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刘璋,刘备回到营中便升帐召集诸将,不到一刻钟,诸将皆齐聚帐下。
“来人!将刘封魏延推出去斩首!”
诸将大惊,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庞统劝道:“主公三思,还未临敌,先斩大将,此事于军不利!他二人只是听了我的计策,若要斩,便斩我吧!”
刘备怒气冲天,道:“我昨晚已告诉过你,此时不可害刘季玉,你竟然擅自调动兵马,又唆使刘封魏延二人,庞先生,你这是要陷我于不义!”
刘备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说话时一向是好言好语,这次无论语气和说的话都非常不客气,可见刘备的不满。
诸将苦劝,又有庞统主动担责,刘备念在刘封与魏延的行为没有酿成大错,最终打了每人二十军棍。
刘备与刘璋两军又在涪城住了月余,刘璋上表天子,奏请封刘备行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而刘备则表奏刘璋为镇西大将军。
两个月后,刘璋终于决定对汉中发起攻击,请刘备率军北上,同时又调拨了二十万斛粮草,将白水关一万余守军也划入刘备帐下,刘备遂领兵北上。
“兄长,此去汉中,还请务必用心,粮草军械等皆由益州所出。愚弟必全力供应!”
刘备拱手向刘璋道别:“贤弟不必担忧,为兄此去定将汉中攻下,叫贤弟再无北境之忧!”zusu.org 茄子小说网
刘璋闻言大喜,道:“此事便多多仰仗兄长了!另外还有一事,白水关有军马两千匹,我以修书告诉督将杨怀,这两千匹军马便赠予兄长了!愿兄长率它们驰骋沙场,顺利攻取汉中!”
多少?你说多少?!
刘备瞪大了眼睛,自从徐州兵败以后,他就没有在有过一支千人以上的骑兵队伍,张辽手下的并州铁骑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虽然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步卒,但终归是缺少战马,难以回到曾经的状态,赵云手下的白马义从就更少了,如今只剩下了四十几人,现在刘璋一出手便是两千匹战马,再加上之前的钱粮,益州到底还是富庶啊!
“那愚兄就先谢过贤弟了!”
刘备这下是推辞都懒得推辞,生怕刘璋反悔,赶忙便答应了下来。
刘备一路率军北上,到达葭萌关时停下来脚步,沿着金牛古道再往前走便是白水关,刘璋承诺的两千匹战马就在那里。
刘备是一刻也等不及,急切的要赶往白水关去接受战马,却被庞统拦住,因为庞统还记得刘备入川的目的是要夺取益州,而不是真的要去攻打汉中,一旦到了白水关,距离汉中也就不远了。
在庞统的劝说下,刘备停下了北上的脚步,就在葭萌关住了下来,只推说军中士兵水土不服多有痢疾,不可强行赶往前线,否则一来难以抵挡张鲁的进攻,二来恐怕还要传染白水守军。
刘备率军驻扎在葭萌关,算上白水关守军,兵力已经达四万余众,粮草军械等物资足以支撑一年之用,消息传到汉中时,把张鲁吓得够呛,赶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做足了应敌的准备,谁知刘备在葭萌关一住就是大半年,没有丝毫继续北上的意思,张鲁倒是虚惊一场。
刘备在葭萌关止步不前,不仅刘璋摸不着头脑,连汉中的张鲁也想不明白,刘备打着帮刘璋攻取汉中的名号入川,可他现在又在等什么呢?
敌友双方都搞不懂局势的时候,刘备却并没有闲着,一面广施恩德收买人心,一面派人与荆州方向联络,暗中商议取川之事。
张松的地图上标注出了益州各地的军事力量和屯粮、府库之所,刘备又秘密派出探马去一一验证,果如其言。
黄权等人见刘备这样的行动,知道刘备在做攻取益州的打算,可惜为时已晚,刘璋再做什么也没有用了;刘巴知道益州早晚要归于刘备,于是闭门谢客,整日在家里饮酒。除了张松依旧在刘璋面前进谗言,刘璋的整个谋士集团都对前景持悲观态度。
在葭萌关住了几个月,一开始刘璋还不在意,可刘备进又不进,退又不退,这样几时才能攻下汉中?万一曹操先一步打下了汉中,又该如何是好?
面对刘璋写信不停的催促,语气也愈加不满,刘备倒是毫不在意,刘璋却也渐渐琢磨出味道来了,逐渐削减了对刘备的支援,又在雒城和涪城增派了防守兵力。
既然刘璋已经开始做准备,也就意味着离翻脸的日子不远了。刘备入川本就是项庄舞剑,但这仗怎么打,还是要有个说法。
“上策,选精兵昼伏夜出,轻兵南下八百里绕开涪城,径袭成都一战斩杀刘璋,只要控制了成都再拉拢大族,益州便可传檄而定;中策,以回荆州为名辞别刘璋,诱杀白水军都督杨怀高沛,将白水军控制在手中,先解决后顾之忧,然后再南下,稳扎稳打一步步攻向成都;下策,率军退至白帝城,据守城关等待后续荆州援军,再一步步西进。”
庞统给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皱眉道:“上策太过弄险,一战若是不能攻下成都,或者未能击杀刘璋,我们又深陷敌境,情势必将危急;下策……”
下策等于放弃了现在的优势,那刘备入川在葭萌关等了近一年,又图什么?还不如当初就在涪城杀掉刘璋攻打成都来得直接。
“那就依中策行事吧!”
恰好手头也正好有理由:一来曹操起水步大军十五万,号称四十万,以报江陵之仇为名杀奔淮南,孙权写信请求刘备从襄阳出兵拉扯曹军,减轻淮南的压力;二来曹操往南阳方向增兵,大有越过汉水攻打荆州的意图,。
就在刘备下定决心的当夜,一封书信送到了葭萌关。
刘备接到书信大惊,连夜找来庞统商议,最终二人决定,明日便离开葭萌关,率军北上白水关,与杨怀高沛汇合,开始商议进军汉中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