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绝世好人是我儿(完)三更合一……

人离开之后, 邵二春忽然贼兮兮的凑了过来。

“爹,以前就知道他们家厉害,说, 他们能给大哥安排个工作, 能不能再给我安排一份?”

听着邵二春这, 邵瑜笑了起来,说道:“也想当干部?”

邵二春用力点头。

邵瑜说道:“也没见冬天下水救人啊,怎么脸这么大?”

邵二春说道:“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赶在大哥面前冲下去。”

“不用另外给机会。”邵瑜说道。

邵二春眼睛一亮, 满是期待的看着邵瑜。

邵瑜继续说道:“村子东头的老张头不是病了吗?他儿子女儿都不在,去照顾他, 将他照顾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 不用太长时间,三年大概就差不了,到时候就能获一个好名声, 至于能不能有工作,那还要再机会。”

“三年?老张头?”邵二春不解,但转而又压低声音, 问道:“爹,老张头不就是个孤老头吗?无亲无故的,难道说, 他还有什么特别厉害的背景?也对,他是退役老兵, 认识几个人也不奇怪。”

邵瑜说道:“有没有背景很重要吗?不都是在给机会做好事。”

邵二春急了,说道:“有些好事做了有好处,有些好事做了没好处,您咋能害我呢。”

邵瑜说道:“看不到好处就不做, 果然是你。”

邵二春不以为耻,反倒攀扯大哥,说道:“大哥要不是知道那孩子家长厉害,估计也不会救。”

邵瑜笑了,说道:“大哥就算看到乞丐掉进水里了,他都会救的。”

“那你怎么不让大哥去照顾老张头?”邵二春反问。

邵瑜说道:“以为大哥没照顾?”

要不是邵大春时不时跑去照顾,老张头哪里还能安稳的活到现在,且老张头和其他被邵大春帮助的人不一样,老张头自己有国家补贴,压根不要邵大春的钱,只肯偶尔接受一些照顾。

邵二春立马问道:“那大哥升副站长都是因为他吗?”

邵瑜摇头,说道:“大哥能升是因为他自己努力,要是因为他,那早就升了,大哥照顾他何止三年。”

邵二春听了这,立马说道:“那我才不去呢。”

邵瑜说道:“这就是你和大哥的区别了,做事总想着自己的好处,大哥总想着别人的好处。”

邵大春其实依旧还是那个邵大春,只是邵瑜让他认识到老婆孩子不是他的附庸,而是他的债主。

“羡慕大哥有了稳定工作,怎么没看到他到底付出了少,才换得了这份稳定工作,凡事有因有果,不种善因,凭什么善果。”

“总觉是因为赵家人有背景,所以能给大哥安排工作,却看不见大哥的见义勇为,也是常人所不能做,大哥做了这些事后,本就达到了可以当干部的条件,赵家人只是帮他在中间穿针引线罢了。”

都说邵大春的工作是赵家人安排的,但邵瑜却很清楚,赵家也不敢做违背规则的事情,邵大春身家背景干净,常年助人为乐,人品底子太厚,加上当时下水救人这事影响很大,因而他这样的人,是有渠道获得干部身份的。

但邵二春却不一样,不仅平常没干啥好事,和服装厂的事情也才没过去多久,村子里一大半人家他都拖欠工资,他这种情况,不做十年好人好事,名声绝对挽回不了。

“那我就不吗?”邵二春还是不死心。

邵瑜非常干脆的粉碎了他的痴人说梦。

邵瑜也没给他时间继续发梦,催促着他开始干活,干活之后便是看书。

邵二春三天背到第三页,他背完,又回答了邵瑜几个问题,心下美滋滋想着今天可以吃一块蛋,但邵瑜却说道:“三页的内容连着背一遍。”

邵二春顿时傻眼了,他每天都是专注于那一页,前面的背完了就不会再看,如今邵瑜让他连着背,他立马打起磕巴来。

邵瑜听了摇摇头,拒绝了他加鸡蛋的要求。

“爹,您不能这样,每天的要求都不一样。”邵二春气愤说道。

邵瑜说道:“哪里不一样了?不就是背书和理解吗?”

邵二春即便知道说得通,但此时还是满心委屈,说道:“这几天你让我做啥我就做啥,让清理猪圈就清理猪圈,让挑粪就挑粪,我做的还不够好吗?我不就是想吃口蛋吗?”

邵二春本来今天信心满满,觉一定能吃到一口鸡蛋,却没想到又败了,直接当场哭出声来。

邵瑜也不管他,而是自顾自吃自己的,就跟没看到没听到一样,邵大春和妞妞倒是忍不住看着他,只是两人都没有质疑邵瑜的决定。

邵二春哭了半天,见没人搭理自己,反倒看到侄女一脸好奇的样子,也觉有些脸红,用力一抹脸,终是端起饭碗吃起豆子来。

吃完饭,即便邵二春心里再不情不愿,但还是主动拿起扫帚来,在院子里扫了起来,似是要将内心所有的气愤全都发泄在地上。

邵瑜也不管他,而是拿着书本教妞妞认字,孩子还小,虽然不至于用无数辅导班绑架,但也要尽快培养起她对于知识的兴趣。

如今全家都在读书,在这样的氛围里,妞妞对认字这事不仅不抗拒,反而很是积极,甚至说道:“我也想背书。”

妞妞积极『性』高,学什么都很快,邵瑜也在循序渐进的给她增加难度,对于这种施压,妞妞不仅不觉累,反而越发积极。

这样全家都在学习的氛围里,几次想要放弃的邵二春,也很少再提放弃之类的,一直等到第十天,他不仅一口气背出十页,还非常顺畅的回答了邵瑜的提问,终于赢了一块鸡蛋的奖励。

邵二春将鸡蛋吃到嘴里时,甚至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他都记不清楚自己到底吃了少天豆子,虽然对豆子万分厌烦,但除了豆子他别的也吃不了。

如今吃着这块鸡蛋,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品尝着,生怕自己吃太快,就错过了味道。

邵大春一本代数还没啃完,赵家人又送了几本别的书,如今高考已经恢复三年了,教材没有以前那么难弄。

邵大春若是找赵家办的别的事,求什么升迁之类的,赵家定然不会答应,但是要教材看书考试,赵家人自然是全力支持。

不仅如此,连同教材一起,还送了两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学习笔记,笔记邵瑜看了一眼,立马明白笔记的主人应该是个学霸。

邵大春本来想买点礼物送给赵家人,却被邵瑜拒绝了。

“赵书记才回这里任职,少双眼睛都盯着他,倒好,生怕把柄送不到人家手上一样。”邵瑜说道。

邵大春心里始终忐忑不安,说道:“可承这么大的人情,我心里总是过意不去,以前要不是他们帮忙,我哪里能有今天。”

邵瑜说道:“好好看书,不要辜负他们的心意就行了,礼物什么的,送过去不仅烫手,他们还不一定需要。”

邵大春点点头,只是他从来都是无条件帮助别人,对于这些正常的人情往来,反而不太理解。

邵瑜说道:“想要回报,也要想想对方是不想要接你的回报,想想别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邵大春听了这,满脸若有所思。

见邵二春已经适应背书之后,邵瑜开始给他提速,从一天一页纸,变了一天两页纸,每十天提速一次。

到邵二春能够将整本刑都背下来的时候,刘桂芝终于回来了。

她背着大包小包回来了。

离开的时候脸上还有些许颓『色』,此时却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显然在广城待的两个月,让她受益匪浅。

刘桂芝一进家门,就见到正在院子水井旁洗全家衣服的邵二春,以及猪圈旁出来的那个草棚。

邵二春看到刘桂芝,有一瞬间的心虚,小声喊道:“大嫂。”

刘桂芝也在打量着他,她离家的时候,正是邵二春最春风意的时候,如今两人之间的处境像是颠倒了一般。

刘桂芝只是皱眉,也没有质问他为何会在这里,而邵二春也十分主动上前,想要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刘桂芝到底还是不信任他,侧身避了避,没让他接。

邵二春也不尴尬,而是说道:“大嫂,爹在屋里教妞妞认字呢。”

刘桂芝快步进屋,她在外面这么久,最想念的就是女儿。

邵二春本能想要偷偷躲到墙角偷听,但想了想,还是收回了脚步,紧接着继续扫地,嘴里念着妞妞最近经常背的几句话:“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妞妞看到人影进屋,愣了一瞬间后,才反应过来,立马扑了过去。

虽然这段时间妞妞和邵大春的关系突飞猛进,但小孩子哪有不想娘的。

刘桂芝急切的对着女儿检查了一番,看自己两个月不在家,妞妞脸上的肉了不少,掂量一番,也发现孩子不仅重了,还长高了不少,心底一松,满是感激的看向邵瑜。

她离家前最担心邵大春照顾不好女儿,如今看闺女不仅长壮士了,气『色』也很好,甚至看起来比之前活泼许多。

妞妞又向她展示自己新学到的知识,看起来十分意的样子。

刘桂芝听说她能认字了,更加开心,说道:“真好。”

又转头朝着邵瑜道谢。

邵瑜说道:“我就是陪孩子玩玩,家里的事,主要还是大春在做。”

邵瑜又详细说起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他的讲述尽量客观,提起邵二春的时候,也没有半点偏颇,反而朝着刘桂芝道歉。

“没有经过的同意,就让二春住在家里,这是我的不对。”邵瑜说道。

刘桂芝立马道:“没事,既然是爹安排的,那就一定没有问题。”

刘桂芝自然不会跟邵瑜计较这点小事,反而说起屋外那个棚子,道:“天气转凉,二弟一直住在棚子里很容易着凉,不如我将那间小杂屋收拾出来。”

邵瑜摇头,说道:“不用给他安排那么好的,放心,我心里都有数。”

刘桂芝对这个小叔子也没什么好感,本就是客气问一声,见邵瑜没这个打算,便立马不再提了。

邵瑜转而提起让邵大春参加高考的打算,刘桂芝虽然觉这事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反对,相比较邵大春参加高考的事,她倒是更加关心邵二春未来要怎么办。

“我现在能看着,就多看着点,能纠正就纠正,不纠正就任由他自生自灭,要是他还是老样子,们就当他是个死人,千万不要被他拖累。”邵瑜说道。

刘桂芝听了心下一暖,她也明白邵瑜这样说,并不是以退为进,而是真的这样想。

邵瑜不希望刘桂芝始终想着家长里短,便问起她在广城的经历。

刘桂芝当日和王小妹、吴嘉英一起去广城,路上亏吴嘉英有经验,因而才能三人互相照应着顺利抵达广城。

到了广城之后,吴嘉英又直接带着两人去了她姑姑那里。

吴嘉英的姑姑在广城做生意,生意做很大,见到侄女带着外人来,也十分客气,给三人安排了地方住。

有了地方落脚之后,刘桂芝便每天都带着王小妹出去找机会,广城作为一座沿海城市,也是率先开放的地方,这里和内陆城市有很大不同。

原本刘桂芝觉真要见识,到省城见识一番就了,还对邵瑜坚持让她到广城来的决定有些不解,她真正到了这里之后,仅仅是在下火车,甚至都没有出火车站的时候,她就能感受到这个地方与省城大不相同。

广城似乎更开放、更包容,这里的东西也更加便宜,仅仅是走在路上,随处就能看到衣着时尚靓丽的女郎。

她们身上穿的许多衣服,都是刘桂芝从未见过的,一方面刘桂芝觉衣服似乎有些暴『露』,另一方面她又不免觉好看。

而吴嘉英比较纯粹,她的眼里就只有“好看”两个字,恨不将所有好看的衣服全都买下来。

刘桂芝想做服装生意,她头一次厚着脸皮,请教了吴嘉英的姑姑吴芳琼。

吴芳琼虽然是吴嘉英的姑姑,但实际上也不过三十出头,她在自己的家族是个异类,毕竟她家中也没有谁因为丈夫几句打骂就离婚。

吴芳琼不仅离婚了,甚至还变卖了自己陪嫁的“三大件”,不听全家人的劝告,拿着钱一个人背井离乡,跑到广城来寻找所谓的机会。

本来家人还想着她闯了个头破血流后,自然知道回来,却不料吴琼芳不仅没有头破血流,反而发展越发好了起来,短短两三年,她一个人比全家都更加有钱。

但即便这样,但吴家人在对吴嘉英的安排上,依然是希望她做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不要和吴琼芳学。

吴嘉英这次到来,虽然是偷『摸』着从家跑出来的,但吴琼芳却很开心,连带着对侄女的朋友们也十分照顾。

因而听到刘桂芝的询问,吴琼芳不仅给了她非常详细的解答,甚至还亲自带她去几家大厂里参观学习。

刘桂芝有过做代加工厂的经验,但真的进入到这些工厂里之后,依旧感觉眼睛不够看,而吴嘉英原本还想着跟着姑姑,见刘桂芝和王小妹打算自己单干的时候,立马表示要加入他们。

三人在广城学习、考察,弄了许久,勉强有了章程。

“所以,想在县城开一家店?”邵瑜问道。

刘桂芝现在还没有特别大的想法,她如今能想到的也是这个,吴嘉英眼光好,总是能挑到好看的衣服,她负责把关进货。

至于刘桂英和王小妹,就负责卖货。

邵瑜听完打算之后,说道:“这样也。”

刘桂芝带回来的大包小包,里面就全是各式各样的衣服,这些衣服就是她打算用来试水的第一批。

邵瑜私心里其实觉这个时候,可能做电器生意来钱更快,但也没说什么,毕竟刘桂芝的偏好就是衣服,要做生意,自然也要从这方面入手。

邵瑜又问起县城开店的事情,刘桂芝暂时还没确定地点。

邵瑜说道:“可以让大春陪你去看看,他经常去县里,应该知道什么地方更合适。”

刘桂芝脸上『露』出迟疑之『色』来,显然对于这个建议不太看好。

“让他帮着参谋,别让他帮着讲价。”邵瑜说道。

刘桂芝这才点头,毕竟如果真的看中了店面谈价钱,遇上邵大春这样反向抬价的,只怕她会被气高血压上升。

到隔日邵大春夫妻出去的时候,邵二春多嘴问了一句,待听到大嫂要开店,立马激动起来,说道:“县城我熟呀,我经常耍的,大嫂要开店,可以去衙前街,那条街上人多。”

邵瑜听了,立马叮嘱道:“记住了,别在衙前街开店。”

刘桂芝立马点头。

邵二春脸上却有些失落,问道:“爹就这么不相信我吗?”

“我该相信吗?”邵瑜反问。

邵二春是真心帮忙提建议,被邵瑜矢口否认,还觉有些失落,他主动说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改变:“爹,我真的已经知道错了,我不会害自己人的。”

邵瑜却说道:“要是真心悔改,就会知道自己现在离彻底改邪归正还早得很。”

邵二春立马不说话了,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让邵瑜无可说。

刘桂芝连着跑了三天,很快就确定下来店面,店面地址选在衙前街隔壁的一条街。

虽然这条街不如衙前街繁华,但人流量也不少。

而邵瑜之所以说衙前街不,倒也不是完全在针对邵二春,而是因为在最繁华的街道上,固然能最快获吸引力。

但刘桂芝这次带回来的衣服,本身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且她因为是从广城进货,补货难免没有那么迅速,因而前期开店尽量以稳妥为主,不需要起步阶段就跑到最好的位置开店。

而事实也和邵瑜想的一样,这个年代物资匮乏,县城里的衣服来源,大多都是从本地或者周边城市,甚至很少从省外进货。

刘桂芝和王小妹的店,打着从广城进货这个标签,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加上店里各种款式、花样新鲜的衣服,很快就打出了名头。

几乎不需要两人额外去宣传,城里了一家卖广城服饰的店铺这事,立马传到许人耳朵里。

就连一直在单位埋头做事的邵大春,都从女同事嘴巴里听到了这事。

“我一说是我家开的店,她们就问我要优惠,我没答应,着回来问你。”邵大春说道。

刘桂芝听着前半段提着心,生怕邵大春旧病复发当场来个免单,万幸邵大春并没有犯病,还知道回来问一下老婆。

而邵大春见刘桂芝一直不说话,也有些忐忑,只解释道:“桂芝,都是同事,问起来我也不好太小气,也不需要太大方,到时候看着送根皮筋就行。”

刘桂芝听了反倒笑了起来,说道:“都是你的同事,怎么能这么小气,回头跟她们说,我给她们都打七折。”

邵大春听了也没特别开心,反而皱起眉头,问道:“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生意,其他人知道了会不会不开心?要是挣钱少了,她们会怪你的。”

刘桂芝看着邵大春,她从来没有想过,邵大春居然也会有这么体贴的一天。

“没事,这个我还是能做主的。”

刘桂芝这一趟出门,带了五百块钱,扣除掉日常花销后还能带这么衣服回来,就已经说明这些衣服进价足够低廉。

因而即便是打七折,刘桂芝依旧能赚。

“这两天店里会算一次账,到时候我拿了钱,先还了在外面欠的钱。”刘桂芝说道。

当初她出门的路费,有一部分是邵大春和同事借的钱,如今挣了钱,她便想着先还外债。

“不用还了,上个月我们单位发了一笔奖金,我就先把债还了。”邵大春说道。

“还有奖金?”刘桂芝头一次听他说起这个词。

邵大春顿时满脸心虚,他们单位一直都有奖金的存在,但是他这些年都没跟老婆说过,每次这笔钱他都没焐热,就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拿去帮助人了。

刘桂芝看着他的表情便明白了,但毕竟是过去的事,她也没有追究。

刘桂芝这个服装店生意越做越好,源源不断从广城进货,又总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卖出去。

县里的是眼红的人,不出半年,一大堆打着从“广城进货”旗号的服装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这么家店铺一起,到底还是对刘桂芝的生意造了影响,刘桂芝虽然还能赚钱,但她已经看到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

服装店还在持续开着,对她的生意影响只会越来越大。

“要是喜欢,就可以继续开这家店,只是想要像从前那样风光,却可能没那么容易。”邵瑜说道。

刘桂芝总觉邵瑜还没说完,便多问了一句。

邵瑜说道:“要是觉这样不,就应该改变思路。”

“您希望我怎么样?”刘桂芝问道。

邵瑜说道:“继续开店,们三人大概率还能继续衣食无忧,但我却觉,们还年轻,应该有点年轻人的冲劲。”

邵瑜的意思,便是倾向于让刘桂芝转变思路,迎接新一轮挑战。

恰巧在这个时候,已经赚了足够钱的吴嘉英,想要退出三人组。

吴嘉英喜欢漂亮衣服,她作为买而言,无疑是眼光极好的,只是看了,她也明白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因而吴嘉英想要出国进修,学习服装设计。

对于她这个选择,姑姑吴琼芳自然是举双支持的,而刘桂芝和王小妹,即便再不舍,也只能看着伙伴厉害。

失去了一个眼光极好的买手,便意味着刘桂芝和王小妹两人,必然有一个人要前往广城担任买一职。

但两人的眼光,比吴嘉英还是要差上不少,服装店生意比之前差了一些,但即便这般,在外人眼里,这依旧是一家生意非常好的店铺。

刘桂芝隐约预见到店铺的未来,便和王小妹商量着要转手店里属于自己的份额。

这家店作为最早打“广城进货”旗号的店铺,此时有人要退出,想要接手的人还是很。

王小妹怕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接,便提出出资购买刘桂芝的份额。

都是熟人,也是并肩战斗这么久的战友,刘桂芝用低价将自己的份额卖给了王小妹。

如今的王小妹也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跟在刘桂芝身后的小姑娘了,她早就能独当一面,家里父母眼红她的服装店,几次想要过来捣『乱』,都被她轻描淡写的挡了回去。

就连已经改嫁的前嫂子,都还跑来攀了几次亲戚,也没有轮上刘桂芝帮她出头,她就自己将人给赶了出去。

不到一年的时间,原本腼腆害羞的小姑娘,已经磨练面对各种情况全都面不改『色』,甚至在三年后王庆民出狱,面对哥哥的纠缠,王小妹也能非常冷静的报警将人赶出去。

刘桂芝退掉份额后,又去了一次广城,这一次她跑过去买了一家小的服装加工厂。

她买的服装厂,因为工艺扎实,接连拿了几个大服装厂的代加工订单,如此做了三年的代加工,吴嘉英从国外回来后,刘桂芝立马请她过来把关设计。

这时候国内服装设计业人才匮乏,吴嘉英本来已经接到好几个大厂的橄榄枝,但还是加入了刘桂芝的工厂。

一来因为刘桂芝是好友,二来刘桂芝出手敞亮大方,虽然刘桂芝工资不比别的大厂开高,但一半的股份送出来,吴嘉英就了厂子里的老板。

两个联之后,渐渐找到从前合作无间的感觉,就像从前刘桂芝无脑信任吴嘉英的品味一样,这一次刘桂芝无条件信任吴嘉英的设计。

两人一个把关设计,一个把关成品质量,彼此信任,互为后背,小厂发展也经历过几次波折,但还是逐渐发展壮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十年时间,便成为一个走向全国的大品牌。

刘桂芝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同时,对家庭难免有所忽略,万幸邵瑜和邵大春不仅没有反对她搞事业,反而全力支持。

就连妞妞,即便与母亲常年见面不,但在邵瑜的教导之下,她很小就明白母亲是在做非常正确的事,从来不因为这些事而吵闹。

邵大春第一次参加高考,因为底子实在太过薄弱而落榜了,但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看书,连中午午休都放弃了,全都拿来看书,终于在第二年考上了广城的一所大学。

如此一来,夫妻俩也结束了长达一年的异地。

而对于邵大春参加高考的为,单位的人全都觉难以理解,毕竟他考上的时候,王站长还差两年就退休,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老站长退休后,必然是邵大春接任。

且邵大春有赵家的背景,继续待在这里,未来肉眼可见的前途无量。

但邵大春选择在这种时候高考离开,就等同于放弃了站长的位置,相当于多年努力全都白费。

而邵大春年纪也已经三十二岁了,他读完大学出来,那时候即便再参加工作,也很难说还能获更好的前途。

邵大春倒不在意这些,他只是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进了大学之后,举家也全都搬了过去。

这时候刘桂芝的生意已经有了起『色』,在广城也买了一个大房子,足够全家人一起居住。

邵二春也跟着一起过去,他这两年也跟着邵大春一起学习,只是他的底子比邵大春更加不堪,即便努力学习,但距离考上还有一点距离。

邵二春自己都想要放弃自己了,但邵瑜却不放过他,而是一直『逼』着他学习。

邵二春理科不太行,但文科因为邵瑜一直『逼』着他又背书又做理解,表现倒是不错,邵大春两年就高考功,邵二春足足花了四年。

四年时间,邵二春在考上的那一刻,只心中升起一种解脱之感,心下想着自己终于可以摆脱邵瑜了。

但在考上的第二天,在邵瑜没有任何提醒的情况下,他还是非常主动开始做家务,开始背书,四年里,即便是过年期间都在严格执行的任务,已经在他身上打下了烙印。

邵二春就像是被驯服了一样,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全都记在了他的骨子里,很时候他的脑子还在想着要使坏,身体却已经非常诚实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考上大学之后,邵二春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午夜梦回的时候,始终想起自己代加工厂出事,一堆同村女工围着他要钱的场景。

一连数天,他都睡不好觉,始终想着这件事,他从来没有良心这回事,但如今却总想着自己过去的亏欠。

“爹,您帮我跟嫂子说说,想借点钱,先把欠乡亲们的钱还了。”邵二春终于还是找到了邵瑜。

当这些说出的一瞬间,邵二春只觉自己瞬间解脱了一样。

邵瑜却说道:“拖欠的工资,我都替你付掉了。”

邵二春一愣,但很快又说道:“您也是我的债主……”

“居然能意识到这一点,我还以为永远都不会提起这笔账。”邵瑜说道。

邵二春低下头,他这些年一直被邵瑜压着,几乎是填鸭式的将道理灌输给他听。

环境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周围所有人都在按照相同的道理为人处世,加上邵瑜也在反复告诉他,他以前做错了,他对照着别人的言,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同。

到高考上岸,要离开邵瑜身边去求学的这一刻,邵二春忽然就想明白了,就像是长大这件事迟到了许久一般,他的懂事比别人晚了许多年。

邵瑜开始跟他算账,算他这四年做的家务,四年在家里吃的东西,而后反倒拿了一百块钱给他。

“一切抵消之后,还挣了一百块钱,以后我再不管你。”邵瑜说道。

邵二春知道,相比较邵瑜赔出去的钱,自己做家务所,真的少了太多,他知道这一百块钱是邵瑜刻意照顾自己的。

“谢谢爹。”

邵瑜叹息一声,又说道:“对小宝,有什么打算?”

“接过来,我自己带。”邵二春说道。

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这些年他也没少打听孩子的情况,前妻改嫁之后,小宝去了新家庭,继父待他并不好。

邵二春如今要去读大学,学校会给补贴,足够他养活孩子了。

邵瑜听了点点头,总算放心下来,邵二春从前即便要跑路,都还惦记着孩子,显然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很深感情的,如今邵二春改好了,邵瑜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被他带坏。

邵二春大学读的是文学,就读期间开始写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文联上班,邵二春也不知是不是有心理阴影,后来一辈子都没有再掺和过任何生意上的事情。

儿子邵小宝受他影响,长大后成了一名作家。

邵大春大学读的是农业,毕业后被分配进农委工作,工作年,一直扎根基层,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却也没有改变为人民做实事的心态。

刘桂芝的服装品牌也越做越大,进入千禧年后,公司还曾作为国内代表,次赴海外交流展示,女儿妞妞受她影响很深,长大后没有从政,而是接管了母亲的生意。

邵瑜这一世活到九十岁方才寿终正寝,到他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正站在一条小巷子里,距离他不远处是一个骑着破旧自行车的小少年。

少年十四五岁,和自行车一样破旧的,是他身上穿着的衣服。

小少年满脸警觉的看着邵瑜,说道:“我压根就没碰到你,别想碰瓷啊!”

无数剧情朝着邵瑜脑海中涌入。

邵瑜接收之后,身子踉跄了一下,又深深的看了小少年一眼,紧接着缓缓朝着地上倒去,正好躺在小少年自行车前。

小少年:“我就是个穷鬼,碰瓷了也没钱赔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