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太子言出必行

说话间,李世民已坐上了马车。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春游尽兴,儿臣恭送。”

“不用了,你们先走。”

马车里传来了父皇的话语。

李承乾收起了作揖的姿势,也迈步上了车辕,坐上了马车。

李绩策马在一旁,带着队伍缓缓前进。

贞观九年的四月,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美好,这么地顺心,虽说早春时节有些磕磕绊绊。

生活与工作都是这样的,哪有一帆风顺的。

有些磕磕绊绊才能历久弥新,总结经验教训。

京兆府往后办事应该更强硬一些。

如果让人觉得京兆府太好说话,往后就会很麻烦,大不了让许敬宗这个长安打架王的名声更硬一些。

唯一不太顺心的是,太子这边的车驾动了,回头看去,陛下的车驾就慢慢跟着。

两队护送的兵马,一前一后,不知道还以为这是同一支兵马。

李承乾手肘搁在马车的车窗上,斜靠着扶着太阳穴,对一旁的李绩道:“父皇不是说来散心的吗?”

李绩道:“多半是暂时同路。”

李承乾缓缓点头,又道:“先去咸阳县。”

“喏。”李绩应声,指挥队伍拐弯,从官道的分叉口的另一边而去。

只不过后方的队伍依旧跟着,甚至还超过了来,这下两支兵马两架马车并行了。

“父皇也去咸阳县吗?”李承乾坐在马车内,对一旁的马车道。

“嗯,朕忽然想去咸阳县了。”

父皇的话语声传来。

李承乾又问:“父皇不是来散心的吗?”

“朕当然是来散心的。”

“那就是儿臣与父皇正好同路?”

“嗯。”

“要不父皇先走?儿臣不着急。”

对面马车又传来了话语声,道:“你只管做你的事,不用担心朕。”

……

马车进入了咸阳县地界,马车停下,李承乾下了马车,见父皇的马车就停在道路的另一边。

刘仁轨与李恪先一步得到了官兵的传令,急匆匆出了村子,前来迎接。

李恪先道:“皇兄!啊……父皇。”

见到不止皇兄,就连父皇也来了,李恪讶异地语气都不太顺畅了。

刘仁轨道:“臣咸阳县县丞,拜见陛下。”

李世民摆手道:“不用多礼,朕只是出来散心。”

李承乾揣手着手,余光瞧了一眼父皇,便带着刘仁轨与李恪走入村子,却见父皇还在后面跟着。

隔了一段距离,李世民低声道:“敬德,现在朕终于可以看看,朕的儿子究竟想要如何提振关中。”

尉迟恭暗暗点头。

而后,李世民加快了脚步。

李承乾发现父皇几乎与自己并肩而走。

在刘仁轨的带路下,走入一片村子,村子里的官道很平整,村子里的房屋零零星星,也有村民在田地里正忙碌。

“太子殿下,今年咸阳县种的麦子多,还有些水田用来种黍米,早春时节安排了县民开荒了,又开垦出了一百三十亩田地。”

李承乾一路走着,问道:“孤来视察各县,可能只是令各县县官战战兢兢,父皇亲自来,会把人吓死的。”

李世民满不在乎道:“不要说朕在这里就行了。”

“父皇高兴就好。”

“嗯,伱也随意一些。”

跟着刘仁轨来到一处旱田,这里种着三亩地的,道:“陛下,殿下,这些都是新开辟出来的荒地,臣按照京兆府行事准则,多余的作物绝不占用耕种田地。”

李世民点头赞同。

其实刘仁轨还是犯难的,不知道该面向陛下禀报,还是太子禀报,干脆一起说了。

去年的时候在大理寺见过太子,可陛下还是第一次见。

“凌烟阁建成了,朕已经让阎立本兄弟两人画诸多功臣的画像了,当年的旧人也走了,朕打算让杜荷以及杜如晦其他亲眷,一起来帮助阎立本与阎立德,毕竟他过世了,朕希望还能时刻记着他。”

李承乾观察着从田地里冒出来的幼苗,道:“父皇的事情,父皇做主就好。”

尉迟恭与李绩站在后方不言语,这皇帝与太子……父子间各忙各的。

陛下要编排中原各地的兵马,还要整顿朝中吏治,更要商议各地官吏任用。

而太子专心忙于关中建设,以及朝中用度。

父子从去年冬季到今年开春就是这种状态。

皇帝不去插手太子的事,太子也不去管父皇的安排。

其实这种默契也挺好的。

总比父子俩再一次吵起来要好。

别的皇子也就算了,一个个都听话懂事。

太子不一样,太子是真的会顶撞陛下的。

李承乾看着长出来的幼苗道:“孤还是觉得最适合种的还是应该在伊犁河沿岸。”

李世民道:“是吗?”

“嗯,水土与环境是人为造不出来的,关中可以种出,可产量上依旧不如它们的原产地,现在孤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刘仁轨道:“禀陛下,禀殿下,臣问过司农寺的郭寺卿,他说中原黄河沿线也可以种,如山东甚至是江南,郭寺卿已在潼关见到了长得出来的,只是无人问津。”

李承乾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刘仁轨的目光看向一旁的皇帝。

李世民也点头道:“为何不种呢?”

刘仁轨接着道:“还是因为种子,郭寺卿说过长出来的并不多,一株只有三两朵,如果用一亩地来种这样的,就如太子所言,是杯水车薪,要先让种子适应中原的气候与水土,郭寺卿已让人去中原各地收集散落在各地的籽,看看是否能够杂交出合适的种子。”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的儿子,等着他接着说话。

谁知这小子沉默不言走向了另一头。

李承乾看着村子里的一个木牌子,上面贴着不少纸张,都是京兆府的文章。

抬头仔细看着,这上面都是村县的治理方略。

京兆府与崇文馆联合开办讲学,是为了让关中县民参与到关中建设中,让村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投身其中。

李承乾问道:“会有人来这里看文章吗?”刘仁轨回道:“几乎没有,村子里识字的人不多。”

“唉……”

听太子一声叹息,李世民问道:“怎么?你不满意吗?”

“父皇啊,关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各种消息都是靠口耳相传,不仅仅是物质建设,文化建设依旧是重中之重。”

刘仁轨回道:“禀陛下,太子殿下,臣已在这里建设了书舍,京兆府安排了两个夫子,上午一个,下午一个,因为各县要轮着用。”

“这……夫子轮着用?”

“回父皇。”一直沉默的李恪终于开口了,“早晨的夫子来给孩子们读书识字,一直到晌午离开之后,便去隔壁的泾阳县,而下午的夫子也是渭南县借来的。”

李承乾道:“京兆府行事捉襟见肘,让父皇见笑了。”

“难道找不到其他夫子了吗?”

“京兆府也要省吃俭用,束脩单薄自然没什么人来了。”

李世民神色不悦道:“还是有这么多人唯利是图。”

“这也不怪他们,如果一下子请太多的夫子,反倒是一种负担,这样就挺好的,简单一些,不要太过铺张,各县都不富裕。”

在咸阳县转了一圈,这里建设得很不错,至少比以往要更干净,整洁。

一些农具都在咸阳县的官衙内整齐摆放着,就连地面也很干净。

文化水平与卫生条件也是各县评比模范县的关键要素。

每一项都会由京兆府的官吏打分,而后拿出一个总分来评比模范县,如果分数一样,就只能通过投票来评定模范县。

去年的渭南县就是这么评比出来的。

当太子与皇帝来到了咸阳县,并且县民们还看到了县丞刘仁轨与皇帝还有太子交谈,心中不免多了一些敬意。

一个六品的官,也会让皇帝与太子这么在意,很是少见。

刘仁轨道:“臣有一事相求,能否让京兆府预支一些银钱,修建房屋。”

“行!”

“不行!”

父子两人同时开口。

刘仁轨又愣在原地,不知道该听谁的。

李承乾道:“县里县民自行解决,京兆府不管这些。”

李世民啧舌道:“你这孩子还是这么不近人情。”

“父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世民没有再说话,表示了默认,又觉得情面上有些不舒服,就走向了另一头。

刘仁轨听说过一些传闻,好似皇帝父子并不多么和睦,难道是真的?

等眼前的父皇与皇兄走远了,李恪解释道:“刘县丞不用在意。”

“陛下与太子殿下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其实父皇与皇兄还是很和睦的,嗯……一直很和睦。”

刘仁轨道:“听说陛下与太子不和睦,臣很担忧。”

李恪讪讪一笑。

咸阳县没有种葡萄,泾阳县的葡萄就不用多看了与往年没区别,李承乾坐上了马车,“去渭北。”

李绩带着队伍,马车缓缓驶动,一路朝着渭北而去。

见父皇的马车又跟了上来,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眼看晌午过去三刻了,李承乾从一旁的食盒中拿出一碗凉面与两张饼,坐在马车内吃着。

李世民目光看向一旁的马车,风吹起车帘的时候,看到这个儿子正在吃着。

这才觉得自己也是饥肠辘辘,李世民咽下一口唾沫,出来时没有准备吃食。

太子有个习惯,出门时都会带着吃食,根本不会挨饿,不用去外面用饭。

东宫在吃饭这一块,向来是很周到的。

李承乾注意到父皇的目光,嘴里还嚼着饼,道:“父皇出门不带吃的吗?”

李世民身子随着马车摇晃,道:“朕不饿。”

言罢,李承乾又十分痛快地吃了两口面,筷子碰到碗底发出清脆的声响,“从这里到渭北要走一段路,父皇打算一直不吃吗?”

李世民又吞咽下口水。

李承乾将其中两张饼用布包起来,从马车的窗口伸出手,“父皇尝尝小福新做的千层饼。”

儿子的手就这么伸着,李世民犹豫了片刻,伸手迅速将饼拿入自己的马车。

父子俩的手同时收回。

马车依旧并驾齐驱着,不论是李绩的兵马,还是尉迟恭的兵马都看得一清二楚。

一行人纷纷低下头,试图忘记这一幕。

陛下吃太子的东西,这实在是……

李世民吃着饼,问道:“朕听闻你的崇文馆至今没有招收到学子。”

“儿臣的名声太差了,没人愿意投效。”

“朕怎么听说是你不要。”

“有些人儿臣不能要,崇文馆是京兆府官吏的学习场所,往后它会成为一个培训的所在,各级官吏都可以在崇文馆学习。”

“再者从来没有规矩说过建设文馆就一定要招募名仕,有道是鸡多了不下蛋,人多了事就更复杂了,简单一些干练一些,慢慢来。”

李世民吃着饼,脸上又有笑容。

吃了两张千层饼之后,充实了肠胃,李世民觉得舒坦了许多,侧目看去,这个儿子竟然在马车内斜倚着睡着了。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另一侧的风景。

兵马沿着渭水边的官道上走,速度也快了不少。

马车过了木桥,靠近渭北地界便能够看到龙首渠,当初这里是一片盐碱地,汉武帝命人在这里开辟了龙首渠之后,便让这里的万顷荒地成了一片良田。

“太子殿下,渭北到了。”

李承乾从睡眠中醒来,在马车中睡着并不舒服。

远处已经布置了葡萄架,远远看去能够见到一队队乡民正在走动着,司农司卿郭骆驼就在这里。

马车停下,李承乾笑道:“父皇,这就是渭北的五千亩葡萄地,往后的葡萄会越来越便宜,孤说过要让关中的乡民人人都能吃得起葡萄,哪怕只是买一串,尝一口。”

太子殿下的野心很大,希望葡萄能够在关中变得更廉价,人人都能吃得起葡萄。

这个儿子就是这样,他总是能够说到做到。

太子从来不会食言,言出必行。

他说过肥皂会风靡关中,如今的肥皂何止关中风靡。

他说不能让西域人靠葡萄来关中赚取大量的钱,关中就种出了葡萄。

他说过要让弟弟妹妹健壮,现在东宫的孩子鲜有生病。

他还说过要让关中赋税翻两倍,要让关中富裕,要横扫西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