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

寂静的朝堂上,就连起伏的呼吸声都萦绕在耳边。

有朝臣稍稍抬头,见到了陛下的笑容,这个笑容看起来很奇怪,似乎陛下很高兴,又或者从陛下的眼神中有很多坦然,或者是不悦?

朝臣们也只是匆匆一眼,而后继续低着头,等候着陛下的话语。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儿子,忽然起身道:“退朝。”

朝野还是一片安静,李泰恍惚间觉得自己听错,这个时候父皇应该说的退位?

待群臣躬身行礼,恭送皇帝,李泰这才回过神跟着一起行礼。

皇帝离开了太极殿,群臣也三三两两离开了。

李承乾走在朝臣的最后方,李泰忙跟上脚步,道:“皇兄。”

“近来还有人说让你们去封地的事吗?”

李泰摇头道:“倒是没有了。”

李承乾走出太极殿,站在阳光下又笑道;“别多想,也别担忧太多。”

是呀,别多想,也别担忧太多,李泰长出一口气,这皇位终究会是皇兄的。

自从回长安之后,李泰一度觉得现在的朝臣只有两个选择,太子登基称帝,倘若太子不登基,身为皇子,其余的皇子应该回到封地。

站在朝臣的利益与角度来看,为了社稷的安定,他们唯有这两个选择。

只要父皇一日不作出决定,这等议论便会不止不休,甚至令人心各异,出现朝野派系相争乃至自己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为何以前没有这些议论,李泰忽然觉得这恐怕是皇兄执掌国事之后,朝野忙碌,朝臣都无暇他顾,忙于国事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李泰没有径直离开皇宫,而是与殿前的内侍说了三两句话,便让内侍领着去看望母后了。

立政殿已焕然一新,在回长安之前就让人修缮过了。

现在的立政殿比以往更大了,阳光下显得很好看。

走入立政殿内,阳光照入殿内,让这里明亮且温暖,门窗挡住了外界的风。

李泰抬眼看去母后正坐在一旁看着书卷。

父皇闭目养神而坐。

“青雀?”

听到母后的呼唤声,李泰行礼道:“母后。”

长孙皇后笑道:“来,上前来。”

李泰闻言,走上前。

看着这个儿子,长孙皇后拉着他的手,道:“青雀,你看起来瘦了,也憔悴了。”

李泰道:“儿臣按宫中医官所言,减肥。”

看到母后眼角的皱纹,不知不觉母后也年近五十了,李泰至今还记得母后只比父皇小两岁。

“其实你呀,胖也好,瘦也好,都挺好的,孩子中你一直都是最聪明的一个。”

李泰坐在母后身边的椅子上,道:“母亲。”

听到儿子的呼唤,长孙皇后拍着他的后背,道:“这么多孩子中就稚奴最不懂事了。”

李泰道:“孩儿定会写书信训斥他。”

皇后与皇子似乎成了寻常母亲与孩子般的言语。

长孙皇后叹道:“你们都很好,承乾也好,丽质也好,你也好,你们都是让母亲骄傲的好孩子。”

李泰道:“孩儿会好好主持文学,括地志或文学都是儿臣可以竭尽一生所追求的成就。”

见母后笑着点头,李泰又看向一旁的父皇。

此刻父皇正闭目养神,沉默不语的模样,李泰也不好打扰,便躬身施礼,而后离开。

皇宫的太液池边,李承乾看着平静的池水。

不远处,小兕子拿着一卷齐民要术,小福则拿着食经坐在木盆边。

小福不识字还需要小兕子给她指点,教他如何识字。

“皇兄看来没有这么忙碌了。”

“是呀,最近朝中清闲。”

言罢,小兕子安静地坐在边上,低声道:“皇兄,妹妹的病好了吗?”

李承乾笑道:“明达,你从小到大就没病过呀。”

小兕子笑得更开心了。

夜里,立政殿内,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说着话语。

殿内很安静,长孙皇后握着丈夫的手,低声道:“这么多年了,有些心事也该放下了。”

李世民握住她的手,道:“你我少年便结为连理,我们能共白首,朕又有何可求的?”

长孙皇后缓缓点头,望着陛下有了疲惫之色的侧脸。

李承乾站在甘露殿内,依旧没有找到那卷本应该有的奏对,从洛阳回来之后,父皇见了郑公,再后来与舅舅还有老师有过一场长达一整天的奏对。

但这场奏对的内容,始终找不到,调阅了朝中几个卷宗库的库房,也没有找到那天的奏对记录。

或许父皇根本就没有让人记录,那场谈话也就不可能会出现在史书上了

苏婉走入殿内,道:“殿下,夜色深了。”

李承乾站在一盏油灯前,若这些事真的是父皇授意,父皇成全了太子,也成全了老师,郑公,乃至舅舅,父皇成全了所有人。

父皇的生平经历,是光辉耀眼的。

李承乾道:“到了现在,父皇还要孤……”

话语顿了顿,李承乾笑着道:“父皇让孤欠了一个天大的人情,这个人情恐怕要一生励精图治来还。”

太子拿起一旁的木夹子,掐灭了油灯的火光。

翌日,天光刚刚大亮,朝臣们纷纷站在承天门前准备早朝。

就在众人准备上朝的时候,皇帝又送来了旨意,冬至休朝,命礼部,宗正寺,太常寺准备祭祀,命太子来年正月登基。

听到这个消息,群臣站在承天门前躬身行礼,没有言语声,一个个神色肃穆。

李唐一朝的贞观二十年,皇帝下旨命太子于来年正月登基。

贞观的最后一年,皇帝与太子权力交接显得格外平静,但站在承天门前的长孙无忌久久不能平静。

他不免自嘲地笑了笑,唯一一次鼓足了勇气自作主张,竟是劝陛下退位。

此刻的长孙无忌心中隐有自责,他自责是因自己的劝谏,才会让陛下萌生这样的想法。

同样站在这里的还有英公李绩。

陛下当然还是那位号令天下的英雄豪杰,万人敬仰且光芒万丈的天可汗。

可如今,传闻中皇帝得了一场大病,再也不能理国事了,让太子登基。

坊间对此进行了无休止地争论。

长孙无忌与李绩依旧站在承天门前,雪不断地落在身上,很快就让肩头有了些积雪。

内侍看着不忍心,便匆忙去禀报陛下。?而后,内侍没有再回来,而是晋阳公主来了,她穿着漂亮的红衣袄,行礼道:“舅舅,英公,父皇召见。”

言罢,这位小公主又独自前往了太史监。

自从李道长前往老君山之后,已有一年有余,至今还未下山,似乎也不打算回来了。

小兕子已会使用黄道浑天仪,并且也能测算星象,推算节气,如此一来她完全能够胜任太史监的工作,她一个人也足矣。

长孙无忌与李绩走入承天门中,跟随着护卫一路走向兴庆殿。

当两位老臣来到兴庆殿,见到了陛下一脸笑容地与孙女玩着华容道。

她道:“爷爷!曹操不能这么走的,走不出去……”

话说到一半,便见到了站在殿前的人,而后收起了玩具,懂事离开。

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道:“入殿吧。”

长孙无忌与李绩共同走入殿内。

酒水已热好,菜肴都已放在桌上,李世民朗声道:“你们两人站在承天门外做什么?”

两人一阵无言。

李世民再道:“怎么?是想让朕收回成命?”

长孙无忌刚想开口,李世民打断道:“朕知道你们想说什么,都别说,今日只饮酒。”

李绩道:“末将以为陛下病重。”

李世民叹道:“朕没病。”

长孙无忌道:“那……”

李世民笑道:“来年朕就五十了,如何?”

长孙无忌老脸带着一些无辜,蹙眉想问,什么如何?

李世民吃下一片酱牛肉,道:“来年你们与朕一同去骊山冬猎。”

李绩行礼道:“末将领命。”

李世民开怀地笑着,道:“坐吧,别一个个绷着脸,年轻的时候你们就不是这样。”

言罢,李世民又补充道:“辅机就算了,你以前就这样。”

长孙无忌板着脸道:“陛下是在取笑臣吗?”

一旁的李绩也开怀笑了起来。

兴庆殿外风雪依旧,殿内君臣三人正在开怀畅饮。

待小兕子从太史监回来之后,见到了正醉倒的父皇,她叹道:“收拾好,别让父皇着凉了。”

几个内侍纷纷点头。

赵国公与英公早就离开了,小兕子站在满是酒气的殿内,上前给父皇诊脉,见父皇的脉搏与气息还稳定。

待父皇安然睡下,小兕子这才离开。

朝中休沐了,皇帝旨意下达的当天夜里,朝中群臣睡得都很安心。

随着朝中休沐,李承乾也清闲不少。

今天闲来无事,父子爷孙三人再一次来到武德殿内。

武德殿没有被拆依旧保持着老样子,李承乾自然是知道父皇在来年年满五十的那一天,要与英公与舅舅去冬猎。

恐怕一起去冬猎的还有很多老将军。

宫里就要有两位太上皇了,想必舅爷也该老怀宽慰了吧。

再一看四下,李承乾问道:“舅爷呢?”

“来了,来了。”殿外传来了苍老的话语声。

高士廉拄着拐杖笑呵呵而来,他从袖子里拿出四个茶叶蛋,分给眼前的父子爷孙,自己也拿着一颗。

“明达那孩子就喜欢吃茶叶蛋,老朽多拿了几颗,那丫头此刻多半在闹。”

李渊剥着茶叶蛋,道:“那个阿史那贺鲁如何处置?”

见父皇也看向自己,李承乾道:“现在关一段时日,好好规训一番,在长安扫大街。”

高士廉道:“他好歹是个部落的族长,你这样让人颜面何在。”

李承乾道:“孙儿是为了他好,他敢反叛唐军,西域人容不下他了?再者说要是他真的回到西域,梁建方也会打死他的。”

李世民冷哼一笑。

李承乾道:“新的眼镜还好用吗?”

李渊戴着眼镜,头稍稍后仰地看着牌,道:“还看得清,蓝色的琉璃片更好用,这东西太名贵了。”

高士廉也从袖子里拿出一副眼镜,眼镜的镜片是光滑的。

李承乾道:“可能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好的。”

李渊先打出一张牌。

李世民神色颇有些不悦。

而陛下这不悦的神色也被一旁的内侍看在眼中。

倒也来不及说什么公平不公平,四人坐在牌桌上开始了厮杀。

从午时一直到夜里,牌局上的厮杀依旧。

当太子离开武德殿时,手里还拿着几张欠条。

贞观二十年腊月,各地的官吏也纷纷来到长安城,因皇帝的旨意已布告天下,太子将于明年的正月登基。

两匹快马到了长安城前,来人递上文书。

城门前的守卫见到文书连忙躬身行礼,迎着两人走入了城中。

裴行俭抖擞一番精神,身上的积雪也纷纷落下,他拿下斗笠看着热闹非凡的长安城,长出了一口气,道:“好久没有回来了。”

再回头看去,梁建方冻得缩着脖子,搓着手正在一家店铺前,问店家要了一碗汤饼。

还有白方,他一个西域人也凑在边上正在询问。

裴行俭也只好跟上,其实依照日子来看,其实是早了三天到长安,倒也不着急见太子殿下。

店家十分客气地招呼着,他见到一位大将军,还有一位官吏,更有一个带着镣铐的犯人,丝毫不敢怠慢,亲自照顾。

三人在店内坐下,吃着羊肉汤面。

梁建方的食欲大开,他还要了一碗黍米饭还有两张饼,两个柿子。

白方不停往嘴里塞着东西,目光还看着店外,他是第一次来长安,对这座世间最美好的城市,满眼都是好奇,不敢错过半分的风景。

裴行俭只是吃着一张饼,目光看着四周,询问道:“店家,现在长安城有这么多读书人吗?”

店家笑呵呵道:“我们关中的大善人杜荷公子在长安城南面修建了好多好多房子,现在还建着呢,说是给这些读书人住的。”

裴行俭好奇,又问道:“他建这么多房子做什么?”

“那杜荷公子是大善人,大善人行事都是好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