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我们是带着友谊前来的

让中国企业去给外国企业代工,这是冯啸辰从韩江月那里得到的启示。从明州回到京城后,冯啸辰把这个想法向回国来过年的奶奶晏乐琴、叔叔冯华谈了一下,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晏乐琴以她在德国的经验表示,把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利润率较薄的配件和辅机交给其他企业去做,是许多装备巨头的惯常做法。这种方法能够让这些装备巨头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开发先进技术,避免那些低端工作牵扯自己的精力。

早些年,这种产品分包往往局限于欧洲范围内,甚至就在各国的本国范围内,许多小企业就是通过从大企业分包业务来生存的。随着欧洲的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产品分包开始转向日本、东南亚、南美等地区。有些公司是通过在这些地区建立合资企业来承接分包任务的,有些公司则索性直接把任务分包给当地有一些实力的企业。

中国企业在过去几乎没有参与过这样的国际协作,一方面的原因是前些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往来太少,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承接分包业务的要求,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许多技术规范都是沿用苏联的,与西方的工业标准不匹配,因此也难以有效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逐渐走向世界,对外交往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所引进的技术大多来自于西方世界,实现了从苏联标准向西方标准的转化。这样一来,中国企业承接西方企业外包业务的基础便形成了,缺少的仅仅是一种意识而已。

晏乐琴深知推动中国企业成为西方企业外包商对于中国的工业技术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她对于冯啸辰能够想到这一点并打算付诸实施深感欣慰,并表示等自己回到德国之后,就会帮着冯啸辰去联系一些业务,这也是她为国家工业进步所做的贡献。

冯华和冯舒怡两口子也各自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给了冯啸辰一些指点。比如冯舒怡提醒他在承接外包业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技术专利和许可证之类的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借此获得国外的技术转让,冯啸辰把这些提醒都一一记下了。

春节过后,冯啸辰来到重装办,向罗翔飞汇报了自己的新想法。罗翔飞一听就明白了,不由得喜上眉梢。在罗翔飞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企业出国找市场迅速成为一项重大决策,各职能部委纷纷向下属企业发出号召,跑到重装办来打听具体做法的企业领导几乎要把罗翔飞办公室的门槛给踩塌了。

思路是一个好思路,但具体如何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还需要进行尝试之后才能知道。此时,恰好国家从日本引进的第五套大化肥设备竣工投产,意味着这一轮大化肥技术引进圆满成功,罗翔飞便派出了王根基和冯啸辰前往日本,以感谢各家日本设备商的名义,探一探他们的口风,看看承揽外包业务的事情是否可行。

其实,罗翔飞最早安排的人选并不包括冯啸辰,因为冯啸辰已经不是重装办的干部,而是社科院的学生。不过,被罗翔飞选定的王根基坚决要求聘请冯啸辰作为“顾问”,与自己同去日本。罗翔飞无奈,只得在征求了冯啸辰的意见之后,让他陪着王根基出发了。

冯啸辰和王根基到日本之后,拜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日本化工设备协会的副理事长乾贵武志,他也是这次大化肥引进项目的日方牵头人。在乾贵武志那里,冯啸辰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来意,而是与他云山雾罩地一通神侃。乾贵武志不明就里,即便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避免泄漏什么机密,还是被冯啸辰探听到了时下日本化工设备企业的窘境。这种窘境其实也是冯啸辰事先就已经知道的,但听乾贵武志说起,他又多了一些直观印象,在这个基础上便形成了针对各家企业的游说策略。

“米内副总裁,我们是带着友谊前来和你洽谈合作事宜的。你们拥有技术,而我们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双方的优势是互补的,合作前景十分远大。以200立米的合成塔为例,你们的设备造价是40万美元,其中材料费和人工费各占一半。如果交给中国企业来制造,材料费无法节省,但人工费可以节省80%以上,整台设备的造价能够下降40%,这将使你们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冯啸辰用温柔的语气叙述着,他的日语发音不是特别准确,但听起来似乎有一些魔力,让米内隆吉开始动心了。

冯啸辰说的合成塔,秋间会社过去也是分包给其他企业做的。承揽这项业务的,是日本的一家小企业,与秋间会社有着20多年的合作历史。可就在上个月,这家企业向秋间会社提出,希望能够把分包的价格上涨5%,以消除他们因为工人工资上升而增加的成本。

米内隆吉正在纠结于此事,因为他知道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由于强大的日元升值预期,大量国际游资涌向日本,推高了日本的房价、股价,也带动了物价的上涨。工人是靠工资活命的,物价涨了,工人自然也就会要求工资提高,否则他们就没法活下去了。

但是,米内隆吉却没法立即答应对方的要求,因为一旦分包设备的价格上升了,成套设备的价格也就被提高。而现在国外客商已经是在抱怨价格过高了,秋间会社只是迫于成本压力无法降价,哪里还敢涨价呢?

冯啸辰的出现,可谓是在米内隆吉瞌睡的时候递上了一个松软芬芳的枕头,让他有一种扑上去酣然入睡的冲动。不过,作为一名资深的企业家,他不会表现得如此轻率,他微微地点点头,说道:“冯先生,你说的话的确有一些道理,不过,我们还是习惯于使用我们本国的分包商,因为这样在沟通以及质量方面,会有更多的便利。”

“我可以理解。”冯啸辰淡淡地笑道,“不过,米内副总裁,你真的不需要考虑一个备用方案吗?据经济学家预测,日元在未来两年内还会保持升值的态势,会从目前的200日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150日元,甚至120日元。届时日本的出口贸易条件将会进一步恶化。当然,如果秋间会社的业务范围仅限于日本国内,倒的确是不用担忧的。”

“这……”

米内隆吉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关于日元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他是听人说起过的。关于日元会升到什么水平,众说纷纭,而冯啸辰说的数字,无疑是最可怕的一种情形。冯啸辰说如果秋间会社的业务仅限于日本国内,这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故意说出来恶心米内隆吉的假设。因为秋间会社的业务恰恰是绝大多数都在日本国外,日元升值对于秋间会社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其实又岂止是秋间会社一家呢?日本是一个资源短缺、市场狭小的岛国,外向型经济是日本的立国之本。日本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海外市场发展的,如果因为日元升值而失去了海外市场,日本经济将会堕入深谷。

“米内副总裁,有些事情恐怕还是事先早做准备为好,培养一个分包商也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而是需要有更长的时间去磨合。等事到临头的时候再想找分包商,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当然了,我刚才说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而已,我和王处长这次到秋间会社来,主要是来向米内副总裁表示谢意的,现在谢意已经传达到了,我们也该告辞了。我们约了森茂铁工所的川端弘嗣董事长,我们现在要过去向他致谢。”

冯啸辰说到此,拉着王根基站起身来,向米内隆吉鞠躬道别。米内隆吉心情复杂地陪着笑脸,亲自把他们送到了电梯口。看着电梯下行到了一楼,米内隆吉转过头,沉着脸向秘书吩咐道:

“芳子,请你和总裁联系一下,看看他什么时候有空,我要和其他几位高管向他汇报一下公司未来的经营战略问题。”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冯啸辰一行穿梭般地走访了十几家化工设备厂商,又托熟人介绍,与一些其他行业的装备制造商进行了接洽。冯啸辰对于各行业的情况都颇为了解,对国内许多装备企业的技术状况也很熟悉,一遇到合适的机会,便会向日本企业进行推介。尽管大多数日本企业对于冯啸辰所谈的事情都给予了模棱两可的答复,但冯啸辰和王根基分明能够感觉出来,大家对他们的兴趣还是很足的。

在冯啸辰拜访米内隆吉后的第四天,乾贵武志在化工设备协会的办公室里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讨论有关请中国企业代工的问题。参会的企业包括了秋间会社、森茂铁工所、池谷制作所等一批化工设备企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