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以来。
山君在城外一直虎视眈眈。
天幽城内的伤亡事件,大大小小里面都有他的影子藏在背后。
这对天幽城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山君比一般的妖魔更加仇视人类。”
“据传言他之前曾经是动物园的一只老虎,但是常常受到饲养员的虐待。”
“这就导致了他极度的仇视人类,对于人类的攻击性比一般其他的妖魔要更加的强烈。”
似乎是想起了什么,郑少清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我之前受的特别严重的伤就是被他所伤的,这就导致了我实力的极度下滑。”
讲到这里,郑少清被勾起了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
他也没有继续再往下说了。
在一旁的潘亚栋紧接着给司空圣解释:“城主之前召集了城内不少的高手前去剿灭山君。”
“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只有城主和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回来了。剩下的人全部葬身虎口了。”
听完这句话司空圣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
他认为郑少清不管怎么说也是三星大武师,带着城内那么多其他的高手,就算力不能敌,最起码回来是没有问题的。
看出了司空圣眼里的震惊和不相信。
郑少清摇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因为这头山君不是普通三星大武师的实力,我甚至怀疑他只差最后一步就能突破到四星的实力了。”
“要知道那天随我们一起去的,一共有10个人,这10个人里面除了我之外还有两名三星大武师,剩下的都是二星极限武师。”
“但最终的结果只是我们让山君受了一点轻伤,我们自己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司空圣这才明白郑少清的苦衷。
如果按照这么看,那这头山君确实是在天幽城内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所向无敌了。
越是到了武道的后面,每一级相差的程度也就更大。
到了最后那几个等级,每一级相差的程度说不定比前面所有等级加起来相差的程度都要大。
所以当司空圣知道郑少清所说的山君可能是三星极限,甚至已经是4星的实力。
那么发生这件事,就不足以为奇了。
四星和三星所相差的实力比三星和二星所相差的实力可要大得多。
司空圣之所以现在在二星极限武师拥有着可以匹敌三星大武师的实力,都得益于他自己各种的机遇。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来算的话。
那么司空圣自己没有信心可以在二星武师这个程度匹敌三星大武师的。
能够在二星的实力逆伐三星,这都算得上一方天骄了。
这种人才不管是在镇妖司还是在其他的势力里,都是被当做天才继承人一般来对待的。
“可恶,这头山君不仅实力强大而且还极其狡猾,不然的话我们说不定早就消灭他了。”在一旁的潘亚栋愤愤不已的说道。
“这头山君真的是成精了,他的智慧比很多人可能都要高。在我见过的这些妖魔里面比他更为狡猾的确实是没有几只。”
“大部分妖魔脑子里都是暴虐的情绪,只想着吞噬和杀戮。”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和妖魔僵持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大脑的智慧和团结。”
郑少清此刻郑重的对着司空圣说道“如果你要是遇到山君,那么第一时间就跑吧,切记千万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你面对它的话,如果第一时间就逃跑的话,那么还有存活空间。”
“但是如果你存在侥幸心理,想要上去和他比划比划,那么最终吃亏的可能就是你。”
“这头山君,真实实力早就已经是在天幽城内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了。”
“但他为了将天幽城内所有人一网打尽,一直蓄势不发,就为了等待一个好时机。”
这么看起来,司空圣对他们的情况有了几分了解了。
难过帝国内没有派其他人员来天幽城内辅助郑少清他们。
因为山君对天幽城内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了。
他知道,如果事情闹得太大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天元帝国内就会派比他更为强大武者过来消灭绞杀他。
但是如果自己将伤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那么就不会有过于强大的武者来天幽城增援。
按照现在这个局势。
天元帝国自己都自顾不暇了,当然没有更多的人手派往其他地方去增援。
山君就是把握住了这一点。
所以才让郑少清他们头痛不已。
同时也为他的心智和谋略感到胆战心惊。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山君就是想要抓住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郑少清才说这条老虎已经成精了。
这已经比大多数的人类都要聪明了。
“难不成我们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只能这么的坐以待毙下去吗?”司空是用略带几分郁闷的语气说着。
看着司空圣的样子。
郑少清就已经明白,他还不服气,他应该想要尝试着去解决山君。
这小子有这个勇气和决心挺好,但这个想法就放在自己脑里想想就行了,可千万别实施出来。
不然真出了什么意外,景云松不得拼命找他算账呀。
虽然平日里他和景云松有斗嘴,各种争吵不断,意见也基本上没有统一过。
但是实际情况两人的感情还是极为深厚的。
所以在见到司空圣的第一眼,他也就把司空圣当做自己的后辈子弟来看待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或者潘亚栋,你们两个人之中,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突破到三星大武师,那么或许还有那么一丝胜算。”
好吧,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
之前又不是没有三星大武师陪郑少清一同前去消灭山君。
整体人数和实力比他们现在还要强。
这样的情况下都没有成功,更不要说他和潘亚栋两个人。
而且三星大武师,这也不是说突破就能突破的呀。
到现在为止。
司空圣对于武道之势的领悟也只是模棱两可,还没有具体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