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送别

许多百姓们并不愿意耕种棉花,这个也需要朝廷的大力推广。古代的夭折率高的惊人,就连仁宗皇帝赵祯,几个孩子都无一存活。最后,皇位不得不传给子侄。

帝王之家尚且如此,寻常百姓更是惊人。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正当大好年华的年纪就没了。想想,这些都觉得恐怖。

一个少女从嫁人到生子,等同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生下来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危险重重。

能否长到成年,全靠运气。一场小小的感冒,一场疾病就能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寒风刺骨,百姓们聊以御寒的东西除了麻布,似乎找不到其他的东西。四处漏风的茅屋,没有像样的御寒的衣物。还有卫生条件不够,一个孩子想健康的长到成年,是有多幸运。

每年,东京城冬天的时候,一车车的尸体拉去城外掩埋。这些大多都是来自于底层的百姓们,他们无法挨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如果窝在家里,钻进草堆里可以御寒。可你吃什么喝什么,想要获得食物想要生存,你就不得不出去工作。

一件单薄的麻布衣服,是无法抵挡刺骨的寒风的。有了棉花则不一样,可以制作温暖的棉被,可以制作暖和的棉衣。

百姓们之所以对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还是因为粮食作物的产量太低。当果腹都成了问题,谁舍得把土地用来耕种棉花呢。

这就需要朝廷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比如说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鼓励百姓们去耕种棉花用以御寒。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军中的将士尚且如此,寻常百姓如何过活。

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赵桓的此次城北之行,可以说是获益匪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知县万修齐,摇身一变成了当朝的宰相。

李邦彦和白时中这两个老家伙,争斗了一辈子想坐稳宰相的位置。最终。皇帝却破格提拔了万修齐。这让他二人,无比的心慌。

就像是当初秦桧做了宰相一样,李邦彦和白时中,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朱玉平不喜欢朝中的争斗,不过他对李邦彦和白时中早就看不顺眼了。当初,自己就想扳倒这俩人。

奈何这二人在朝中根深蒂固,同党颇多。想要扳倒此人,还是颇有些难度的。

万修齐即将回京赴任,那么皇恩县知县的位置就是个空缺了。皇帝赵桓,这次任命朱玉平为皇恩县知县。

宋代的官职是颇为让人头大的,也有许多京官到地方任职的先例。朱玉平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一个小小的知县而已做了就做了。

皇恩县民风淳朴,几乎是没有什么大案要案。此地百姓们都感恩朱玉平,平日里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由地方的里正乡绅之类自行就解决了。衙门里,相对的清闲。

有一些公务需要处理的,又衙门的主簿县丞之类的也就完成了。朱玉平这个皇恩县知县,其实不用做什么事的。

临行前,朱玉平找到万修齐,谆谆叮嘱:“老万,朝中险恶,你一切小心为上。咱们为的是普及新型农作物的种植,使得天下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可你一定要万事小心,朝中的官员们谁人可用,你可要擦亮眼睛。如今你已经不是知县了,而是朝廷重臣,当朝宰执。”

万修齐感激的点了点头:“我能有今日,都是靠小国舅您的提携还有官家的赏识。在下,绝不敢忘恩。”

朱玉平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之间何须客气,你只是要小心李邦彦和白时中他们。”

万修齐一抱拳:“这个我自理会得。放心吧小国舅,我不会有事的。官场沉浮这么多年,也早就看淡了。”

“改革,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些保守派的昏官。如果遇到什么事,可来信给我说。”朱玉平叮嘱。

万修齐沉默,他知道此去京城,这一去将会有多么的艰难。可以说,他会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朝中那些保守派大臣。

皇帝赵桓别看他现在说的信誓旦旦,实际上这个狗皇帝向来都是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性格。信皇帝是不可能的,朱玉平很是担心万修齐。

推广这些新型农作物,势必会遭到臣子们的反对。以农业立国的古代,这些封建大臣们,是不会容许这些新型农作物存在的。在他们眼里,这些新型农作物就是洪水猛兽。

毕竟城北种植的这些粮食,都是没有经过时间来检验的。就算是现在高产,以后呢?

要是全国大规模普及了,再遇到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国家将面临危机存亡的时刻。

所以这些臣子们,宁可保守也不会改革。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改革派,为什么会遭受到保守派大臣打压的原因。

历朝历代的各种变法,变法者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送走万修齐,朱玉平又拉住了陈琳:“陈琳,万修齐就交给你了。以后若是能帮得上忙的,尽力。”

陈琳和朱玉平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也没有过多的推辞,只是点了点头:“小国舅放心,老奴能帮得上的自然义不容辞。这些粮食,那可都是救国救民的大事。”

陈琳身残志坚,虽然他只是一个太监。可是比大多数人都活的通透,陈琳看的非常清楚,这些新型农作物会给大宋的百姓们带来什么。

皇后朱琏,她看到朱玉平的时候满是心疼。此时的朱琏,早已不再把朱玉平当成个孩子了。而朱琏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的能力,其实是非常出众的。

“玉平,你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临行之际,朱琏依依不舍。

朱玉平点了点头:“阿姐放心,我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城北,可比京城舒服的多了。”

朱琏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你姐夫,你、你不要怪他。他,他其实也是有苦衷的。”

当真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朱琏最终还是心疼自己的丈夫。对于赵桓和朱玉平只见的间隙,朱玉平沉默了一会儿:“阿姐放心,我不会怪姐夫的。”(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