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电研所日常

“我抽空去和材料组那边商量一下看。”

李大国对特殊材料只是了解皮毛,后世的他听说过,可以用某种岩石拉丝后制作航空材料。

但也仅限于泛泛的了解。

不知道通过这个了解,能不能启发材料组搞出特殊的材料。

交流完电研所的各项事务,半夏离开。

李大国埋头做起了中成药产线的设计。

一上午的时间匆匆过去。

直到中午吃饭,李大国才在食堂见到了眉飞色舞和几个闺蜜边吃边聊的秦文静。

电研所的两个食堂已经投入使用。

每个食堂分为上下两层,设有多个档口,类似后世写字楼的地下员工餐厅,但其丰盛程度,比那种餐厅还要好上几分。

而且饭菜不是一般的便宜。

荤菜大多一两毛,素菜不超过一毛,馒头、米饭更是论分计算。

之所以收费,乃是考虑到好多科研人员懒得做饭,一家子都在吃食堂的原因。

即便如此,每人的餐补,也足矣满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需求。

见到李大国端了饭菜过来,几个小闺蜜主动让出一个位置给他。

“新办公楼还习惯吗?”

李大国一边埋头吃饭,随口问起了秦文静的新办公楼。

“当然,我们现在可是兵强马壮。”

秦文静不无得意的炫耀道。

“不就你们姐妹几人吗?”

李大国上午就在好奇了,秦文静什么时候又招了好多人。

“你哪只眼看到我们就几个人了?”

秦文静伸开双手环指了一下。

李大国周围的几张桌子上坐的全都是文静家居的设计人员,粗粗一数,至少有五十人左右。

随着文静家居的持续火爆,再加上秦文静几人总是摸鱼,最初的几个人早就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了。

为此,她和几个小伙伴,没少到处搜罗人才。

自己的同学,母校的本科生,吴教授的同事等全都是她们挖墙角的对象。

如今的设计团队,单单是设计人员就是五十多人,其中绝大多数,全都是本科的水平。

而且,她的设计团队和范建军的建筑、道路设计自始至终都没分家,还有不少施工、监理人才活跃在一线的工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李大国由衷的感叹了一句,秦文静总算是成长起来了。

以现在她的实力,即便没有李大国的支持,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那是肯定的。”

秦文静这几天真的是春风得意。

文静家居日进斗金,设计团队兵强马壮,她自己也是情场得意,活脱脱的人生赢家啊。

“啥时候能忙完,再去趟帝都?”

李大国问起了秦文静的档期。

他的专题培训还差个尾巴,眼看着燕大就要放暑假,航天院那边也不停的催促,他想在暑期之前将第一期的培训搞完。

与此同时,秦文静帝都还有不少装修设计的工作。

所以,他想着,择日再和秦文静回趟帝都。

“怎么也得十天左右了。”

秦文静无奈的回应道。

她现在手里最着急的工作就是工装设计和体育场馆的规划。

尤其是后者,那可不是个小项目。

而且,自从得知了棉纺厂量产的消息,几个小姐妹全都吵着要给自己多做两身裙装,这无形中也会占用不少时间。

“行,那就暂定十天后动身吧。”

几人一边说着话,午饭差不多快吃完了,范建军从不远处凑了上来。

“大国,南山村的公路预计入冬前可以完工。

南山村到长山的公路全部通车则得一年后了,中间有两座桥梁和一座隧道工期比较长。”

他显然是遇到了难题,这才找李大国商量对策。

这两个道路工程采用的依然是南山村惯用的人海战术。

由于上面的征地、招工等工作非常给力,再加上陈庄那边源源不断的建材和设备的输出,其施工进度不是一般的迅速。

可是修桥和挖隧道却难住了他这个总工。

当下的桥梁建设,没那么多趁手的大型机械,也没快速成形的各种模块,只能靠堆人力的方式一点点建造。

挖隧道就更不用说了,几乎还是原始作业方式。

“造桥不能使用水泥浇筑吗?”

李大国对具体的施工细节不懂,也没过多的了解,只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给以指导。

“咱的水泥标号只能到325的水平,要是浇筑桥墩和桥面需要特种水泥,这种水泥目前只能靠进口。”

说到底还是水泥质量不过关的事情。

由于没有高标号水泥,现在的道路只能靠石头垒砌,然后再用钢铁搭建底座,这种方式不光工期漫长,而且建材损耗也很巨大。

李大国早就有想法提升水泥的标号,可惜由于事务繁多,最终给耽搁了。

“这样,我和材料组那边沟通下,看看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高标号的水泥。如果有了高标号水泥,桥墩可以采用浇筑的方式,桥面则可以和空心板一样,先浇筑好了,再拉到现场拼接。”

李大国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高标号水泥的研发也势在必行。

有了它,不光可以解决造桥修路的问题,还可以用来建造高层的楼房。

虽然在南山村这样的山村不需要高层建筑,但要是在未来的大都市,那可就不可避免的要建造高层了。

“行,那我就等咱的好消息。”

范建军向来是人狠话不多,交流完工作,众人各自忙碌,李大国连午休都没来得及,就去了材料研发组的办公楼。

这个组是李沛沛张罗组建的,主要是有研院、航天院、光学所的班底,而且最近才开始真正的运转起来。

研究组内大概有八九十号科研人员,除了最初的两三个老骨干和李庭照之外,李大国全都不认识。

不过好在李大国的名头在电研所还是人尽皆知的。

他不认识别人,别人全都认识他。

即便是这些新来的科研人员,也全都听说过他牛批的光辉事迹。

三言两语自报家门之后,李大国直奔主题的提出要开搞高标号水泥和新型耐火面料的研发。

高标号水泥,对于材料组来说不是难事。

只需列出一堆水泥配方,挨个的搞实验,测试其凝固性、抗压性等等,找到最合适的配方即可。

无非就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但是耐火面料,那可就不简单了。

由于要用作作战服,这种面料需要轻便、耐磨、保温、隔热,还需要穿着舒服,对材料的各种要求非常高。

尤其是听到要从岩石进行加工,这就更难了。

岩石的熔点非常高,将其溶解,再加工成蚕丝状难度非常大,而且成丝之后还必须得有柔韧性,这就更加困难了。

不过听完李大国的想法,材料组的科研人员还是深受启发。

再加上后面还跟着大笔的科研经费,所以,组内的成员也全都跃跃欲试。

对于李大国来说,他要做的就是命题、投入、等结果。

实验过程,肯定不是他该考虑的。

交流完这两个课题的事情,他没多停留,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做起了自己的设计工作。

一晃又过去三天的时间。

这一日,李大国刚来到电研所。

邱伯军和杨援朝便急匆匆找了过来。

邱伯军手里拿着一份哥谭日报,不无焦虑的说到:“大国,快看这份报纸,英特公司计划九月发布自己的下一代处理器80286,其制造工艺也是3微米,预计晶体管数量会超过10万个。”

由于在米方和日方全都有业务开展,电研所有订阅两个地方的报纸。

尤其是哥谭日报,电研所订了十份,几乎大部分的骨干每天都能读到。

按照原来的轨迹,286应该是在明年初才会上市。

没想到现在却提前了近半年的时间。

这就说明,电研所的夏芯2代,对其造成了不小的销售压力。

“那咱们的计划呢?”

邱伯军掌管的软件组是仅次于微处理器的第二大研发组,目前科研人员超过三百人,全都以驱动程序和各类软件为主要工作。

不过他们和微处理器研发组的往来最为密切,所以了解微处理器的研发计划也是理所应当。

“咱们的1微米芯片计划明年2月份问世。

目前1微米的工艺主要用作固态存储和大型机微处理器的制造。

至于更新的制造工艺,目前还没有定论,得等汤工和光学组联合研制的下一代蚀刻机。”

邱伯军一边自顾说着,一边才反应过来。

原来即便是286推出了,也不过是和夏芯2代性能持平。

而且电研所的小型计算机如今可不单单是微处理器的优势,而且还包含主存储器、磁盘、独立键盘、固态存储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固态存储,目前电研所特供给航天院的小型机全都包含32M的固态存储器,其数据的读取速度,相比较软磁盘来说要快了一万倍不止。

这也就决定了其整体性能远不是采用磁盘技术的8086可以相比的。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等下一代蚀刻机研发出来,咱们的微处理器依旧会是遥遥领先。”

李大国稳坐钓鱼台。

以电研所如今的底蕴,他完全不担心会被别人超越。

“你们的软件开发现在是什么进度?”

李大国瞟了一眼蓬头垢面、满眼血丝的二人,就知道他们软件组最近没少熬夜加班。

估计其工作强度,不亚于后世那些牛马。

不过这些全都是自发性的,南山村的工期虽然紧张,但李大国也好,李沛沛也罢,从来不曾强压过任何一个团队的工期。

搞研发全靠主动和自觉,尤其是对于计算机和软件,只要是一开始工作,就会情不自禁的上瘾,往往不知不觉就干到了后半夜。

“可视化操作系统预计十月份面世,不过必须装在带有固态存储的计算机上才能运行,单单是软件部分就需要5M的存储空间。

南山文档处理软件已经开始内测,下个月发布问题不大。

再有就是绘图软件,也已经开始内测了,目前可以支持电路图、建筑施工图、机械设计图的绘制,不过打印的设备需要从倭方进口。”

绘图软件由于微处理器组和航天院那边要使用,所以邱伯军将工期定的非常紧。

还好,马上就会有产出了。

但是南山村没有自主的打印机技术,尤其是超大型纸张的打印。

只能依赖于进口。

这让李大国很是头疼,还好现在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要不然,这些核心的图纸,分分钟就泄露出去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打印机的研制也势在必行。

“辛苦了,你们人手现在够用吗?”

李大国最担心的还是编程人才,如今这个年代,会操作计算机的人都是少数中的少数,何况是编程。

就电研所这批编程人才,估计差不多都占到全国的七八成了。

“现在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当下正在进行的软件还好,但要是再研发新的软件肯定是没精力了。”

软件的开发不同于流水线。

研制出来之后,还会有持续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眼下的三百多开发人员,除了要开发微处理器、主版卡、各个芯片的驱动程序之外,还要进行操作系统、可视化操作系统、文档处理、绘图软件的开发,已经超出自身的能力太多太多了。

即便是当今的软件规模不大,但也挡不住软件数量众多的现实。

“要不,八月份的时候,咱多招两个软件班?”

李大国突然想到了前几天半夏刚说的电研所的招生计划。

既然编程人才如此的稀缺,那何不多开两个班,自主培养呢。

以目前邱伯军和杨援朝的能力,带一门编程课绰绰有余。

如果再挖几名基础课的讲师或教授,那不就可以开班授课了吗。

想到这里,李大国目光灼灼的看向对面的二人,邱伯军则是满脸的不自信:“大国老师,我开学才读大二啊。”

自从来到电研所,邱伯军算是彻底和大学拜拜了,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

虽然他这一年多进步非常的大,但要是开班授课,那着实有些夸张了。

即便是他敢讲,估计也没人肯听啊。

“怕什么,达者为师。再说了,有一堆大教授在后面给咱撑腰呢,问题不大。”

说干就干,当下,李大国便拉着邱伯军找到了李沛沛,要将现有的招生计划再扩两个软件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