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明武夫 !
天朝的太子殿下将会亲临日本?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德川忠长和井伊直孝两个人都是十分惊诧。
不过他们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作为天朝的太子,又是本次战事名义上的统帅,不管是签订协议还是炫耀本国的军威,他来都是名正言顺,十分正常的。
如果大汉太子亲自驾临的话,那这一趟京都他们还是非去不可了——虽然他们投降了大汉,可是在其他人眼里,他们这些人还是德川家的罪人,如果能够借着迎奉大汉太子殿下的机会得到他的认可的话,对他们稳固地位可是一件大好事。
“既然这样,我等一定前去京都聆听殿下训谕!”一想到这里之后,他们两个人都马上改变了之前的踌躇,十分恭敬地请求前去京都。
在给他们下达了命令之后,第二天周璞就将他们送上了前往京都的路途,而他则暂时留在奈良城当中,继续发布檄文,安定日本各地的秩序,同时接受各地大名的投降。
虽然这次战争的规模很大,但是大汉的进兵却十分迅速,仅仅只花了三个月就决定性地击垮了幕府,而这时候很多地方虽然收到了幕府要求援救的通知却根本援救不及——或者说根本不敢不肯来救,所以最后演变成了大汉沿着九州然后登陆本州,直接进攻近畿最后直捣关东的战争历程,大部分地方反而根本没有被大汉军队所涉足。
为了既减少时间和伤亡成本,又让皇太子殿下来之前营造出一种万众臣服的局面,周璞开始不断地催促这些地方的豪族赶紧投降,比如前田家,上杉家和伊达家,又比如四国岛上支配整个全岛的两个大大名——德岛藩的蜂须贺家和土佐藩的山内家。
这两家都是幕府确认的大大名,支配着几乎整个四国岛,不过他们在大汉打过来之后也明智地和其他家族一样选择了作壁上观,最后保全了身家,周璞相信在自己的威压之下,这两家人一定也会赶到太子殿下的面前俯首称臣。
自从大汉登陆九州之后,从长崎久留米,再到姬路,再到大阪和京都,再到奈良,最后直到多摩川,历次战役当中大汉都以堂堂正正的姿态取得了完胜。这些辉煌的胜利不仅让大汉击败了幕府,也让周璞在日本得到了说一不二的威望,周璞现在已经是志得意满,他不相信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
就在周璞和赵松的努力之下,日本列岛原本混乱的秩序慢慢地走向了平定,在大汉的威压之下,各地还没有同大汉直接交手过的势力和豪族纷纷明确地表示了臣服。
而快速地平定了日本之后,太子殿下亲临日本的时机也终于到来了。
就在初秋的一个早晨,大汉太子殿下带着自己随行的官员们来到了釜山港外,准备登上前往日本的海船。因为太子殿下还没有亲临,所以他们现在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殿下。
这些官员,一些是辅佐太子殿下进行此次战争的佐僚,一些是大汉朝廷为了响应日本朝廷的要求所以准备暂时借调给他们处理地方政务的民政官。前者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意气昂扬,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立下这样的功勋,回去京城之后朝廷必定会有封赏,后者也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借大汉的兵威,到了日本之后肯定可以做说一不二的官员,其中有些人甚至还在盘算怎么样借机暗中从中狠狠地捞一笔。
正因为这些原因,他们都有一种心情十分舒畅的感觉,人人意气风发,只等船扬帆起航。
而在此刻,正坐在马车里面,准备前往釜山港的大汉太子殿下的心情,却并没有和他的官员们一样轻松写意。
这并不是他对战事不满意,也不是他对自己部下所立下的功勋不满意,只是作为太子殿下,他知道在军事上打败对手只是一切问题的开始而已,接下来还有不少问题在等待他来处理和解决。
“这么说来,父皇是打算强行在日本推行纸币了?”在疾驰的马车当中,太子殿下平静地问起了旁边的一位青年官员。
“这确实是陛下的意思。”这位青年官员恭恭敬敬地回答,“臣等就是为了这件事而被朝廷派过来的,万万不敢有个闪失。”
这位官员名叫于英朝,是财政部的一位官员,之前就专门处理财计之事,因为协助财相平原侯陈宏建立大汉银行有功,所以被商相十分看好,被认为是大汉最有前途的青年官员之一,他现在是大汉银行的襄理。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爱卿谨慎从事,万万不可轻忽!”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之后,太子殿下也并不惊诧,只是郑重地再度叮嘱了他,“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所得到的成果,我等可不能轻易挥霍!”
“殿下请放心,臣等之前就已经为此事参研谋划了多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连最初使用的钞票也已经准备好了。”于英朝马上垂首回答,“只要我等能够行事不受掣肘,臣有信心达成使命,绝不敢让将士寒心!”
“那就好。”太子殿下点了点头。
在大汉朝廷谋划当中,他们将会大量地从日本攫取金银等贵重金属,就连铜作为重要战略物资也将会大量被运到大汉来,可是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日本很明显就会出现贵金属大量外流的情况。
贵金属大量外流,如果什么都不管的话,就会带来物价的飞涨,到时候日本的几乎所有官民都会陷入到极度的贫困当中,他们又未必肯乖乖饿死,肯定会到处生乱,让大汉的镇压力量疲于奔命。
大汉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来掠夺日本,那就不能和普通的蛮族一样只想着杀光抢光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的国家,如果非把他们陷于死地的话,大汉就要花费浩大的军费才能够平定,完全就会失去原来的本意。
因此,怎样既维持日本的大体稳定,又能够让大汉尽量大地榨取到好处,就成为了摆在大汉朝廷和太子殿下面前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情况,经过丞相和各个相关的内阁部堂的商讨后,大家决定开始在两国开始签订和约之后,在日本成立一个专门的大汉机关——币政局,专门负责在贵金属大量流失的情况下渐渐地用纸币来维持日本国内的通货和经济,以免其国全面崩乱。
中国有很长的纸币使用的历史,但是之前的历朝都没有十分严密的财政操作,他们喜欢滥发纸币,最后让纸币的信用变得一文不值,而这些教训当然被大汉朝廷吸取了,于英朝他们将会前去日本,专门负责的就是用纸币来平抑物价,维护纸币的价值。
于英朝等人准备先小规模投放纸币,以大汉的信用来背书,每次从日本带走金银,就按照固定的比率来慢慢地投入纸币,直到让日本最终以纸币来作为主要流通,应对贵金属流失的窘境。
当然,在协助日本稳定经济的同时,币政局也将成为控制日本经济的机构——到时候纸币的发行权力全部在大汉的手中,发行多少,怎么发行都由大汉朝廷来决定,四分五裂的日本,整个经济都将会成为大汉的附庸。
同时,大汉朝廷的野心也并不是仅此而已,他们也想要让在日本的币政局成为一个实验机构,积累用纸钞来维持一国经济的经验,最后在大汉国内也逐步推行用纸钞来补充和替代金银货币的流通——尤其是陛下,对此很感兴趣。
虽然并不明白父皇为什么对纸币这么有兴趣,但是既然这是父皇的意志,太子殿下当然也会全力配合,再加上日本的情况也确实很需要一个机构来稳定贵金属大量流出的局面,所以他对这个币政局也是寄予了厚望。
因为日本经济最为繁华的就是大阪到堺市一代的商业区,所以币政局未来将会被安放在大阪,随时通过掌握的信息来控制纸币的流通和发行,遥控日本的物价和经济。
到时候,驻在京都的使团,加上驻在大阪的币政局,再加上各地的驻军,他们可谓是军事经济外交三管齐下,成为大汉主宰控制日本的三根支柱,通过这些安排,大汉也将能够将这个国家牢牢地掌控在手中,就好像对待现在的高丽一样。
在和于英朝等人商谈完毕之后,太子殿下终于来到了釜山港口,在官员们恭恭敬敬的视线下,他率先登上了海船。
在大量军舰的运送下,这支船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大陆,然后经过了接近两天的航程,他们来到了大阪。而这时候,周璞已经来到了大阪城,静待太子殿下的大驾光临。
因为周璞的事前安排,所以太子殿下等人在大阪接受了热烈的欢迎,不光是周璞和当地的官员,还有不少市民也夹道在各处,想要看看天朝的太子殿下的真容。
不过,有了在高丽的经历之后,太子殿下对这种在人前露面的虚荣早已经不看在眼里了,他反倒觉得有些倦怠,因此他并没有在大阪呆上多久,很快就动身前往日本的京都。
周璞也随着太子殿下一起前行,而他带在身边一路进军的千余大汉官兵,这次也成为了大汉太子殿下的仪仗队,他们都换上了全新的军服,个个神气昂扬,真可谓是威风凛凛。
又经过了两天走走停停的颠簸之后,这一支浩浩荡荡的部队最终来到了京都。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当中,幕府军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放弃了京都,所以京都并未遭受过战火的破坏,大致保持着之前的风物,只是德川家的二条城被焚毁了而已,在日本朝廷回归到了京都之后,一切秩序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市容也慢慢地重现了繁华。
而日本朝廷也将迎奉天朝的太子当成了头等的大事,几乎从战事结束开始就已经在准备了,不惜血本地想要讨得太子殿下欢心,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整个京都到处张灯结彩,再配合如今夏末秋初郁郁葱葱的季节,简直就像是来到了一个花园当中一样。
在碧蓝的晴空之下,京都的郊外已经是一片喧哗,人们纷纷聚集在这里,等待着天朝太子殿下的驾临。
就在时间即将来到预定的时刻时,天边外多了一团红色的浓云,这股浓云鲜艳刺眼,并且在每个人的视线当中燃起了一股火焰。
为了炫耀兵威,今天随同太子殿下过来的大汉军队,为了检阅而特别排列了行军方阵,前方的军官们都穿着全新的制服,骑在马上,坐得笔挺,胸前还佩戴着各种耀眼的勋章,而且制服上的每一个铜质纽扣都亮得晃眼。
而每个士兵也都精神饱满,露出一副精神充沛的的面孔,似乎在为有幸和太子殿下同行而欢欣鼓舞。每个骑兵都把装具擦得锃亮,战马也都受到精心的照料,毛色像绸缎般闪耀着光彩。
看着这浩浩荡荡压过来的大军,尽管心里都知道这只是卫兵,但是每个人都忍不住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了——这几个月当中,大汉的兵威已经彻底地铭刻在几乎所有人的心里,让这些顺服强者的日本人都下意识地产生了畏惧。
就在每个人的注视下,一辆由四匹纯白色的马拉动着的马车,沿着树林边宽阔的大路奔驰而至。而马车的周围,簇拥着一大群身着制服的侍从和骑着马的卫兵。用明确无误的方式标识了马车当中人的身份。
随着距离越拉越近,轰隆轰隆的马蹄声也越来越响,最后好像踏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上一般。直到每个人都开始恭敬地屏气凝神时,马车终于停下来了。
接着,在每个人的注视下,车厢的门打开了,一个少年领头走下了马车,而后面几个人也纷纷鱼贯而出。
当这个少年人站到了大地上的时候,他静静地扫视了面前人们一眼,态度沉稳,却又含有莫名的威严,而就在他站定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跪了下来,以这种心悦诚服的形式对这位天朝的太子殿下致敬。
而太子殿下并没有为之触动,只是平静地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免礼,然后他自己就直接走上了前去。
迎接他的人,领头的自然是日本的前法皇、现任国君政仁了,这个中年人因为之前已经剃度,所以现在虽然重新开始蓄发,但是头发还是只有短短的一截,穿上国君的袍服之后,看上去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
在看到太子殿下来到自己面前之后,政仁不敢怠慢,连忙再跟他微微叩首。
“臣政仁,拜见太子殿下!”
“国主请起。”太子殿下马上托手让他起来,同时微笑地看着他,“国主,如今贵国暴乱以除,奸佞授首,贵国已经重新回到了国主的手里,还请你今后清明理政,抚育万民!”
“天朝对臣的厚恩,臣万死莫赎。”政仁又微微叩首,然后摇摇晃晃地才站了起来,满怀感激地看着太子殿下,“生生世世永为天朝屏藩!”
两个人都知道这只是场面话,政仁的心里更加不喜欢对大汉卑躬屈膝,但是他们都很好地说出了场面话,表现出了足够的和睦,也在第一时间表现出了两国之间的地位差别。
日本人普遍偏矮,而太子殿下体格健壮,从小又饮食不缺,所以虽然年仅十四岁,但是个头却和政仁差不多,同时因为这些天来的历练,更加多了几分英武之气,和政仁站在一起的时候,完全让政仁相形见绌。
中朝太子不愧人中龙凤!哪怕是日本的公卿大臣,也有不少人做如此想。
在一开始的典礼寒暄完成了之后,在政仁的带领下,太子殿下等大队人马来到了京都当中。一开始,政仁想要让太子殿下住到自己的御所当中,不过太子殿下因为之前在高丽时候的经历,已经不再想要和国君住在一个地方了,在他的要求下,周璞特意给他找了另外一个住所——京都大德寺。
大德寺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是京畿附近最大的寺院之一,也是禅宗的根本重地,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日本。在镰仓时代后的战乱当中,大德寺曾在战火当中被焚,不过后来著名的一休大师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八十岁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
将这座有禅宗和汉风的寺庙作为自己的下榻之所,太子殿下也颇为满意。
而就在这里,他一个个地召见了前来京都朝拜的日本大名,无论是早就投降的岛津家毛利家,还是后面归附前田家伊达家上杉家,甚至就连之前的敌人、德川家的代表德川忠长和井伊直孝,太子殿下都十分温和地接待了他们,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汉打起仗来残酷无情,但是若顺服于他们的话,却又如此和风细雨,果然是天威难测。
也就在德大寺里面,大汉和日本的和谈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在谈判的一开始,大汉就先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宗主国的地位,并且将日本定为了藩属。这一点并没有人反对,因为在日本朝廷之前借兵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打算,所以现在只不过是履行诺言而已,而其他大名更加无所谓了,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保住自家的领地,头上多一个大汉朝廷也无关紧要。
而在得到了宗主国的名分之后,大汉紧接着又提出了要求要割让长崎城作为大汉领地,以及放开两国贸易,以长崎作为商港的要求,而这一条也并没有人反对——朝廷从未取得过这些领地所以不在乎,而其他大名也不在意,九州岛现在全岛都在岛津家手里,他们没有兴趣为了岛津家而和大汉争执。
而接下来的条件就不那么顺利了,就在之前的条件都谈妥之后,大汉正式提出了这次出兵费用和赔偿费用,要求整个日本国赔偿给大汉三千万两金银。
这个巨额数目吓坏了列席的朝廷和大名们,虽然他们之前就想到了大汉肯定会索要大笔财务,但是这个数字还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他们纷纷表示数额太大,本地实在负担不起。
就连之前满口承诺要尽一切努力来回报大汉的日本朝廷,也改变了口风,表示这样的数额实在无法达到,请求天朝能够拿出宽仁,予以酌情减免。
大汉本来就是为了这些东西打过来的,现在又怎么可能减免?就在谈判开始出现僵局的时候,太子殿下亲自出场了,他和刚来的时候相比已经态度大变,冷言斥责日本朝廷和大名们貌似忠顺实则奸伪,对大汉心存轻视。
在太子殿下亲自的斥责和威胁之下,所有人开始回忆起了大汉军队的恐怖,虽然有些人心有不甘,他们不得不接受了大汉所提出的条件。
但是接受这个条件,不代表他们能够拿得出钱来。
经过幕府的多年打压之后,各地的大名和日本朝廷都十分穷困,财政本就困难,他们手里又哪有那么多钱来赔偿给大汉?就连幕府本身,因为这几个月来的大战,财政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府库已经本上已经空乏了,再也拿不出多少钱来赔偿大汉。
不过这根本就难不倒大汉的谈判官员们,他们在之前就已经为这个形势准备好了手段,他们要求在赔款偿清之前接管日本的所有金银矿山,同时接管各地的税关,征收特别的商旅税,以这些办法来积蓄赔款,目的是在三十年内让这笔赔款得以偿清。
而这个办法虽然算是一条现实的解决办法,但是还是引起了一些大名的反对——日本的金山和银山分布不均,大多数分布在各地的大名手中,而这些矿山可以说是他们领地财政的命脉,他们轻易都不肯出让出来。
而大汉的官员们却十分强势,他们明言此事不可商量,必须按照这个办法来解决,更加暗地里不断地威胁若是有人胆敢反抗,就将兴兵讨伐这些豪族。而这个时候因为事不关己,日本朝廷和另外一些大名们则选择了回避态度,更加让这些有异议的大名们孤立无援。
在几天的坚持后,当已经有些厌烦的大汉官员们“你们若不给,我们大汉军队自行来取”的威胁之下,这些大名们终于同意了大汉所提出来的条件,恋恋不舍地将自己领地内的矿山交由大汉来管理经营。
在大汉朝廷的规划之下,这些金银矿都将划归到大阪的币政局的手中,成为大汉银行的资产,它们出产的金银贵金属也将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大汉,以“岁贡”的名义,解运到大汉银行内,支撑这个国家经济不断地蓬勃发展,也让大汉银行的那些负责人们能够从战争当中得到足够的利益,支撑他们继续维持对战争的渴望。
而币政局本身也将作为一个经济机构,开始尝试在日本运行一个依靠纸币进行支撑的经济结构,为大汉未来的币制改革积累可靠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当这一切条件都被谈妥之后,大汉在战前对日本的一切期待都已经实现了,当然这不是靠谈判而是靠大汉陆海军的武力而得到的,而在大汉军队的努力下,一个原本孤悬海外、不服王化多年的岛国,也终于被拉入到了中华帝国的体系之下,成为了大汉的藩属国。
眼看自己达成了这样的勋绩,太子殿下十分满足。
不过,他也知道,征服日本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为了他们赵家的大汉,为了华夏万民,他们父子两个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在离开京城的时候,太子殿下曾经做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不教岛夷窃称日,唯我国威耀万邦”,但是已经学过了足够的地理知识的他知道,现在大汉虽然已经称雄一方,但是离达到“布国威于万邦”的地步还差了太多,但是他有信心,他踌躇满志,他坚信只要自己沿着父皇的路走下去,大汉终究还是能够走到这一步的。
纵使他这一代做不到,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们一定可以做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让这个国家保持最强大的武力。
而以大汉的人口和财富,他相信只要自己走对了路,这绝对不是妄想。
就在和约签订之后,他跟日本朝廷和这些大名们提出了要求,要雇佣大量浪人武士,带着他们出海打仗。
而这个要求也马上被不明所以的他们答应了——在战国时代,各藩大名手下的武士们都大大膨胀,等到国家承平之后,这些人口繁衍的武士就成了大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和俸禄来安置他们,早在幕府时代,幕府的重臣们就对这些浪人们感到十分棘手,现在大汉想要带走他们,这些大名们反倒感到如释重负。
他们不知道,这些浪人将会成为大汉与西班牙人和以后的各个敌人们交战时的炮灰,就算知道,恐怕也不会在意吧。
***********
因为工作忙碌,也因为自己有些新的想法,所以码字更新后,不像从前会说很多闲话和大家沟通。
今天关于日本的篇幅写完,又是假期结束后,事情不多的第一天,少少说几句。
我在日本篇里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不光是为了这本书,也是为了接下来那本,这种改变和尝试比按照自己的本心去写要累很多,而且尝试有成败,成功的经验心得我会保持借鉴,失败的我会避开。
这近一年的尝试倒是让我明白了,特别白不太适合写华丽的纤细的风花雪月的东西,我还是适合写积累写铁血写风沙写森冷之类,那么,我会写我适合的。
之所以尝试,是因为从恶明到大明武夫,尽管读者们很喜欢,却在版权改编上很吃力,老白也很想出个电视剧电影有个游戏什么的,所以才尝试着改变,想要下本去写什么文士文官,折腾到现在我明白了,这条路走不通。
去他的版权改编,我还是写我擅长写的,读者们喜欢看才是唯一的真理,我一直拿这句话教育别人,结果自己却犯了糊涂,真是惭愧。
说这么多,我不知道靠着这些话来换回大家的支持,你们支持与否,还要看老白我的新书怎么样,你们喜欢看,才会支持我。
接下来几天,我会断断续续写一章或者几章,描绘下书中新王朝的风貌,舒缓下自己,换回自己习惯的写法,然后完本。
不出意外的话,新书会写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