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村子很快就要拆迁了

“不用谢,小峰,今天过来找医疗队看病,可算是来对了,你妈的腿病算是有希望了。”

杨峰不解其意,医疗队下乡义诊,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多半是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医疗队也只是走走过场。

母亲腿疾是多年积累下来的老毛病,属于那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病,想通过医疗队治好母亲的腿疾,根本是不可能的。

见杨峰眼神疑惑,杨母便开口道:

“小峰,你王叔说得没错,今天是一个年轻的医生给妈看病的,她在检查完病腿之后,开始给妈按摩。

还真别说,妈的腿在她按摩之后,确实是好多了,她告诉我们,要想彻底治好腿疾,最好采用针灸疗法。

那位医生说,她认识一位老先生,擅长针灸,如果让他为妈扎针治疗,妈的腿病肯定能治好。”

杨母的一番话,让杨峰一阵惊喜,赶忙开口道:

“那位老先生是什么人,他住在哪里,我去请他,让他为妈治病。”

“寻找老先生的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像老先生这样的能人,找他的人肯定会非常多,你去肯定不行。

那位医生答应帮我们去找,肯定有她的办法,至于老先生是不是答应,就看我们的运气了。”

杨峰点了点头,开口道:

“妈,要是找到了那位会针灸的老先生,我们怎么与他联系?”

“这个就不用你急了,那位医生说过,她在一个诊所里上班,让我们过几天去诊所找她。

如果老先生答应为我治疗,我们便能见到那位老先生。”

原来是这么回事,杨峰终于听明白了。

自己毕竟是学医的,知道针灸的神奇之处,许多疑难杂症,通过几枚小小的银针,便能解决问题。

治病就要花钱,更何况是请一位老先生为母亲,这就相当于请了私人医生,比去医院看病,花的钱肯定要多,自己一定要提前想办法。

机会难得,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凑钱给母亲看病,将她多年的腿疾治好。

由于连续阴雨,这几天苏臣一直待在七湾大队。

天终于放晴了,苏臣便返回了县城,由于刘惠和林纲在招待所里跟班学习,加上直营店的事情比较多,苏臣便在店里帮忙。

市区的事情早已安排好了,并由专人负责,苏臣并不担心,反正年内没有几天了,等开年后再过去看看。

苏臣看向墙面上的日历,已经没剩几张了,需要购买一本日历换上,一旦启用新日历,新的一年又将开始。

这时,陆静婷走了过来,看向苏臣,开口道:

“苏老板,我们住的那个村子很快就要拆迁了,听说今天有人过来丈量村民们宅基地和房子。”

苏臣点了点头,开始思考起来。

根据县城改造规划,从下一个年度开始,城东地区将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相关的拆迁工作,必须提前进行。

对城东地区居民的宅基地和住房进行测量,并造册登记,这个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必须提前来做。

“你确定测量人员今天到位吗?”苏臣开口问道。

“测量人员今天肯定要过来,说不定现在已经进场了,几天前村口就贴了公告,要求这段时间村民家中必须有人,要不是这几天下雨,测量工作早就开始了。”

“好的,我知道了,等会儿回去看看。”

自己当初布下的一颗棋子,终于发挥作用了,此时城市建设与三十年后城中城改造,是两个不同概念,城东地区建设意义非常重大,那里以后将是县城的中心。

早晨七点到九点,是直营店最忙的时候,十点之后,进店买东西的人就少了一些,苏臣便准备离开,回村去看看。

此时村里非常热闹,一群工作人员早就在村里忙碌起来,他们带着测量工具,对居民的宅基地和房屋进行丈量。

工作人员非常认真,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测量工具,主要是一些直尺和皮尺。

工作人员专心细致,认真的测量每一处房屋占地面积和住房面积,以此作为居民的补偿依据。

测量人员每到一处,便有许多村民跟在后面,村民都希望能将自己的面积测得大一些。

现场还有人还与测量人员讨价还价,一处房产要测量半天,一天下来,也测量不到几户。

那时候的人们,还比较单纯,没有什么歪点子。

要是换到现在,肯定会有人在屋前屋后,能盖的地方都盖上简易的房子,以便拆迁的时候多得些补偿。

看来测量的事情,需要几天时间,一时半会完成不了,不用那么着急。

苏臣站在门口,看着不远处忙碌的工作人员,心中思绪万千。

这处房子购买还不到两年,就要拆迁了,房子及院子的占地面积,已超过300平方米,这算是村庄里面积最大的住户了。

由于对此次的拆迁政策并不清楚,苏臣准备过去询问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工作人员告诉苏臣,拆迁的告示已在村子里多处张贴,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一看便知。

苏臣还真忽略了这一点,赶紧去找告示查看,不用去找了,自己的门口就贴着一张。

很快苏臣了解到告示的内容,此次拆迁补偿,拆迁户有多种选择的,方式,既可以选择要房子,也可以选择要拆迁款。

根据建设规划,一条主街道将穿村而过,这里的房子将要全部拆除,街道的两边,将是门面房和住房。

八十年代初,街道两边的房子,建筑风格基本上都差不多,

此时拆迁户可以作出选择,既可以选择要房子,也可以选择要拆迁款。

当然拆迁户也可以选择要门面房,不过选择住房和门面房还是有区别的。

按照规定,拆迁户选择了住房,还有额外的补贴,相当于是补贴装修费用,而选择了门面房,就没有这些额外的补助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门面房的投资价值并不是很清楚,由于选择住房还有额外的补助,大部分人都选择了要住房,也有一些人选择了要拆迁款,但不是很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