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疾风骤雨满朝惊二

虽然朝廷已经开始用海运补给辽东镇了,但是在朝廷的眼中,海运始终是应急的办法而已,但是从京通仓调运粮食经过山海关补充蓟镇损耗实在是太大,所以朝廷的建议是先修养一段时间,然后在调集兵马修理女真人。

不过朱载坖显然不这么认为,天灾是最公平的,不仅大明受灾,女真人一样也受灾,建州女真所受的影响绝对不比大明小,大明缺粮,女真一样缺粮,朱载坖才不相信女真人会过得比官军好呢。

现在的辽东是个什么情况,朱载坖虽然不清楚,但是朱载坖知道有人清楚,朱载坖派人持朱载坖的亲笔信去找李成梁,向他询问辽东的现状。

李成梁很快回信给朱载坖,向朱载坖汇报了辽东的现状,李成梁在书信中说道:辽东虽地甚肥饶,但其地早寒,土旷人稀,且种惟一黍,岁止一熟,而雨旸不若,处处皆荒。

所以可以说辽东地区自身粮食生产能力低,遇灾自救力非常差。之前驻守辽东的卫所官军还开展大规模的军屯,以养活驻军,用李成梁的话说就是:边有储积之饶,国无运饷之费,诚足食足兵之道也。buhe.org 非凡小说网

但是现在辽东的军屯已经破坏殆尽了,自从成化年间,卫所屯田制度遭到破坏,辽东亦然,降低了当地备灾能力,各卫近城膏腴田地多被勋戚、军官、豪富占据,屯田军民平时缺少粮储,一遇灾害,易酿饥荒。而且大量卫所军士逃亡,辽东的屯田大半荒废。

据李成梁介绍,仅他所知的铁岭卫,已垦种的田土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大量的田地由于无人耕种而抛荒。而且据李成梁估计,原本应当备荒而设立的各卫预备仓和预备总仓恐怕早就被贪墨殆尽了。这些预备仓原本是用来备荒备灾的,尤其是预备总仓,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御史张铎左右各建厫十五间,贮谷十万石,名曰预备总仓。承担着辽东六卫灾荒赈济压舱石的角色,非至不得已而不轻易动用。

但是据李成梁的了解,辽东的预备仓已经用尽,现在辽东各卫都亟待朝廷的支援。但是辽东本地粮缺,周围粮储亦紧张,蓟镇等地今年也遭灾了,蓟镇的存粮也已经耗尽了。

之前有朝臣上疏建议请令通仓收粟以给蓟镇,蓟镇发银以给辽东,彼此挖补,各从水陆之便,以济蓟镇,不过被蓟镇的州县官员给拒绝了。

嘉靖也刚刚下令,诏户部即发太仓银六万两,选差御史一员,亟往召籴,设法输运,务济百姓之急。不仅是发银,蓟辽总督欧阳必进也上疏嘉靖,请求将新运通仓漕粮停泊天津者,暂借五六万石,由天津水运蓟州以达山海,雇脚陆运至各地方给散,其漕粮则以赈济银两籴还。

不过这些都是缓不济急的办法,朱载坖还是觉得要直接施行海运,通过海运直接运输粮食到辽东。补充军粮,而且朱载坖最近也调阅了大量的资料,朝廷在辽镇总共设置了,24个卫,共下辖102个千户所。实有的驻防的官军七万余人。

而辽东农耕条件最好的是位于大、小凌河流域的沿海地区,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广宁中屯、左屯、右屯、后屯、前屯,广宁中、左、右、前、后卫,大量的官军也驻防于此,而且朝廷在之期平定辽东的时候,在辽东曾经实施过海运。

朝廷海运辽东存在两条线路:其一为苏州太仓卫经登州至迂东的海道,与元代漕粮的海运路线基本相同。粮食输出地为南直隶苏州、太仓等地。其二为山东登莱二州至江东沿海的潮海湾内部短距离海道。

而粮食到了辽东之后,就在旅顺口、牛家庄和老米湾三地卸货,牛家庄是海运进入辽河后的第一港,也是之前海运时的辽东官军军粮集散地,牛家庄地处江河下游三岔河东岸连接辽河东西的交通要道上。到达这里的海运物资不但能就近供应海州卫,还可向西至沙岭港,由沙岭陆运或水运达迁西广宁诸卫所;向北可进入太子河和浑河,水运分别可达辽东重镇辽阳、沈阳;也可直接继续沿辽河主航道溯流而上,直抵开原,供给铁岭卫、三万卫等江北前线地区。

一应的路线都非常清楚,而且是成熟,相比于陆运,海运是最方便的方式了。

若是由蓟镇向辽东或由永平经山海关之陆路转运粮食,路途遥远、道路崎岖,陆运的粮食折损耗费太大。根本经不起消耗,所以海运是唯一的办法。

朱载坖在天津兴建船厂,虽然还不能制造大福船,但是制造一些沙船已经足够了,而辽东多巨木,适合造船,查阅洪武、永乐时的旧制,朝廷专门任命了都督府都督、金事等高级军官为海运总兵、副总兵官,动用大批的卫所官军,组建了专门负责海运的大规模船队,负责补给辽东。

洪武时,一次补给辽东军粮至八十万石,尤其是海运的效率高速度快,对于现在这种紧急情况还是极为适用的,洪武五年时,纳哈出曾出兵劫掠牛家庄,烧毁仓粮十万余石,辽东官军一时陷入缺乏军粮的困境,朝廷从苏州调运粮食,仅用三十余日就将粮食运抵辽东。补充了辽东的缺额。

其实已经有不少朝臣认识到海运对于辽东镇的巨大作用,之前给事中庞尚鹏就上疏称:海道通行,不独商贾辏集一如通都,且辽东饥则以移粟望山东,山东饥则以移粟望辽东,彼此兼济,不至饥馑。

但是海运在朝廷仍然有很大的非议,不少人认为海禁祖制不可动摇,但是蓟辽总督欧阳必进上疏称:山东、辽东旧为一省,近虽 隔绝海道,然金州、登、莱南北两岸间,渔贩往来,动以千艘,官吏不能尽诘,莫若因其势而导之,明开海禁,使山东之粟可以方舟而下,此亦救荒一奇也。

这让朱载坖看到了希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