试验、演示用的,真正的铁轨要比这个厚实的多。”
说完对着程咬金喊道:“宿国公,你干嘛呢,踢坏了要赔钱的!”
程咬金小声嘀咕:“还是上好的精铁,晚上都给你撬走了!”
见李二站在村口,文武百官也只好在外面傻站着。
苏辰只好开口道:“陛下,要不你先移驾到微臣家里歇歇脚?
你看大家都在寒风里站着呢!”
李二好像没听见似的,又问道:“不是说你那个蒸汽机要在铁轨上跑吗,铁轨在这儿,车呢?”
“在村子另一头呢!”
“带路!”
苏辰只好带着李二朝村子另一头走去。
文武百官跟在后头,浩浩荡荡,跟鬼子进村似的。
村子里的百姓哪见过这阵仗,一个个躲在家里,透着门缝往外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