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听说了吗,后院老许家的许燕想跟王益民谈对象。”
“不能吧,这一个院的谈什么对象,那这事成了?”
“没成,成了我还跟你说什么闲话。”
“也对,我听傻柱说,王益民在外边谈了个对象,说人姑娘好着呢。”
“就是这么回事,王益民啊,没看上许燕,听说啊,许燕这两天都没出门,在家里哭呢。”
“啊!人在哭啊,那这事整的,一个院的,多不好看。不过这事是真的吗,你可别打胡乱说。”
“千真万确,后院二大妈都听见了。”
“你是说二大妈啊,那没跑了,她跟老许家是对门户……”
“快别说了,王益民回来了。”
几个大妈顿时闭口,装着若无其事的找活干。
王益民疑惑的看了一眼,明明刚在外边听到大妈们在说什么,怎么他一进院就没声音了?
难不成,是在说他的八卦?
没想那么多,把自行车停好,就去开了家门。
他刚去对象家送了粉条和鸡,就等着晚上吃饭了。
早晨起太早了,这会下午回来补个觉,整整好。
……
“铃铃铃!”
傍晚,轧钢厂放班铃声响起,工人们呼喊着下班了。
刘淑霞收拾好座位,拿着包下楼,没见到王益民,中午说好了,下班不来接她。
“淑霞!”
傅莹的声音传来。
“你这么快啊。”
刘淑霞约了好姐妹,但不定能一块下班,食堂偶尔要加班。
“今天没招待,我还不得早点走啊。”
傅莹提着个包,里面装着饭盒和自己的东西。
“嗯!一块走。”
刘淑霞和好姐妹的家离得很近。
一路走着,快到时才分了路。
傅莹的家要近一些。
“爸、妈,我回来了。”
“回来得正好。”
傅妈站在炉子前,正在做饭。
老傅拿着一张过期报纸在看着,旁边有个半个大孩趴在饭桌上写作业。
傅家就一间房,四口人,人均三个平米多点,这在京城也是常态,绝大部分人的住房都很紧张。
“妈,我带了菜。”
傅莹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包裹,约莫半个砖头大。
“哎哟,又拿了啊!傅莹,这事,你得小心点。”
傅妈知道女儿又在食堂偷菜了。
“没事儿,妈,你还不知道我。放心吧,我都很小心,没放在饭盒里……”
傅莹最开始也不敢拿的,但在食堂见了别人拿,家里日子又不好过,渐渐的,就偶尔找到机会偷菜。
“那也得小心点。”
傅妈说着就把包裹接了过去,打开一看,就惊喜说:“哎哟,这么大一块肉啊,省着点,够咱家吃好几顿了。”
“没事儿,妈,你可劲做,往后还有。
我们厂啊,招待多,食材可多了,拿一点看不出来。”
傅莹见母亲高兴,她也跟着开心。
“哎!正好给你弟弟补充营养,念书费脑子。”
傅妈高兴啊,却没急着切菜,反而擦了擦手,说:“傅莹啊,妈跟你说个事。”
“妈,什么事儿啊。”
傅莹觉得奇怪,见老爹这时候放下了报纸,弟弟拿着笔也没写作业,往这边偷瞄。
“是这么回事啊。
早晨你去上班后,没多久,前边九道湾胡同的崔大娘就来了,要给你介绍一门亲事……”
傅妈这就把话说开了,实际上她舍不得这么早就把女儿给嫁了。
别的不说,女儿每月交的家用,见天的从食堂带回来的菜,对家里都有帮助。
可也不能因为这个,一直就把女儿留在家里。
遇到合适的还是得嫁,嫁了人也能帮衬家里才好。
“妈,给我介绍亲事啊,是崔大娘?”
傅莹知道好姐妹刘淑霞,在昨天就是崔大娘给介绍的王益民。
没想到今天就到她这儿了,这就差一天。
没由来的,她想起了王益民,不知道能不能也有这么好的人家。
“就是崔大娘,她的口碑好,从不胡乱给人介绍对象,差了的都不会开口。
我跟你爸商量一下,觉得可以见一见,成不成再说。”
傅妈最开始想拦一下,但最后还是不想耽误了女儿。
这时老傅开口说:“傅莹,事儿就这么定了,后天啊,你休息,中午就跟人见一面。”
“爸,妈,那崔大娘怎么说的,男方是什么情况?”
傅莹好奇,也想拿人跟王益民比一比。
傅妈接话说:“男方大你一岁,跟你一样,也是在轧钢厂上班,有正经工作。家在南锣鼓巷那边四合院,说是在中院,有两间房。
家里有个老娘,老爹已经走了。
你要嫁过去,上面就一个婆婆,两间房,够住了。
这条件不算多好,可也不算差。
咱们家就这情况,你想找个太好了,也不容易。”
“啊!”
傅莹消化了一下,才说:“那是什么工作,办公室的还是车间的?”
“车间工人,崔大娘说挺好一小伙子。”
傅妈想着坐办公室也敢想,自己女儿自己清楚,能干是能干,可相貌也就过得去。
“哎!那就见见。”
傅莹忽然在想,这只是工人,她还不如在厂里自己找了。
可每天那么多工人打饭,也没见谁对她有想法。
“这就对了啊,后天中午跟人见一见,晚点我就去跟崔大娘回话。”
傅妈说到这儿,就先忙了,把那块肉切了一小半下来今晚上吃。
傅莹却有些心不在焉,都忘了帮忙。
回过神来,忍不住问:“妈,崔大娘有说男方叫什么名字吗?”
“叫贾东旭,你认识啊!”
傅妈想着女儿也在厂里。
“贾东旭?不认识。”
傅莹摇头,她虽然在厂里食堂,但也没认识几个工人。
她是想到王益民也是南锣鼓巷的人,问清楚名字,可以先打听打听,没准王益民认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